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實驗臺的設計及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說明書[帶圖紙]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振動實驗臺的設計及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p><p><b>  目錄</b></p><p><b>  畢業(yè)論文任務書Ⅰ</b></p><p><b>  開題報告Ⅱ</b></p><p>  指導教師審查意見Ⅲ</p><p&

2、gt;<b>  評閱老師評語Ⅳ</b></p><p><b>  答辯會議記錄Ⅴ</b></p><p><b>  中文摘要Ⅵ</b></p><p><b>  外文摘要Ⅶ</b></p><p><b>  前言Ⅷ</b

3、></p><p><b>  1概述1</b></p><p>  1.1國內外振動臺的現(xiàn)狀1</p><p>  1.2振動臺的發(fā)展趨勢及研究主攻方向1</p><p>  1.3振動量測試的發(fā)展趨勢及研究主攻方向2</p><p><b>  2總體方案設計4<

4、;/b></p><p><b>  3主機結構設計5</b></p><p>  3.1電動機的確定5</p><p>  3.1.1電動機的分類5</p><p>  3.1.2電動機的選擇7</p><p>  3.2傳動機構的確定7</p><p>

5、  3.2.1傳動機構的分類7</p><p>  3.2.2傳動機構的選擇8</p><p>  3.2.3帶的選擇及計算11</p><p>  3.3振動源的設計11</p><p>  3.3.1產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輪的設計12</p><p>  3.3.2產生三角形波位移的凸輪的設計13</

6、p><p>  3.4振動臺臺架的設計13</p><p><b>  3.5校核13</b></p><p>  3.5.1計算懸臂梁受的力14</p><p>  3.5.2校核頂桿的強度15</p><p>  4測試系統(tǒng)方案設計15</p><p>  4.1

7、測試系統(tǒng)的構成15</p><p>  4.2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步驟15</p><p>  4.3傳感器的確定15</p><p>  4.3.1傳感器分類17</p><p>  4.3.2傳感器選擇20</p><p>  4.4 A/D轉換器的確定20</p><p>  4.4

8、.1 A/D轉換器的分類20</p><p>  4.4.2 A/D轉換器的選擇22</p><p>  5測試軟件開發(fā)22</p><p>  5.1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簡介22</p><p>  5.1.1 Visual Basic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22</p&g

9、t;<p>  5.2設計VB應用程序的步驟25</p><p>  5.2.1設計用戶界面25</p><p>  5.2.2設置屬性25</p><p>  5.2.3編寫代碼26</p><p>  5.2.4保存和運行調試工程、生成EXE文件26</p><p>  5.3振動臺性能曲線

10、測試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26</p><p>  5.3.1軟件簡介26</p><p>  5.3.2特點26</p><p>  5.3.3系統(tǒng)要求27</p><p>  5.3.4運行界面介紹27</p><p><b>  6設計小結32</b></p><p&g

11、t;<b>  參考文獻33</b></p><p><b>  致謝34</b></p><p><b>  附錄35</b></p><p><b>  附錄一35</b></p><p><b>  附錄二36</b>

12、</p><p><b>  附錄三38</b></p><p><b>  附錄四45</b></p><p><b>  附錄五55</b></p><p><b>  附錄六62</b></p><p>  振動實驗臺

13、的設計及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p><p>  [摘要]這篇文章介紹了振動實驗臺的設計及其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振動實驗臺就是用來做振動試驗的一種裝置。本文對振動實驗臺的國內外現(xiàn)狀以及發(fā)展趨勢和這次所設計的機械振動實驗臺的整個過程都作了詳細的論述。這次設計分為機械設計和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兩個部分。本次設計主要是爭對教學實驗的設計,所以在機械設計部分中的傳動機構的設計,激振裝置的設計,以及臺架的設計都經(jīng)過方案的篩選。最后選用懸臂梁機械

14、振動臺,其激振裝置是設計了一個能產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輪和一個能產生三角波位移的凸輪。在測試系統(tǒng)開發(fā)部分根據(jù)需要選擇了一些先進的測試儀器,比如位移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以及A/D轉換器,并且基于用VB語言編寫程序所實現(xiàn)的測試軟件的開發(fā)以便得到激振裝置所產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線,然后得到振動臺的振動規(guī)律。</p><p>  [關鍵詞]振動實驗臺 懸臂梁 振動測量 傳感器 測試系統(tǒng) 程序</p><

15、;p>  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p><p>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sha

16、ke testing table is a kind of device that is used for doing shake testing . This article make detailed argumentation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 situation with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whole course of designin

17、g mechanical shake testing table . This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hich is mechanical design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design is mainly design</p><p>  [Key words]shake testing table Ha

18、ng the arm beam shake measure </p><p>  sensor testing system programme</p><p><b>  概述</b></p><p><b>  國內外振動臺的現(xiàn)狀</b></p><p>  對許多人來說,振

19、動試驗臺是一個冷僻的專業(yè)詞匯,恐怕大部分人不知其為何物。實際上,振動試驗臺應用范圍極廣,大到火箭制造,小到餅干的生產,都需要做振動試驗。這樣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關鍵設備,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受多種技術的制約,我國所使用的振動試驗臺大多一直依靠國外進口。</p><p>  20世紀70年代,在國內,振動試驗臺有“1噸推力1噸金”之說,進口1臺1噸級的振動試驗臺需要花費價值1噸黃金的代價。而且,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長期以來

20、都對中國實行中高端技術與產品的禁運。以前,這些國家對中國禁運1噸以上的電動振動臺,時至今日,5噸以上推力的電動振動臺仍被禁止運到中國銷售,不僅振動臺的心臟部件不允許進入中國,哪怕一個光標都不允許中國進口。</p><p>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完全擺脫了模仿、消化、吸收等傳統(tǒng)模式,大膽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用全新的創(chuàng)造、最優(yōu)化的設計、完全自主獨立的知識產權開發(fā)電動振動試驗系列產品,形成了產業(yè)化、規(guī)?;蛧?/p>

