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由于污廢水大量排放及農業(yè)長期大量施用化肥,飲用水源氪源污染日益嚴重,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三十多年來人們采用各種方法對受污染水源水進行脫氮處理,其中生物脫氮法是目前去除水體氮源污染物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盡管國內外對微污染水體生物脫氮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現(xiàn)有地表水源生物脫氮技術主要以異位生物修復為主,其水力停留時間受到限制,對總氮去除效果不理想,且大多需投加電子供體,增加了水處理成本,同時有些基質或其氧化的中間產物對生物有毒害作用。
2、r> 本文將揚水曝氣與原位生物凈化兩種技術有機結合,針對微污染水體原位生物脫氨存在的低溫、貧營養(yǎng)及好氧問題,采用貧營養(yǎng)脫氨功能菌群及低溫貧營養(yǎng)脫氨功能菌群制成微生態(tài)菌劑,形成能有效去除水中氨源及有機污染物的原位生物投菌技術和原位生物膜技術,并結合揚水曝氣技術,揭示了該組合技術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生物脫氮的特性及效能。論文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貧營養(yǎng)好氧反硝化細菌的馴化、篩分及脫氮特性研究。在低營養(yǎng)條件下馴化、篩
3、分出具有較好脫氮性能的貧營養(yǎng)好氧反硝化細菌PY8、DA15和DF7,結合菌株形態(tài)、生理生化試驗及16S Rdna序列分析,可基本確定菌株PY8屬于Rhizobium sp,菌株DA15屬于Arthrobactet sp,菌株DF7屬于Bacillus sp。在前期己篩分出的高效脫氨菌種FY3、FY5和FY7的基礎之上,采用生態(tài)位分離策略構建了貧營養(yǎng)脫氮功能菌群Z4(PY8+FY3+FY7),并對其中各功能菌的生長曲線、脫氨特性進行了系統(tǒng)
4、的研究。結果表明,各菌株生長速率較慢,Ph、溫度、C/N、NaNO3濃度及接種量對各貧營養(yǎng)好氧反硝化細菌的脫氮性能影響有差異,且PY8異養(yǎng)硝化性能明顯。周質硝酸鹽還原酶亞基基因(napA)PCR擴增結果證實這3株菌具有可在好氧環(huán)境中還原硝酸鹽的系統(tǒng),好氧反硝化作用的確是由周質硝酸鹽還原酶來催化的。
(2)低溫好氧反硝化細菌的馴化、篩分及脫氦特性研究。通過逐漸降低溫度條件馴化、篩分出耐冷脫氮細菌DW3、Dw4、D3和D4,經
5、過生理生化鑒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基本確定菌株DW3屬于Pseudomonas so,菌株DW4、D3和D4均屬于Acinetobacter sp。各耐冷脫氮菌株生長曲線及脫氨特性試驗表明,除D3菌株外,其他菌株在培養(yǎng)過程中都存在明顯的衰亡期,各菌株的反硝化過程都發(fā)生在對數生長期,Ph、溫度、C/N及接種量對各菌株的脫氮性能有影響,各菌株具有明顯的異養(yǎng)硝化性能,且在10℃溫度條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脫氫酶活性。選擇菌株DW3和D3進行
6、周質硝酸鹽還原酶亞基基因(napA)PCR擴增。證實了這2株菌具有周質硝酸鹽還原酶,可實現(xiàn)好氧反硝化。采用自適應及菌源生態(tài)重組策略構建出在極端環(huán)境中具有較好反硝化效果的低溫貧營養(yǎng)脫氮功能菌群L1(PY8+DW3+D3)和L2(PY8+DW3+D4)。
(3)微污染水體原位生物投菌技術脫氨特性與效能研究。小試研究以貧營養(yǎng)脫氨功能菌群Z4作為菌源制成微生態(tài)菌劑,采用不同菌劑投量直接投加到水庫原水中,菌投量為0.1mg/L時凈化
7、效果最好,整個運行期間(32d),硝氯、總氯、CODMn及TOC去除率分別達到72.3%、71.3%、32.3%和34.8%,穩(wěn)定期的脫氮效果可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Ⅲ類水體的質量標準要求;同時溶解氧、水溫、Ph及C/N會影響生物菌劑的脫氮性能。將低溫貧營養(yǎng)脫氦功能菌群L1用于微污染水原位生物投菌技術中,在低溫環(huán)境條件下運行36d,該菌劑對原水硝氮及總氮去除率最大可達到46%和53%。
(4)微污染水體原位生物膜技術脫氨特性與效能
8、研究。選擇脫氮性能較穩(wěn)定的硬性懸浮填料,同時研制出適合于微污染水體原位修復、且可創(chuàng)造適宜微生物生長的不同溶解氧環(huán)境的新型多孔懸浮填料作為生物載體,以貧營養(yǎng)脫氮功能菌群Z4作為菌源對載體進行人工強化掛膜,小試研究結果表明,試驗運行46d,貧營養(yǎng)原位生物膜技術對原水硝氨及總氮去除率均可達到75%以上,CODMn去除率在25%以上,穩(wěn)定時期脫氮效果可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Ⅲ類水體的質量標準要求,且溫度、填料填充率及C/N比對原位生物膜系統(tǒng)脫氮效果有一
