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客車總布置設計說明書-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b>  第一章前言1</b></p><p>  1.1國外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1</p><p>  1.1.1國外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1</p><p>  1.1.2國外長途客車的發(fā)展趨勢3</p>

2、<p>  1.2國內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4</p><p>  1.2.1國內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4</p><p>  1.2.2國內長途客車的發(fā)展趨勢5</p><p>  第二章 汽車的總布置介紹8</p><p>  2.1總布置設計在汽車設計中的地位8</p><p>  2.

3、2總體設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8</p><p>  2.3總布置設計的任務8</p><p>  2.4總布置設計原則和依據(jù)9</p><p>  2.4.1設計原則9</p><p>  2.4.2設計依據(jù)9</p><p>  2.5總布置設計內容和設計方法10</p><p> 

4、 2.5.1總布置設計內容10</p><p>  2.5.2整車總體布置設計方法11</p><p>  2.6同類型長途客車的車身總布置12</p><p>  2.6.1車廂內平面的布置12</p><p>  2.6.2橫向截面布置12</p><p>  2.6.3車身外形設計13</p&g

5、t;<p>  第三章 長途客車總布置設計14</p><p>  3.1客車形式的選擇14</p><p>  3.1.1車型的確定14</p><p>  3.1.2客車形式的選擇14</p><p>  3.2各總成部件的選取14</p><p>  3.3總體尺寸參數(shù)的確定17<

6、;/p><p>  3.4車身結構形式的確定17</p><p>  3.5車身總布置設計17</p><p>  3.5.1客車車身總布置設計的工作內容及設計程序17</p><p>  3.5.2前后圍設計18</p><p>  3.5.3側圍設計18</p><p>  3.5.4

7、頂蓋設計19</p><p>  3.6車身內部布置20</p><p>  3.6.1駕駛區(qū)布置20</p><p>  3.6.2乘客區(qū)布置23</p><p>  第四章 整車質量參數(shù)26</p><p>  4.1 整車整備質量26</p><p>  4.2汽車的載客量

8、27</p><p>  4.3汽車總質量27</p><p>  4.4 整車質心位置及軸荷分配27</p><p>  第五章 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制動性、穩(wěn)定性計算29</p><p>  5.1動力性計算29</p><p>  5.2燃油經濟性計算36</p><p>  

9、5.3制動性計算37</p><p>  5.4操縱穩(wěn)定性計算37</p><p>  5.5通過性計算38</p><p>  第六章 駕駛區(qū)視野校核39</p><p>  6.1 駕駛員眼橢圓39</p><p>  6.1.1 眼橢圓樣板的制取39</p><p>  6.

10、1.2 眼橢圓樣板在車身圖上的定位40</p><p>  6.2 直前視野校核40</p><p>  6.2.1前方盲區(qū)和辨認交通信號燈校核39</p><p>  6.2.2 前風窗視野角校核41</p><p>  6.3 后方視野校核41</p><p><b>  總 結42<

11、/b></p><p>  1.本車設計特點42</p><p>  2.存在的問題42</p><p><b>  3.總結43</b></p><p><b>  致 謝44</b></p><p><b>  參考文獻45</b>&

12、lt;/p><p><b>  附錄46</b></p><p><b>  前言</b></p><p>  汽車已經誕生了將近兩百年,在兩百年中,從剛剛開始的乘用車,到其類型逐漸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以至于今日,出現(xiàn)了乘用車與商用車之分。不僅如此,商用車,尤其是客車的出現(xiàn),為人類經濟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蛙?,

13、體現(xiàn)了人類的集體智慧以及環(huán)保的理念。一個城市的發(fā)達與否,多數(shù)從其運輸系統(tǒng)便可以看得出來,而特別是其市際或者省際的公共交通運輸,反映著城市的經濟流通度,故此,客車在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此處客車研究的意義。</p><p>  1.1國外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p><p>  1.1.1國外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p><p>  國外大中型

14、客車生產比較集中的國家和地區(qū)有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其中西歐地區(qū)的德、法、意、瑞典四國企業(yè)在大中型客車的設計、制造、整車性能質量的提高與技術創(chuàng)新和新技術應用方面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全球比較著名的客車及客車底盤生產企業(yè)有:德國的奔馳、曼、凱斯鮑爾、尼奧普蘭;法國的雷諾;意大利的依維柯(菲亞特集團);瑞典的沃爾沃和斯堪尼亞;匈牙利的伊卡露斯和日本的五十鈴、日產柴和日野等。由于客車行業(yè)具有產量低、品種多的特點,所以自動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是

15、依然具有很多技術特點。</p><p>  從一定程度上說,在世界客車制造業(yè)中這些客車企業(yè)的生產設備、技術測試手段及其車型,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數(shù)量眾多的客車制造企業(yè)以及強大的研發(fā)能力,使得歐洲在客車誕生一百多年之后,依然引領著世界客車工業(yè)的方向。無論是從發(fā)動機到變速箱,還是從底盤到車身,歐洲無一不走在世界客車業(yè)的前列,如奔馳、曼、斯堪尼亞、沃爾沃等公司,他們在市場競爭環(huán)境的推動下,不斷推出新一代的先進車型

16、。在這些車型上往往采用了最先進的制造工藝,集中了最前沿的科學技術。</p><p>  歐洲長途客車的主要特點為:</p><p><b>  1.動力裝置:</b></p><p>  幾乎全部采用柴油機,主要優(yōu)點是:(1)熱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有利于降低大型客車的使用成本;(2)工作可靠,壽命長,一般而言,現(xiàn)代柴油機的大修間隔里程可達50

17、萬km,最長可達100萬km,而汽油機只有20萬-30萬km; 采用增壓中冷技術,以進一步提高發(fā)動機的功率,減少廢氣排放。</p><p>  此外,近年采用混合動力、代用燃料(天然氣)發(fā)動機的車型曰益增多,采用太陽能、氫燃料等為動力的車型也正處在實驗或試用階段,這兩方面車型的市場占有率還無法與柴油機動力客車相抗衡。</p><p><b>  2.發(fā)動機布置型式<

18、/b></p><p>  均采用后置方式。實踐表明,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后置式將是高檔豪華大型客車發(fā)動機布置的主要型式。其主要優(yōu)點有:(1)發(fā)動機與車廂之間的隔離密封性好,車身的振動和運行噪聲小,舒適性好;(2)為大型客車布置空調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設計容量較大的行李艙,并有利于內部裝飾;(3)使車輛軸荷分布合理,解決了車輛前橋超載問題,從而使轉向操縱方便。</p><p>

