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實驗以鲇為材料,研究了鲇的卵細胞及濾泡細胞發(fā)育、精孔細胞生成、卵膜形成、性成熟年齡、產卵類型、開產溫度、最適繁殖水溫、繁殖力等,得到以下實驗結果: 1.依據卵巢的外形、顏色、血管分布狀況等特征,結合卵子發(fā)生的組織學和細胞學特點,鲇卵巢從分化到發(fā)育成熟,分為Ⅰ~Ⅳ期:第Ⅰ期卵巢透明呈線狀,肉眼可區(qū)分左右卵巢,卵巢重量小于0.04g;第Ⅱ期卵巢呈帶狀,透明,兩側卵巢呈V字形,無血管分布,近乎白色,重0.02~0.15g,成熟系數0
2、.32~1.25%;第Ⅲ期卵巢呈細囊袋狀,微紅色,有少許血管分布,前、中、后段開始出現寬度區(qū)別,內部未充滿卵母細胞,重0.05~1.68g,成熟系數0.13~3.73%;第Ⅳ期卵巢呈長囊袋狀,草綠色,體積顯著增大,充滿腹腔,表面布滿粗大且分枝較多的血管,重2.43~5.50g,成熟系數6.89~13.52%。2.鲇卵細胞的發(fā)生過程分為卵原細胞時相、卵母細胞單層濾泡時相、卵黃泡出現時相、卵黃充滿時相、卵母細胞成熟和退化時相6個時相。
3、 3.鲇濾泡細胞來源于卵巢基質細胞;根椐濾泡細胞的層數、厚度,將濾泡細胞發(fā)生到退化的全過程分為6個時期:零散卵泡膜細胞時期、單層扁平卵泡膜細胞期、多層扁平卵泡膜細胞期、立方型顆粒細胞期、柱狀顆粒細胞期、濾泡細胞退化期;鲇濾泡細胞在卵母細胞的發(fā)育、成熟、退化過程中對卵母細胞有保護、分化出精孔細胞、破壞并吞噬卵母細胞的功能;鲇精孔細胞由濾泡細胞發(fā)育而成,出現在卵黃泡時相中期;鲇屬單一受精孔型,一個受精孔上有一個或者兩個精孔細胞。
4、4.鲇在正常生長狀態(tài)下,12個月達到性成熟;性成熟后,正常情況下,一年產一次卵,屬夏季產卵類型。 5.鲇雌魚性成熟后,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成熟系數變化趨勢比較明顯;春季,成熟系數達4.70~6.40%;夏季,卵巢長勢迅猛,成熟系數達11.40~17.60%;秋季,鲇已產過卵,卵巢明顯萎縮,成熟系數由8月份的16.70%下降到10月份的1.60%;冬季,成熟系數2.17~4.60%。 6.鲇開產溫度是20~21℃,最適繁殖水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黃顙魚的繁殖生物學.pdf
- 寶興裸裂尻魚的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麥穗魚繁殖生物學研究及其應用潛力評價.pdf
- 黃岡策湖黃顙魚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萼花臂尾輪蟲混交雌體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籠養(yǎng)白枕鶴繁殖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pdf
- 圍氏馬尾藻繁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太平洋黃鰭金槍魚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多棘海盤車攝食行為和繁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長江干流圓筒吻(魚句)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寒露林蛙繁殖生物學特征及人工馴養(yǎng)初步研究.pdf
- 莫氏馬尾藻繁殖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初步研究.pdf
- 地涌金蓮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黑斑口蝦蛄的繁殖生物學研究.pdf
- 金鐵鎖繁殖生物學及種質資源標準化初步研究.pdf
- 山東地區(qū)大葉藻的保護遺傳學與繁殖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胭脂魚受精生物學研究.pdf
- 擬目烏賊繁殖生物學特性及人工育苗技術初步研究.pdf
- 泥鰍繁殖生物學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pdf
- 中華原鉤蝦(Eogammarus sinensis)繁殖發(fā)育生物學與生態(tài)學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