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p><p> 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110kV線路設計 </p><p> 畢業(yè)設計(論文)工作:自 年 月 日起至2005年4月5日</p><p> 畢業(yè)設計(論文)進行地點: </p><p> 畢業(yè)設計(論文)原始資料數(shù)據(jù):</p>
2、<p><b> 1.線路概況:</b></p><p> 1.1線路路徑地圖(1:50000) 1份</p><p> 1.2將已經(jīng)運行的110kV甲線路在30#桿處斷開,從30#桿(將30#直線桿更換為耐張分歧塔)T接1條110kV線路至110kV乙變電所</p><p> 1.3線路路長度:從地圖上初步選線確定線路
3、路徑長度約為11.3公里</p><p> 1.4主要跨越物:跨110kV電力線 1次 ; 10kV電力線 5次</p><p> 通訊線 1次 ; 河流 1次 </p><p> 2.線路回數(shù): 1回(110kV乙變電所進線段規(guī)劃中另有1條110kV線路)</p><p> 3.
4、氣象條件:甘Ⅲ級典型氣象區(qū) </p><p> 4.地形、地質(zhì)情況:70%為一般山地,30%為平地;土質(zhì)為黃土、黃土狀粉土和粉土</p><p> 5.地震烈度:VI度</p><p> 6.污區(qū)等級:Ⅰ級污穢區(qū) </p><p> 7.負荷情況: 最大負荷3.236萬kW 最小負荷2萬kW <
5、/p><p> 功率因數(shù)COSφ=0.85~0.9 </p><p> 8.環(huán)境條件:海拔高度:1160—2100米 年平均雷暴日:20日/年 </p><p> 基裝環(huán)境溫度按25℃考慮 </p><p> 五、設計內(nèi)容
6、 </p><p> 1.線路走徑的確定 </p><p> 2.桿塔、基礎 </p><p> 3.導線及地線 </p>
7、<p> 4.絕緣子型式的選擇</p><p><b> 5.防雷和接地</b></p><p><b> 6.通訊線保護</b></p><p><b> 7.金具及防振</b></p><p><b> 8.空氣間隙</b>&l
8、t;/p><p> 六、參考文獻 </p><p> 1.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p><p> 2.SDGJ94-90《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
9、 </p><p> 3. GBJ62-84《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p><p> 4. GBJ10-8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p><p> 5. GBJ17-88《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p><p> 6. DL/T741-2001《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guī)程》</p><p> 7.GBJ233
10、—90《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p><p><b> 目 錄</b></p><p> 摘要……………………………………………………………………</p><p> 總論………………………………………………………2</p><p> 設計依據(jù)………………………………………………2&l
11、t;/p><p> 設計范圍………………………………………………2</p><p> 第二章 系統(tǒng)部分…………………………………………………3</p><p> 電力系統(tǒng)現(xiàn)況……………………………………… 3</p><p> 建設的必要性………………………………………3</p><p> 第三章
12、 線路路徑及進出線說明…………………………………4</p><p> 線路走徑確定…………………………………………4</p><p> 線路沿線自然條件……………………………………5</p><p> 主要交叉跨越…………………………………………5</p><p> 地質(zhì)情況………………………………………………8</p>
13、;<p> 地震烈度………………………………………………8</p><p> 交通運輸條件…………………………………………8</p><p> 換位及相序……………………………………………8</p><p> 110kV乙變電所進線…………………………………9</p><p> 第四章 機電部分…………………
