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論文)</b></p><p><b>  公司辦公樓</b></p><p><b>  摘 要</b></p><p>  本課題為東營市華凌科技辦公樓的設計,4層,建筑面積約3000m2,長42m,寬16.8m,高14.95m。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首

2、先,根據(jù)設計出的建筑方案及所選用的建筑材料及做法,確定結構計算簡圖,進行荷載和內(nèi)力計算,繪制了相應的內(nèi)力圖;其次,進行結構內(nèi)力組合,確定結構控制截面的彎矩、剪力和軸力設計值。最后,根據(jù)已經(jīng)計算出的結構控制截面的內(nèi)力值,對梁、板、柱、基礎等進行配筋計算,并繪制了相應的結構施工圖。同時,本文采用PKPM軟件進行電算,以保證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并達到同手算結果對比、分析的目的。</p><p>  關鍵詞:框架結構;內(nèi)力

3、;配筋;控制截面</p><p><b>  ABSTRACT</b></p><p>  The topic is the design of Hua Ling technology office building in DongYing city, four layers,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is about 3000m2, the

4、 length of the building is 42m, the width is 16.8m and the height is 14.95m. This building i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architectural drawing of design, bui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5、 determine schematic calculation, thus completing the load and internal forces calculation, drawing a map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nal force</p><p>  Keywords:frame construction; internal force; reinforceme

6、nt; control section</p><p><b>  目 錄</b></p><p><b>  前 言1</b></p><p>  第1章 設計資料2</p><p>  1.1 工程概況2</p><p>  1.2 設計標高2</p&g

7、t;<p>  1.3 氣象資料2</p><p>  1.4 工程地質資料2</p><p>  1.5 抗震烈度2</p><p>  1.6 墻身做法2</p><p>  1.7 門窗做法2</p><p>  1.8 所用材料2</p><p>  第2章 結

8、構布置和計算簡圖3</p><p>  第3章 荷載計算5</p><p>  3.1 恒載計算5</p><p>  3.1.1 屋面框架梁線荷載標準值5</p><p>  3.1.2 樓面框架梁線荷載標準值5</p><p>  3.1.3 屋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荷載標準值6</p><

9、p>  3.1.4 樓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荷載標準值6</p><p>  3.2 活荷載計算8</p><p>  3.2.1 屋面活荷載8</p><p>  3.2.2 樓面活荷載8</p><p>  3.3 風荷載計算9</p><p>  3.4 地震作用計算10</p><

10、p>  3.4.1 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10</p><p>  3.4.2 框架剛度計算12</p><p>  3.4.3 結構基本周期的計算14</p><p>  3.4.4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14</p><p>  3.4.5 橫向框架彈性變形驗算15</p><p>  第4章 內(nèi)力

11、計算16</p><p>  4.1 恒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16</p><p>  4.2 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21</p><p>  4.3 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24</p><p>  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nèi)力分析27</p><p>  第5章 內(nèi)力組合30</p><

12、p>  第6章 截面設計31</p><p>  6.1 梁的配筋計算31</p><p>  6.1.1 邊跨梁配筋計算31</p><p>  6.1.2 中跨梁配筋計算33</p><p>  6.2 框架柱配筋計算33</p><p>  6.2.1 框架柱的縱向受力鋼筋計算33</p&

13、gt;<p>  6.2.2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35</p><p>  第7章 樓板設計與計算41</p><p>  7.1 屋面板計算41</p><p>  7.1.1 荷載計算41</p><p>  7.1.2 按彈性理論計算41</p><p>  7.2 樓面板計算42<

14、;/p><p>  7.2.1 荷載計算42</p><p>  7.2.2 按彈性理論計算42</p><p>  7.2.3 截面設計44</p><p>  第8章 樓梯設計45</p><p>  8.1 梯段板計算45</p><p>  8.1.1 荷載計算45</p&

15、gt;<p>  8.1.2 截面設計45</p><p>  8.2 平臺板計算46</p><p>  8.2.1 荷載計算46</p><p>  8.2.2 截面設計46</p><p>  8.3 平臺梁計算47</p><p>  8.3.1 荷載計算47</p>&

16、lt;p>  8.3.2 內(nèi)力計算47</p><p>  8.3.3 截面計算47</p><p>  第9章 基礎設計49</p><p>  9.1 設計資料49</p><p>  9.2 基礎梁配筋計算49</p><p>  9.3 翼板的承載力計算55</p><p&

17、gt;  9.3.1 邊基礎翼板的承載力計算55</p><p>  9.3.2 中基礎翼板的承載力計算55</p><p><b>  結 論57</b></p><p><b>  致 謝58</b></p><p><b>  參考文獻59</b></

18、p><p><b>  附 錄60</b></p><p><b>  前 言</b></p><p>  畢業(yè)設計大學四年最后的實踐性演練,對我們的綜合素質和畢業(yè)后實際工作能力、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畢業(yè)設計過程中,能系統(tǒng)化的運用頭腦里的知識框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以及操作制圖能力等。</p&

19、gt;<p>  本次設計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中主要包括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遵循由建筑到結構,再到基礎的設計過程。</p><p>  建筑設計根據(jù)地形及周邊環(huán)境,合理布置建筑總平面,綜合考慮各個部分的具體使用要求,統(tǒng)籌相互間的關系和位置,使建筑各部分人流組織通暢,建筑流線簡捷、明確,以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景觀效果和經(jīng)濟效果。然后進行立面造型、剖面設計。</p><p>

