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采用Gensini積分法,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量化評估,結(jié)合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對患者左心室舒張功能指標的測量,探討不同冠脈病變程度患者左心室舒張功能指標的變化趨勢。 方法:選擇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期間的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病人,入選標準為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的病人和有胸痛癥狀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jié)果排除冠心病診斷的病人。詳細記錄患者臨床病史,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心率、血壓、高血壓病病史(年)
2、、糖尿病病史(年);并于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檢驗其空腹血糖(GLU)、血脂,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心肌酶(CK-MB)。入選病例排除下列臨床情況(1)心臟瓣膜病,(2)急性心肌梗塞,(3)室壁瘤,(4)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頻發(fā)室早、房顫,(5)竇性心率>90次/min, (6)心肌及心包疾病,(7)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8)嚴重肝、腎功能
3、障礙,(9)心衰患者心功能Ⅲ級及以上(診斷標準根據(jù)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標準)。 超聲使用美國ACUSON公司生產(chǎn)的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為2 MHz-3.5MHz。入選者均于冠狀動脈造影前24內(nèi)行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測量左心房內(nèi)徑(LAD)、左心室內(nèi)徑(LVD)、室間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IVPW),于心尖四腔切面辛普森法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然后測二尖瓣
4、血流圖(MVFP),將取樣容積置于二尖瓣口左室側(cè)1.0cm處,盡量使其與血流平行或夾角控制在20度以內(nèi)在呼氣末測,舒張早期血流E峰的峰速(E)、E峰減速時間(DT),舒張晚期血流A峰的峰速(A)、E峰和A峰的速度比值(E/A),等容舒張期(IVRT)。各參數(shù)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以上指標均由經(jīng)驗豐富的同一專業(yè)超聲人員操作完成。冠狀動脈造影術(shù):術(shù)前均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排除手術(shù)禁忌癥,在充分術(shù)前準備下,在導管室以Judkin's方法行選擇性
5、冠狀動脈插管造影,常規(guī)多體位投照,顯示左側(cè)冠狀動脈主干(LM)、左側(cè)冠狀動脈前降支(LAD)及其分支、左側(cè)冠狀動脈回旋支(LCX)及其分支、右側(cè)冠狀動脈(RCA)及其分支,并充分暴露病變狹窄部位。根據(jù)美國心臟協(xié)會所規(guī)定的冠狀動脈血管圖像記分分段評價標準,用計算機定量測量系統(tǒng)將冠狀動脈狹窄直徑比例分層,然后對每支冠狀動脈病變按Gensini評分標準進行定量評價,并累積求出每個病人冠狀動脈病變總積分。 分組:首先將入選病例分為兩組,
6、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并結(jié)合臨床病史,可排除冠心病者為對照組;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為冠心病組。再對冠心病組根據(jù)Gensini積分不同分為:積分<50者為A組,50≤積分<100者為B組,積分≥100者為C組。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冠心病組與對照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Gensini積分不同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的標準。全部統(tǒng)計分析應用
7、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 1.冠心病組與對照組比較: 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jié)果顯示冠心病組二尖瓣血流頻譜相關指標E峰(0.69±0.07m/s)、E/A比值(0.94±0.12)較對照組E峰(0.73±0.10 m/s)、E/A比值(1.00±0.09)減小(P均<0.05),說明冠心病組患者左室舒張早期充盈減低;DT冠心病組(219.53±17.94ms)較對照組(211.44±14.73m
8、s)延長(P<0.05),表示冠心病組因心肌主動松弛功能下降,致左心室壓力增加,E峰充盈時間延長;冠心病組IVRT(69.67±6.30ms)較對照組(66.92±5.81ms)延長(P<0.05),反映冠心病組心室肌松弛速度減低;冠心病組LAD(37.08±5.26mm)明顯大于對照組(34.61±4.29mm)(P<0.05),說明冠心病組因左室順應性降低,左房容量和排血阻力增加,致左房內(nèi)徑增大。 2.冠心病組不同Gensi
9、ni積分組間比較: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E峰(m/s)、E/A比值、DT(ms)、LAD、IVRT三組間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組間兩兩比較結(jié)果顯示: E峰、E/A比值:B組分別為(0.68±0.07m/s)、(0.91±0.07)較A組(0.73±0.04m/s)、(1.00±0.06)減小(P均<0.05),C組E峰、E/A比值分別為(0.67±0.06 m/s)、(0.91±0.18)
10、明顯小于A組(0.73±0.04 m/s)、(1.00±0.06)(P均<0.05),而B組和C組間均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隨著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加重,舒張早期充盈速度減低。 DT值:B組(221.56±18.29ms)較A組(209.41±15.62ms)延長(P<0.05),C組(224.86±16.68ms)明顯長于A組(209.41±15.62ms)(P<0.01),B組(221.56±18.29ms)和C組(2
11、24.86±16.68ms)間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越重,E峰充盈減速時間越長。 IVRT值:C組(71.64±6.54ms)較A組(66.59±5.66ms)明顯延長(P<0.05),而A組(66.59±5.66ms)與B組(70.00±5.96ms)間,B組(70.00±5.96ms)與C組(71.64±6.54ms)間無明顯差異(P均>0.05),反映冠狀動脈病變逐漸加重時,心室肌松弛速度逐漸減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左心室收縮功能及脈壓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炎癥因子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探討.pdf
-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左室舒張功能的相關性研究.pdf
- 膽紅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程度的關系.pdf
- 256CTCA在評估冠狀動脈病變及左心室功能的臨床應用.pdf
-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其側(cè)支循環(huán)對左室舒張功能的影響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血壓參數(shù)與左心室肥厚的關系.pdf
- 冠狀動脈狹窄左心室結(jié)構(gòu)與功能變化的CT研究.pdf
- 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pdf
- 64-MDCT評價左心室功能及其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頸動脈病變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探討.pdf
- 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pdf
- 血漿生長分化因子15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pdf
- 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pdf
-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脈壓及脈壓指數(shù)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主動脈根部內(nèi)徑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性的關系研究.pdf
- 脈壓和腦鈉尿肽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shù)前后左心室舒張功能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pdf
- 血漿骨橋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鈣化及其嚴重程度的關系.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