14、………………………………10</p><p> 設計采用氣象條件…………………………………10</p><p> 二、 導線及地線……………………………………………10</p><p> 三、 絕緣配合及間隙距離…………………………………12</p><p> 四、 防雷及接地……………………………………………
15、14</p><p> 五、 金具及防振……………………………………………15</p><p> 第五章 通訊線保護………………………………………………16</p><p> 第六章 桿塔與基礎………………………………………………17</p><p> 主要設計原則………………………………………17<
16、/p><p> 桿塔型式選擇………………………………………17</p><p> 桿塔的防盜防松……………………………………17</p><p> 鐵塔預偏……………………………………………18</p><p> 桿塔基礎……………………………………………18</p><p> 第七章 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
17、標………………………………………22</p><p> 第八章 施工注意事項……………………………………………23</p><p> 結論………………………………………………………24</p><p> 參考文獻…………………………………………………………………2</p><p><b> 摘 要</b
18、></p><p> 通過本次設計,詳細了解了送電線路設計的整個過程,首先根據(jù)原始資料進行線路路徑的確定,然后選擇導地線型號、桿塔型式和基礎型式,并且確定了線路的絕緣配合、空氣間隙以及防雷與接地裝置,還對工程施工提出了注意事項。</p><p> 在此次線路設計中,根據(jù)設計任務書提供的原始資料,嚴格按照《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92-1999)
19、和《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 5154-2002)等規(guī)程、規(guī)范進行了線路本體的設計,從導地線及金具的安全系數(shù)、導線通流容量和對地安全距離、運行可靠等方面對線路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了校驗,使其滿足相關要求。通過本次設計,對送電線路設備各組成元件及材料的配置、選擇、校驗有了整體、系統(tǒng)的概念,復習了曾學過的專業(yè)知識,達到了本次設計的目的。</p><p> 關鍵詞: 110kV 線路
20、設計</p><p><b> 參考文獻</b></p><p> 1.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p><p> 2.SDGJ94-90《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 </p><p> 3. GB
21、J62-84《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p><p> 4. GBJ10-8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p><p> 5. GBJ17-88《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p><p> 6. DL/T741-2001《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guī)程》</p><p> 7.GBJ233—90《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22、/p><p><b> 總 論</b></p><p><b> 一、設計依據(jù)</b></p><p> ⑴、畢業(yè)設計任務書提供的原始資料</p><p> ⑵、函授課程所學的有關電氣、電力網(wǎng)知識</p><p> ?、恰⒕€路設計有關的規(guī)程、規(guī)范</p>&
23、lt;p> 1. 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p><p> 2. SDGJ94-90《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定》 </p><p> 3. GBJ62-84《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p><p> 4.GBJ10-89《混凝土結構
