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儀器的發(fā)展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18 卷第 4 期 2003 年 12 月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and ScienceVol. 18. No. 4Dec. , 2003文章編號: 1672- 2477( 2003) 04- 0001- 04虛擬儀器的發(fā)展歷史、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李 震, 柯旭貴, 汪云祥(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系, 安徽 蕪湖 241000)摘要: 虛擬儀器是 2

2、0 世紀 80 年代興起的一項新技術, 是現(xiàn)代儀器儀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回顧了虛擬儀器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分析了虛擬儀 器技術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重要作用, 評述了國內外虛擬 儀器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展望了虛擬儀器研究的發(fā)展趨勢.關 鍵 詞: 虛擬儀器; 研究現(xiàn)狀; 發(fā) 展趨勢文獻標識碼: A 中圖分類號: TP 311. 5, T P3911 虛擬儀器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現(xiàn)代儀器儀表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多種基礎學科緊密結合的產

3、物. 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新的測試理論、測試方法、測試領域以及新的儀器結構不斷出現(xiàn), 在許多方面已經(jīng)沖破了傳統(tǒng)儀器的概念, 電子測量儀器的功能和作用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在此背景下, 1986 年美國國家儀器公司( Nat ional Inst ruments, NI) 提出了虛擬儀器 ( Virtual Inst rument, V I) 的概念 [1] . 盡管迄今為止虛擬儀器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

4、, 但是一般認為 : 虛擬儀器是在 PC 基礎上通過增加相關硬件和軟件構建而成的、具有可視化界面的可重用測試儀器系統(tǒng). 和傳統(tǒng)儀器相比, 虛擬儀器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 1) 融合計算機強大的硬件資源, 突破了傳統(tǒng)儀器在數(shù)據(jù)處理、顯示、存儲等方面的限制, 大大增強了傳統(tǒng)儀器的功能;( 2) 利用計算機豐富的軟件資源, 實現(xiàn)了部分儀器硬件的軟件化, 節(jié)省了物質資源, 增加了系統(tǒng)靈活性; 通過軟件技術和相應數(shù)值算法, 實時、直接地對測試數(shù)據(jù)進

5、行各種分析與處理; 通過圖形用戶界面技術, 真正做到界面友好、人機交互;( 3) 虛擬儀器的硬、軟件都具有開放性、模塊化、可重復使用及互換性等特點. 因此, 用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 選用不同廠家的產品, 使儀器系統(tǒng)的開發(fā)更為靈活, 效率更高, 縮短了系統(tǒng)組建時間.作為現(xiàn)代儀器儀表發(fā)展的方向, 虛擬儀器已迅速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產業(yè). 美國是虛擬儀器的誕生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虛擬儀器制造國. 到 1994 年底, 虛擬儀器制造廠已達 95 家,

6、 共生產 1 000 多種虛擬儀器產品, 銷售額達 2. 93 億美元, 占整個儀器銷售額 73 億美元的 4% [3] . 到 1996 年, 虛擬儀器已在儀器儀表市場中占有 10% 的份額 [4] . 生產虛擬儀器的主要廠家 NI、 等公司, 目前都生產數(shù)百個型號的虛擬儀器HP產品. 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 已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虛擬儀器研究的起步較晚, 最早的研究也是從引進消化 NI 的產品開始. 但經(jīng)過多年研究, 我

7、國已經(jīng)在虛擬儀器開發(f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將虛擬儀器研究作為現(xiàn)代機械工程科學前沿學科之一, 并被列為/ 十五0期間優(yōu)先資助領域[ 6] . 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加快了企業(yè)的技術升級步伐, 先進儀器設備的需求更加強勁; 虛擬儀器賴以生存的個人計算機最近幾年以極高的速度在中國發(fā)展, 這些都為虛擬儀器在我國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因此, 我國的虛擬儀器存在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 據(jù)專家預測, 到/ 十

8、五0末我國虛擬儀器行業(yè)的產值將達到儀器儀表行業(yè)總產值的 50%收稿日期: 2003- 10- 10 基金項目: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03042306) ; 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 2002kj070ZD)作者簡介: 李震( 1963 - ) , 男 , 安徽六安人, 副教授.[7][2].第 4期 李 震: 虛擬儀器的發(fā)展歷史、研究現(xiàn)狀與展 望 # 3#識產權.3. 2 高性能數(shù)字信號處理芯片將加速虛擬儀器的發(fā)

9、展大規(guī)??删幊踢壿嬈骷蛿?shù)字信號處理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芯片成本的降低, 不僅可以提高信號采集和處理的速度, 也將縮短虛擬儀器系統(tǒng)的開發(fā)時間、提高系統(tǒng)的擴展性. 例如, 美國 XiLinx 公司的現(xiàn)場可編程邏輯器件( FP GA) , 將現(xiàn)代 VLSI 邏輯集成的優(yōu)點和可編程器件設計靈活、制作及上市快速的長處相結合, 使設計者在現(xiàn)場直接根據(jù)系統(tǒng)要求定義和修改邏輯功能加速其在虛擬儀器系統(tǒng)的應用.3. 3 智能化軟件開發(fā)平臺是虛擬儀器一個重要

