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擠出的陶瓷膏體快速成型(Extrusion Freeform Fabrication-EFF)工藝是一種使用陶瓷膏體作為成型材料,以絲材堆積的形式成型實體零件的工藝,其工作原理與3D打印技術中的熔融沉積制造(FDM)工藝相似。由于這種成型工藝是以增材的形式來成型陶瓷零件,因此很好的解決了由于陶瓷高硬度、高耐磨性而難以機加工的缺點;同時由于該工藝擺脫了模具的限制,因此可以成型復雜形狀的陶瓷零件,具有加工成本低,成型速度快,節(jié)省勞動力等
2、優(yōu)點。
本文對基于擠出的陶瓷膏體快速成型工藝與控制進行了研究,設計并搭建了快速成型裝置和運動控制系統(tǒng),而后通過該工藝對氧化鋯陶瓷膏體進行了堆積性能試驗。
本論文中設計搭建的快速成型機不僅可以在常溫環(huán)境下對水基陶瓷膏體進行堆積成型,而且可以在低溫環(huán)境下來成型水基陶瓷膏體。本論文中EFF實驗裝置主要包括機架、擠出裝置和運動機構幾部分,在設計思想上采用龍門式機架、套筒式擠出裝置和線性模組的運動機構。在機構的配置上采用X軸在
3、上,Y、Z軸在下,工作臺上下運動的機構配置。
本文的運動控制系統(tǒng)采用以能夠處理龐大信息量的 PC計算機具有的強大硬件和軟件資源為平臺,基于 PMAC可編程多軸運動控制卡的開放式運動控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充分的利用PC機固有的硬件和軟件資源,不僅可以實現(xiàn)多軸聯(lián)動,有效的滿足控制任務的使用要求,而且具有更大的通用性、靈活性和無可比擬的開放性。
本文還利用該設備研究了掃描速度和成型溫度對水基氧化鋯膏體的堆積性能的影響。在常溫
4、下,掃描速度分別為60mm/min、120mm/min、180mm/min、240mm/min時,成型制件的最大角度為27゜、26゜、22゜、0゜;在Vn=120mm/min,成型溫度分別為-5℃、-10℃、-15℃時,成型制件最大角度分別為26゜、27゜、30゜。膏體的堆積性能隨著掃描速度和成型溫度的整體變化趨勢為:掃描速度越快,堆積的成型制件的最大角度越小,當掃描速度過快時,制件無法堆積成型;在能夠順利成型的溫度范圍內(nèi),成型溫度越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的設計及材料成型工藝研究.pdf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的設計及材料成型工藝研究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及控制系統(tǒng)研究.pdf
- 熔融擠出成型--高性能的快速成型工藝
- 基于快速成型技術的零件模型構建與工藝的研究.pdf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及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pdf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數(shù)控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pdf
- 光固化快速成型工藝對模具成型零件精度的影響.pdf
- 高密度零件FDM快速成型工藝研究.pdf
- 壓電陶瓷微滴噴射快速成型工藝與控制的研究.pdf
- 陶瓷零件快速成型機機械裝置的設計、制造及應用.pdf
- 金屬零件快速成型技術中材料及工藝的基礎研究.pdf
- 基于快速成型的空心葉片整體式陶瓷鑄型工藝研究.pdf
- SLS快速成型的UG建模、后處理和零件精度的研究.pdf
- 機械零件快速成型的軟件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pdf
- 快速成型Mo-Cu合金零件后處理工藝及機理研究.pdf
- 激光直接快速成形金屬零件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研究.pdf
- 異質(zhì)多材料零件快速成型關鍵技術研究.pdf
- 熔融擠壓快速成型機機構與擠出的研究.pdf
- 光固化快速成型工藝的精度研究與控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