24、設計規(guī)范》</p><p> 5.GBJ17-88《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p><p> 6.DL/T741-2001《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guī)程》</p><p> 7. GBJ233—90《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p><p><b> 二、設計范圍</b></p><p
25、> 110kV甲線路開斷點至110kV乙變電所的110kV架空送電線路本體設計。</p><p> 第二章 系統(tǒng)部分</p><p><b> 一、電力系統(tǒng)現(xiàn)況</b></p><p> 由于110kV乙變電所原只有1條進線,因此過負荷能力較低,供電可靠性不高,電能質(zhì)量不能保證正常供電,存在著事故隱患。</p>
26、<p><b> 二、建設的必要性</b></p><p> 由于110kV乙變電所附近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較多,近年來各廠礦企業(yè)技改項目增加,用電負荷較大。為提高電網(wǎ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滿足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的要求,現(xiàn)有110kV電網(wǎng)無法滿足電力平衡要求, 新設計的110kV架空送電線路的建成,將大大改善110kV乙變電所附近廠礦企業(yè)遠期用電緊張狀況,對該地區(qū)產(chǎn)生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7、</p><p> 第三章 線路走徑及進出線說明</p><p><b> 線路走徑確定</b></p><p><b> 1.線路走徑方案</b></p><p> 首先在1:50000路徑地圖上選了兩個路徑方案(見圖3—01),現(xiàn)將I方案、Ⅱ方案分別敘述如下:</p>&
28、lt;p> I方案:自110kV甲線路T接后,跨越1條110kV電力線,避開王尹鄉(xiāng)李家莊沿山間簡易公路前行,途徑公王、夏家灣、陳家灣、郭家灣、張家溝等諸村莊,在110kV乙變電所自東向西第一間隔進線,全線長10.5公里。</p><p> Ⅱ方案:自110kV甲線路T接后,跨越1條110kV電力線,基本路徑與被跨越的110kV電力線相平行走線一段后,經(jīng)西面王家、常楊家、窯莊、楊家嘴、澗溝、楊家村、裴家灘
29、、中灘鄉(xiāng)政府集貿(mào)市場后進入110kV乙變電所,全線長11.15公里。</p><p> 線路走徑圖詳見圖3—01。</p><p><b> 圖3—01</b></p><p> 2.線路走徑確定原則</p><p> 對于以上兩個路徑方案,從線路長度、曲折系數(shù)、地形等復雜程度,相對跨越物、植被覆蓋、交通情況、沿
30、途地質(zhì)、通訊干擾等諸多因素對比分析,I方案明顯優(yōu)于Ⅱ方案。</p><p> 所設計的110kV送電線路推薦方案為I方案,這樣其經(jīng)濟上是合理的,技術上是簡單可行的。</p><p><b> 3.推薦方案的優(yōu)點</b></p><p> 3.1靠近已有簡易鄉(xiāng)村公路,交通便利,運行、檢修方便。尤其該簡易公路可以通大車,對今后長期的運行維護、
31、事故檢修十分有利。</p><p> 3.2避開了大面積穿越果園及不良地質(zhì)情況的影響,減少了大量的樹木砍伐,有意于保護環(huán)境,保護了農(nóng)民的利益,節(jié)約了線路投資。</p><p> 3.3方案I與方案Ⅱ兩路徑相比,I方案曲折系數(shù)明顯優(yōu)于Ⅱ方案。</p><p> 3.4充分考慮了110kV乙變電所另一回110kV線路走廊。</p><p>
32、 4.推薦路徑方案簡要敘述</p><p> 自110kV甲線路T接后,跨越110kV電力線,經(jīng)李家莊前行右轉,經(jīng)公王周家灣、陳家灣沿山脊直下,經(jīng)梯田陡地大溝跨果園,讓開郭家寺廟宇下山至三陽川川道,跨過葫蘆河,在陳家莊、汪李坪兩村莊東側穿行,避開中灘中學附近的居民區(qū),跨越10kV電力線和區(qū)鄉(xiāng)公路后,在110kV乙變電所自東向西第一間隔進入110kV乙變電所,全線長10.5公里,曲折系數(shù)1.126。</p
33、><p><b> 線路沿線自然條件</b></p><p> 線路沿線海拔均在1160—2100米,線路所經(jīng)地區(qū)70%為一般山地,30%為平地,主要地貌為二階臺地和黃土丘陵臺地,臺地邊緣切割零碎、呈溝谷狀,臺地后緣地勢平坦、開闊,大部分為農(nóng)田。地形、地質(zhì)條件較好,線路所經(jīng)地區(qū)地貌類型單一,地形起伏較小,地層結構簡單,即表面覆蓋薄層黃土狀粉土,其下為沖洪積礫、卵石,工