19、<b>  3.底盤型式</b></p><p>  底盤的布置型式呈"柔性化"特點,以適應各種車身匹配要求。一般可歸納為3種類型:車架式底盤(非承載式);三段式底盤(半承載式)、無車架式底盤(承載式)。歐洲目前大型長途客車底盤的主要型式是無車架底盤和桁架式車身?! ?.懸架、制動</p><p>  豪華大型客車均采用空氣彈簧懸架,在有些車型上

20、應用以鋼板彈簧為導向元件,與空氣彈簧組合的混合懸架,減振效果很好。制動系統(tǒng)采用雙管回路式,布置型式為前后軸各自獨立的雙管回路系統(tǒng);在結構設計上采用薄壁結構,以減輕制動系統(tǒng)的總質量。</p><p><b>  5.車身結構</b></p><p>  大型客車的車身一般分為應力蒙皮結構和骨架承載結構,歐洲大型長途客車一般采用無車架式底盤與骨架結構車身相結合的結構型式。

21、骨架部分承受載荷,外蒙皮只起裝飾作用。</p><p>  現(xiàn)代車身設計采用CAD、CAM等技術手段,對車身框架進行有限元計算和分析,以達到最佳的剛度和強度。</p><p><b>  6.造型</b></p><p>  歐洲大型客車的造型特點是內飾、色彩設計及車輛舒適性等的高度協(xié)調與統(tǒng)一,并通過精湛的加工工藝來實現(xiàn)。例如,在世界高檔大型客

22、車生產方面領銜的奔馳公司,其主要造型特點為:三維大曲面設計,所有車身外露線條,除側圍的側窗下部窗框外,均以曲面連接,大圓弧過渡,其側窗具有獨特的上部彎曲主頂蓋,既突出了整車大曲面的造型,又給乘客以良好的視野;普遍采用深色玻璃,增加了內飾的舒適感和居住性。這些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客車的豪華、協(xié)調、優(yōu)美和柔中帶剛的造型精髓,代表了歐洲典型豪華大型客車的造型特點和風格。</p><p><b>  7.內飾</

23、b></p><p>  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出發(fā)點。大型長途、旅游客車的內飾特點是:以舒適、美觀和統(tǒng)一協(xié)調為原則。乘客座椅設計完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各項要求,其造型、材質、色澤與車內統(tǒng)一和諧;車內各種設施齊備,一般都沒有酒吧、衛(wèi)生間、音像系統(tǒng)和完整的空調系統(tǒng),有的車型還有會議室,甚至廚房等工作和生活設施;車內裝飾設計專業(yè)化,藝術風格突出,無論是座椅、儀表板,還是側壁、地板、側窗等都要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p

24、><p>  1.1.2國外長途客車的發(fā)展趨勢</p><p>  縱觀國外長途大客車的發(fā)展,總結其各方面的特點,我們可以歸納出未來長途大客車的發(fā)展趨勢。</p><p><b>  1.車身造型</b></p><p>  在一年一度的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世界客車展覽會上,匯集了世界客車企業(yè)的頂尖新產品,如德國的奔馳、尼奧普

25、蘭以及曼公司,還有瑞典的沃爾沃以及斯堪尼亞等。它們今天展示的全新造型的新產品極有可能就是明天客車外形的發(fā)展趨勢。</p><p>  大中型長途旅游客車在車身造型方面有如下新特點:前后圍及整車的造型更加注重流線型,外形更加活潑,采用各種形狀的組合燈具,富于變化;車身高度增加,整車造型以小圓角過渡為主,各主要表面如前后圍等局部造型更富于變化;前后保險杠逐漸消失,粘接式側窗的采用使整車外表更加平整。</p>

26、;<p><b>  2.綜合性能</b></p><p>  對于各種大中型長途客車,要求在安全、方便、快捷的基礎上,能更舒適、環(huán)保,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要求。用戶對于高檔客車的具體要求除了低污染、低消耗、價格適中以及高比功率、高安全可靠性、高舒適性、外觀優(yōu)美、合適的座位數(shù)等以外,還有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新要求,這正是未來客車在綜合性能方面的發(fā)展趨勢。</p&

27、gt;<p>  在技術層面上,目前國際上大型長途客車的發(fā)展趨勢是 :1. 采用客車專用底盤??蛙嚰夹g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底盤,客車底盤的懸掛向全空氣彈簧懸掛發(fā)展,變速器向自動變速器發(fā)展,轉向器多采用助力式轉向器,普遍安裝ABS制動系統(tǒng),有些安裝了ABS/ASR防滑系統(tǒng),力求舒適性、通過性和動力性好,制動可靠。長途客車的底盤要接近角和離去角要大,利于在不良路面和坡度行駛,對底盤的平順性和舒適性要求高,以減輕乘客的疲勞程度。

28、2. 采用大功率發(fā)動機,增強客車的動力性。目前客車發(fā)動機功率多在120千瓦以上,有些達到250千瓦左右。發(fā)動機功率大,動力強,速度快,客車時速可達110公里以上。這種大功率發(fā)動機一般采用渦輪增壓型柴油發(fā)動機,可節(jié)省燃料,工作可靠。3. 車身造型流行大曲面流線型??諝鈩恿μ匦?,風阻小,同時節(jié)省燃料,外形美觀,目前多用于高級客車。車身結構多采用無車架式底盤與骨架車身相結合的全承載式結構。長途客車向大型化、高速化、柴油化方向發(fā)展。</p

29、><p>  我們關注歐洲大客車的動向,目的在于理解和學習它們,從中吸取其技術精髓,思考我們如何適應我國客運市場的需求,研發(fā)中國特色的大客車產品。中國客車要真正成為國際客車市場的主角,必須著力提升產品品質,以“世界眼光”來經營中國客車。</p><p>  1.2國內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p><p>  1.2.1國內長途客車的技術現(xiàn)狀</p>

30、<p>  隨著我國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的不斷增加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長途、旅游客車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國內客車企業(yè)通過合資或者引進技術,提升自己的產品開發(fā)水平,設備工藝能力及設計研發(fā)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已開發(fā)出多種型號的豪華客車,如宇通ZK6127HA、ZK6122HB、ZK6120R41,廈門金旅XML6118、XML6120,廈門金龍XMQ6122、XMQ6128、XMQ6129Y,西沃XW6120,黃海DD6115H、DD6

