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危害櫻桃等水果的主要果蠅種是鈴木氏果蠅和黑腹果蠅,為掌握兩種果蠅的發(fā)生危害規(guī)律及種群特性,本文對鈴木氏果蠅和黑腹果蠅的生態(tài)學和化學防治進行研究,包括生命表,晝夜周期節(jié)律,過冷卻點,滯育,田間種群敏感性測定,不同類型殺蟲劑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試驗等內容。
1.人工飼養(yǎng)
在溫度為24℃-26℃,相對濕度60%-70%,光照條件12h的條件下,飼料A飼養(yǎng)果蠅存活率為76.7%,大于對照組葡萄飼養(yǎng)的存活率73.3%,且化蛹率及
2、蛹質量比葡萄飼養(yǎng)的顯著增大,幼蟲存活率、羽化率及單雌產卵量沒有顯著差異,但與對照相比,幼蟲及蛹發(fā)育歷期顯著延長。
2.生態(tài)學
鈴木氏果蠅種群的內稟增長率(r)、周限增長率(λ)、凈生殖率(R0)、世代平均周期(T)分別為0.12d-1、1.13d-1、27.57后代/爪體和28.04d,而黑腹果蠅的各參數值分別為0.17d-1、1.19d-1、38.17后代/個體和21.27d。
鈴木氏果蠅晝夜產卵量呈雙峰
3、型,高峰期分別為12:00~16:00與20:00~次日4:00,黑腹果蠅晝夜產卵量呈單峰型,其產卵高峰為20:00~次日4:00。鈴木氏果蠅和黑腹果蠅卵的孵化均不存在光周期節(jié)律性,鈴木氏果蠅僅在產卵后20~32h之間存在一個孵化高峰;黑腹果蠅卵孵化呈雙峰型,第一個孵化高峰為產卵后的4h內,第二個高峰在產卵后28~36h之間。鈴木氏果蠅化蛹量呈單峰型,高峰期為4:00~16:00之間;黑腹果蠅化蛹呈雙峰型,高峰期分別為4:00~8:00
4、和12:00~20:00。鈴木氏果蠅羽化呈單峰型,一般集中在0:00~8:00;黑腹果蠅羽化亦呈單峰型,一般集中在0:00~12:00之間。鈴木氏果蠅交配呈雙峰型,一般集中在0:00~12:00與20:00~24:00;黑腹果蠅交配亦呈單峰型,一般集中在0:00~12:00時之間。鈴木氏果蠅和黑腹果蠅均喜在光照下取食,分別占全光周期取食蟲數的81.07%和80.78%。
果蠅不同蟲態(tài)過冷卻點和冰點差異顯著,果蠅同一蟲態(tài)不同發(fā)育
5、歷期過冷卻點和冰點也會有差異,鈴木氏果蠅幼蟲過冷卻點和死亡點最高(-12.62±0.24,-11.95±0.21)℃,1日齡蛹過冷卻點和死亡點最低(-17.62±0.44,-16.66±0.41)℃;黑腹果蠅3日齡蛹過冷卻點和死亡點最高(-11.97±0.24,-11.75±0.23)℃,20日齡雄成蟲過冷卻點和死亡點最低(-21.50±0.39,-20.25±0.40)℃。
在6種不同光溫條件下飼養(yǎng)鈴木氏果蠅初羽化成蟲,在光
6、周期L8∶D16溫度10℃條件下鈴木氏果蠅出現(xiàn)滯育,其滯育率為81%,其它5個條件卵巢發(fā)育階段不同,但均未出現(xiàn)滯育。滯育(光周期L8∶ D16溫度10℃條件下)與非滯育(光周期L16∶D8溫度10℃條件下)鈴木氏果蠅羽化后10天的卵巢解剖圖及卵巢橫切面超微結構圖可看出滯育卵巢中只處于卵泡發(fā)育階段,非滯育卵巢卵母細胞中有微量的卵黃沉積。
3.化學防治
吡蟲啉和阿維菌素的相對毒力低于甲維鹽、多殺霉素、印楝素、高效氯氟氰菊
7、酯。除萊蕪鈴木氏果蠅種群對印楝素LC50抗性倍數為3.38,敏感性較低外,山東濟南、泰安、萊蕪、煙臺、云南富民和浙江溫州等地區(qū)鈴木氏果蠅種群對幾種藥劑均處于敏感階段。
殺蟲劑對果蠅幼蟲毒力比對成蟲毒力強,且鈴木氏果蠅比黑腹果蠅對殺蟲劑更敏感。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茚蟲威,煙堿類殺蟲劑噻蟲嗪對果蠅的致死作用效果低下,煙堿類殺蟲劑啶蟲脒對黑腹果蠅致死效應高于鈴木氏果蠅。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高效氯氟氰菊酯致死毒力高于菊酯類殺蟲劑聯(lián)苯菊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刺槐葉癭蚊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化學防治初步研究.pdf
- 黑粉蟲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飼養(yǎng)技術的研究.pdf
- 鈴木氏果蠅的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pdf
- 甜菜夜蛾的化學防治及多巴胺與其黑化關系的研究.pdf
- 長鞘卷葉甲Leptispa longipennis(Gestro)的研究——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化學防治試驗.pdf
- 麗江球果花蠅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pdf
- 黑刺粉虱的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其綜合防治(碩士畢業(yè)論文)
- 青檀新害蟲——青檀綿葉蚜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化學防治.pdf
- 武漢地區(qū)長綠飛虱的生態(tài)學研究及化學防治藥劑的篩選.pdf
- 美洲斑潛蠅寄生蜂—黃腹?jié)撓壚O蜂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研究.pdf
- 德國小蠊和黑胸大蠊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的初步比較.pdf
- 康氏粉蚧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pdf
- 葎草的生物學特性及化學防治技術研究.pdf
- 紅腹柄天牛綜合防治的研究——生物學、生態(tài)學研究.pdf
- 紅脂大小蠹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防治研究.pdf
- 桃黑斑病病原鑒定、生物學特性及化學防治研究.pdf
- 煙臺拉美斑潛蠅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及其控制技術.pdf
- 楊卷葉象甲生態(tài)學特性及防治.pdf
- 沙柳材霉菌的生物學特性及化學防治的研究.pdf
- 40600.截形葉螨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特性及防治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