21、際化的特色。近3年來,蘇州東菱連創(chuàng)國內新高:開發(fā)設計成功的6噸風冷電動振動臺,填補了我國大推力風冷式電動振動臺的空白。在此產品的基礎上又擴展出國際上最大推力的7噸風冷式電動臺。今年4月,企業(yè)研制成功了我國最大的16噸水冷式電動振動臺,性能指標全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標志著我國研制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的能力和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p><p>  振動臺的發(fā)展趨勢及研究主攻方向</p><p

22、>  當前,我國工業(yè)生產的特點是產品品種多、更新快和市場競爭激烈。由于電子、電工及材料技術的提高和機械設計方法的改進,為振動試驗系統(tǒng)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而且隨著技術投入的加大,將會為振動試驗提供更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設備。因此,振動實驗臺的發(fā)展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60年代,為滿足航天產品振動試驗的需要,開始了振動試驗系統(tǒng)的研制,包括推力10N至100kN的振動臺及各種振動測量儀表和傳感器。目前,振動試驗設備不僅在航天領域而且在其他

23、行業(yè)發(fā)揮著作用,成為一項重要民品。用于振動試驗的振動臺系統(tǒng)從其激振方式上可分為三類:機械式振動臺、電液式振動臺和電動式振動臺。從振動臺的激振方向,即工作臺面的運動軌跡來分,可分為單向(單自由度)和多向(多自由度)振動臺系統(tǒng)。從振動臺的功能來分,可分為單一的正弦振動試驗臺和可完成正弦、隨機、正弦加隨機等振動試驗和沖擊試驗的振動臺系統(tǒng)。</p><p>  (1) 機械式振動臺 由于其性能的局限,今后用量會越來越小。

24、 (2) 電液式振動臺 因其大推力、大位移可以彌補電動振動臺的不足,在未來振動試驗中仍將發(fā)揮作用,尤其是在船舶和汽車行業(yè)會有一定市場。 (3) 電動振動臺 將是未來振動試驗的主要設備,其制造技術會在兩個方面有所發(fā)展。一是新材料的應用,隨著大型磁性材料成本的降低,大型的永磁振動臺將成為可能,這種振動臺結構簡單,節(jié)約能源,且有高可靠性。功率放大器會采用更多的數(shù)字化和模塊化的電路,體積越來越小,效率越來越高。二是新方法的應用

25、,隨著有限元方法的推廣,復雜結構的動力特性可以準確、快速的計算出來。因為振動臺跟汽車等產品相比用戶是很少的,只能進行小批量生產,這就便于對不同的用戶、不同的試件進行專門設計,實現(xiàn)運動部件與夾具的一體化設計,使每一個實驗系統(tǒng)都達到最佳性能。 (4) 多向振動臺  許多試驗件,尤其是航空航天和船舶行業(yè)的試驗件,所處的振動環(huán)境并不是單自由度,而是多自由度的,顯然用目前常用的單方向激振的振動臺無法實現(xiàn)真實的振動環(huán)境。為了更真實的模擬振動環(huán)

26、境,在60年代初期,美國就開始了三向振動臺的研制,到70年代</p><p>  振動量測試的發(fā)展趨勢及研究主攻方向</p><p>  振動量測技術的發(fā)展是于整個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的.18世紀,隨著世界工業(yè)革命的興起,生產迅速發(fā)展.在工業(yè)廠房,機器基礎,橋梁等領域中,由于機械轉速的增大,車輛運載能力,運行速度的提高,經(jīng)典的結構靜力學已不能適應,振動理論這門新的分支應運而生.</

27、p><p>  實際工程中的振動問題是復雜的,單靠理論分析具有其局限性.由于不熟悉結構在新條件下的工作性能,由振動引起的工程倒塌事件大量出現(xiàn),促使人們設法進行振動試驗來驗證讓結構可靠程度,并尋求結構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為建立新的結構計算理論奠定基礎.為此測試設備也隨之發(fā)展.早期的振動測量儀是機械式的.此外還有多簧式頻率計.</p><p>  在40年代,使用叫多的仍然是機械式測試儀,有手持測振儀及

28、蓋格爾萬能測振儀等.</p><p>  在40年代,電阻應變儀研制成功,其適用范圍由靜應變測量,逐步發(fā)展到動應變測量和振動測量.</p><p>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測振用的傳感器發(fā)展很快.按被測參數(shù)來分:有唯一,速度,加速度傳感器等;按傳感器敏感元件工作特點來分:有電動式,磁電式,壓電式,壓阻式,差容式,應變電阻式等.</p><p>  測試方法上也發(fā)展較

29、快.有相位共振發(fā),矢量分析法.附加質量法,附加剛度法,復數(shù)功率法,多點激振法,機械阻抗法等. </p><p><b>  2總體方案設計</b></p><p>  下圖是一般的測試框圖(圖1),整個測試過程大體上可分為5個基本環(huán)節(jié)。</p><p> ?。?)測試對象 也稱為試驗模型,它是測試的主體。在工程上它通常是承受動載荷的

30、動力結構。測試對象既可以是實際結構原型,也可以是按一定相似關系制作的比例模型。在這里選用的是實際結構原型。</p><p> ?。?)激勵環(huán)節(jié) 為了獲得測試所需的結構振動響應,必須對結構施加一定形式的激勵。按試驗的要求不同,有多種激勵方式和設備可供選用。在這里選用的是懸臂梁機械振動臺。</p><p>  (3)測量環(huán)節(jié) 測量環(huán)節(jié)包括有傳感器及配套的測量電路所組成的傳感器測量系統(tǒng)。傳感

31、器測量系統(tǒng)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擔當了將機械振動量轉換為電信號的重任,它直接關系到試驗的成敗和精度。因此,在任何測試場合,首先要保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可靠性。應根據(jù)試驗所要求的頻率范圍,幅值量級,測量參數(shù)(振動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應變等)及試驗模型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傳感器測量系統(tǒng)。</p><p> ?。?)分析環(huán)節(jié) 分析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是對來自傳感器測量系統(tǒng)的原始振動信號進行波形分析,變換等處理,以給出試驗所要求的結果。隨著試