31、123等。這些客車車長均為1lm以上,底盤均采用空氣懸架,車內冷暖空調及服務設施俱全。而且產品外形速度變化加快,幾乎每年都推出一款新車型,部分產品的外形設計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p><p>  1.底盤技術應用現(xiàn)狀</p><p>  客車制造的核心技術在于底盤技術。國外著名的客車及客車底盤制造公司,如德國的凱斯鮑爾、奔馳、曼,法國的雷諾,意大利的依維柯,瑞典的沃爾沃和

32、日本的日產柴先后與我國簽定了合作、合資和技術引進協(xié)議。我國的長途大客車生產企業(yè)也通過自主開發(fā),研制出一批客車專用底盤,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w77中國行業(yè)咨詢網_行業(yè)報告_行業(yè)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shù)據(jù)和調查報告提供商w77中國行業(yè)咨詢網_行業(yè)報告_行業(yè)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shù)據(jù)和調查隨著客車底盤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客車乘座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客車底盤在動力性方面越來越多地采用大功率、大扭矩發(fā)動機。</p><

33、;p>  2.長途客車內飾技術現(xiàn)狀w77中國行業(yè)咨詢網_行業(yè)報告_行業(yè)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shù)據(jù)和調查報告提供商</p><p>  w77中國行業(yè)咨詢網_行業(yè)報告_行業(yè)分析_市場調研_第三方市場數(shù)據(jù)和調查報告提我國客車的內飾從手工鈑金件,發(fā)展到今天的注塑發(fā)泡件;從簡單裝飾,發(fā)展到今天的豪華裝飾,中國客車的內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蛙噧蕊椧恢笔强蛙嚈n次劃分的重要因素。精美的內飾給人以溫馨舒適的感覺,尤

34、其是在長途旅行中,會降低旅客的疲勞感。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等級公路的不斷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客車的乘坐舒適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車廂居住化,實現(xiàn)人、車、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給現(xiàn)代客車的內部裝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現(xiàn)代長途大客車上配備了電視、音響、衛(wèi)生間、車后監(jiān)視器、飲水機等設施。中高檔客車的頂部安裝空調管道、回風口、換氣扇、車內行李架、頂燈及揚聲器等,這些裝置在車頂整齊布置,并順理成線、成面,線面流暢、

35、簡潔,給乘客以舒適的視覺感受。高檔長途大客車上的頂棚材料多選用植絨織物。目前,新型的軟包復合材料,如ABS工程塑料、復合仿真皮人造革材料在部分企業(yè)生產的客車上也已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以滿足內飾設計人員對色彩及圖案選擇的需求,而且具有防振、隔聲、隔熱、輕便和柔軟等優(yōu)點,從而能大大提高了乘坐舒</p><p>  3.長途客車外部造型現(xiàn)狀</p><p>  目前長途客車外部造型的主要特點是:(

36、1)采用了電子倒車鏡,使整車顯得雍容華貴;(2)側窗有加大的趨勢,目前側窗設計高度達到或接近1200mm,約為整個側位高度的2/5;(3)前后保險杠逐漸失去“保險”作用,其外形和整個前后圍成為連續(xù)光滑曲線,使整車顯得“干凈利索”;(4)側窗一改過去的直立柱,多采用曲線立柱,使整車富于變化;(5)外形各異的燈具對整車外形有畫龍點睛的作用;(6)重視細部造型,如輪罩一改過去呆板的圓形形狀,其設計更注重與整車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也富于變化;(7)一

37、些新的外飾件的采用對整車的造型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裝飾作用,如側艙門 采用鋁合金合頁或橡膠合頁,豪華客車多采用粘接式前后風窗玻璃及側窗,也有的采用推拉式的側窗;(8)其他外飾件如標志燈、高位制動燈、示廓燈的布置以及車門的型式和布置都對整車的外形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響。</p><p>  1.2.2國內長途客車的發(fā)展趨勢</p><p><b>  1.造型發(fā)展趨勢</b>

38、;</p><p>  長途客車外部造型主要有以下的發(fā)展趨勢:(1)隨著全承載式大行李艙車身結構的不斷推廣,長途客車高度有增加的趨勢,逐步接近3.5~3.7m;(2)整車造型更富于變化,注重流線型,以減少空氣阻力,降低油耗;(3)隨著公路條件的改善以及整車高度的增加,長途客車的前后風窗玻璃及側窗將繼續(xù)變大,側窗將達到或者接近側圍高度的一半(國外側窗高度已達到側圍高度的3/5,前風窗玻璃高度則可能達到1.55m;(

39、4)玻璃鋼等非金屬材料在客車車身上的應用,解決了過去金屬薄板沖壓成型的困難,使得整車的前后圍細部造型更加富于變化。</p><p>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長途客車的造型設計越來越注重細部的處理對整個外形的影響,如何能夠對造型的細部處理做到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既不畫蛇添足,又能和整體造型相協(xié)調呼應,仍是體現(xiàn)造型水平的關鍵所在。相信通過我國客車界的努力,未來中國客車的造型水平必將領先于世界。</p>

40、<p>  2.車內設計發(fā)展趨勢</p><p>  客車內飾是一項系統(tǒng)性、綜合性的工程,所有的內部裝飾都是為了給旅客提供一個安全、寬敞、清凈、輕松、舒適的空間,有利于消除旅途中的疲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欣賞能力的提高,它必將成為國內客車行業(yè)未來關注的焦點問題 之一。內飾居室化,實現(xiàn)“人—車—環(huán)境” 的和諧統(tǒng)一必將成為未來大中型客車內飾發(fā)展的總體趨勢。</p><p>  客車

41、車內設計歸納起來其發(fā)展趨勢主要有以下方面:</p><p> ?。?)在裝備空調設備的基礎上,采用全封閉式側窗是現(xiàn)代高級旅游大客車與長途大客車的標準模式:采用雙層玻璃,以有利于車內保溫、降低車內噪聲、減輕空氣污染、防止冬季車窗結霜,保證任何氣候條件下乘客具有良好的視野;提高空調性能,采用全自動空調,電腦控制車內溫度和濕度,使空調溫度的波動與設定溫度相比保持在±1℃范圍內;利用空氣動力性試驗確定車室進、排

42、氣口位置;采用外擺式或內移式車門,提高車身密封性;采用空氣凈化裝置,提高空氣潔凈度。</p><p> ?。?)努力降低車內噪聲:采用粗呢面料(織物面料)作為內飾貼面;鋪地毯;加強導線、導管出入口及車門、踏步處的密封;內外蒙皮間噴塑處理—噴阻尼涂料;提高外蒙皮的剛性,減輕行駛中的振響;采用多層復合地板,減少底盤噪聲傳入。</p><p> ?。?)提高座椅的功能性:利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成果

