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2100單詞,11900英文字符,3700漢字</p><p> 出處: Claus Holm,Peter Birkholm Laursen. Risk and Control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nging the rol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 [J]. Corporate Governance:
2、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15(2):323-328.</p><p> 外 文 翻 譯</p><p> 外文題目Risk and Control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nging the role of external auditor? </p>
3、;<p> 外文出處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p><p> 外文作者 Claus Holm, Peter Birkholm Laursen </p><p><b> 原文:</b></p><p> Ris
4、k and Control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nging the role of external auditor?</p><p>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s</p><p> In this section we examine the main relati
5、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concep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ome of the key control element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namely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the board, the function of audit committees and internal a
6、udit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system by which corporations are directed and controlled (e.g. OECD, 1999, 2004). As a derived (core) quality, corporate go
7、vernance involves </p><p>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i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which prevents sharehold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from controlling the company directly (the Berle-Means hypot
8、hesis). Hence two key elements are required, namely (1) supervision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2) ensuring accountability of the board and management (see Keasey and Wright, 1993, pp. 292–293). This is specifically
9、recognised in the OECD report with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 shou</p><p> In ISA 260 on communication of audit matters with those charged with governance, the differences
10、 in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recognised (IFAC, 2005). In section 6 of ISA 260, the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two-tier systems with a supervisory (wholly or mainly nonexecutive) board and a management (executive) board
11、, and unitary systems where both the supervision and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i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unitary board. In both systems an audit committee can assist the board i</p><p> In effect, “m
12、uch hang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rrow financial and broad nonfinancial definitions” (Power, 1997, p. 56). Whe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lines do not provide the users with a defini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s i
13、n the Cadbury report), this opens up for differences in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The concept of internal control has moved from accounting controls alone to a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on, as for example in the COSO de
14、finition (Maijoor, 2000, p.105). In the COSO de</p><p>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rol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p><p> In this section,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ncreased focus on ri
15、sk management on the division of control responsibilities (overall internal control) and, henc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 The Risk Management elemen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received con
16、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later years. One of the initiatives is provided by COSO, which has introduce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COSO, 2004). The components of the framework</p>&
17、lt;p>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guidelines become central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e.g. Cadbury report, 1992; Turnbull report, 1999; OECD’s framework for corporate g