32、驗研究的深入和測試技術的發(fā)展,分析的內容也在不斷地充實與發(fā)展。用于分析的儀器,種類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p><p> ?。?)檢測環(huán)節(jié) 測試的最后結果通過檢測環(huán)節(jié)以數(shù)據(jù)和圖表形式提供出來,它包括多種用于顯示,記錄和繪圖的儀器,比如幅值和相位檢測儀器,電子示波儀,光線示波儀,x-y函數(shù)記錄儀,電平記錄儀,數(shù)字繪圖儀,打印機和用于存儲分析結果的磁盤驅動器等。</p><p><

33、;b>  圖1 測試框圖</b></p><p><b>  3 主機結構設計</b></p><p><b>  3.1電動機的確定</b></p><p>  3.1.1、電動機的分類(圖2)</p><p><b>  圖2 電動機分類</b><

34、;/p><p>  3.1.2、電動機的選擇</p><p>  在這里選用的是SZ系列的寬調速直流伺服電動機。</p><p><b>  (1)結構特點</b></p><p>  寬調速直流伺服電動機的結構特點是激磁便于調整,易于安排補償繞組和換向極,電機的換向性能得到改善,成本低,可以在較寬的速度范圍內得到恒轉速特性

35、。</p><p>  電機定子(磁鋼)采用矯頑力高,不易去磁的永磁材料(鐵氧體永久磁鐵),轉子(電樞)直徑大并且有槽,因而熱容量大,結構上又采用了通常凸極式和隱極式永磁電機磁路的組合,提高了電動機氣隙磁密。同時,在電機尾部裝有高精度低紋波的測速發(fā)電機并可加裝光電編碼器或旋轉變壓器及制動器為速度環(huán)提供了較高的增量,能獲得優(yōu)良的低速剛度和動態(tài)性能。因此,寬調速直流伺復電機是目前機電一體化閉環(huán)伺復系統(tǒng)中應用較廣泛的一

36、種控制電機。</p><p>  其主要特點是調速范圍寬,低速運行平穩(wěn);負載特性硬,過載能力強,在一定的速度范圍內可以做到恒力矩輸出。反映速度快,動態(tài)響應特性好。當然,寬調速直流伺復電機體積較大,其電刷易磨損,壽命受到一定限制。</p><p>  (2)型號及參數(shù)(表1)</p><p>  表1 電動機的型號及參數(shù)</p><p>  

37、(3)外形與尺寸(表2)(圖3)</p><p>  以下是端改凸緣安裝型式的SZ系列伺復電動機的外形及安裝尺寸.</p><p><b>  (mm)</b></p><p>  表2 電動機的外形與尺寸</p><p>  圖3 電動機的外形圖</p><p><b>  傳動機

38、構的確定</b></p><p>  傳動機構的分類(圖4)</p><p>  圖4 傳動機構的分類</p><p><b>  傳動機構的選擇</b></p><p>  在選擇傳動類型時所應根據(jù)的主要指標是:效率高,外廓尺寸小,質量小,運動性能良好及符合生產條件(生產的可能性,預期的生產率及生產成本)

39、等。在這里選用了同步帶傳動。</p><p>  帶傳動(圖5)是有固聯(lián)于主動軸上的帶輪1(主動輪),固聯(lián)于從動軸上的帶輪3(從動輪)和緊套在兩輪上的傳動帶2組成的 (如下圖所示)。當原動機驅動主動輪轉動時,由于帶和帶輪間的摩擦(或嚙合),便拖動從動輪一起轉動,并傳遞一定動力。帶傳動具有結構簡單,傳動平穩(wěn),造價低廉以及緩沖吸振等特點,在近代機械中被廣泛應用。</p><p>  圖5 帶

40、傳動示意圖</p><p>  3.2.3、帶的選擇及計算</p><p>  選擇同步帶傳動,電動機型號為55SZ09,最大轉速n1=10000r/min,額定功率P=400w,減速傳動比i=10000/6000=1.7,每天工作〈10小時。</p><p>  此小節(jié)所查參數(shù)表都是來源于楊黎明 主編,王智相 副主編, 〈〈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手冊〉〉,國防工業(yè)出版

41、社(北京)</p><p><b>  (1) 計算功率</b></p><p><b> ?、俟ぷ髑闆r系數(shù)KA</b></p><p>  由表2.1—13查得 KA=1.2 </p><p><b>  ②計算功率</b></p><p>  Pd=

42、KA*P=1.2*400=480w</p><p>  (2) 選定帶型和節(jié)距 </p><p>  根據(jù)Pd和n1由圖2.1—3選定帶型L型。</p><p>  由表2.1—2選定帶節(jié)距Pd=9.525mm</p><p>  (3) 帶輪齒數(shù)Z1</p><p>  根據(jù)帶型和n1由表2.1—14查得Zmin=1

43、8,取Z1=20</p><p>  (4) 帶輪節(jié)圓直徑d1</p><p>  d1=Z1*Pb/π=20*9.525/π=60.67mm</p><p>  (5) 小帶輪的外徑da1</p><p>  由表2.1—7查得da1=59.88mm</p><p>  (6) 大帶輪齒數(shù)Z2</p>

44、<p>  Z2=I*Z1=1.7*20=34</p><p>  (7) 大帶輪節(jié)圓直徑d2</p><p>  d2=Z2*Pb/π=34*9.525/π=103.14mm</p><p>  (8) 大帶輪外徑da2</p><p>  由表2.1—7查得da2=108.39mm</p><p><

45、;b>  (9) 帶速v</b></p><p>  v=π*d1*n1/60000=π*60.67*10000/60000=31.7m/s〈35m/s,合格</p><p>  (10) 初定軸間距a0</p><p>  根據(jù)推薦范圍:0.7*(d1+d2)≤a0≤2*(d1+d2)</p><p>  即114.67m