34、程地質(zhì)良好,利于建線。</p><p> 三、主要交叉跨越見表一</p><p><b> 表一</b></p><p> 線路桿塔明細表見表二</p><p><b> 表二</b></p><p><b> 四、地質(zhì)情況</b></
35、p><p> 沿線路徑區(qū)內(nèi)地層結構較為單一,主要為黃土、黃土狀粉土、粉土。</p><p> 黃土:淺黃色-灰黃色,稍濕,稍密-中密,含云母、鈣質(zhì)、腐植質(zhì)及白色菌絲狀可溶鹽等,夾有植物根系,具有大孔隙、蟲孔,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混零星鈣質(zhì)結核,土質(zhì)均一,具有強烈濕陷性。</p><p> 黃土狀粉土:呈褐黃色、稍密、稍濕,含植物根系及腐殖質(zhì),大孔隙,土質(zhì)較均勻,為中等濕
36、陷性黃土狀粉土,厚1.0-1.5米。</p><p> 粉土:褐黃色,稍濕-濕,稍密中密,含云母等,夾有植物根系、腐植質(zhì)等,具有大孔、蟲孔,混零星礫石及磚紅色粘土團塊,水平層理明顯。</p><p> 部分地段下部卵石層,淺灰色、不良級配、磨圓度好、最大粒徑100-150毫米,一般為20-40毫米,中密狀、濕,主要成份為砂巖、大理巖等,微風化,層厚大于5米,地下水埋深約1.2-1.5米
37、,為河谷潛水性,水質(zhì)良好,對基礎無腐蝕性。</p><p><b> 五、地震烈度</b></p><p> 按照《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1990)》(1/400萬),所屬地區(qū)的基本地震烈度為VI度區(qū),根據(jù)《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12.1.10 條“ 位于基本地震烈度為七度及以上地區(qū)的混凝土高塔和位于基本地震烈度為九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各類桿塔均應進
38、行抗震驗算”,可見滿足規(guī)程要求。</p><p><b> 六 、交通運輸條件</b></p><p> 本線路沿鄉(xiāng)村大道走線,且各處均有通拖拉機的鄉(xiāng)村便道,大、小運運輸條件較好。</p><p><b> 七、換位及相序</b></p><p> 1、根據(jù)《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
39、計技術規(guī)程》10.0.4條“ 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網(wǎng)中,長度超過100km的送電線路均應換位”,因此本線路不需換位。</p><p> 2、本線路T接點與變電所相序相對應,故無需調(diào)換相序。</p><p> 八、110kV乙變電所進線</p><p> 線路自110kV甲線路T接點出線,到面向110kV乙變電所由東向西數(shù)第1個間隔與規(guī)劃中的另一回110kV線
40、路同塔進線。</p><p><b> 第四章 機電部分</b></p><p><b> 設計采用氣象條件</b></p><p> 根據(jù)當?shù)貧庀笳咎峁┑臍庀筚Y料和參照該地區(qū)已建成投入運行的110kV線路運行經(jīng)驗及相關的參數(shù),本工程采用甘Ⅲ級氣象區(qū)作為設計氣象條件,其主要設計參數(shù)見表三。</p>&
41、lt;p> 表三 甘Ⅲ級典型氣象區(qū)氣象條件表 </p><p><b> 二、導線及地線</b></p><p><b> 1、導線</b></p><p> 1.1該地區(qū)每年用電負荷按12.4%增長,2005年用電負荷將達2萬千瓦,以次推算2010年負
42、荷將達到3.236萬千瓦。按經(jīng)濟電流密度計算導線截面110kV乙變電所10年前景規(guī)劃的容量計算,當用電負荷為3.236萬千瓦考慮時,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shù)取為3000—5000,經(jīng)濟電流密度I=1.15A/計算,功率因數(shù)取0.9,依據(jù) </p><p> 計算導線截面約為156mm2,接近的導線型號為LGJ-150,負荷若按遠景規(guī)劃4萬千瓦考慮時,導線截面約為203 mm2,接近的導線型號為LGJ-1
43、85。經(jīng)過上述分析計算,我認為線路的導線截面選型應為LGJ-185鋼芯鋁絞線較為合理。因此推薦本線路導線采用LGJ-185/30鋼芯鋁絞線。</p><p><b> 1.2校核</b></p><p> 該線路的負荷距為1200兆瓦-公里,而導線LGJ-185/30電壓降為10%的負荷距為3330兆瓦-公里,故線路電壓滿足電壓降為10%的要求</p>
