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人的價值觀《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社會科學觀點》內容簡介內容簡介:本書《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共收論文十篇,分別由心理學者、社會學者、人類學者及經(jīng)濟學者所撰寫。這十篇論文在內容上所涉及范圍頗廣,且各位作者的學科訓練背景不同,在探討價值觀問題時采取的立場也有較大差異。因此,本書可謂是社會科學領域不同學科的學者所提出的一套關于價值觀問題不同論述方式的“標本”。敏感而用心的讀者,可以從各文論述的不同角度與理念,深切體會中
2、國人價值觀問題的復雜性,并為進一步研究價值理論,提供堪與探討的文本。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楊國樞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文崇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光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侯家駒臺灣東吳大學經(jīng)濟學系教授陳其南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黃光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德勝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葉啟政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中芳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劉翠溶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部分內容部分內容編者按編者按這是一個什么時代?碎片
3、化、庸俗化、功利化,是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這個中國轉型時代的特點?這是一個什么社會?人情冷漠、世風日下、道德滑坡、價值失范,是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注解這個社會的許多現(xiàn)象?此其時也,中國人的價值觀,這一命題,無所逃遁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價值觀直接左右個人的行為認知,間接影響社會管理乃至國家行為。這是一本包含了海內外社會科學學者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法學及教育學等觀點分析中國人的價值觀的專題著作。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沈清松與臺灣心理學
4、系教授楊國樞為此著作的出版印行,付出了艱辛努力。本書所收入的10篇論文,在內容上所涉及的范圍頗廣,而且因作者的學科背景不同,準的頭緒。但是,把它施及一群人身上,則不免會產(chǎn)生諸如是否有共同價值取向或其為何的問題。這些問題牽涉的不只是經(jīng)驗定義與認定設準的問題,而是哲學人類學上的存有命題,處理起來相當棘手,也頗具爭議。把這些擺在當前臺灣的場域中來看,容或我們不懷疑“臺灣人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這樣的概率性命題具經(jīng)驗有效性,但至少我們還不免會面對
5、一個相當困擾的問題——其基本共同價值取向為何?任何對類似此一社會共相的指陳,嚴格來說,都缺乏全稱式的效準,因此,都會招來詰難,有不同的意見。在本文中,我們不能不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面對上述的論述困境。基本上,我們無意在這兒羅列并討論當前臺灣社會之基本價值取向的全貌。全貌是一種全稱式的描繪;用來形容社會,這樣的論述充其量只是一種隱喻式的設定,根本無法“如實”地確立其所指涉的“實在”范圍。事實上,任何人都沒有能力、甚至無權宣稱社會的全貌是什么。我
6、們所能做的只是使用諸如“選擇性親近”的策略,以某些片面性的樣相來勾勒“實在”。這樣的“實在”無論如何都會夾雜著論說者的主觀立場,有一定的特殊意識形態(tài)色彩。簡單來說,我們所采取的策略是:從社會之所謂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面相的歷史脈絡中,抽離、凸顯出一些自認具有論述意義的結構樣相。這些結構樣相,對個體而言,乃是展現(xiàn)其所具基本心理特征的隨制條件(contingency)。也就是說,這些社會結構樣相與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會交互作用,衍生出一套行動的
7、邏輯。這套邏輯的運作并非完全確定不變,它只是表示對行為具有指導引發(fā)的內發(fā)作用,其意義基本上是規(guī)約。至于能否發(fā)揮最大的效能,端看當事者對此一邏輯的認知與認同程度,或此邏輯的規(guī)范強制能力與實用效能而定。因此,此一邏輯實際上只是開導出一些行為上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在人群中形塑出一些共相,價值與價值取向即是這種共相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緊要的是,共相只是一種在認知與行動上具有共認的體現(xiàn),其基本特質是一種可能,而非絕對,也是一種概率性的概括,而非必然性
8、的全含。其所可能包含的內容絕非完全一樣,也非一成不變,而所可能適用的人群也絕非全部,而往往僅是部分。因此,共相指涉的充其量只是一種較凸顯且具優(yōu)位的可能趨勢,它隨時可能被修飾或顛覆。很明顯,以如此的思考方式為底子來論述當前臺灣社會的價值取向問題,我們所能做、也所希望做的,只是以特定選擇的共相動勢為基線,對當前臺灣社會這么一個萬花筒,從事特定角度的觀察,借此提供一些了解現(xiàn)象與確立問題的線索。這樣的嘗試原則上應當是守本分,也是謙卑,但卻可以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簡介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
- 當代中國人節(jié)儉價值觀研究.pdf
- 23679.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的科學價值觀研究
- 當代中國人際交往中的價值觀認同
- 西方功利主義對當前中國人價值觀的影響
- 全國人文社會科學課題
- 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
- 西方功利主義對當前中國人價值觀的影響.pdf
- 當代中國人際交往中的價值觀認同.pdf
- 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對策研究.pdf
- 社會科學習題
- 略論社會科學哲學視野中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趨勢.pdf
- 計算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與信息科學的共同機遇
- 達州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 天津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 重慶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 重慶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
- 社會科學の方法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