46、m≤a0≤327.62mm,所以初取a0=220mm</p><p>  (11) 帶長L0及齒數(shù)Z</p><p>  L0=2*a0+π/2*(d1+d2)+(d2-d1)²/(4*a0)</p><p>  =2*220+π/2*(60.67+103.14)+(103.14-60.67)²/(4*220)</p><p&

47、gt;  =440+257.18+2.05</p><p><b>  =699.23mm</b></p><p>  由表2.1—3選用帶長代號為270的L型同步帶,其節(jié)線長為Lp=685.80mm,帶齒數(shù)Z=72</p><p>  (12) 實際軸間距a</p><p>  a=a0+(Lp-L0)/2=220+(

48、685.80-699.23)/2=213.29mm</p><p>  (13) 小帶輪嚙合齒數(shù)Zm</p><p>  Zm≈[1/2-(d2-d1)/(6*a)]*Z1=[1/2-(103.14-60.67)/(6*213.29)]*20</p><p><b>  =9.34</b></p><p><b&g

49、t;  取整Zm=9</b></p><p>  (14) 基本額定功率P0</p><p>  由表 2.1—16查出Ta=245N,m=0.096Kg/m</p><p>  則P0=(Ta-mv²)*v/1000=(245-0.096*31.7²)/1000=4.7KW</p><p>  (15) 寬b

50、s由表2.1—15查得L型帶的bs0=25.4mm</p><p>  因為Zm=9〉6,所以Kz=1</p><p>  則bs=bs0*=25.4*</p><p><b>  =24.9mm</b></p><p>  由表2.1—8查得應選帶寬代號為100的L型帶</p><p>  標

51、準帶寬bs=25.4mm</p><p>  (16) 帶作用在軸上的里Fr</p><p>  Fr=1000*Pd/v=1000*4.8/31.7=151.42N</p><p>  (17) 帶輪結構和尺寸(圖6)(圖7)</p><p>  由表2.1—6,2.1—7,2.1—8,2.1—9查得帶輪尺寸如下所示:</p>

52、<p>  直邊齒同步帶帶輪的尺寸和公差:(表3) </p><p>  圖6 帶輪輪齒示意圖</p><p>  表3 帶輪的尺寸及公差</p><p>  圖7 帶輪的結構示意圖</p><p><b>  3.3振動源的設計</b></p><p>  3.3.1、產生正玄

53、波位移的凸輪的設計</p><p>  偏心輪機械振動臺的工作原理是當偏心輪w中心O1繞著轉軸中心O點轉動時,振動臺面就發(fā)生上下往復振動。 </p><p>  方案1:令凸輪(圖8)圓心為K,轉軸圓心為O1,則偏距r=KO1,振動位移x為x=r*sinwt。由此可知:振幅由偏心距r決定,頻率由直流電動機的轉速決定。理論上,這種振動臺在一定的偏心距下其振幅不隨試件的質量和使用頻率而變化。為

54、了便于調節(jié)偏心距,可采用方案2。</p><p>  圖8 偏心凸輪裝置示意圖</p><p>  方案2:此方案采用的是雙凸輪裝置(圖9),內凸輪固定在轉軸上,外凸輪套在內凸輪上,內,外兩凸輪的相對位置是可調節(jié)的。當兩個凸輪的圓心O2,O3和轉軸O1的位置如圖所示時,整個凸輪機構的偏心距e3=e1+e2,e1表示內吐露以內的偏心距,e2表示外凸輪的偏心距。如果將外凸輪相對內凸輪旋轉18

55、0°,而且如果e1=e2=c,則外凸輪的圓心O3和軸心O1重合,即e0=e2-e1=0。于是通過改變兩個凸輪的相對位置,振動臺的振幅既可在0-2c范圍內調節(jié)。</p><p>  圖9 雙凸輪裝置示意圖</p><p>  3.3.2、產生三角形波位移的凸輪的設計</p><p>  根據(jù)要求所要設計的是一頂尖對心直動從動件盤狀凸輪機構,其凸輪廓線是根據(jù)

56、圖10(左)所示的從動件位移線圖s-Ò設計而成的。當凸輪以角速度w繞其軸心O順時針等速轉速度,從動件的高副元素(頂尖)將沿凸輪的高副元素(廓線)作相對運動,顯然,從動件一定能夠再現(xiàn)圖10(左)所示的s-Ò位移線圖。為了使凸輪保持靜止,可虛擬地給整個機構加上一個繞凸輪轉動軸心O反轉的公共角速度(-w)。顯然,這時凸輪與從動件之間的相對運動并沒有改變,但凸輪將保持靜止,而從動件則一方面連同其導軌一起以角速度(-w)繞凸輪

57、軸心O轉動,同時又在其導軌內移動,再現(xiàn)圖10(左)所示的位移圖。顯然,從動件在上述復合運動中其頂尖的運動軌跡即為凸輪的輪廓曲線。 </p><p>  圖10 三角凸輪示意圖</p><p>  3.4振動臺臺架的設計</p><p>  振動臺臺架的結構形狀和尺寸大小,決定于安裝在它內部或外部的零件和部件的形狀和尺寸及其相互配置,受力與運動情況等。臺架的一些結構

58、尺寸,如壁厚,凸緣寬度,肋板厚度等,對抬架的工作能力,材料消耗,質量和成本,均有重大的影響。但是由于這些部位形狀的不規(guī)則和應力分布的復雜性,按照經(jīng)驗公式,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或比照現(xiàn)用的類似裝置進行設計,而略去強度和剛度等的分析與校核。(尺寸如副圖)</p><p><b>  3.5校核</b></p><p>  3.5.1計算懸臂梁受的力</p><p&

59、gt;<b>  (1)位移為負時</b></p><p><b>  由此可知:</b></p><p>  RB=-P,MB=-PL,QX=-PX,MX=-PX</p><p>  撓度fx=-PL³/(6EI)×(2-3ζ+ζ³)</p><p>  fA=-PL