44、<p> 該導線的長期允許負荷電流為510安培(基裝環(huán)境溫度按25℃,導線允許溫度按70℃)此時長期允許負荷為97兆伏安。</p><p> 以上校驗說明LGJ-185/30鋼芯鋁絞線完全滿足設計規(guī)程的要求。</p><p><b> 2、地線</b></p><p> 根據(jù)DL/T5092-1999第7.0.4條之規(guī)定,
45、本線路與導線相配合的架空地線采用1×19-8.0-1270-A (即88國標GJ-35型)型鋼絞線。 </p><p> 表四 導線主要特性</p><p> 表五 地線主要特性</p><p> 3、導線、地線的安裝</p>
46、;<p> 施工架線時除變電所進出線檔導線、地線放松不考慮初伸長外,其余檔導線、地線均采用降溫法補償導線、避雷線初伸長對架線弧垂的影響。本線路工程導線按降溫20℃、地線按降溫10℃考慮初伸長。</p><p> 4、導線、地線的連接及引流線接續(xù)與連接</p><p> 本工程全部導線、地線連接均采用液壓連接。其液壓接續(xù)管型號為:導線JYD-185/30型,地線為JY-3
47、5G型。</p><p> 5、引流線施工時應注意:</p><p> 耐張和轉角及終端轉角桿塔引流線到桿塔身部及金具的安全距離應滿足電氣間隙要求。導線引流線尺度(對橫擔最低邊緣):當轉角度數(shù)0º—30º時為1.4±0.05米; 當轉角度數(shù)30º—90º時為1.5±0.05米。</p><p> 6、
48、跨越35kV及以上電力線、居民區(qū)、公路、村鎮(zhèn)及孤立檔時,導線、地線不允許有接頭。</p><p><b> 絕緣配合及間隙距離</b></p><p> 1、絕緣子形式的選擇</p><p> 按照《甘肅省污區(qū)分布圖集》,該線路地處Ⅰ級污穢區(qū),考慮到今后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線路鄰近的工廠和磚瓦廠,根據(jù)DL/T5092-1999《11
49、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本線路絕緣按Ⅱ級污區(qū)進行絕緣設計。全線采用FXBW3-110/100型合成絕緣子,直線桿塔正常情況采用懸垂單串(15#—16#跨越110kV電力線,16#每相絕緣子設計為懸垂雙串),耐張塔合成絕緣子組合成雙串。其合成絕緣子應滿足以下要求:</p><p> ⑴、其芯棒直徑要求必須達到24mm;</p><p> ⑵、芯棒膠粘厚度必須達到4.
50、5mm以上。</p><p> ?、恰ⅰ罢w注射”新工藝;</p><p> ?、?、端部連接形式為“壓接”工藝的產(chǎn)品,且端部金具為鍛造件;</p><p> ?、?、端部接頭密封形式為“高溫膠密封”;</p><p> ?、省⑴离姳染嗖坏眯∮?.6cm/kV;</p><p> ?、恕⒔^緣子結構高度≥1240±
51、15mm;</p><p> ?、?、最小公稱爬電距離: 110kV級>3240mm。</p><p><b> 2、安全系數(shù)</b></p><p> 按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第8.0.1條規(guī)定絕緣子機械強度安全系數(shù)應符合下列數(shù)值:</p><p><b&
52、gt; 運行情況: 2.7</b></p><p><b> 斷線情況: 1.8</b></p><p><b> 斷聯(lián)情況: 1.5</b></p><p> 3、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空氣間隙配合</p><p> 根據(jù)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
53、設計技術規(guī)程》第9.0.6、9.0.7條的規(guī)定,在海拔超過1000米及以上的地區(qū),海拔每增高100米,內(nèi)過電壓和運行電壓的最小間隙,應比海拔在1000米及以下地區(qū)間隙距離增加1%,外過電壓間隙也應相應增大。本工程按海拔高度2100米修正帶電部分與桿塔構件的間隙,修正值見表六:</p><p><b> 表六</b></p><p> 4、導線對地最小距離及交叉跨越
54、距離</p><p> ?、?、導線對地最小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不小于下列數(shù)值:</p><p> 居民區(qū): 7米 </p><p> 非居民區(qū): 6米 </p><p> 交通困難地區(qū):5米 </p><p> ⑵、導線與山坡、峭壁、巖石之間凈空距離</p><p&
