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商業(yè)住宅樓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論文)</b></p><p><b>  開 題 報 告</b></p><p><b>  年</b></p><p>  一、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來源、類型</p><p>  本課題來源于工程實踐,設計為高層商業(yè)住宅樓,用途為居住

2、。課題類型是工程設計類。</p><p>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p><p>  目的: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城市里工作、生活,甚至長期居住,造成城市人口集中,住房用地面積受農業(yè)發(fā)展需要受限制,以及商業(yè)競爭的激烈化,使人們對住宅樓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小高層,甚至是高層已然成為現(xiàn)代開發(fā)商與消費者選擇的主流。設計這棟住宅樓的目的是解決普通老百

3、姓的住房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問題,為老百姓創(chuàng)造更好的居住條件,同時也能加快城市建設的腳步。</p><p>  意義:通過本工程的設計,培養(yǎng)我們綜合應用所學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及專業(yè)課知識和相關技能,解決具體問題的土木工程設計問題所需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對我們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是一個極寶貴的經驗。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系統(tǒng)的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解決與之有關的所有問題,熟悉相關設計規(guī)范、手冊、標準圖以

4、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p><p><b>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b></p><p>  1)獲取施工組織設計、預算等具體的專業(yè)應用能力</p><p>  2)培養(yǎng)自己綜合應用能力</p><p>  3) 培養(yǎng)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p>

5、<p>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fā)展趨勢</p><p>  研究狀況:在高層建筑中,結構除了承受豎向荷載,還要承受水平荷載。因此常用的結構類型有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其中框架結構不利于結構抗震,而高層建筑中剪力墻結構也有明顯的缺點,一是剪力墻間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靈活,不能滿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二是結構自重往往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使上部結構和基礎設計困

6、難。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荷載的結構體系稱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蚣艚Y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剪力墻,將框架與剪力墻結合起來共同工作,豎向荷載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擔,水平荷載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墻承受70%--80%。剪力墻負擔決大部分的水平荷載,框架以負擔豎向荷載為主,分工合理,物盡其用,從而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以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p><p>  框剪結構的變形是剪彎型

7、。眾所周知,框架結構的變形是剪切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小,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大。剪力墻結構的變形為彎曲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大,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小。對于框剪結構,由于兩種結構協(xié)同工作變形協(xié)調,形成了彎剪變形,從而減小了結構的層間相對位移比和頂點位移比,使結構的側向剛度得到了提高。剪力墻克服了框架抗側剛度低的缺點,框架彌補了剪力墻結構布置不靈活的不足。</p><p>  發(fā)展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區(qū)這一城市居

8、民的主要居住場所也在發(fā)生不短的變化。從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樓到現(xiàn)今的高層小區(qū)住宅。人們對小區(q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綜合分析高層住宅的優(yōu)劣勢,可以看出高層住宅的發(fā)展優(yōu)勢明顯,與我國現(xiàn)階段基本符合,并與國家提倡節(jié)約資源、實現(xiàn)集約化發(fā)展的政策相一致。通過發(fā)展高層住宅解決現(xiàn)有城市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現(xiàn)階段城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建設實踐中,發(fā)展高層住宅也越來越多地被各地認同,建設發(fā)展勢頭迅猛。隨著高層住宅的普及,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對高層住宅的建設要求日

9、益提高,建筑設計者和開發(fā)商也在改變觀念、更新設計手法,以配合城市的發(fā)展要求和住宅的市場需求,將一些新的設計理念和發(fā)展思路融入到高層住宅的設計之中,高層住宅的發(fā)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p><p>  1.增強高層住宅功能的彈性和復合性高層住宅的開發(fā)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區(qū)或者重要的城市功能節(jié)點周邊,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城市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對市中心區(qū)的高層住宅有多元化、復合化的功能需求。因此,高層住宅的設計中應考慮居住

10、、商業(yè)、辦公等功能的適度復合使用,并預留日后功能置換的可能性。</p><p>  2.增加公共活動空間</p><p>  住宅設計應以人為本。高層住宅中普遍缺乏交往的條件和必要的空間,造成鄰里關系疏遠。目前新開發(fā)的高層住宅,都努力嘗試采用多種方法增加高層公共活動空間,提供人性化的社區(qū)環(huán)境。。目前流行在高層住宅建筑內部通過挖洞,設置半公共空間的手法,將綠色引入建筑內部,營造空中庭院。&l