60、³/(3EI)</p><p>  則P=-fA×(3EI)/L³</p><p>  取fA=-10mm,E=210GPa,L=400mm,I=bh³/12=50mm×(5mm)³/12,</p><p>  則P=-10mm×3×210GPa×50mm×(5mm)

61、³/[12×(400mm)³]=51.3N</p><p>  (2)位移為正時同理</p><p>  3.5.2校核頂桿的強度</p><p>  頂桿允許的最大軸力為Nmax≤[σ]A</p><p>  頂桿的材料是鋼,取[σ]=60MPa,直徑D=15mm</p><p>  則

62、Nmax≤60MPa×π×(15mm)/4=10.6KN</p><p>  而P≤10.6KN,合格</p><p>  4 測試系統(tǒng)方案設計</p><p>  4.1測試系統(tǒng)的構成</p><p>  振動測試系統(tǒng)是只測定振動量的總有效值或峰值的儀器或系統(tǒng)。通常它是由傳感器,信號放大器,衰減和檢測指示裝置,信號變換

63、器(線性-對數(shù)轉換)等組成。</p><p>  4.2測試系統(tǒng)的設計步驟</p><p>  (1) 根據(jù)設計要求可知需要測量的振動信號的位移為正玄波和三角形波兩種,信號的幅值范圍為0-10mm,頻率分布范圍為1-100HZ。根據(jù)這些基本情況,選擇合適的傳感器,放大器及記錄設備。若現(xiàn)場需要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還要確定對所測量的信號進行何種數(shù)據(jù)處理,依此選擇數(shù)據(jù)處理器。</p>

64、<p>  (2) 測試之前對測試所用的傳感器要進行性能指標的檢查,校準。對整套測試系統(tǒng)要進行標定,并作詳細的記錄,包括儀器各旋鈕的位置。</p><p>  (3) 測試之前要根據(jù)對時域信號的要求,確定好記錄標記的方案,測試系統(tǒng)和結構的同步方案。</p><p>  (4) 作好傳感器的安裝和保護的準備工作。</p><p>  (5) 仔細確定安裝傳

65、感器的測點位置,要選擇能代表被測對象特征的安裝位置,并盡量減少附加質量對被測結構動態(tài)響應的影響。</p><p>  (6) 根據(jù)測試目的和要求,準備好現(xiàn)場測試記錄分析表格。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實驗地點,氣候條件,測試對象名稱,測試條件,測試參數(shù),測試情況等。</p><p>  (7) 現(xiàn)場安裝固定好傳感器,并布線連接整套測試系統(tǒng)。然后對測試系統(tǒng)進行測前檢查。</p>&l

66、t;p>  (8) 對初次測試的信號要進行信號的重放和直觀分析工作,檢查測得的信號是否正常。</p><p>  (9) 對整個測試過程要認真仔細地作好記錄以便在以后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中進行查閱。</p><p><b>  4.3傳感器的確定</b></p><p>  4.3.1、傳感器分類</p><p>  

67、將各種非電量變換為電量的裝置就是傳感器</p><p>  傳感器是實現(xiàn)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傳感器對原始參數(shù)進行精確可靠的測量,那么無論是信號轉換或信息處理,或都最佳數(shù)據(jù)的顯示與控制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p><p><b>  分類:(表4)</b></p><p><b>  表4 傳感器分類</b>

68、;</p><p>  4.3.2、傳感器的選擇</p><p><b>  (1) 位移傳感器</b></p><p>  在這里選用的是差動變壓器式高精度位移傳感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displacement transducer)。</p><p>&

69、lt;b> ?、?用途及特點</b></p><p>  差動變壓器式(LVDT)位移傳感器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性、使用壽命長、靈敏度和分辨率高的特點。使用時只要把LVDT的殼體夾固在參照物上,其測桿頂(或夾固)在被測點上,就可以直接測量物體間的相對變位。廣泛用于測量預先被變成位移的各種物理量。</p><p>  把LVDT的電測線路采用微電子技術全部封裝入LVDT的殼體

70、內。輸入電壓±9V~±15V,輸出信號±5V或0~5V或0~10V或4~20mA的信號,可與四位半數(shù)顯表配合使用,該儀器便于攜帶和在無交流電源的環(huán)境中使用。DC-LVDT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可在潮濕,大電流或強磁場等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適宜遙測。</p><p><b> ?、?工作原理</b></p><p>  LVDT位移傳感器由同心

71、分布在線圈骨架上一初級線圈P,二個級線圈S1和S2組成,線圈組件內有一個可自由移動的桿裝磁芯(鐵芯),當鐵芯在線圈內移動時,改變了空間的磁場分布,從而改變了初次級線圈之間的互感量M,當初級線圈供給一定頻率的交變電壓時,次級線圈就產生了感應電動勢,隨著鐵芯的位置不同,次級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也不同,這樣,就將鐵芯的位移量變成了電壓信號輸出。為了提高傳感器靈敏度改善線性度,實際工作時是將兩個次級線圈反串接,故兩個次級線圈電壓極性相反,于是,傳感

72、器的輸出是兩個次級線圈電壓之差,其電壓差值與位移量成線性關系。原理圖(圖11)如下:</p><p>  圖11 位移傳感器的原理圖</p><p> ?、?外形圖及尺寸(圖12)</p><p>  圖12 位移傳感器的外形圖</p><p> ?、?主要技術指標(表5)</p><p>  表5 位移傳感器的

73、技術指標</p><p><b>  ⑤ 使用注意事項</b></p><p>  a 傳感器測桿應與被測物垂直接觸。</p><p>  b 請別讓活動的鐵芯和測桿受大的側向力而造成變形彎曲,否則會嚴重影響測桿的活動靈活性。傳感器不可敲打、跌落。</p><p>  c 避免所有引線在焊接處和電纜的夾固處斷線。<