55、gt; 導線與山坡、峭壁、巖石之間凈空距離,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p><p> 步行可以到達的山坡:5米</p><p> 步行不能到達的山坡、峭壁和巖石:3米</p><p> ?、恰Ь€與建筑物之間的距離</p><p> 導線與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不小于下列數(shù)值:</p><p>
56、最小垂直距離(最大弧垂時):5米</p><p> 最小水平距離(邊導線最大風偏時):4米</p><p> ⑷、導線與樹木之間最小垂直距離</p><p> 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長高度)之間最小垂直距離不小于下列數(shù)值:</p><p><b> 非經(jīng)濟作物:4米</b></p><p>
57、; 果樹、經(jīng)濟作物:3米</p><p><b> ?、?、跨公路、線路</b></p><p> 跨公路、線路時,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p><p><b> 公路:7米</b></p><p><b> 弱電線路:3米</b></p><p>
58、<b> 電力線路:3米</b></p><p> 與電力線路和弱電線路交叉凈距不滿足5米時,被跨越線路必須加裝保護間隙。</p><p><b> 防雷及接地</b></p><p> 為防止直擊雷,根據(jù)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本設計要求:</p>
59、;<p> 1、本線路全線架設雙根避雷線。</p><p> 2、避雷線對邊導線保護角不大于30度。</p><p> 3、檔距中央導線與避雷線間的距離,在氣溫為15℃時,無風靜態(tài)情況下,距離S應滿足下式的要求:</p><p> S≥0.012L+1 </p><p> 式中:S——導線與地線間的距離,m;</
60、p><p><b> L——檔距,m。</b></p><p> 4、采用雙桿塔結構的兩根避雷線線間距離,不應超過導線與避雷線間垂直距離的5倍。</p><p> 5、本工程所經(jīng)地區(qū)內(nèi)地質(zhì)主要為人工素填土、黃土狀粉土及粘土,土壤電阻率相應高,故接地裝置原則上采用方框帶射線的方式(見圖4—01),個別確實不能滿足接地電阻要求的桿塔,將采用方框帶
61、射線并加裝防腐降阻劑的方式處理。本工程設計要求的工頻接地電阻每基不應大于15Ω。外敷的接地連引扁鐵,不應小于-30×5規(guī)格,并應采取熱鍍鋅接地圓鋼均采用 Ф12鍍鋅圓鋼,并要求耕地埋深0.8米,其余地段埋深0.6米。</p><p><b> 圖4—01</b></p><p> 圖4—01中,對于鐵塔:L1=8米,L2=4米;對于混凝土桿,L1=5米,
62、L2=4米。</p><p><b> 五、 金具及防振</b></p><p><b> 1、金具</b></p><p> 本工程金具采用1997年修訂的《電力金具產(chǎn)品樣本》和原水利電力部1985年修訂出版的《電力金具產(chǎn)品樣本》中的定型產(chǎn)品,不足部分采用非標金具進行補充。本工程金具安全系數(shù)不小于下列數(shù)值:<
63、/p><p> 運行情況: 2.5</p><p> 斷線情況: 1.5</p><p><b> 2、防振</b></p><p> 2.1、導線、地線防振</p><p> 本線路除進線檔外,導地線一律加裝防振錘防振,以減少或消除導、地線由于風振動造成的疲勞破壞。導線采用FD-4型防
64、振錘,地線采用FG-35型防振錘。</p><p> 2.2、防振錘的安裝</p><p> 防振錘的安裝采用等距離安裝,安裝距離對懸垂線夾是指線夾中心起至防振錘夾板中心的距離,對耐張線夾是指線夾出口處起至防振錘夾板中心的距離。</p><p> 2.3、線夾和防振錘與導線接觸部分均應在導線上纏繞鋁包帶(鋁包帶應伸出線夾1厘米,以便于檢查)。</p>
65、;<p><b> 第五章 通訊線保護</b></p><p> 本線路與通信線無平行接近,與通信線交叉時,夾角都在30度以上,滿足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要求。因此不存在對通訊線路的保護問題。</p><p><b> 第六章 桿塔與基礎</b></p><
66、p><b> 一、主要設計原則</b></p><p><b> 1、設計依據(jù)</b></p><p> ?、?、《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92-1999);</p><p> ?、啤ⅰ都芸账碗娋€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 5154-2002);</p>&