18、overnance, 1999, 2004)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Risk management requires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nalysis, as well as mechanisms which can handle risk and opportunities (see COSO,2
19、004).</p><p> Risks may be categorised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but typically risk management is described as comprising financial risks as well as non-financial risks (e.g. the Cadbury report, 1992;
20、Mills, 1997). This distinction is similar to the distinction in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in the COSO report (1992), which again is derived from Porter’s Five Forces and Value Chain Analyses (Porter, 1980, 1985). In ot
21、her words,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have become crucial in managing compa</p><p> The focus on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supervisory) board in aligning management’s risk appetite a
22、nd strategy setting of the company has enhanc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cessary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s. The internal auditors serve actively as risk monitor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he board or the audit commi
23、ttee, whereas the principal role of the external auditor has not changed from the focus on financial statements, as indicated by the Blue Ribbon Committee (1999), the Sarb</p><p><b> 譯文:</b><
24、/p><p> 風險和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發(fā)展將改變外部審計師的角色嗎?</p><p><b> 公司治理和內(nèi)部控制</b></p><p> 在這一節(jié),我們研究公司治理的整體概念和內(nèi)部控制結構的一些關鍵控制因素的主要關系,即董事會的監(jiān)督作用,審計委員會和內(nèi)部審計的職能,并引入了風險管理。公司治理被認為是指揮和控制企業(yè)的系統(tǒng)(如經(jīng)合組織,19
25、99年,2004年)。作為派生(核心)的特征,公司治理包括良好的管理文化,因此,也就包括良好的公司管理總原則。該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在追求公司目標過程中的其他內(nèi)部、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和相互影響。這種對概念內(nèi)容的看法被看作是公司治理的一般解釋,并納入權威報告,例如吉百利報告(1992年),格林伯里報告(1995年),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工作小組報告(1995年),漢佩爾報告(1998年),KontraG報告(1998年),綜
26、合守則報告(1998年,2003年,2006年)和經(jīng)合組織報告(1999年,2004年)。在世界各地,公司治理已經(jīng)成為大家爭論的對象。雖然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工作小組(1995年)早就陳述過構建一個共同的公司治理準則的想法,但是一個共同的公司治理準則一直沒有闡明。最近一個FEE的討論文件(2003年,第19頁)采納了來自經(jīng)合組織報告的定義。不過,F(xiàn)EE也確定了構</p><p> 問題的根本是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以
27、防止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直接控制公司(即Berle-Means假設)。因此,以下兩個關鍵要素是必備的,即:(1)管理績效的監(jiān)督(2)確保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問責制(基西和賴特,1993年,第292-293頁)。以下是經(jīng)合組織報告特別認可的建議:“公司治理框架應當確保公司的戰(zhàn)略指導,董事會對管理層的有效監(jiān)控,以及本公司和股東對董事會的問責制”(經(jīng)合組織,2004年,第六節(jié))。在實踐中,對利益相關者來說理解特定公司的所有的契約關系將是很困難的
28、,因此倡議,應該把他們看作是尋求共同利益的一員,就像歐盟委員會中的一員(2003年),通過建立一個良好公司治理的最佳方式,以加強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控制。</p><p> 在國際審計準則第260號關于與治理當局溝通審計事項中,治理結構的差異均確認(國際會計師聯(lián)合會,2005年)。國際審計準則第260號第六條中,該差異是由分成監(jiān)督層(全部或主要非執(zhí)行)和管理層(執(zhí)行)的兩層系統(tǒng)與集監(jiān)督和管理職能于一體的董事會的單
29、一系統(tǒng)造成的。在這兩種系統(tǒng)中審計委員會可以協(xié)助董事會管理有關財務報告方面的職責。審計委員會的特殊責任已經(jīng)成為公司治理的重要議程,特別是在單一制國家,如英國和美國。然而,歐盟委員會(2004年)擬訂審計指令,通過在公共利益的公司(即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強制性地建立審計委員會,擴大了建立審計委員會的相關性。該建議涉及的被審計單位公司治理內(nèi)容與法定審計是密切相關的。這涉及到有關審計師的任命、解雇、辭職以及與審計師溝通的事項(另見ISA 260,
30、第7條,國際會計師聯(lián)合會,2005年)。,為了獲得可靠的信息,以確保問責制,公司治理中關于內(nèi)部控制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已被視為必要的(基西和賴特,1993年,第298頁; Maijoor,2000年,第104頁)。這些關于公司治理不同的報告(和國家代碼1)包括內(nèi)部控制的建議和內(nèi)部控制報告將在附件1中列出。Power (1997</p><p> 實際上,“許多停留在狹義金融和廣義非金融定義的差異上”(Power,1997
31、年,第56頁)。由于公司治理準則沒有提供用戶內(nèi)部控制的定義(如吉百利報告),導致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內(nèi)部控制的概念已經(jīng)從單獨的會計控制發(fā)展到多維的理解,例如COSO報告中的定義(Maijoor,2000年,第105頁)。在COSO的定義中,內(nèi)部控制與實現(xiàn)經(jīng)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遵循性等目標有關(COSO報告,1992年)。這種多層面的內(nèi)涵現(xiàn)在主要納入公司治理的觀點,例如用在2001/02年度畢馬威在歐洲關于
32、公司治理的調(diào)查(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2002年,第37-39頁),并作為薩班斯法案的基礎,內(nèi)部控制管理評估第404條有關財務報告的程序(PCAOB,2002年)。為了確保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問責,管理績效的監(jiān)督是必要的(基西和賴特,1993年,1997年;Cochran和Wartick,1994年)。引入監(jiān)督的第三方,主要是外部審計人員,傳統(tǒng)中他們在問責,自律和利益相關者的信息框架里起到關鍵的監(jiān)督作用,(Cochra
