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海岸鄉(xiāng)土樹種欖仁樹、蓮葉桐的育苗和在木麻黃海防林下種植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對海南島以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為主的沿海防護林存在的缺陷問題,試圖通過引入鄉(xiāng)土植物構建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促使形成多鄉(xiāng)土樹種的海防林植被。本研究對海南島海岸上分布的2種鄉(xiāng)土樹種欖仁樹(Terminalia catappa Linn.)、蓮葉桐(Hernandia nymphiifolia(Presl)Kubitzki)進行了資源調查,對種子形態(tài)特征、育苗技術,以及在海防林下混交種植的生長情

2、況展開了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系統(tǒng)調查了海南島沿海的12個市縣鄉(xiāng)鎮(zhèn)及港口海岸鄉(xiāng)土樹種欖仁樹、蓮葉桐資源分布及數量狀況。調查點有欖仁樹分布的市縣占沿海市縣的83.3%,同一市縣分布點最多的是文昌市。調查點有蓮葉桐分布的市縣占沿海市縣的16.7%,同一市縣分布點最多的是瓊海。
  2.4個種源地之間欖仁樹的結實程度有明顯的差異,結籽率為潭門港和東寨港>石梅灣>木蘭港,健籽率為東寨港>潭門港>石梅灣>木蘭港。4個種源地

3、之間欖仁樹的果核和種子表型性狀存在顯著的差異。欖仁樹種子性狀的廣義遺傳力h2值較高,在87.65%-98.76%之間。蓮葉桐種子的結籽率為76%,蓮葉桐的果核和種子的7個形態(tài)特征中果核和種子重量的變異系數較大,為17.13%和13.95%。
  3.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25、50、100mg·L-1NAA處理欖仁樹種子進行育苗,欖仁樹種子23d后開始萌發(fā),發(fā)芽率隨著濃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以50mg·L-1 NAA的處理效果最好,平均

4、發(fā)芽率達50.54%。用25、50、100mg·L-1GA3處理,隨著濃度的增大,發(fā)芽率逐漸減小。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浸種能明顯提高種子萌發(fā)率。用破殼方法對不同種源地欖仁樹果核進行處理,欖仁樹種子萌發(fā)期為19 d-60 d,木蘭港種源地完整果核的欖仁樹萌發(fā)時間,比其他處理組遲了8d。敲破果核處理的種子萌發(fā)率(最高為61.1%)高于完整果核的種子(最高為50%)。種子的萌發(fā)率、發(fā)芽勢、萌發(fā)指數為潭門港>石梅灣>木蘭港。欖仁樹種子表型性狀與萌發(fā)

5、特征之間呈一定的顯著相關性。
  用100mg·L-1NAA和GA3處理蓮葉桐種子萌發(fā)率分別提高了58.33%和64.28%,萌發(fā)時間也分別提前了36d和21d。在不同基質、不同生長調節(jié)劑種類和濃度的處理組合中,蓮葉桐插穗的存活率和平均側芽數有明顯的變化。扦插90d后,紅壤∶河沙=1:1組合下存活率最高(85.19%),存活率優(yōu)于紅壤基質。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NAA和IBA處理明顯的優(yōu)于ABT1處理,生長調節(jié)劑濃度也以200mg·L-1

6、較優(yōu)。對于蓮葉桐扦插較適合的處理組合為紅壤∶河沙=1:1-NAA-200mg·L-1和紅壤:河沙=1:1-IBA-50mg·L-1。
  4、木麻黃化感作用對欖仁樹幼苗生長及生理生化的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木麻黃根、木麻黃凋落物及林下表層土壤的水浸提液都能降低欖仁樹幼苗的存活率,影響幼苗株高、葉和根生物量。3種浸提液均顯著降低處理15d-45d期間幼苗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Ccond)、胞間CO2濃度(Ci)、蒸騰速率(T

7、r),且顯著增加幼苗水分利用率(WUE)。第60d時3種木麻黃浸提液能顯著增加幼苗葉片、根的Pro含量,使得幼苗根系組織細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木麻黃根浸提液能顯著增加幼苗Ccond、Ci、葉SOD、根CAT含量。木麻黃凋落物浸提液能顯著增加幼苗Ccond和Tr,同時凋落物浸提液會顯著降低幼苗根POD含量。木麻黃根浸液能使幼苗葉片F(xiàn)o增大,使得欖仁樹幼苗PSⅡ反應中心受到傷害,隨著生長期的延長,PSⅡ反應隨后逐漸恢復活性,木麻黃根浸液能降低

8、生長初期幼苗的表觀光合量子的傳遞效率和幼苗葉綠素含量。
  5.干旱脅迫和化感作用共同作用于欖仁樹生長、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幼苗生長期的延長,土壤干旱和木麻黃凋落物浸提液對欖仁樹幼苗存活率和株高增長有一定影響。60d脅迫后顯著減小了幼苗葉片數、葉面積、葉片含水量及葉片的生物量。15d-60d期間幼苗的Pn、Ccond及Tr均顯著減小,可以降低幼苗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合量子的傳遞效率和減少PSⅡ系統(tǒng)中處于開放狀態(tài)

9、的反應中心所占的比例,而幼苗葉片Ci呈先減后增的變化。幼苗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氣孔限制值Ls顯著增加,是導致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和木麻黃凋落物浸提液能顯著增加欖仁樹幼苗的葉片和根的細胞膜透性、POD活性及葉片SOD活性。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干旱和木麻黃凋落物浸提液對欖仁樹的生長、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響有明顯的交互作用且表現(xiàn)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6.將欖仁樹、蓮葉桐混交種植在濱海木麻黃林下,種植穴內施加500g、250

10、g、125g的有機肥和不施肥的對照4個處理組,各處理組之間蓮葉桐存活率基本保持在93.3%以上,因超強臺風“威馬遜”和“海鷗”影響后,存活率低至50%以下。欖仁樹苗存活率均逐漸降低。因特大臺風造成混交樣地苗木折損,混交種植15個月后蓮葉桐株高的測量值明顯降低,混交種植3個月后欖仁樹株高測量值也有所降低。
  7.混交種植時在種植穴中施加4種不同劑量的有機基肥后,植株基部附近土壤中,可利用養(yǎng)分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有效磷及速效鉀的含量出現(xiàn)

11、了明顯的變化。土壤養(yǎng)分含量隨季節(jié)的的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夏季土壤養(yǎng)分含量高于冬季,雨季土壤養(yǎng)分含量高于旱季。
  8.混交種植的4個有機肥處理組之間蓮葉桐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呈單峰型,但生長到第15個月和第18個月時蓮葉桐光合作用日變化呈雙峰型,有光合“午休”現(xiàn)象。欖仁樹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呈雙峰型,有光合“午休”現(xiàn)象?;旖环N植的蓮葉桐和欖仁樹的光合作用特征呈一定的季節(jié)性變化,不同基肥處理間也有所差異。蓮葉桐和欖仁樹的光合作用特征與光照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