43、,設計駕駛員和乘客座椅—包括坐墊、靠背和頭枕的形狀,各部分的剛度;開發(fā)式樣新穎、功能性強的新型座椅:剛度、靠背角、頭枕高度、前后左右位置和高度可調的駕駛員座椅;帶扶手、扣手、拉手,具有靠背角、寬度可調的帶腳蹬的乘客座椅;坐臥兩用乘客座椅;帶有液晶電視和多聲道音響設備的座椅。</p><p> ?。?)追求更加豪華和多功能的車內設施:注意裝飾效果的新穎和藝術風格的個性化,在有的豪華客車車內設有高級別墅的房間、咖啡廳

44、;燈具、壁燈琳瑯滿目;地毯、壁毯雍容華貴;有的車內古樸典雅,具有發(fā)人幽思的藝術效果;配套設備、裝飾件專業(yè)化生產,品種繁多,為車內設計的豪華和多樣性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車內全部采用鑲嵌設計;乘員能觸及的部位全部軟化處理。</p><p>  客車更加強調其功能性的車內設計,為了能更有效地和其他交通工具,如飛機、火車、輪船等競爭,結果使得國內外客車制造廠都將車內設計的豪華、舒適化作為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p&g

45、t;<p>  中國長途客車客車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特別是在外觀造型、工藝水平等方面,與歐洲主流產品越追越近。中國客車工業(yè)已經形成了大中輕微齊全、高中低檔兼?zhèn)涞漠a品格局,但大型客車的客車車身和底盤制造技術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動力傳動、環(huán)保排放、安全防護、人文關懷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高速公路使用的客車發(fā)動機和底盤的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p><p>  目前長途公路客運

46、主要以省際、城際、市縣與縣際之間的道路客運為主,隨著制度改革、城鄉(xiāng)交通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農村客運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帶動農民流動率及農村旅游客運量迅速增加,使得城鄉(xiāng)交通一體化發(fā)展成為公路客運發(fā)展的“藍海”。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高等級公路的快速發(fā)展和“假日經濟”的擴張帶動了長途客運和旅游業(yè)的興旺發(fā)達,長途客車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并有著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因此發(fā)揮長途客運優(yōu)勢

47、,開辟新市場,是非常有前景的。</p><p>  大功率、大采光、大容量,低排放、低油耗,是今后長途大客車的主要特點及發(fā)展方向。目前,100萬元左右的高檔豪華大客車在長途客運市場需求量較大、前景看好。而11-12米大型長途客車有走向高端化的發(fā)展趨勢。12米長途大客車因其載客量大、效率高、經濟性好,出行方便等優(yōu)勢,是快速旅行的最佳選擇,市場潛力巨大。因此,開發(fā)出適合我國客運環(huán)境的12米新型長途大客車,具有重要的戰(zhàn)

48、略意義。</p><p>  第二章 汽車的總布置介紹</p><p>  2.1總布置設計在汽車設計中的地位</p><p>  一個成功的汽車產品設計應該使產品滿足技術、社會、經濟和藝術造型等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技術性能應該滿足用戶的要求和適應各種使用條件;還必須符合社會和政府各種法規(guī)的要求(如有關安全、油耗,操聲和排污等法規(guī));它還應該是造價低廉、用材合理,制

49、造和維修簡便,使用經濟性好且可靠耐用的;它的車身造型既要滿足空氣動力學的要求,還要符合工藝美術的原則。把這樣眾多的、彼此有時是相互制約的要求集中于一件產品上,必然給設計工作帶來一定難度。需要在設計中對這些要求進行協(xié)調和按不同層次進行處理,故很有必要在設計開始階段進行總體設計,即根據(jù)整車設計的總目標,明確各種要求的主次地位,統(tǒng)一協(xié)調,使它們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形成既先進又合理的方案,以達到預期的效果。</p><p>

50、;  汽車總體設計對汽車的設計質量、使用性能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汽車性能的優(yōu)劣不僅與相關總成及部件的工作性能有密切的關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有關總成及部件間的協(xié)調與參數(shù)匹配,取決于汽車的總體設計。因此,總體設計在整個設計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本課題長途客車總布置設計是在滿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車身、車內總布置設計,并進行相應的計算與校核。</p><p>  2.2

51、總體設計應滿足的基本要求 </p><p>  進行總體設計工作應滿足如下基本要求:</p><p> ?。?)汽車的各項性能、成本等,要求達到預期的指標。</p><p> ?。?)嚴格遵守和貫徹有關法規(guī)、標準中的規(guī)定。</p><p>  (3)盡量最大可能地去貫徹三化,即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p><p>

52、 ?。?)進行有關運動學方面的校核,保證汽車有正確的運動和避免運動干涉。</p><p>  (5)拆裝與維修方便。</p><p>  我國制定的有關汽車方面的法規(guī)、標準正在不斷的完善,它們中有些是結合我國具體條件制定的,有些是參照國外的法規(guī)、標準制定的。在進行本次長途客車總布置設計工作時,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yè)標準。</p><p>  2.3總布置設計的任務<

53、;/p><p>  汽車進行總體設計時,應完成以下的各項任務:</p><p> ?。?)從技術先進性、生產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發(fā),正確選擇性能指標、質量和主要尺寸參數(shù),提車整車總體設計方案,為各部件設計提供整車參數(shù)和設計要求;</p><p> ?。?)對各部件進行合理布置,并進行必要的校核。</p><p> ?。?)對汽車的性能進行精確控制和

54、計算,保證主要性能指標的實現(xiàn)。</p><p> ?。?)協(xié)調好整車和總成之間的匹配關系,配合總成完成總布置設計,使整車的性能、可靠性達到設計要求。</p><p>  2.4總布置設計原則和依據(jù)</p><p><b>  2.4.1設計原則</b></p><p>  汽車的選型應根據(jù)汽車型譜、市場需求、產品的技術發(fā)

55、展趨勢和企業(yè)的產品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選型應對同類產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使用調查、生產工藝調查、樣車結構分析與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術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應從已有的基礎出發(fā),對原有車型和引進的樣車進行分析比較,繼承優(yōu)點,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與結構,開發(fā)新車型;設計應遵循有關標準、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力求零件標準化、部件通用化、產品系列化。</p><p>  汽車設計既要達到相關性能要求,并且要以人為本,充