10、的發(fā)展方向[19] . 總之, 高性能數(shù)字信號處理芯片必將盡管目前虛擬儀器的研究已取得許多重大進展, 但現(xiàn)在的虛擬儀器體系仍存在以下問題: ( 1) 儀器開發(fā)嚴重依賴經(jīng)驗. 調查表明, 虛擬儀器一般都是用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由自己開發(fā)完成的[2] . 但普通的虛擬儀器用戶中, 同時具有軟件設計經(jīng)驗和儀器專業(yè)知識的十分有限. 因此, 對普通的用戶來說, 自我開發(fā)虛擬儀器還具有比較大的難 度; ( 2) 儀器設計的 效率低. 在 現(xiàn)行的虛擬

11、儀 器設計中, 盡管 OO、 iveX、ActCOM 技術的廣泛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軟件的重用性, 但設計時仍需要編寫大量代碼才能把這些部件聯(lián)接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 ( 3) 儀器的可擴展性和可重構性差. 用戶若需要改變儀器的某些功能, 必須要通過開發(fā)平臺在代碼層次上重新修改、編譯才能實現(xiàn).因此, 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虛擬儀器軟件系統(tǒng)的可重構能力, 降低虛擬儀器的設計難度, 真正實現(xiàn)用戶自己定義儀器的目標, 是虛擬儀器研究中亟待解決的一

12、項重要工作.4 結 論虛擬儀器是現(xiàn)代機械工程科學前沿學科之一, 也是對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新興產業(yè). 虛擬儀器技術使得儀器儀表不再是功能單一的和固定的不可變結構, 而是越來越表現(xiàn)出柔性化和智能化, 其適應性越來越強, 功能也越來越豐富. 為了加速我國虛擬儀器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推廣, 應在虛擬儀器的智能化開發(fā)平臺、高性能數(shù)字信號處理芯片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 國家也應盡快制定國家標準, 保護虛擬儀器的知識產權.參考文獻:[ 1][

13、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T he measurement and automat ion catalog[ Z] . User manual, 1996.Emmet L, Froome P. Requirements for a guide on the

14、development of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ique report of NationalPhysical Laboratory of UK [ R] . 1999.王紅茹. 虛擬儀器 ) 儀器發(fā)展的新時代[ DB/ OL] . Http: / / www. libnet. sh. sn/ szzy/ kjqb/ 1/ 1- 12. htm.Strassberg D. Virtual- instr u

15、ment softwar e goes 32 bits [ J] . EDN, 1996, ( 1) : 77- 84.雷源忠, 黎明. 機械工程科學前沿和優(yōu)先領域的初步構想 [ J] . 中國機械 工程, 2000, 11( 1- 2) : 16- 20.秦樹人, 張思復. 集成測試技術與虛擬式儀器 [ J] . 中國機械工程. 1999, 10( 1) : 77- 80./ 九 五0 期 間儀 器儀 表科 學技 術進 展報 告[ D

16、B/ OL] . Htt p: / / www. jicheng. net. cn/ resour ce/ auto_news/ shichangjujiao/1002676. html.林正盛. 虛擬儀器技術及其發(fā)展 [ J] . 現(xiàn)代計量測試, 1997, ( 4) : 10- 14.韓九強. 虛擬儀器軟件開發(fā)平臺的研究 [ J] .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1997, 31( 9) : 6- 9.儀器 流技術 ) ) ) 虛擬儀器產品

17、網(wǎng)絡化的研究與開發(fā)[ DB/ OL] . htt p: / / www. nast. org. cn/ site/ cgcx/ nr. htm? jhdjh =2001000034& jhdqdm= 950.李震 . 基于虛擬儀器的實驗信號集成處理系統(tǒng)研究 [ J] . 安徽機電學院學 報, 2002, 17( 2) : 5- 8.朱曉 華. 基于組件技術的虛擬儀器開發(fā)方法研究 [ J] . 上海大學學報, 1999, 5( 4

18、) : 357- 361.劉亞 . 虛擬儀器構建技術[ J] . 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 1999, 7( 3) : 40- 43.秦樹 人, 湯保平. 面向 21 世紀的綠色儀器系統(tǒng) [ J] . 中國機械工程, 2000, 11( 3) : 275- 278.IVI 技術研究[ DB/ OL] . http: / / www. jicheng. net. cn/ solution/ auto_news/ wenjiaokeyan/

19、1001735. html.Deitz D. I mpact codes for the virtual laboratory[ J] . Mechanical Engneering, 1995, 117( 5) : 66- 70.Saliah H H, Dumont B P. Design of a web- based virtual labor ator y instr ument measurement interface[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