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南海北部沉積物中黃鐵礦分布特征及其對天然氣水合物的指示意義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廈門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論文寫作中參考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適當方式明確標明,并符合法律規(guī)范和《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規(guī)范(試行)》。另外,該學位論文為()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獲得()課題(組)經費或實驗室的資助,在()實驗室完成。(請在以上括號內填寫課題或課題組負責人或實驗室名稱,未有此項聲明內容的,可以不作特別聲明。)聲明人(簽名):曩局芳功f

2、弋年鄉(xiāng)月27日摘要摘要本論文通過對采自南海北部的柱狀沉積物樣品的總硫含量、總有機碳含量進行實驗分析以及借助帶能譜儀的掃描電鏡(SEId)對保存在沉積物中的黃鐵礦的亞微結構特征,進行初步探討研究。查明在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qū)的黃鐵礦的垂向分布特征以及在平而上的變化特征,同時對黃體礦的晶體形貌特征和成因機制進行了研究,并對早期成巖過程中黃鐵礦的發(fā)育與甲烷氣體之問的相百作用進行了有益探討。得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耍認識:(1)2B、3B、5A、6B

3、4個站位在平面上黃鐵礦總量的變化特征為神狐海域的5A站位含量最高,東沙海域的3B、2B站位黃鐵礦含量次之。4個站位的黃鐵礦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為,多數(shù)集中在300cm~700cm層段處。3B站位的黃鐵礦含量的最大值區(qū)域位于350cm層段,次峰值區(qū)位于560cm層段:2B站位的黃鐵礦峰值區(qū)在405cm層位,5A站位的黃鐵礦峰值區(qū)在360cm層位,2B站位和5A站位次峰值區(qū)都分布在705cm~710cm層位。(2)2B、3B、5A、6B站位淺表

4、層柱狀沉積物中的總有機碳(TOC)含量為037%~118%,平均值為O71,總硫(TS)含量為004%~081%,平均值為030%,黃鐵礦(FeS2)含量為0~071%,平均含量為023%,TOC、TS和黃鐵礦含量隨著沉積物埋藏深度增加逐漸增大,達到峰值后逐漸減少,三者的分布趨勢基本一致。黃鐵礦是沉積物中硫化物的主要形式,甲烷的厭氧氧化作用(AOM作用)對黃鐵礦的形成起主要的貢獻作用。(3)在掃描電鏡(sEM)下觀察到黃鐵礦,其產出形式

5、大部分為莓球狀集合體和八面體微晶形貌。正八面體的單體黃鐵礦粒徑較大,形成的集合體粒徑也較大,在局部層位還發(fā)現(xiàn)少量的管狀的、生物內膜狀的以及立方體狀的黃鐵礦品體。有機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黃鐵礦的含量分布,在TS含量的高值區(qū),黃鐵礦含量亦處于峰值,少部分層位的相關性不明顯,為其他硫化物對TS含量的影響。3B、5A、6B站位均位于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遠景區(qū),地層中深大斷裂發(fā)育,淺表層環(huán)境為極端還原環(huán)境,甲烷厭氧氧化作用活躍,陸源物質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