56、分滿足乘客對舒適性的要求,并且造型美觀,給人較好的視覺享受。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使該車型達到安全、可靠、舒適、豪華、操縱方便等要求,主要技術性能達到國內同類產品水平。車型力求美觀、大方、簡潔。整車質量輕,技術參數(shù)和性能要求應符合客車標準,并貫徹三化原則。</p><p><b>  2.4.2設計依據(jù)</b></p><p>  客車總布置的主要設計依據(jù):&l

57、t;/p><p> ?。?)底盤總布置的有關參數(shù)和發(fā)動機的布置;</p><p>  (2)整車的使用條件和預期要求;</p><p> ?。?)人機工程學的要求;</p><p> ?。?)現(xiàn)有的制造、工藝條件;</p><p> ?。?)國家、行業(yè)有關標準、法規(guī);</p><p>  根據(jù)現(xiàn)行國

58、家、汽車行業(yè)客車設計標準及其推薦參數(shù),合理選取設計參數(shù)。主要標準如下:</p><p>  JT/T325-2010 《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p><p>  GB/T12428-2005 《客車裝載質量計算方法》 </p><p>  GB1589-2004 《道路車輛外廓

59、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p><p>  GB7258-2004 《機動車運行安全條件》</p><p>  GB13094-2007 《客車結構安全要求》</p><p>  GB/T12428-2005 《客車裝載質量計算辦法》 </p>

60、<p>  GB/T 13053-2008 《客車車身術語》 </p><p>  GB/T 13053-2008 《客車車內尺寸》</p><p>  QC/T 633-2009 《客車座椅》</p><p>  GB/T 1305

61、3-2008 《客車乘客扶手的固定件基本型式與規(guī)格尺寸》 </p><p>  QC/T 487-1999 《汽車保險杠的位置尺寸》 </p><p>  GB 9656-2003 《汽車安全玻璃》</p><p>  GB/T 17340-1998 《汽車安全玻

62、璃的尺寸、形狀及外觀》</p><p>  QC/T 656-2000 《汽車空調制冷裝置性能要求》</p><p>  GB/T23334-2009 《開啟式客車安全頂窗》 GB 15084-2006 《機動車輛后視鏡的性能和安裝要求》 </

63、p><p>  QC/T 531-2001 《汽車后視鏡》 </p><p>  GB/T 3487-2005 《汽車輪輞規(guī)格系列》 </p><p>  QC/T 488-2000 《汽車燃油箱蓋、加油口》</p><p>  GB 15741-1995

64、 《汽車和掛車號牌板(架)及其位置》</p><p>  GB/T490-2000 《汽車車身制圖》</p><p>  除上述標準外,本次設計還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的同類車型的設計,主要車型有:宇通客車ZK6127HA、ZK6122HB、ZK6120R41,ZK6117HA;金龍客車XMQ6120、XMQ6121、XMQ6110C;金旅客車XML61

65、27E1;黃??蛙嘍D6129K70;斯堪尼亞的Top Class 400;曼的Lion’s Coach,Lion’s Star等。</p><p>  2.5總布置設計內容和設計方法</p><p>  2.5.1總布置設計內容</p><p>  汽車整車開發(fā)過程是一個包含造型設計、總布置設計、車身設計、底盤設計、內飾和附件設計以及試制和試驗等內容的復雜工作

66、,這些設計過程盡管在時間上存在先后順序,但是也重疊進行,并行工作。從汽車造型效果圖設計開始,總布置就必須針對客戶提出的需求,收集競爭車型,提供汽車造型的總體設計參數(shù),如總長、總寬、總高、軸距、輪距、車輪大小、接近角、離去角。在汽車開發(fā)項目的設計任務書確定之后,總布置設計的工作就正式開始了。汽車總布置設計是通過對整車設計的總體規(guī)劃來確立車身、底盤、動力總成等系統(tǒng)的重量和配置關系以及整車的性能指標。 </p><p>

67、;  整車總布置設計將各運動機構和非運動部件的關系有機的協(xié)調,避免零部件之間的運動學干涉。例如, 輪胎跳動與輪罩包絡圖,懸架跳動和轉向系統(tǒng)的運動學干涉校核,轉向梯形校核等等。 </p><p>  在整車設計中,人機工程學和舒適性設計是總布置設計必須要校核滿足的條件。例如,人體模型設計,駕駛員視野校核,上車舒適性校核,駕駛員可操作性校核,眼橢圓和頭廓包絡線校核等。 </p><p>  整

68、車的總布置設計實現(xiàn)整車性能計算和分析,進行整車性能匹配和系統(tǒng)優(yōu)化。例如,動力性能計算,燃油經濟性能分析,操縱穩(wěn)定性計算,平順性能計算等。 </p><p>  總布置設計通過確定關鍵零部件設計參數(shù),指導設計選型。在設計選型上,確定轉向系統(tǒng)設計和選型,懸架設計與選型,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選型,電噴和排放系統(tǒng)的匹配,安全帶與安全氣囊選型和仿真等。 </p><p>  目前,國內的整車總布置設計,

69、與底盤及動力系統(tǒng)的狀況相似,設計和匹配試驗的能力和發(fā)達的國家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建立在成熟底盤基礎上進行的車身造型設計和改型設計,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汽車公司普遍所采用的開發(fā)方式。這種開發(fā)的模式,使汽車設計的安全和穩(wěn)定性得到保證,同時大大縮短了開發(fā)周期,降低了開發(fā)的成本和風險。</p><p>  2.5.2整車總體布置設計方法</p><p>  首先,總布置工作開始時要確定整車設計思想,即

70、明確設計任務書。在總體設計過程中,需要先確定整車主要尺寸參數(shù)、主要性能參數(shù)、質量參數(shù)以及各系統(tǒng)總成基本型式,選擇發(fā)動機和輪胎型號等等。這些屬于初步的布置與方案設計階段。隨著設計工作進行到車身零部件逐步選定或設計逐步完成階段就進入精細設計階段,初步確定這些參數(shù)是進行整車總布置設計的首要工作。這些尺寸和參數(shù)的確定不可能靠精確的公式計算出,一般根據(jù)新產品開發(fā)計劃和性能要求, 在大量的市場車型調查和統(tǒng)計分析工作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同類車型,選擇

