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松嫩平原鹽堿化草地是我國著名的天然草場,又是東北西部綠色生態(tài)屏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但是由于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致使草地出現(xiàn)退化、沙化和鹽漬化,尤其是草地鹽漬化加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惡化。建植人工草地是重度鹽堿化草地改良的有效措施,紫花苜蓿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是多年生人工草地理想的組合。本文通過調查鹽堿化草地紫花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人工草地的特征、凈初級生產力動態(tài)、土壤理化性質變化,對鹽堿化草地紫花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效果進行
2、研究,旨在為松嫩平原鹽堿化草地人工植被恢復提供理論依據(jù)。經過三年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結果:
1)3年調查發(fā)現(xiàn)鹽堿化草地苜蓿與無芒雀麥人工草地中共出現(xiàn)21種雜草,隸屬于6個科,18個屬。其中,禾本科(Gramineae)最多,占38.09%,建植當年混播草地中的優(yōu)勢種為一年生植物種虎尾草Chlorisvirgata、狗尾草Setariaviridis,野稗Echinochloacrusgalli等,建植第二年、第三年人工植被紫
3、花苜蓿和無芒雀麥占據(jù)主要優(yōu)勢,成為草地的優(yōu)勢種。雜草主要生長在鹽堿化程度較為嚴重的堿斑及其邊緣地帶;
2)建植當年草地生長模式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變化趨勢,人工草地的快速生長期集中在7月到8月之間,此時的日平均生長速率為0.5047cm/d。第二年和第三年人工草地的生長動態(tài)為“慢-快-慢”的生長模式(“S”型生長曲線),生長最快時間階段為6月到7月;
3)建植當年混播人工草地的總產量與生產力均最低,與建
4、植第二年和第三年差異極顯著(p<0.01),第二年的生產力是當年的2.84倍,第三年是它的3.17倍,生產力的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方程為:y=-57.527xz+513.34x-153.76,R2=0.8983;
4)紫花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人工植被可大大改善鹽堿化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養(yǎng)分含量。種植3年苜蓿與無芒雀麥人工植被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比鹽堿化草地提高2.84倍,全氮增加200%,全磷增加94.6%;
5)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紫花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產量、品質和降解率研究及其綜合評價.pdf
-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對紫花苜蓿-無芒雀麥混合青貯品質的影響.pdf
- 不同品種苜蓿+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群落生理-生態(tài)特性的研究.pdf
- 不同播種方式及比例對紫花苜蓿和老芒麥混播草地的影響.pdf
- 無芒雀麥、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種子生產技術研究.pdf
- 刈割對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群落生理生態(tài)特性的影響研究.pdf
- 綠洲區(qū)苜蓿與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種群特征和第一性生產力的研究.pdf
- 55806.松嫩草原重度鹽堿化草地玉米秸稈改良研究
- 黑龍江杜爾伯特重度鹽堿化草地改良技術研究.pdf
- 污泥改良鹽堿化土壤臭氣逸散研究.pdf
- 雜花苜蓿+無芒雀麥混播群落種群生理生態(tài)和穩(wěn)定性研究.pdf
- 脫水污泥對鹽堿化土壤改良效果及污染物分析.pdf
- 不同播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苜蓿-雜草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pdf
- 紫花苜蓿和燕麥抗鹽堿機制研究.pdf
- 播種方式對苜蓿與無芒雀麥草地生理生態(tài)特性及生產性能的影響.pdf
- 紫花苜蓿對復合鹽堿脅迫的適應性響應.pdf
- 土地鹽堿化的認識與治理
- 鹽堿土壤接種菌根對紫花苜蓿的綜合效應.pdf
- 寧南黃土丘陵區(qū)紫花苜蓿與羊草混播初期效應研究.pdf
- 人工草地無芒雀麥種群構件結構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