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摻雜SiC基稀磁半導體的局域結構、磁和電輸運性能.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稀磁半導體由于兼具電子電荷和自旋兩種特性而成為自旋電子學這個新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有關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SiC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選擇SiC作為稀磁半導體作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潛在的應用前景。采用射頻磁控濺射法分別制備了不同濃度的Mn/Co、Mn/Al和Co/N共摻雜SiC稀磁半導體薄膜,利用EDS、XRD、XPS、XAFS、SQUID、HALL、R-T等表征測試方法,系統(tǒng)地研究了SiC稀磁半導體薄膜的局域結

2、構及自旋相關磁、輸運特性,獲得如下結果:
  制備態(tài)的Mn/Co、Mn/Al和Co/N共摻雜SiC薄膜均為無序的SiC非晶結構,800℃退火后薄膜開始形成3C-SiC晶體結構,在Mn/Co和Co/N共摻雜SiC薄膜中,析出Co2Si化合物,1200℃退火后,3C-SiC結晶性改善,并析出更多的Co2Si化合物。對于Mn/Al共摻雜薄膜,Al摻雜具有強化薄膜形成3C-SiC晶體結構的作用,經1200℃退火后析出Al9Si化合物。

3、r>  在Mn/Co共摻雜SiC薄膜中,Mn和Co分別以Mn2+和Co2+的形式存在。在Mn/Al共摻雜SiC薄膜中,Mn以Mn2+形式存在,而Al在制備態(tài)的Mn/Al共摻薄膜中形成部分Al團簇,而摻雜進入SiC晶格中的Al則以Al3+的形式存在。在Co/N共摻雜SiC薄膜中,Co和N分別以Co2+和N3-形式存在。
  在Mn/Co共摻雜SiC薄膜中,Mn、Co取代3C-SiC的C位,但是Co在1200℃退火態(tài)的薄膜中完全以Co

4、2Si化合物析出。在Mn/Al共摻雜SiC薄膜中,Mn取代3C-SiC的C位,而Al在800℃退火的薄膜中取代3C-SiC的C位。在Co/N共摻雜SiC薄膜中,N原子取代3C-SiC晶體的C位,而Co在退火態(tài)的薄膜中部分取代3C-SiC的C位,其余Co原子則形成Co2Si化合物。在退火態(tài)的Mn/Co、Mn/Al和Co/N共摻雜SiC薄膜不存在金屬團簇和金屬氧化物。與p、p型(Mn、Co)共摻相比,p、n(Co、N)型共摻由于兩種載流子之

5、間的相互吸引作用,有利于抑制第二相化合物的形成。
  制備態(tài)、800℃和1200℃退火態(tài)Mn/Co、Mn/Al和Co/N共摻雜SiC薄膜都具有明顯的半導體特性。在低溫范圍內,其載流子輸運機制均符合Mott躍遷模型,即lnρ和(T)-1/4保持線性關系,證明載流子是局域化的。在3C-SiC薄膜中,與p型Co摻雜相比,p型Al摻雜具有更明顯的載流子調制作用,而N在共摻雜薄膜中呈現n型載流子調制作用。
  Mn/Co、Mn/Al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