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地區(qū)古代音樂史料探微.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呂梁地區(qū)的文化藝術發(fā)展歷史久遠。昔在黃帝部族之前,中原地區(qū)的土著人為蚩尤部族,其先祖稱有巢氏?!俄n非子·五蠹》日:“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有巢氏?!睋?jù)《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和《大中華山西省地理志》記載:“有巢氏誕生石樓山。”黃帝部族聯(lián)合炎帝部族,打敗蚩尤部族,黃帝終于成為中原各部落聯(lián)盟共同擁戴的首領。黃帝部族和炎帝部族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下去,構成了以后華

2、夏族的主干部分。所以,山西省呂梁地區(qū)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圣地之一。為了充分發(fā)掘呂梁地區(qū)的古代音樂藝術成就,本人對該地區(qū)的古代音樂史料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工作。在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前人沒有注意到的史料,本人對這些史料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學術觀點,集中于以下五個專題。
   專題一對山西呂梁地區(qū)武當山道教音樂新發(fā)現(xiàn)的音樂史料進行研究,針對其中的詞譜曲名、詞譜內(nèi)容文中做了簡要論證。
   專題二在新發(fā)現(xiàn)的孝義皮影戲史料基礎上,對

3、其起源及創(chuàng)始人卜子夏做了介紹。卜子夏(約前507-前420),是孔子的高足。約32歲被聘來西河孝義,擔任魏文侯的老師。在孝義55年間,曾在周圍各邑(縣)設教講學。孝義居義村的古碑和縣文廟的古碑記載:“孝邑,古屬魏地,子夏設教于西河,魏文侯傾聽其側,三賢演其影樂?!睋?jù)孝邑人所稱“三賢”是指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這三位魏文侯的老師。這里的碑記是說卜子夏他們利用“影樂”的形式,給魏文侯授課。據(jù)此,世界公認皮影戲源于中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皮

4、影戲”條說:“據(jù)傳說起源于中國和印尼巴厘島”對于這一觀點進行批評,認為巴厘島在17世紀才興起皮影戲,但中國的皮影卻要久遠得多。1995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中國皮影》特種郵票山西孝義皮影人物一枚,首發(fā)式于1995年6月8日在孝義舉行,這是一件元代的古老皮影,是皮腔紙窗影戲中的武將形象。皮影發(fā)展形成為電影,所以,孝義皮影戲是電影的前驅。
   專題三對于柳林縣轉九曲燈會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提出它來源于吳起練兵的陣法(黃河陣,又稱龍門

5、陣)訓練這一觀點。魏文侯任命吳起(約前440-前381)為西河郡守,擔負抵抗秦國和韓國的任務。吳起練兵有多種方法,有單兵訓練,有隊列訓練,有陣法訓練?!秴亲印酚涊d吳起練兵:“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每度皆習。”吳起通過最基本的立正、稍息、齊步走等練習做起,對士兵進行基本軍事技能的訓練,然后再做集合、散開這樣整體行動的訓練,以達到快速、整齊的效果。最后,全軍合練陣法,圓陣變方陣,方陣變圓陣,再

6、由基本的方陣、圓陣演變出各種陣法,以適應不同條件戰(zhàn)爭的需要,達到每種戰(zhàn)陣變化熟練,運用自如。通過這些方法,他所訓練出來的軍隊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據(jù)史料記載,吳起在魏二十七年,他統(tǒng)率的魏軍“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眳瘟旱貐^(qū)的離石、柳林、中陽一帶民間將吳起的陣法訓練,用民間社火的形式配以音樂傳承至今,名為轉九曲燈會,實為吳起陣戰(zhàn)中的黃河陣,又稱龍門陣。
   專題四對于目前學術界沒有提及的呂梁元代

7、的散曲作家劉致進行研究。劉致(1255-1340)石州寧鄉(xiāng)(今呂梁中陽縣)人。元大德二年(1298)得翰林學士姚遂的賞識,舉薦其擔任湖南憲司府吏之職,后任翰林待制、太常禮儀院供博士職、江浙都事。不久便辭官來到錢塘,應散曲家張可久之請,為其散曲《小山樂府》撰寫了《小山樂府跋》。劉致的作品,收入《元史類》中的文章有《太廟室次議》、《蕭真敏公謚議》;收入《太平樂府》、《陽春白雪》二書中的作品有套數(shù)4篇,散曲75首。劉致還著有《牧庵年譜》一卷,

8、《復古糾繆編》(惜已失傳)。元代散曲大家張可久請劉致為其散曲《小山樂府》》撰寫《跋》文,足以說明劉致在元代散曲作家中的地位和影響。作為元散曲、樂府音樂,應大書特書其事。根據(jù)劉致的學術成果,認為他應該被列入元散曲作家行列而載入史中。
   專題五對于呂梁鼓坊音樂進行研究,補充了許多新史料。呂梁地區(qū)古代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最具代表性、普遍性的音樂班子,名稱為:“鼓坊”、“吹鼓手”、“八音會”、“響工”。本文將呂梁地區(qū)的鼓坊音樂的歷史根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