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紅楊(原名中華紅葉楊)(Populus xeuramericana‘zhonghong')是黑楊派楊樹中林2025(Populus linn'2025’)的芽變品種。本文對中紅楊和2025楊葉色(從新芽開始)的季節(jié)性變化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中紅楊葉片色素與色光值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采用相同光照強度不同時間下噴施1%oKH2PO4、3‰KH2PO4、5‰KH2PO4及7‰KH22PO4營養(yǎng)液的方法,研究相同環(huán)境、不同栽培措施對葉色的影響。其
2、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中紅楊芽、葉色隨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顯著。中紅楊葉片中色素含量、色素含量的比例直接影響葉片的早色水平。4月初中紅楊展葉時期,環(huán)境溫度較低,有利于花色素苜的合成,新形成的嫩葉組織發(fā)育不健全,葉綠體片層結構不發(fā)達,光合色素含量少,而花色素苷含量相對較大,葉片中花色素苷含量與葉綠素含量的比值為5.27:1,葉片呈現(xiàn)紅色最佳,觀賞價值最高;7月初,環(huán)境溫度升高,光照強度加強,葉片伸展至葉面積最大,光合速率最大,葉綠
3、素含量也達到最大,高溫不利于花色苷的形成,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含量與葉綠素含量的比值為0.11:1,葉片返青;9月中旬環(huán)境溫度降低,晝夜溫差增大,葉片衰老,光合速率下降,葉綠素含量下降,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花色素苷含量與葉綠素含量的比值為0.35:1,葉片紅色突顯,觀賞價值提高。
2.不同季節(jié)中紅楊葉片花色素苷含量與色光值呈正相關。利用色差儀測得中紅楊不同季節(jié)不同部位葉片L、a、b值,與提取
4、測定的花色素苷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中紅楊葉片色光值與花色素苷含量呈顯著性相關,根據(jù)其相關關系建立了色光值與花色素苷含量的回歸方程。通過回歸預測分析與t檢驗,預測值與實際測定值符合程度極高,因此可以根據(jù)色光值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準確地估測出中紅楊葉片中花色素苷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
3.外施KH2PO4營養(yǎng)液能夠有效提高中紅楊葉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在全光照條件下,不同間隔時間葉面噴施不同濃度KH2PO4營養(yǎng)液后,間隔15d葉面噴施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KH-,2-PO-,4-晶體的寬頻光譜研究.pdf
- 高性能激光玻璃原料——KH-,2-PO-,4-的純化.pdf
- 中紅楊葉色變化的生理生化研究.pdf
- 紫葉李葉色生理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pdf
- 環(huán)境因子對紫葉加拿大紫荊生長及葉色變化的影響.pdf
- 三葉海棠葉色變化原因分析.pdf
- 環(huán)境因子對彩葉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var.variegate)葉色生理變化影響的研究
- 紅檵木組織培養(yǎng)及其對葉色影響的研究.pdf
- 紅葉石楠葉色變化的生理生化研究.pdf
- 土壤干旱脅迫對李屬彩葉植物抗旱生理及葉色的影響.pdf
- 三杉秋冬葉色變化及植物造景研究.pdf
- 光照對兩種彩葉風箱果葉色及光合特性的影響.pdf
- 花燭葉色嵌合體及突變體葉色形成機理及保持特征.pdf
- 水稻葉色突變體的篩選及兩個葉色突變基因的定位.pdf
- 幾種槭樹科植物葉色及生理年變化動態(tài).pdf
- 一品紅(Euphorbia pulcherrima)葉色變化機制及再生體系的建立.pdf
- 不同呈色類型的桃葉色變化生理機制與光合特性研究.pdf
- 玉米葉色突變的研究概況
- 水稻葉色變化的生理機制及其氮素調控研究.pdf
- 金葉女貞和卵葉女貞葉色表達的差異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