74、/p><p>  d 夾持傳感器殼體時應避免松動,但也不可用力太大、太猛。</p><p>  f 安裝傳感器時應調節(jié)(挪動)傳感器的夾持位置,使其位移變化不超出測量范圍,既通過觀測位移讀數(shù),使位移在預定的變化內,信號輸出不超出額定范圍。</p><p>  g 接線圖(圖13)如下:</p><p>  圖13 位移傳感器的接線圖</p

75、><p><b>  (2) 速度傳感器</b></p><p>  在這里選用的是SD-F系列的線速度傳感器。</p><p><b> ?、儆猛炯疤攸c</b></p><p>  它是用來測量直線運動速度的傳感器,它可以將直線運動的速度轉換成電壓輸出,并保持線性關系,從而達到自動控制或測量直線運動的

76、目的。廣泛應用于航空,機械,冶金,兵器,儀器儀表,石油,地質等部門。</p><p>  ②主要技術參數(shù)(表6)</p><p>  表6 速度傳感器的技術參數(shù)</p><p><b>  A/D轉換器的確定</b></p><p>  A/D轉換器的分類(圖14)</p><p>  圖14

77、 A/D轉換器的分類</p><p>  A/D轉換器的選擇(圖15)</p><p>  在這里選用的是12位32路100KHz轉換率 A/D轉換,16路開關量輸入輸出板。</p><p>  圖15 A/D轉換器</p><p><b>  (1)基本功能</b></p><p>  PCI

78、-7422 是12位 32路A/D轉換接口板,采用PCI標準總線(+5V),可插入工業(yè)PC機或兼容機PCI插槽中。該接口板電路簡單可靠,價格低廉, A/D轉換芯片采用100KHz AD1674(或BB774),輸入量范圍程多。板上有16路開關量TTL電平輸入、16路TTL電平開關量輸出。A/D信號由37芯D型孔頭接入,開關量信號由40芯IDC接入接出。</p><p><b>  (2)性能特點<

79、/b></p><p> ?、貯/D DI/DO性能</p><p>  ·通道數(shù): 單端32路 ·輸入電壓:0~5V,0~10V,±2.5V ±5V,±10V ·輸入阻抗:>1MΩ ·A/D轉換時間:單通道10μS (100KHz)·轉換誤差:≤2‰電壓滿量程·分辯率:二進制1

80、2位 ·輸出碼制:二進制偏移碼 ·AD啟動方式:程序啟動·開關量:TTL電平16輸入、16路輸出</p><p><b> ?、陔娫?lt;/b></p><p>  ·+5V ±12V供電,占用系統(tǒng)電源 ·無需外接電源</p><p><b> ?、弁庑纬叽?</b

81、></p><p>  ·106mm(長)×98mm(寬)</p><p><b>  5 測試軟件開發(fā)</b></p><p>  5.1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簡介 </p><p>  Visual Basic 6.0是美國Mic

82、ro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窗口的可視化程序設計語言。它既繼承了Basic語言易學、易用的優(yōu)點,其編程系統(tǒng)又引入了面向對象的機制和可視化設計方法,極大地降低了開發(fā)Windows應用程序的難度,使程序開發(fā)的效率大大提高。應用Visual Basic可以方便得完成從小的應用程序,到大型的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多媒體信息處理、功能強大的internet應用程序等各項任務,因此它已成為最流行的可視化編程工具之一。</p><p>

83、;  5.1.1、 Visual Basic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p><p><b> ?。?)打開程序</b></p><p>  點擊桌面上的 Visual Basic 圖標(或從“程序”菜單中打開“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在彈出的如圖19的窗口中選擇“創(chuàng)建

84、標準 EXE”按鈕。 </p><p><b>  圖16</b></p><p>  確定后的狀態(tài)如(圖20)</p><p><b>  圖17</b></p><p> ?。?)工作界面簡介(圖21)</p><p><b>  ① 標題欄

85、</b></p><p><b>  ② 菜單欄</b></p><p><b> ?、?工具欄</b></p><p><b>  圖18</b></p><p><b> ?、芄ぞ呦涿姘?lt;/b></p><p>&l

86、t;b> ?、莩绦蛟O計區(qū)</b></p><p> ?、轛B工程管理器:用來管理開發(fā)一個VB程序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窗體和模塊,如左圖是一個工程所包含的東西,窗體是一個程序表現(xiàn)在外面的界面、模塊是程序內部使用的代碼。</p><p> ?、邔傩源翱冢▓D22)</p><p><b>  圖19</b></p>&l

87、t;p>  用來顯示控件的屬性,并允許我們修改,設定這些屬性的值,我們在窗體設計區(qū)域的窗體上選中一個控件,以按鈕為例,則在“屬性窗口”中會列出它的屬性,我們可以看到常用的“Name”、“Capition”、“Font”等等屬性,試著把“Caption”屬性改為“這是一個按鈕”,然后看看“窗體設計區(qū)域”的按鈕上顯示的文字是不是改變了。</p><p> ?、嗖季执翱冢▓D23)</p><p

88、><b>  圖20</b></p><p>  調整程序運行時,程序窗體在屏幕中的初始位置,把鼠標移到左圖屏幕中的窗體上,這時鼠標會變成移動形狀,拖動窗體,就設置好了運行時此窗體的位置。</p><p>  (3)控件屬性的使用</p><p>  選擇“視圖”菜單下的“屬性窗口”命令,出現(xiàn)如圖24所示的屬性窗口。、</p>

89、<p><b>  圖21</b></p><p>  屬性窗口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對象選擇框、屬性列表框和屬性說明框。</p><p>  5.2 設計VB應用程序的步驟</p><p>  5.2.1、 設計用戶界面</p><p>  用戶界面是用戶與計算機交流的媒介,用戶輸入或輸出的信息都在這個界面中