33、n和Wartick,1994年;Power,</p><p> 內(nèi)部控制和外部審計師的角色</p><p> 在這一節(jié),我們考察重視風險管理對內(nèi)部控制職責的影響,以及對外部審計師角色的影響。在最近幾年,風險管理因素在公司治理中得到相當?shù)闹匾?。其中一項措施是由已推出“企業(yè)風險管理”集成框架(COSO,2004年)的COSO提出的。該框架的組成部分顯然是對1992年內(nèi)部控制框架的延伸。在新
34、的COSO框架中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定義如下: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有企業(yè)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于企業(yè)戰(zhàn)略制定和企業(yè)內(nèi)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于識別可能對企業(yè)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并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nèi)管理風險的,為企業(yè)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由于無法準確地確定潛在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相關成果,所有的公司都面臨著不確定性。對公司來說,風險與機會都是不確定的禮物,可能削弱或加強公司的價值(COSO,2004年,第1頁)。因此,風險
35、管理不是被動的風險控制,它更涉及鑒別、評估和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風險。這種認為風險具有兩面性的看法是合理的,風險提供了機會,但在缺乏確定情況的支持下則隱含著危機。</p><p> 因此,為了確保公司的戰(zhàn)略管理,風險管理和適當?shù)闹笇Х结槼蔀榱斯局卫淼暮诵模ㄈ缂倮麍蟾妫?992年;特恩布爾報告,1999年;經(jīng)合組織的公司治理框架,1999年,2004年)。風險管理需要風險識別、風險分析以及風險處理機制(COSO,
36、2004年)。</p><p> 風險有多種不同的劃分方式,但通常在風險管理中分為金融風險和非財務風險(如吉百利報告,1992年;米爾斯,1997年)。這種區(qū)別類似于COSO報告風險評估過程的區(qū)別(1992年),而這又是來自波特的五力與價值鏈分析(波特,1980年,1985年)。換句話說,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已成為管理公司的關鍵(米爾斯,1997年,第137-138頁)。人們對審計委員會的要求,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評估內(nèi)
37、部和外部審計、內(nèi)部控制系統(tǒng)等,擴大到對公司的風險評估程序進行定期審查。在1994/1995年米爾斯對英國公司的調(diào)查(1997年)以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2001/02年度在歐洲公司治理情況的調(diào)查(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2002年)都對觀察到的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報道。后者的調(diào)查還證實了歐洲各地的公司一般都在實施內(nèi)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此外,該調(diào)查和特恩布爾報告(1999年)一樣,發(fā)現(xiàn)公眾的需求已經(jīng)改變了歐洲以及英國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的重點。調(diào)查表明
38、,內(nèi)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手段。其他用來管理風險的方法包括向第三方轉(zhuǎn)移風險,分散風險,應急計劃和從不可接受的冒險活動中撤出(畢馬威,2002年,第36頁)。傳統(tǒng)上風險管理和內(nèi)部控制</p><p> 風險管理的重點、監(jiān)事會在調(diào)整管理層的風險偏好的作用和成立公司戰(zhàn)略增強了內(nèi)部審計人員必要性。內(nèi)部審計人員作為風險監(jiān)控員積極地為管理層、董事會或?qū)徲嬑瘑T會服務,而從財務報表上的重點來看外部審計師的主要功能并沒有改變,正
39、如藍帶委員會(1999年),薩班斯法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jiān)管委員會(2002年),和COSO(2004年)。自從吉百利報告(1992年)的出現(xiàn),歐洲關于外部審計師角色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審計師的獨立性問題,包括審計委員會的作用,例如Power(1999年),藍帶委員會(1999年),史密斯(2003年)。附錄1中列出的不同利益集團大部分規(guī)則及公司治理報告,包含所有本研究的核心要素,內(nèi)容關于:(1)財務報表相關的內(nèi)部控制,(2)董事會和管理層
40、的作用,(3)外部審計師的作用(4)內(nèi)部審計和/或?qū)徲嬑瘑T會的作用。作為一個明確、獨立的問題,有些人不認同內(nèi)部審計職能,但它通常被認為是內(nèi)部控制系統(tǒng)的一部分和/或與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有關。有幾份報告不包含以上所有的核心要素,這是側(cè)重于具體問題的結果,如董事酬金(格林伯里,1995年)、機構投資(麥納斯,2001年)、非執(zhí)行董事(希格斯,2003年</p><p> 資料來源:克勞斯霍爾姆,彼得布萊克寒勞爾森.風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風險和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發(fā)展將改變外部審計師的角色嗎?【外文翻譯】
- 外部審計師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機制分析
- 外部審計師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機制淺析
- 外文翻譯--內(nèi)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價值(節(jié)選)
- 非標審計意見與審計師的變更【外文翻譯】
- 內(nèi)部審計在企業(y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外文翻譯(節(jié)選)
- 內(nèi)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價值【外文翻譯】
- 內(nèi)部審計在治理風險和控制中的作用
- 外文翻譯--庫存控制在多級供應鏈中的應用(節(jié)選)
- (節(jié)選)外文翻譯--增益輪滑動控制在汽車制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
- (節(jié)選)外文翻譯--增益輪滑動控制在汽車制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
- 試論內(nèi)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節(jié)選)外文翻譯--增益輪滑動控制在汽車制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譯文)
- (節(jié)選)外文翻譯--增益輪滑動控制在汽車制動系統(tǒng)中的應用(英文)
- 財務困境、公司治理與審計師變更.pdf
- 審計師變更的影響因素——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pdf
- 審計師低審計質(zhì)量具有傳染效應嗎
- 試論公司治理中的內(nèi)部審計角色
- 組織治理內(nèi)部審計師指南
- 審計師對薩班斯法案的反應【外文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