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土壤呼吸和地下碳分配是森林碳平衡的兩個重要分量,其變化規(guī)律及控制機理對于揭示森林碳收支影響、區(qū)域森林碳匯估算和森林碳匯經營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選擇小興安嶺地區(qū)的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為研究對象,測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和地下碳分配以及相關的環(huán)境因子。
研究結果表明,土壤溫度是控制小興安嶺地區(qū)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動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子,可以分別解釋兩種林型土壤呼吸速率65%和64%變異,表現(xiàn)為夏季土壤呼
2、吸速率最高,生長季初期和末期最低。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異養(yǎng)呼吸速率以及土壤自養(yǎng)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均呈現(xiàn)顯著的指數(shù)相關(P<0.01),兩種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別為2.28和2.38,土壤異養(yǎng)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別為2.30和2.29,土壤自養(yǎng)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別為分別為3.49和3.16。
生長季內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別為4.26μmol·m-2· s-1和4.
3、36μmol·m-2·s-1;土壤異養(yǎng)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別為3.26μmol·m-2·s-1和3.05μmol·m-2·s-1;土壤自養(yǎng)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別為1.07μmol·m-2·s-1和1.43μmol·m-2·s-1。兩種林型土壤異養(yǎng)呼吸速率對土壤呼吸的貢獻率平均值分別為74%和69%。
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別為8.36t·hm-2和8.52t·hm-2;土壤異養(yǎng)呼吸速率的年通量分別為5.62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興安嶺原始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土壤有機碳庫的比較研究.pdf
- 小興安嶺原始闊葉紅松林空間結構的研究.pdf
- 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林隙特征及其更新研究.pdf
- 闊葉紅松林和楓樺次生林地下生物量及其優(yōu)勢樹種的根系分解特性.pdf
- 小興安嶺原始闊葉紅松林生物量及其空間分布格局.pdf
- 小興安嶺典型闊葉紅松林林窗干擾歷史及氣候影響.pdf
- 小興安嶺原始紅松林雪化學特征研究.pdf
- 小興安嶺原始林與次生林景觀及數(shù)字化經營研究.pdf
- 小興安嶺地區(qū)伊春
- 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種子雨及幼苗更新.pdf
- 小興安嶺不同年齡序列白樺天然次生林的土壤碳通量和碳貯量.pdf
- 大興安嶺南段次生林土壤呼吸對改變碳輸入的響應.pdf
- 林隙對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凋落物分解及養(yǎng)分釋放的影響.pdf
- 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葉面積指數(shù)季節(jié)動態(tài)及特征.pdf
- 小興安嶺天然次生白樺林與闊葉紅松混交林土壤富里酸形態(tài)與結構特征研究.pdf
- 小興安嶺典型闊葉紅松林局地尺度地表和地下土壤動物群落空間異質性特征.pdf
- 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彈尾蟲對氮沉降的響應研究.pdf
- 小興安嶺原始紅松林降雨截留分配及其修正的Gash模型模擬研究.pdf
- 小興安嶺地區(qū)天然林林分生長模型.pdf
- 小興安嶺地區(qū)紅松、平榛和毛榛種子擴散的時空動態(tài).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