71、相應的樣車作為初步確定參數(shù)的依據(jù)。同時還應注意所確定的參數(shù)要符合各種法規(guī)和標準的要求。</p><p>  然后,根據(jù)總布置設計的基本尺寸和設計要點,設計出各種汽車外部造型效果圖,進而確定汽車的車內設施設計。選定最佳方案后,再進行整車總體布置設計,確定整車總體參數(shù)后,再進行整車總體詳細布置設計。</p><p>  整車總體設計尺寸參數(shù)主要包括:總長、總寬、總高;軸距、前懸、后懸、輪距(前

72、輪、后輪);離去角、接近角、最小離地間隙等。一般來說,隨著總體設計參數(shù)的確定,其車身上的主要尺寸參數(shù)也可初步確定。隨著整車總體設計參數(shù)和車身主要尺寸參數(shù)的確定,其它尺寸參數(shù)應在布置設計中逐步具體化,并使其滿足主要尺寸的要求;反之,初步確定的整車及車身主要尺寸參數(shù)在布置設計的不斷深化中又能得到反復修正,最終被確定出來。</p><p>  整車總布置確立了汽車的長、寬、高、軸距、輪距等的控制尺寸,軸荷分配范圍以及水

73、箱、動力總成、前后橋、傳動軸和車輪等的輪廓尺寸和位置等后,再參考同類車型有關數(shù)據(jù)作為借鑒,即可初步確定前懸和后懸的長度、前后風窗位置和角度、發(fā)動機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圍板位置、座椅布置、內部空間控制尺寸、方向盤位置角度和操縱機構及踏板的相互位置等。</p><p>  總之,總布置設計是對發(fā)動機、驅動裝置、懸架機構等總成,電器設備,油箱、備胎等部件、車身內飾總成和部件等的所在位置,以及車身室內空間大小、行李箱

74、尺寸和車身主要技術參數(shù),在滿足車身造型要求下進行設計確定的過程。 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車身外形尺寸內布置所有的總成和部件,并獲得最大的室內空間,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p><p>  2.6同類型長途客車的車身總布置</p><p>  在設計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搜集大量的同類車型的相關資料,學習吸收其設計的優(yōu)點,分析比較不同產品的設計特點,得出較佳的設計方案,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于自己所

75、設計的作品中。</p><p>  2.6.1車廂內平面的布置</p><p>  長途客車的特點是乘客乘坐時間長,站距遠,客流量較穩(wěn)定,因此對乘坐舒適性的要求較高,且能夠妥善安置行李。乘客座椅的布置對于乘坐舒適性有直接的影響,總結國內外長途客車座椅的常見布置形式有以下幾種:(1)2+2布置,此為最常見的布置形式;(2)2+1+2布置,此種布置方式為增加載客量而增加了活動座椅,提高了客車運

76、營的經濟效益,增加活動座椅后,應保證活動座收起后的最小通道寬度;(3)1+1+1布置,有兩條通道,上下、進出比較方便,單人單座,互不影響,乘坐比較舒適。</p><p>  2.6.2橫向截面布置</p><p>  長途客車要求舒適性、觀光性好,因此側窗大、采光好,車內平坦,人均占有空間大,車廂內高高,行李艙較大,安全性好。采用抬高地板,消除輪包,這樣有利于座椅的布置,并且在地板下形成較

77、大的行李艙;采用“凹”地板,地板高度差小;加大側窗,增加采光、通透感和觀光性,側窗的布置又分為等距和不等距兩種布置形式,以保證每位乘客具有良好的視野為原則和宗旨;冷風管道、車內小行李架布置應不影響乘員進出座位。</p><p>  2.6.3車身外形設計</p><p>  汽車造型應該給人美的享受,與環(huán)境協(xié)調,客車造型基本上分為兩大流派,一種是意大利的直線方基調型,增大了車內空間,視野好

78、,蒙皮和骨架形成簡單,整車的藝術造型顯得簡練;另一種是德國的大曲面流線型,其特點是組成車身的五個面由大曲面和大圓角組成,流線型好,動感強,整體感好,前后風窗玻璃和側窗都采用曲面玻璃窗,視野開闊,車內明亮爽快,空氣動力性好。而將方基調和大曲面流線型結合的車身外形,更具有時代感和動感。側窗采用大弧面玻璃,前風窗玻璃傾角較大,更加注重車身的細部設計,整車外形平整、圓滑、飽滿 。第三章 長途客車總布置設計</p><p&g

79、t;  3.1客車形式的選擇</p><p>  3.1.1車型的確定</p><p>  根據(jù)JT/T325-2010《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本次設計的長途客車屬于大型客車,根據(jù)營運客車等級評定性能指標進行評定,符合高一級大型客車的等級標準。所以,在進行個各個部件的設計時應嚴格遵守大型高一級客車的標準規(guī)范。</p><p>  3.1.2客車形式的選擇&l

80、t;/p><p>  (1)軸數(shù)和驅動形式</p><p>  在搜集資料階段,參考同類車型及選定的底盤,綜合汽車的總質量、道路法規(guī)對軸載質量的限制和輪胎的負荷能力以及汽車的結構等各個方面,確定此次設計的長途大客車軸數(shù)為兩軸,采用4×2的驅動形式。</p><p><b> ?。?)布置形式</b></p><p>

81、;  采用發(fā)動機后置后橋驅動布置方案,其主要優(yōu)點是:能較好地隔絕發(fā)動機的氣味和熱量,客車中、前部基本不受發(fā)動機工作噪聲和振動的影響;檢修發(fā)動機方便;軸核分配合理;同時由于后橋簧上質量和簧下質量之比增大,可改善車廂后部的乘坐舒適性;車廂面積利用較好,布置座椅受發(fā)動機影響較??;作為城市間客車使用時,能夠在地板下方和客車全寬范圍內設立體積很大的行李箱;傳動軸長度短。</p><p>  后置發(fā)動機的布置形式,主要缺點是

82、發(fā)動機散熱較差,需要冷卻效果較強的散熱器;動力總成的操縱機構復雜。雖然這種布置形式存在上述缺點,但是在本次設計中配置了強冷卻效果的散熱器,并在發(fā)動機艙門、側艙門和車身的合理部位開設散熱孔,完全可以克服發(fā)動機散熱差的缺點;且隨著結構的改進,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發(fā)展,與那距離操縱機構復雜的問題已逐步解決。由此,可以確定發(fā)動機后置的布置形式是適合本次設計的長途大客車的。</p><p>  3.2各總成部件的選取<