67、lt;p> ?、?、《鋼結構設計規(guī)程》(GBJ17-88)。</p><p><b> 2、抗震驗算</b></p><p> 本線路路徑所經(jīng)區(qū)段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按照《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規(guī)程》的規(guī)定,全線路鐵塔及基礎不需要進行抗震驗算。</p><p><b> 二、桿塔型式選擇</b>&l
68、t;/p><p> 根據(jù)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第11.0.2條“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運輸和施工的地區(qū),宜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線桿塔和鋼筋混凝土桿”和第11.0.3條“在走廊清理費用比較高及直廊較狹窄的地帶,宜采用導線三角形排列的桿塔,對非重冰區(qū)還宜結合遠景規(guī)劃采用雙回路或多回路桿塔”之規(guī)定,考慮到本工程地形、地質(zhì)條件及施工難易程度和工程造價等諸多因素,全線采用Φ300等
69、徑鋼筋混凝土門型雙桿和自立式鐵塔。</p><p> 鋼筋混凝土雙桿,主要用于平臺地和抬運較為方便的一般山地,在山高坡陡抬運困難的地段和鋼筋混凝土雙桿不能滿足要求的較大跨越檔及川區(qū)不適宜立鋼筋混凝土雙桿的地方,均采用鐵塔。</p><p> 110kV乙變電所進線段由于緊靠文物古跡和學校及村莊,受地形、地貌及城市規(guī)劃要求的限制,線路在進線段走廊極為狹窄,為此與規(guī)劃設計中的另一條110k
70、V線路同塔雙回路進出線。</p><p> 全線共使用桿塔36基,其中:直線桿塔28基</p><p><b> 耐張轉角桿塔8基</b></p><p><b> 雙回路轉角塔3基</b></p><p><b> 雙回路直線塔5基</b></p>&l
71、t;p><b> 三、桿塔的防盜防松</b></p><p> 1、全線路鐵塔距基面6米以下范圍內(nèi)的緊固螺栓全部采用安裝防盜螺栓。</p><p> 2、全線路鐵塔下橫擔底面以上,耐張塔下橫擔下2米以上部分的緊固螺栓在架線完畢后應再緊一遍,并刷灰鉛油,以防螺栓松動。</p><p><b> 四、鐵塔預偏</b&g
72、t;</p><p> 本線路全線耐張鐵塔(除終端塔)施工時必須預偏,塔頂預偏尺寸為向線路轉角外側傾斜0.3%H(H為鐵塔全高),預偏必須在澆制基礎時進行,不得在基礎不留預偏而用墊片或加墊二次混凝土基礎蹲基面找偏。進出線終端鐵塔預偏向門型構架側,尺度同其它耐張鐵塔。</p><p><b> 五、桿塔基礎</b></p><p> 本工程
73、沿線地質(zhì)情況主要為黃土、黃土狀粉土和粉土,根據(jù)地形、地質(zhì)條件及基礎作用大小,推薦采用下列基礎形式:</p><p> 1.鋼筋混凝土門型雙桿采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式預制底、拉盤。</p><p> 2.鐵塔采用C15級現(xiàn)場澆制臺階式鋼筋混凝土基礎。</p><p><b> 3、基礎材料</b></p><p> 現(xiàn)
74、澆混凝土基礎鋼筋均采用Q235鋼筋,基礎施工圖中鋼筋尺寸必須放樣核對后批量加工。鋼筋不得替代使用,確因無設計規(guī)格時須征得本設計驗算同意后替代使用。</p><p><b> 4、鋼筋配置</b></p><p> ?、?、主筋、箍筋必須均勻配置。</p><p> ?、凇⑷绻摻钆c預埋鐵件相碰時,應適當移動鋼筋,以確保預埋鐵件位置的準確性。&l
75、t;/p><p> 鐵塔基礎型式圖見圖6—01 </p><p> 適用于耐張塔 適用于直線塔</p><p><b> 圖6—01</b></p><p> 桿塔型式圖見圖6—02</p><p> # # # #
76、 # # # #</p><p> 直線桿 轉角桿</p><p><b> 干字型轉角塔</b></p><p> 67TD—101型直線塔</p><p><b> 雙回路塔</b></
77、p><p><b> 圖6—02</b></p><p> 第七章 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p><p> 本線路長度約10.5公里,其中雙回路段2×2.04公里,使用桿塔共36基,平均每公里使用桿塔約3.43基。</p><p><b> 承力桿塔:8基</b></p>&
78、lt;p><b> 直線桿塔:28基</b></p><p> 直線桿塔約占:77.7%</p><p> 路徑曲折系數(shù):1.126</p><p> 導線耗用指標:2.42t/km</p><p> 絕緣子耗用指標:14.53串/km</p><p> 鋼材耗用指標:8.92t