9、定影響。貧營養(yǎng)細菌以較低速率進行生長時,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較大的抗性,是微生物適應貧營養(yǎng)環(huán)境的結果,在貧營養(yǎng)條件下,吸附和生物膜形成是微生物的一種生存策略。
(5)原位生物投菌系統(tǒng)對混合充氧技術的條件要求。DO濃度對貧營養(yǎng)好氧反硝化菌群的脫氮性能有一定影響。當DO濃度大于7mg/L時,反硝化速率很慢,始終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當DO濃度低于7mg/L時,反硝化速率隨DO值的降低而較大幅度地升高,說明貧營養(yǎng)好氧反硝化菌群的閾值較高,
10、對氧氣有較高的耐受能力。DO濃度為3-4mg/L、5~6mg/L和7~8mg/L時,系統(tǒng)運行期間對原水總氮去除率分別為91%、84%和31%。好氧反硝化細菌的反硝化酶系和有氧呼吸系統(tǒng)同時存在,氧不再是抑制反硝化酶活性和反硝化酶生成的直接因素,周質硝酸鹽還原酶亞基基因的擴增進一步解釋了好氧反硝化菌可以在DO濃度相對較高的條件下進行反硝化作用。
(6)揚水曝氣一原位生物凈化組合技術中試研究。在揚水曝氣強化混合條件下,進行原位生
11、物凈化系統(tǒng)中試研究。以貧營養(yǎng)脫氮功能菌群Z4為菌源,分別構成揚水曝氣-貧營養(yǎng)生物膜和揚水曝氣-貧營養(yǎng)生物投菌組合技術,在溶解氧濃度為5.0-7.0mg/L,水溫范圍為10℃-23℃、CODMn/TN=1.56的貧營養(yǎng)條件下,揚水曝氣-貧營養(yǎng)生物膜組合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時的氨氮、硝氮、總氮和TOC去除率范圍分別為82%-100%、62%~79%、70%~80%和72%~80%,BODs/CODMn比值可由初始0.476降至0.054,且三維熒光
12、光譜圖顯示運行期間原水生源性DOM變化較大;揚水曝氣-貧營養(yǎng)生物投菌組合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時的氨氮、硝氮、總氮、TOC:和CODMn去除率分別為82%~100%、43%~58%、63%~70%、65%-73%和51%-57%。PCR-DGGE圖譜分析表明,生物膜上種群演替進程緩慢,a-proteobacterium綱是生物膜中最優(yōu)勢的細菌類群,固定的菌株PY8和FY3成為生物膜上的優(yōu)勢菌群;生物投菌系統(tǒng)中FY3和FY7成為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勢菌群。消
13、毒劑滅活試驗、群落結構多樣性及小鼠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表明,生物菌劑不會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較大的破壞,且不會對飲用水水質構成威脅。采用低溫貧營養(yǎng)脫氪功能菌群L1與揚水曝氣技術有機結合,在初期水溫不足15℃,CODMn/TN=1.0的低溫、貧營養(yǎng)條件下,穩(wěn)定運行階段的硝氮及總氮去除率分別在50%和60%以上,最大硝氮及總氮去除率分別為81%和84%,TOC、CODMn及BOD5月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3%、49%和620%。上述結果表明,該組合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揚水曝氣強化原位投菌技術修復微污染水源試驗研究.pdf
- 揚水曝氣—原位投菌組合技術凈化微污染水源水試驗研究.pdf
- 揚水曝氣原位投菌組合技術凈化微污染水源水試驗研究(1)
- 揚水曝氣-原位投菌組合技術凈化微污染水源水試驗研究.pdf
- 揚水曝氣+原位生物接觸氧化組合技術改善水源水質的試驗研究.pdf
- 沸石曝氣生物濾池預處理微污染水源的試驗研究.pdf
- 微污染水源水的揚水曝氣和化學氧化組合技術實驗研究.pdf
- 沸石—陶粒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試驗研究.pdf
- 曝氣生物濾池去除低溫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效能研究.pdf
- 交替式曝氣生物濾池脫氮性能試驗研究.pdf
- 揚水曝氣水源水質改善技術研究.pdf
- 揚水曝氣條件下催化氧化技術凈化微污染地表水源水的研究.pdf
- 曝氣生物濾池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試驗研究.pdf
- 低碳氮比污水曝氣生物濾池短程生物脫氮的試驗研究.pdf
- 揚水曝氣強化活性炭原位應急組合技術模擬實驗研究.pdf
- 間歇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脫氮技術研究.pdf
- 曝氣-生物強化濾池處理沈陽翟家微污染地下水試驗研究.pdf
- 曝氣生物濾池脫氮除磷性能研究.pdf
- 曝氣生物流化池處理微污染水試驗研究.pdf
- 曝氣生物濾池中亞硝酸型生物脫氮的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