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固體碳源生物反硝化性能及典型碳源生物膜特征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低C/N水為處理對象,考察了PCL/淀粉共混物、聚己內酯(PCL)、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小麥秸稈為固體碳源的反硝化性能,解析了典型固體碳源反硝化系統(tǒng)出水有機物組成及生物膜形成過程微生物群落結構演變特征。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1)通過搖瓶試驗,考察了不同固體碳源反硝化系統(tǒng)的啟動性能和啟動后性能。結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PCL6500(分子量50000)和PCL6800(分子量80000)、P

2、BS、麥稈和PLA的生物降解性能依次變差,其作為反硝化固體碳源時所需的啟動時間分別為1d、16d、16d、43d和未啟動成功。啟動后,PCL/淀粉共混物、PCL6800、PCL6500系統(tǒng)的反硝化速率分別為0.0372mg/(g·h)、0.0176mg/(g·h)及0.01749mg/(g·h)。各固體碳源浸出有機物規(guī)律一致,浸出1d時DOC釋放明顯,隨后釋放量逐漸減小,最終趨于穩(wěn)定。
  (2)通過三維熒光光譜及紅外光譜等方法對

3、PCL/淀粉共混物、PCL6800及PCL6500為固體碳源反硝化系統(tǒng)的出水有機物組成進行解析。結果表明:有機物主要成分為多糖、蛋白質、聚己內酯單體及低聚體等。
  (3)通過高通量測序方法,解析PCL/淀粉共混物為固體碳源時生物膜形成過程微生物群落結構演繹特征。結果表明:隨生物膜形成群落豐富度逐漸降低(Chao指數(shù)由196.176降至105.500)、物種多樣性先減小再增大(Shannon指數(shù)由3.003降至2.477再升至2.

4、983)。隨生物膜形成,反硝化功能菌屬Uliginosibacterium及Elstera相對豐度逐漸升高,好氧反硝化菌Dechloromonas相對豐度逐漸降低,Comamonadaceae相對豐度逐漸降低。反硝化菌含量逐漸升高,提高反硝化性能,與反硝化特性試驗結果一致;由于缺氧條件,使得某些需氧型菌含量逐漸下降。
  (4)成熟生物膜樣品與接種污泥樣品在科水平的組間差異檢驗表明:紅環(huán)菌科、叢毛單胞菌科、黃色桿菌科、噬纖維菌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