11、t;/p><p>  3.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p><p>  高層住宅是現(xiàn)代技術的產物,電梯和現(xiàn)代建筑材料等是其發(fā)展的重要動因。目前高層住宅仍然是住宅建造中新技術、新材料運用最多的領域。建筑采用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可極大地提高高層住宅的得房率;運用中空玻璃、斷橋塑鋼窗等新型建筑材料及空中花園、智能家居系統(tǒng)等先進技術,可在生態(tài)、隔音防噪、家居管理等方面為高層居民塑造良好的生活空間。隨著國家

12、對節(jié)能和環(huán)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許多的生態(tài)技術也廣泛應用于高層住宅,如太陽能技術、廢物回收處理等技術在許多綠色高層住宅區(qū)得到推廣。在建筑建造的過程中也多采用綠色環(huán)保型建筑材料,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p><p>  4.增強與城市發(fā)展的協(xié)調性</p><p>  高層住宅目前發(fā)展趨勢強勁,開發(fā)強度和開發(fā)規(guī)模日益提高,對城市整體環(huán)境和未來發(fā)展影響較大,因而需要注重與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發(fā)展政策

13、的協(xié)調,諸如在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原有城市格局、城市文化特性、城市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細致考慮。此外,高層住宅的壽命周期長于多層住宅,拆除重建的難度較大,因此高層住宅在設計應當注重其使用的長周期特征,與城市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特征一致,為未來高層住宅的功能置換、更新改造,提供應變的可能性和對未來的適應性。</p><p>  5.增加住宅設計的地域特色</p><p>  一個具有生命力的高層住宅

14、應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照搬南方的住宅設計到北方,很難滿足北方居民對日照采光的要求;照搬歐式風格的住宅坐落于民族風情濃郁的西南城市,也會顯的不倫不類。因此,高層住宅的設計應當與城市地理環(huán)境、氣候特征、人文風俗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p><p>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p><p> ?。ㄒ唬┎殚單墨I資料和調研:參觀同類型的典型建筑;認真閱讀與畢業(yè)設計相關的專業(yè)文

15、獻資料,包括3篇以上的外文原文,并翻譯一篇外文文獻,理清畢業(yè)設計的思路;調查研究住宅樓的功能要求;寫出開題報告。</p><p> ?。ǘ┙ㄖO計部分: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分析和建筑設計,主要內容包括 </p><p>  1.初步設計:根據(jù)使用功能及條件,確定建筑方案,進行初步設計,繪出平、立、剖面草圖,要求達到初步設計的深度。</p><p>  2.建筑施

16、工圖設計:在初步設計基礎上,繪制建筑施工圖。內容包括:總平面圖、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屋頂平面圖、變形縫設計、建筑構造詳圖、門窗明細表、建筑用料說明表和總說明。設計深度應滿足施工、安裝及預算要求,圖面應詳盡表現(xiàn)建筑物的各有關部分。</p><p>  3.寫建筑設計說明書:包括建筑設計提綱;總平面設計、平面設計、交通部分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和構造設計等的設計意圖及方案說明;建筑規(guī)模及經濟技術指標等。<

17、/p><p> ?。ㄈ┙Y構設計部分:在建筑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結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 </p><p>  1.具體確定結構設計方案,根據(jù)建筑平面布置圖,進行結構構件的布置,確定主要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強度等級。</p><p>  2.結構設計:內容包括確定結構的計算簡圖,確定設計參數(shù),計算豎向荷載和一個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手算一榀橫向或縱向框架和一片橫向或縱向剪

18、力墻的內力,進行內力組合及配筋計算;運用專業(yè)軟件對建筑結構進行分析,計算內力及配筋。</p><p>  3.樓梯設計:選取一部樓梯,確定承重形式、計算內力并配筋。 </p><p>  4.繪制結構施工圖:包括機繪圖和手繪圖;內容為結構設計總說明,結構平面布置圖、按手算結果繪制的一榀框架模板配筋圖、一片剪力墻配筋圖、一部樓梯配筋圖。設計深度應滿足施工

19、、安裝及預算要求。 </p><p>  5.設計說明書和計算書:結構設計提綱,內容包括工程概況、設計依據(jù)、結構計算任務、荷載取值、上部結構、地基基礎及其它;選用結構方案的理由和設計依據(jù);全部結構計算書。</p><p>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徑)</p>