83、/p><p>  該長途客車屬于大型高一級客車,各部件的選型均按照國家、行業(yè)標準對于大型高一級客車的規(guī)定進行,具體如下:</p><p><b> ?。?)底盤</b></p><p>  根據(jù)設計原始資料提供的底盤,確定了客車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總長×總寬:12000×2500mm;軸距:5700mm;前/后輪距:2020/186

84、0mm;前/后懸:2700/3600mm。</p><p><b> ?。?)發(fā)動機</b></p><p>  該長途大客車,初定核載人數(shù)為49人(包括駕駛員在內),按每人所占汽車整備質量的統(tǒng)計平均值估算其整備質量,人均整備質量值取為0.12t/人,則=0.12×49=5.88t。</p><p>  大客車的總質量由整車整備質量、

85、乘員和駕駛員質量以及乘員的行李質量三部分組成。其中,乘員和駕駛員每人質量按65kg計,行李系數(shù)取為15,則=+65×49+15×49=9.8t。</p><p>  初步設定此大客車的最高車速=120km/h。</p><p>  由最高車速估算出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p><p>  其中,為傳動系效率,取為90%;g為重力加速度,取為9.8m

86、/;為滾動阻力系數(shù),取0.02;為空氣阻力系數(shù),取0.60;A為汽車正面投影面積,經大體估算,取9.0。將各項數(shù)據(jù)代入上式計算得出:=207.3kw。</p><p>  JT/T325-2010《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規(guī)定高一級大型客車人均制冷量不小于1900KJ/h,則估算空調功率 。</p><p>  由此可得發(fā)動機的功率應不小于233.16kw。</p>&l

87、t;p>  因整車整備質量和總質量估算有較大的誤差,因此在選擇發(fā)動機時,應選取功率稍大的發(fā)動機,參考同類車型,選取玉柴YC6L330-30(L4700)柴油機,其最大功率為243KW,對應轉速為2200rpm,排量為8.424L,最大轉矩為1280N.m,對應轉速為1400rpm,凈重≤850kg,發(fā)動機形式為立式直列六缸水冷四沖程直噴式,外形尺寸為1158×781×1058(mm)(長×寬×

88、;高)。</p><p><b> ?。?)離合器</b></p><p>  選用薩克斯430拉式彈簧離合器,操縱形式為液壓操縱氣助力式。</p><p><b> ?。?)變速器</b></p><p>  選用法士特6DS180T變速器, 1檔至6檔的傳動比為7.04、4.10、2.48、1.

89、56、1.00、0.74,倒檔傳動比為6.26,允許最大輸入扭矩:1800N·M,能夠輸出最大扭矩:12672N·M。</p><p><b> ?。?)傳動軸 </b></p><p>  采用開式、單節(jié)十字軸式萬向節(jié)傳動。</p><p><b>  (6)空調</b></p><

90、;p>  大型高一級客車的人均制冷量要求為1900KJ/h,采用頂置整體式空調。由大客車熱負荷的經驗估算法中的乘員估算法估算出所需空調系統(tǒng)的制冷量,查表得到48~55人每人制冷量為515W,則制冷量Q=515×49=25.235KW。由此,選定科林BFFD-06頂置式空調,壓縮機動力由車輛自身發(fā)動機提供,控制系統(tǒng)電力由單獨的發(fā)電機提供。其技術參數(shù):</p><p>  兩器凈重 273KG&

91、lt;/p><p>  尺寸 4429 x1919x190</p><p>  消耗功率 <85A</p><p>  最大制冷量 34000kcal/h </p><p>  名義制冷量 32000kcal/h </p><p><b> ?。?)暖風機</b></p&g

92、t;<p>  大型高一級客車要求配備暖風裝置,并且人均供熱量不小于1880KJ/h。采用經驗估計法中的乘員估算法,總的供熱量為:Q=49×1880 KJ/h=92120 KJ/h=25.59KW。</p><p>  因此選用吉飛牌/500-2型暖風裝置。</p><p><b>  其技術參數(shù):</b></p><p&g

93、t;  規(guī)格:500×220×250; </p><p>  散熱量:18600kcal/h—19600kcal/h; </p><p><b>  功率:30W </b></p><p><b>  (8)前/后軸</b></p><p>  選用德國曼盤式前后橋</p&

94、gt;<p>  前軸為鍛造剛性前軸,允許最大負荷7500kg,驅動軸允許最大負荷13000kg。</p><p><b>  (9)懸架</b></p><p>  前后懸架均為空氣懸架,氣囊前2后4,裝有雙向作用減振器;前后均有橫向穩(wěn)定桿,電控高度閥。</p><p><b> ?。?0)轉向系統(tǒng)</b>

95、</p><p>  轉向器型號 久隆D07-3411010。</p><p>  方向盤 直徑為為490,帶轉向管柱及護罩,裝飾美觀大方。</p><p><b> ?。?1)制動系統(tǒng)</b></p><p>  采用雙回路制動系統(tǒng),前輪采用盤式制動器,后輪采用鼓式制動器,并配備ABS系統(tǒng)。貯氣罐總容積為180L。

96、</p><p><b> ?。?2)輪胎</b></p><p>  選用輪胎 295/80R22.5。</p><p>  3.3總體尺寸參數(shù)的確定</p><p>  依據(jù)GB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規(guī)定,結合3.2中所選的各部件,以及設計任務書中設計原始資料中的技術指標的要求,確定

97、長途大客車的主要參數(shù)如下表3-1所示:</p><p>  表 3-1 總體尺寸參數(shù)</p><p>  3.4車身結構形式的確定</p><p>  非承載式車身和承載式車身之間的車身結構,被稱為半承載式車身。它的車身本體與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剛性連接,加強了部分車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車架的作用,例如發(fā)動機和懸架都安裝在加固的車身底架上,車身與底架成為一體共同承受載荷

98、。這種形式實質上是一種無車架的承載式車身結構。現(xiàn)代客車都采用半承載式或承載式車身結構,由于此車選用的是三段式底盤,因此采用半承載式車身。</p><p>  3.5車身總布置設計</p><p>  3.5.1客車車身總布置設計的工作內容及設計程序</p><p>  車身總布置設計應完成的基本內容如下:(1)根據(jù)整車設計要求確定車身各部分尺寸(乘客門、司機門、安全

