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期以來,我國的耕地質量不斷下降,農業(yè)資源不斷耗費,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惡化,如何確保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已經迫在眉睫。通過對我國夏大豆保護性耕作生產技術模式推廣的基礎、障礙、機遇進行分析,整理出我國推廣夏大豆保護性耕作生產技術模式的相關對策與建議。我國應該:(1)抓住機遇,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2)加強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落實政策;(3)加強宣傳教育,打破農民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4)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機械化水平。
大田試驗于2
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大學開元校區(qū)試驗農場進行,以夏大豆品種中黃13為試驗材料,通過田間定位試驗,采用大田與室內試驗分析研究了保護性耕作:免耕秸稈覆蓋(NTS)、深松或免耕秸稈覆蓋(STS+NTS)、深松秸稈覆蓋(STS)、翻耕(CT)、翻耕秸稈覆蓋(CTS)、旋耕秸稈覆蓋(RTS)和旋耕(RT)對夏大豆干物質量、產量、植株氮磷鉀含量及土壤有機質含量、酶活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保護性耕作對夏大豆干物質積累和產量的影響。隨著大豆
3、生育時期的推進,各耕作方式下,大豆干物質積累均呈“低-高-低”的變化趨勢,符合Logistic增長曲線,并在結莢鼓粒期達到最高峰。同傳統(tǒng)耕作對照組CT相比,耕作方式STS+NTS在結莢鼓粒期和成熟期,干物質量均顯著增加5.88%、8.49%,百粒重增加1.72%,產量顯著增加1.64%。本實驗表明,耕作方式STS+NTS對大豆干物質積累和產量形成最為有利。2.保護性耕作對夏大豆植株全氮量、全磷量、全鉀量的影響。同傳統(tǒng)對照組CT相比較,大
4、豆籽粒在不同耕作處理的氮磷鉀含量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CTS全氮量增幅最大達7.36%,STS+NTS全磷量增幅最大達27.04%,RTS全鉀量增幅最大達0.67%。說明實施秸稈覆蓋有利于大豆對氮磷鉀的吸收。3.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隨著大豆生育時期的推進,土壤總有機質含量的整體變化表現(xiàn)為“高-低”趨勢。通過對大豆播種前和苗期有機質含量進行對比, NTS的有機質含量上升52.51%。耕作方式NTS在大豆的整個生育時期的有機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 天津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研究.pdf
- 從玉米保護性耕作效益分析看在丹東地區(qū)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意義
- 保護性耕作技術評價研究.pdf
-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
- 河北省小麥保護性耕作節(jié)水技術分析與推廣.pdf
- 關于臨邑保護性耕作推廣的調研報告
- 寧夏不同區(qū)域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研究.pdf
- 比較適宜吉林省普遍示范推廣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 小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性
- 遼西地區(qū)壟作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研究及推廣效益評價.pdf
- 小議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性
- 保護性耕作項目指南
- 機械畢業(yè)論文---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及推廣措施
- 丹東鳳城地區(qū)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的探索
- 保護性耕作農田秸稈殘茬管理技術要點
- 黃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遺傳多樣性的分析比較研究.pdf
- 2018年吉林保護性耕作技術作業(yè)補貼
- 我國南方濕潤地區(qū)保護性耕作研究.pdf
- 關于水田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效應的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