90、進行。一個良好的用戶界面能使用戶操作方面、產生視覺美感。用戶界面主要由窗體和控件組成,設計用戶界面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構成界面的控件放在窗體上,然后對窗體上的控件進行調整。</p><p> ?。?)向窗體上添加控件</p><p> ?。?)對窗體上的控件進行調整</p><p>  5.2.2、 設置屬性</p><p>  屬性是指對象的特

91、征,如大小、名稱、標題、顏色及位置等。屬性窗口列出了被選中對象的所有屬性,利用屬性窗口,可為界面中的對象(窗體或控件)設置相應的屬性。</p><p>  在屬性窗口中所進行的是屬性初始值的設置,用戶也可在程序中對他們進行設置和修改。</p><p>  5.2.3、 編寫代碼</p><p>  為了使應用程序具有一定的功能,還必須為對象編寫實現(xiàn)某一功能的程序代碼

92、,編寫程序代碼要在“代碼窗口”進行。</p><p>  編寫程序代碼是創(chuàng)建VB應用的主要工作環(huán)節(jié),用戶需要的運算、處理、都要通過編寫代碼來實現(xiàn)。一個好的程序具有以下特點:</p><p>  (1)正確性。能運行通過,并達到預期目的。</p><p> ?。?)易讀性。結構清晰,便于查錯、修改。</p><p> ?。?)運行效率高。程序運

93、行時間較短,占用的存儲空間較少。</p><p>  5.2.4、 保存和運行調試工程、生成EXE文件</p><p><b> ?。?)保存工程</b></p><p>  選“文件”菜單中的“保存工程”或單擊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即可。對于新工程,系統(tǒng)會在對話框中提示保存的文件夾和文件名,分別保存各類文件。如果再一次保存工程,這些對話框就不

94、會出現(xiàn)了,因為系統(tǒng)已經(jīng)知道了要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如果要以另外的文件名存盤,可以選“文件”菜單中的“工程另存為”。</p><p><b> ?。?)運行調試工程</b></p><p>  運行工程,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程序中存在的錯誤和問題,排除錯誤、解決問題。</p><p>  一般來講,程序很少能一次運行通過,這是因為程序中有這樣那樣的錯誤,這

95、是由它反映的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及程序本身邏輯結構的復雜性決定的。</p><p> ?。?)生成EXE文件</p><p>  選擇“文件”菜單中的“生成……exe”(實際操作時,省略號位置上顯示的是當前的工程文件名),在彈出的“生成工程”對話框中,選擇保存文件夾,輸入文件名,單擊“確定”按鈕,EXE文件便生成了。</p><p>  5.3 振動臺性能曲線測試系統(tǒng)

96、軟件開發(fā)</p><p>  5.3.1、 軟件簡介</p><p>  “振動臺性能曲線測試系統(tǒng)”軟件系統(tǒng)可畫出模擬振動臺的激振裝置在各個時間段的所產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線。</p><p><b>  5.3.2、 特點</b></p><p>  *基于Windows的OOP程序設計 </p><p

97、><b>  *多種數(shù)據(jù)編輯方式</b></p><p>  5.3.3、 系統(tǒng)要求 </p><p>  *Windows 98,Me,NT 4.0,2000,XP </p><p>  *Intel 486DX以上CPU,16MB以上內存 </p><p>  *30MB磁盤空間 </p><

98、;p>  *分辯率800x600</p><p>  5.3.4、 運行界面開發(fā)</p><p>  本次設計的“振動臺振動測試系統(tǒng)”軟件的操作非常簡單,在這里簡要的說明一下。</p><p>  (1)在VB環(huán)境下運行程序首先會進入“振動臺振動測試系統(tǒng)”的登陸界面(圖25)。(應用程序如附錄一)</p><p><b>  

99、圖22</b></p><p> ?。?)填寫“用戶名稱”和“密碼”后,按“確定”之后會進入“振動臺振動測試系統(tǒng)”的菜單界面(圖26)。</p><p><b>  圖23</b></p><p>  用鼠標左鍵單擊菜單中的“性能測試”會出現(xiàn)“信息設定”和“開始測試”兩個子菜單。</p><p>  用鼠標左

100、鍵單擊“信息設定”(應用程序如附錄二)會出現(xiàn)界面(圖27)。按“確定”返回菜單界面(圖26)。</p><p><b>  圖24</b></p><p>  用鼠標左鍵單擊“開始測試”(應用程序如附錄三)會出現(xiàn)界面(圖28)。按“開始采集”進入采集數(shù)據(jù)階段,按“退出測試”結束測試返回菜單界面(圖26)。</p><p><b>  

101、圖25</b></p><p>  用鼠標左鍵單擊菜單中的“數(shù)據(jù)處理”會出現(xiàn)“查找實驗”,“測試參數(shù)”,</p><p>  “性能參數(shù)”和“繪圖”四個子菜單。</p><p>  用鼠標左鍵單擊“查找實驗”,“打開”一個以前所做實驗的數(shù)據(jù)文件(圖29)。這樣會返回菜單界面(圖26)。</p><p><b>  圖26

102、</b></p><p>  再用鼠標左鍵單擊“測試參數(shù)”(應用程序如附錄四)就會把數(shù)據(jù)文件的信息填進“試驗數(shù)據(jù)”界面(圖30)。按“返回”回到最初的菜單界面(圖26)。</p><p><b>  圖37</b></p><p>  再用鼠標左鍵單擊“性能參數(shù)”(應用程序如附錄五)就會把數(shù)據(jù)文件的信息填進“性能參數(shù)”界面(圖31)

103、。按“返回”回到最初的菜單界面(圖26)。</p><p><b>  圖28</b></p><p>  再用鼠標左鍵單擊“繪圖”(應用程序如附錄六),這樣會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繪出要求的曲線圖(圖32)。</p><p><b>  圖29</b></p><p>  按“返回”就可以回到菜單界面(圖2