79、/km</p><p> 第八章 施工注意事項</p><p> 1、本線路施工時應嚴格遵守國家標準《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233-90)等有關規(guī)程規(guī)定。</p><p> 2、施工前必須對線路進行復測,復測時及施工中若發(fā)現(xiàn)與設計不相符或有差錯時,應及時向設計提出,經(jīng)各方共同協(xié)商后妥善解決。</p><p&g
80、t; 3、施工前必須對提供的設備材料(如合成絕緣子),按國家規(guī)定的質(zhì)量標準和設計要求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p><p> 4、桿位圖中標注的轉角中心樁轉角。未考慮轉角桿塔及直線桿塔位移,施工時轉角桿塔的位移,必須計算其位移值可根據(jù)線路轉角大小,橫擔寬度及轉角兩側所使用的桿型而定。</p><p> 5、施工中,遇到塔位位置不當,或其它有礙施工進行等,請及時通知設計單位,協(xié)
81、商處理后方可施工。</p><p> 6、本線路建在黃土地區(qū),桿塔基礎回填時,應分層夯實,達到密實程度,并做好防沉土和排水措施,以防水流入基坑。桿塔周圍15米范圍內(nèi)若發(fā)現(xiàn)落水洞,鼠洞等應回填夯實。</p><p> 7、為使轉角桿塔緊線后不向內(nèi)角傾斜,轉角桿塔,應向外角予偏, 予偏值根據(jù)桿塔的角度大小和高低,結合施工經(jīng)驗而定。</p><p> 8、接地裝置的
82、埋設要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不得將雜草,碎石回填到接地槽內(nèi)。接地槽回填土應分層夯實。</p><p> 9、跨越公路、35kV及以上電力線時,導地線不允許有接頭。</p><p> 10、轉角耐張桿塔在緊線前,橫擔端頭要打好臨時拉線。拉線對地夾角不得大于20°,緊線時不允許兩相同時緊線。</p><p> 11、掛線及投運前,應認真核對兩端變電所的相序
83、,確認無誤后,方可送電投運。</p><p> 12、施工時,應確認圖紙中提供的鐵塔基礎尺寸無誤后,方可澆筑。</p><p> 第九章 結 論</p><p> 通過本次設計,詳細了解了送電線路設計的整個過程首先。根據(jù)原始資料進行線路路徑的確定,然后選擇導地線型號、桿塔型式和基礎型式,并且確定了線路的絕緣配合、空氣間隙以及防雷與接地裝置,還對工程施工提
84、出了注意事項。</p><p> 在此次線路設計中,根據(jù)設計任務書提供的原始資料,嚴格按照《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5092-1999)和《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 5154-2002)等規(guī)程、規(guī)范進行了線路本體的設計,從導地線及金具的安全系數(shù)、導線通流容量和對地安全距離、運行可靠等方面對線路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了校驗,使其滿足相關要求。通過本次設計,對送電線路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設計----110kv電網(wǎng)線路保護設計
- 110kv電網(wǎng)線路保護設計-畢業(yè)設計
- 110kv架空輸電線路畢業(yè)設計
- 110kv高壓輸電線路畢業(yè)設計
- 110kv架空輸電線路畢業(yè)設計
- 110kv畢業(yè)設計論文
- 110kv畢業(yè)設計--110kv地區(qū)變電站電氣設計
- 110kv線路繼電保護設計
- 110kv線路繼電保護設計
- 110kv架空輸電線路初步設計——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110kv架空輸電線路初步設計
- 110kv數(shù)字式線路保護裝置畢業(yè)設計
- 11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_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110kv變電站設計畢業(yè)設計
- 110kv變電站設計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110kv變電所設計
- 畢業(yè)設計-110kv變電站設計
- 畢業(yè)設計-110kv電網(wǎng)繼電保護設計
- 畢業(yè)設計---110kv 變電站設計
- 畢業(yè)設計(論文)-110kv電網(wǎng)規(guī)劃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