20、;<p>  本設計分為兩個階段: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在不同的設計階段研究方法也不同。</p><p>  建筑設計過程中,主要運用房屋建筑學、人性化的理念以及規(guī)劃方面的有關知識及研究方法主要進行平面設計、剖面設計、立面設計,及繪制平面、剖面圖。其中在平面設計中,要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房間的形狀面積及位置;根據(jù)防火要求、通風要求等確立門廳、走廊、樓梯、電梯等的位置和數(shù)量及門窗大小和位

21、置。在剖面圖設計中,根據(jù)建筑功能確定各層層;根據(jù)采光通風的工藝要求確定部分剖面高度及尺寸(如樓梯)。在立面設計中,根據(jù)平面、剖面設計、體型組合,進行立面處理,使建筑物各部分完整均衡,具有一定美感,同時選擇裝修材料進行色彩配置。</p><p>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和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

22、能要求。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應避免采用平面、豎向或者空間不規(guī)則的結構形式,遵照“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設計方案”的原則;通過對結構的合理布置和精確計算,能夠使我們的建筑更加經濟合理,有效地抵抗外部力量的破壞,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設計功能。為達到這個目的,人主要采用概率設計法。</p><p>  結構計算主要包括結構內力計算和變形計算,其方法有很多,大都采用連梁連續(xù)化假定。由剪力

23、墻與框架水平位移或轉角相等的位移協(xié)調條件,可以建立位移與外荷載之間關系的微分方程來求解。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慮因素的不同,各種方法解答的具體形式亦不相同??蚣埽袅Φ臋C算方法,通常是將結構轉化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桿系結構矩陣位移法求解。一般較常用的計算軟件有PKPM、SAP2000等。同時要注意“強柱弱梁”思想和抗震概念設計,進行豎向荷載、風荷載、地震作用、結構內力組合、結構配筋的計算。</p><p><

24、;b>  參考文獻:</b></p><p>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房屋建筑制圖統(tǒng)一標準(GB/T 50001—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p><p>  [3] 中華人民

25、共和國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4).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北京:中國建筑工

26、業(yè)出版社,2002</p><p>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8年版)</p><p>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 50105-2001).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

27、5).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8</p><p>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制圖標準(GB/T 50104-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

28、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JGJ 3-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12] 劉曉暉、楊振宇.商業(yè)建筑.武漢: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p><p>  [13] 方鄂華、錢稼茹、葉列平.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p><p>  [14] 史慶軒、梁興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北京:科學出

29、版社,2006</p><p>  [15] 趙西平.房屋建筑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p><p>  [16] 王社良.抗震結構設計.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p><p>  [17] 龔思禮.建筑抗震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18] 梁興文、王社良.混凝土結構設計原

30、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p><p>  [19] 梁興文、史慶軒.混凝土結構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p><p>  [20] 霍達.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p>  [21] 豐定國、王社良.抗震結構設計.武漢: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p><p>  [22] 包世華.新

31、編高層建筑結構 (第二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知識產權版社,2005</p><p>  [23] 梁興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上、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p><p>  [24] 李廉錕.結構力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p>  [25] 梁啟智.高層建筑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實例.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

32、;/p><p>  [26] Charles R. Farrar、 John W. Reed 、Michael W. Salmon.Failure Modes of Low-Rise Shear Walls,1993</p><p>  [27] Xu Nan、Zheng Bin.Love and pain:High-rises in Shanghai.China Week,2006</

33、p><p>  [28] S. C. Chakrabarti、G. C. Nayak、D. K. Paul.Structural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hear Walls,1988</p><p>  [29] Keun-Hyeok Yang、Hee-Chang Eun、Heon-Soo Chung.The influence of web openings

34、on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high-stength contrete deep beams.Engeering Structures,2006</p><p>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p><p>  第一階段:熟悉研究課題,查閱相關資料,外文資料的翻譯,開題報告的書寫</p><p>

35、;  第二階段:建筑設計方案及結構設計方案的確定</p><p>  第三階段:建模及數(shù)據(jù)采集,使用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計算</p><p>  第四階段:根據(jù)計算結果對基礎、樓梯等進行設計</p><p>  第五階段:結構施工圖、建筑施工圖的繪制,整理、裝訂計算書</p><p>  第六階段:施工組織設計</p><p&g

36、t;  第七階段:完成設計最終審核,并準備答辯</p><p><b>  七、指導教師意見</b></p><p>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p><p>  指導教師: </p><p>  八、所 在 專 業(yè) 審 查 意 見</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