104、6)。</p><p> ?。?)再用鼠標左鍵按菜單界面中的“退出系統(tǒng)”可以尋求幫助和退出。</p><p><b>  6 設計小結</b></p><p>  這次畢業(yè)設計是在我們結束大學四年學習之際對我們所學的知識的一次大檢閱。每一位經(jīng)歷畢業(yè)設計的同學,都將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著更深切的認識,并將長期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畢業(yè)

105、設計的結果對自己是鼓勵、鞭策抑或是打擊都將取決于我們自己對待畢業(yè)設計的態(tài)度。就我自己而言,由于在畢業(yè)設計整個過程中把握好了進度,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因此能夠從容的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p><p>  通過畢業(yè)設計,我深入了解了機械振動臺的結構,掌握了利用凸輪產生規(guī)則振動的設計方法,并初步設計了機械振動臺,但我知道,它還遠遠不能達到完善實驗室建設的要求。因為我在實踐方面的經(jīng)驗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在設計過程

106、中特別是結構設計時往往不知所措,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才得以完成。當然,在漫長的設計過程中,鞏固了我以前所學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畢業(yè)設計初期進行英語翻譯時,我就怎么看自己的翻譯都覺得別扭,這就促使我今后更加注重外語的學習和掌握。</p><p>  總之,這次畢業(yè)設計除了極大的促進了自己在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外,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增強了自己的信心。</p>

107、<p><b>  參考文獻</b></p><p>  [1] 胡時岳、朱繼海,〈〈機械振動與沖擊測試技術〉〉,科學出版社,1983[2] 浙江大學精密機械教研室〈〈振動測試和分析〉〉,1980[3] 北村恒二[日],〈〈噪聲和振動測試技術〉〉,陸世鑫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p><p>  [4] 布歇爾,R.R.[美],〈〈沖擊與振動傳感器

108、的校準〉〉,杜德昌譯,計量出版社,1984[5] 機械工程手冊編委會,〈〈機械工程手冊〉〉第21篇〈〈機械振動〉〉,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78[6] 嚴普強、黃長藝,〈〈機械工程測試基礎〉〉,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p><p>  [7] 黃長藝、盧文祥,《機械制造中的測試技術》,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1</p><p>  [8] 鄭兆昌(主編),〈〈機械振動〉〉上、中冊,機械工

109、業(yè)出版社,1980(上冊),1986(中冊)</p><p>  [9] 悉德昌、趙欽淼,〈〈振動臺及振動實驗〉〉,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p><p>  [10] 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傳感器原理>>,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0</p><p>  [11] 莊表中、劉明杰,<<工程振動學>>,高等教育

110、出版社,1989</p><p>  [12] 袁希光(主編),<<傳感器技術手冊>>,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6</p><p>  [13]李方澤、劉馥清、王正,<<工程振動測試與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p><p>  [14]張思(主編),〈<振動測試與分析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

111、,1992</p><p>  [15]吳三靈(主編),<<實用振動試驗技術>>,兵器工業(yè)出版社,1993</p><p>  [16]吳福光,蔡承武,徐兆,<<振動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p><p>  [17]張世基(主編),<<振動學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

112、0</p><p>  [18]吳淇泰,<<振動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p><p>  [19]莊表中,黃志強,<<振動分析基礎>>,科學出版社,1985</p><p>  [20]劉允嘉,楊本法,<<動力機械測試基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7</p>&

113、lt;p>  [21]梁德沛,<<機械參量動態(tài)測試技術>>,重慶大學出版社,1987</p><p>  [22]倪振華,<<振動力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89</p><p>  [23]石沅,<<振動測量與分析>>,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p><p>  [24]馬慧麗,

114、楊玉虎,劉永明,〈〈可控電機實現(xiàn)凸輪機構從動件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機械設計與研究〉〉,2005,第二期</p><p>  [25]楊黎明(主編),王智相(副主編),〈〈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設計手冊〉〉,國防工業(yè)出版社</p><p>  [26]東北大學〈〈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編寫組,〈〈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三版)下,冶金工業(yè)</p><p>  [

115、27]鄒彗君(主編),〈〈機械設計原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p><p>  [28]濮良貴,紀名剛(主編),西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教研室 編著,〈〈機械設計〉〉(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p><p><b>  致 謝</b></p><p>  在這次畢業(yè)設計過程中,我得到了張強教授的耐心指導,解決

116、了我畢業(yè)設計中的許多問題,使得我順利地完成了設計任務,在這里我對張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向大學四年中所有教導和幫助過我的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一些同學也給了我很多幫助,畢業(yè)設計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是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這里也一并向他們表示感謝。</p><p><b>  附錄</b></p><p><b>  附錄一</b></p

117、><p>  Private Sub cmdCancel_Click()</p><p><b>  '不提示失敗的登錄</b></p><p>  'LoginSucceeded = False</p><p>  Unload frmLogin</p><p><b> 

118、 End</b></p><p><b>  End Sub</b></p><p>  Private Sub cmdOK_Click()</p><p><b>  '檢查正確的密碼</b></p><p>  txtPassword.Text = 111</p>

119、<p>  If txtPassword.Text = 111 Then</p><p>  '將代碼放在這里傳遞</p><p>  '成功到 calling 函數(shù)</p><p>  '設置全局變量時最容易的</p><p>  Unload frmLogin</p><p>

120、  Form1.Show</p><p><b>  Else</b></p><p>  MsgBox "密碼錯誤,請重輸入!", 0 + 48 + 0, "登錄"</p><p>  txtPassword.SetFocus</p><p><b>  End If

121、</b></p><p><b>  End Sub</b></p><p>  Private Sub Frame1_DragDrop(Source As Control, X As Single, Y As Single)</p><p><b>  End Sub</b></p><p

122、>  Private Sub Picture1_Click()</p><p><b>  End Sub</b></p><p><b>  附錄二</b></p><p>  Dim a1 As String</p><p>  Dim a2 As String</p>&l

123、t;p>  Dim a3 As String</p><p>  Dim a4 As String</p><p>  Dim a5 As String</p><p>  Dim a6 As String</p><p>  Dim filename As String</p><p>  Private S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