99、門、行李艙、地板高、側窗數(shù)量及高度、內高、內寬等);(2)確定整車的外形—前后圍、車頂、側圍的大致曲線和尺寸、前后風窗位置與角度等;(3)駕駛區(qū)布置——方向盤位置及角度、儀表板、駕駛員位置及操縱機構和踏板的相互位置;(4)乘客區(qū)布置—座椅布置、通道寬度、內高等;(5)空調系統(tǒng)的位置—制冷、采暖、除霜、通風換氣裝置等的位置;(6)行李艙大小及位置;(7)視野設計校核;(8)安全性設計—被動安全性(安全帶、扶手、軟化處理等)。</p&

100、gt;<p>  進行車身總布置設計的設計程序一般如下:(1)車身主要尺寸的確定;(2)車廂內平面布置;(3)座椅布置及操縱機構布置;(4)駕駛區(qū)布置;(5)橫向截面布置;(6)備胎、油箱和蓄電池的布置;(7)必要的校核。經過以上各階段,即可畫出1:10車身總布置圖,上述各個階段往往反復交叉進行,很多尺寸和位置需要反復協(xié)調修改才能確定。這就需要設計時,能站在統(tǒng)籌全局的高度上,細心布置,反復地進行方案的論證和比較,最后找出一

101、種比較合理的設計方案。</p><p>  3.5.2前后圍設計 </p><p>  汽車的前后圍造型如3-1所示。</p><p>  前圍供儀表板、前燈具、保險杠、雨刮器、前風窗等的安裝。此次設計中,采用了方圓并重的設計理念,整體造型以簡約、流暢的線條勾勒,將沉穩(wěn)中富有時代感的歐洲造型風格和含蓄、富有中國人

102、文底蘊的文化相結合。大曲面流線型車身每一處都洋溢著弧線感和立體感。前圍外形曲線在追求美觀大方的同時,充分考慮空氣動力學性能,有效地降低了風阻。渾厚的前圍與環(huán)境相合益彰,使整車有大氣、華美的氣質。</p><p>  后圍綜合后部造型、發(fā)動機散熱、安全性等方面進行設計。后圍的布置主要是后風窗、后保險杠、后燈的布置。后風窗玻璃為鋼化玻璃;在發(fā)動機艙門上部開設散熱格柵,能夠有效地保證發(fā)動機良好地散熱;后燈位于后圍兩側,

103、采用內嵌設計,使后部造型顯得端莊典雅。</p><p>  圖3-1 前后圍造型</p><p><b>  3.5.3側圍設計</b></p><p>  客車側圍部分占的面積較大,因此其外觀設計的美觀與否對整車的造型影響很大。側圍部分是車門、側窗、行李艙門、車身圖案以及標志燈等的載體,前后圍和頂蓋均要與其過渡連接,進行側圍各部分的設計時,不

104、僅要實現(xiàn)局部造型的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還要考慮局部造型與整車造型的和諧相宜。長途大客車的左右側圍設計分別如圖3-2、3-3所示。</p><p>  此長途客車設計一個外擺式乘客門,位于前懸處。車門寬度和高度分別取為900mm和2040mm,由于地板較高,在車門處設計了三級踏步。在車門開口處,車身強度和剛度遭到了破壞,車門處應力比較集中,因此在車門處設計成封閉環(huán)結構,即頂橫梁、門立柱和底盤橫梁三者形成一主閉合環(huán)

105、,以利于力的傳遞。車門上采用粘接玻璃,有利于提高車門處的密封性,保證車身表面的平整。車門造型與側圍相協(xié)調。</p><p>  圖3-2 左側圍設計</p><p>  圖3-3 右側圍設計</p><p>  根據(jù)《大型客車等級評定必要條件》,查得大型高一級客車的行李艙容積規(guī)定人均行李艙容積為0.15/人,由此計算出本車的行李艙容積最小為:0.15×

106、49=7.35。本車的行李艙容積完全滿足此設計要求。</p><p>  通過查閱有關客車側艙門設計方面的資料,并學習了宇通客車ZK6122H型客車發(fā)動機新型側艙門的設計方法,確定了艙門的結構形式和尺寸。</p><p><b>  3.5.4頂蓋設計</b></p><p>  車身頂蓋將車身的前后、左右連接在一起,與側圍、前后圍、地板一道構

107、成車室空間整體。同時,供安裝空調部件、安全頂窗、頂燈、行李架、揚聲器等附件。車身受扭時,頂蓋主要以剪切變形為主,因此,要提高車抗剪剛度,合理匹配車頂和側圍剛度,來提高車身扭轉剛度,設計時,應使頂蓋縱梁成中間疏、兩邊密的布置形式,充分發(fā)揮頂蓋的承載能力,提高車身抗扭剛度。頂蓋的橫梁應與窗立柱對應,盡量形成封閉環(huán)結構。在頂蓋的前部和后部各設置一個安全頂窗,獨立的分置式樣空調,造型美觀。頂蓋與側圍焊縫處安裝流水槽,保證了頂蓋的平整,避免了僅用

108、手工焊接而導致頂蓋漏雨的缺陷。</p><p><b>  3.6車身內部布置</b></p><p>  進行車身內部布置時,必須從人機工程學的觀點出發(fā),考慮駕駛員的工作舒適性和乘員的乘坐舒適性??蛙囓嚿淼膬炔坎贾贸叽鐟螱B/T13053-2008《客車車內尺寸》的各項規(guī)定。一般客車車身內部布置包括兩部分內容:駕駛區(qū)布置和乘客區(qū)布置。</p>&l

109、t;p>  3.6.1駕駛區(qū)布置</p><p>  根據(jù)GB/T 13053-2008《客車駕駛區(qū)尺寸》對駕駛區(qū)進行布置。駕駛員座椅和乘客座椅按QC633-2009《客車座椅》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p><p>  駕駛區(qū)的布置宗旨為給駕駛員提供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滿足人機工程學原理,符合有關儀表臺、方向盤和操縱機構布置位置的要求。駕駛室內的一切手操作扭件、桿件、開關等的位置均應在駕駛員

110、手伸及界面之內;方向盤的輪緣、輪輻和輪轂在儀表板上形成的盲區(qū)應該盡可能地小。儀表板上的各種儀表、指示燈和各種控制(各種按鈕和手柄)系統(tǒng)是大客車運行的中樞神經,儀表板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行車的安全。為保證駕駛員注意力集中和操作方便,控制按鈕、手柄的布置距離和操作距離,指示燈的辨認識別距離等都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按鈕和手柄應布置在儀表板右側駕駛員右手能方便接近的距離之內,按鈕使用頻率的高低從左至右安排,控制系統(tǒng)盡量布置在駕駛員的右手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