20、  結構設計包括確定結構體系與結構布置、根據(jù)經(jīng)驗對構件初估、確定計算單元計算模型及計算簡圖、荷載計算、內(nèi)力計算、基礎設計等內(nèi)容??蚣芙Y構設計的計算工作量很大,在計算過程中以手算為主,輔以一些計算軟件如PKPM的校正。設計時盡量做到安全、經(jīng)濟、適用的要求。</p><p>  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涉獵了大量的知識,查閱資料的能力大大提高,手工繪圖,上機制圖的能力也逐漸鞏固,由于時間相對緊張,讓自己能夠更加充分合理的利

21、用時間,使自己能更加有信心面對將來的工作和學習,做好迎接未來挑戰(zhàn)的準備。</p><p><b>  設計資料</b></p><p><b>  1.1 工程概況</b></p><p>  山東東營華凌科技公司辦公樓,建筑總面積約為3000m2。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四層。</p><p>&

22、lt;b>  1.2 設計標高</b></p><p>  室內(nèi)設計標高±0.00m,相當于絕對標高6.00m,室內(nèi)外高差450mm。</p><p><b>  1.3 氣象資料</b></p><p>  夏季室外計算溫度:34.5℃,絕對最高溫度:40℃,冬季室外計算溫度:-9℃,絕對最高溫度:-22℃,最大降

23、雨量:300mm,基本風壓:0.45kN/m2,主導風向:冬季:西北,夏季:東南?;狙海?.2kN/m2 ,最大凍深:500mm。</p><p>  1.4 工程地質資料</p><p>  地基允許承載力R=90kN/m2,土類型為粉質粘土,Ⅱ類場地,最高地下水位:自然地面以下1.2m;地下水性質:有弱硫酸鹽侵蝕。</p><p><b>  1.

24、5 抗震烈度</b></p><p>  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Ⅱ類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p><p><b>  1.6 墻身做法</b></p><p>  外墻采用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厚240mm;內(nèi)墻采用蒸壓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厚200mm。</p><p

25、><b>  1.7 門窗做法</b></p><p>  門廳處為鋁合金門窗,其他均為木門、鋁合金窗。</p><p><b>  1.8 所用材料</b></p><p>  混凝土C25:,;HPB235級鋼筋:;HRB335級鋼筋:,=0.55。</p><p><b>  

26、結構布置和計算簡圖</b></p><p>  結構平面布置如圖2-1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如下:</p><p>  圖 2-1 結構平面布置</p><p><b>  邊跨梁:,取,。</b></p><p><b>  中跨梁:`,取,。</b></p><p&

27、gt;  縱向框架梁:,取,。</p><p><b>  柱:=,</b></p><p><b>  取。</b></p><p><b>  板厚:,取。</b></p><p>  結構計算簡圖如圖2-2所示。底層層高為4.15m,各梁柱構件的線剛度經(jīng)計算后列于圖2-2

28、。其中在求梁截面慣性矩時考慮到現(xiàn)澆樓板的作用,取(為不考慮樓板翼緣作用的梁截面慣性矩)。</p><p><b>  AB、CD跨梁:</b></p><p><b>  BC跨梁:</b></p><p><b>  上部各層柱:</b></p><p><b> 

29、 底層柱:</b></p><p>  注:圖中數(shù)字為線剛度,單位:</p><p>  圖 2-2 結構計算簡圖</p><p><b>  荷載計算</b></p><p><b>  3.1 恒載計算</b></p><p>  3.1.1 屋面框架梁線荷載

30、標準值</p><p>  4厚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層 0.004×10=0.04</p><p>  20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 20×0.02=0.4</p><p>  水泥珍珠巖(最薄40mm)2%找坡 0.124×4=0.496</p>

31、<p>  100厚憎水膨脹珍珠巖 0.1×4=0.4</p><p>  100厚現(xiàn)澆樓板 25×0.1=2.5</p><p>  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 20×0.02=0.4</p><

32、p>  15mm厚紙筋石灰抹灰 0.015×16=0.24</p><p>  屋面恒載 4.476</p><p>  邊跨框架梁自重 0.25×0.6×25=3.75</p>&l

33、t;p>  梁側粉刷 2×(0.6-0.1)×0.02×17=0.34</p><p>  邊跨框架梁總重 4.09</p><p>  邊跨框架梁自重 0.25×0.4×25=2.5<

34、;/p><p>  梁側粉刷 2×(0.4-0.1)×0.02×17=0.204</p><p>  中跨框架梁總重 2.704</p><p>  因此作用在頂層框架梁的線荷載為:</p><p>  3.1.2 樓面

35、框架梁線荷載標準值</p><p>  水磨石地面 0.65</p><p>  100厚鋼筋混凝土樓板 0.1×25=2.5</p><p>  15mm厚紙筋石灰抹底 0.015×17=0.2

36、55</p><p>  樓面恒載 3.405</p><p>  邊跨框架梁及梁側粉刷 4.09</p><p>  邊跨填充墻自重 0.2×5.5×(3.6-0.6)=3.3</p&

37、gt;<p>  填充墻粉刷自重 (3.6-0.6)×0.02×2×17=2.04</p><p>  中跨框架梁及梁側粉刷 2.704</p><p>  因此作用在中間層框架梁的線荷載為:</p><p>  3.1.3 屋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荷載標準值

38、</p><p>  邊柱縱向框架梁自重 0.25×0.4×4.2×25=10.5</p><p>  邊柱縱向框架梁粉刷 (0.4-0.1)×2×0.02×4.2×17=0.8568</p><p>  1000高女兒墻自重

39、 1×0.24×4.2×5.5=5.544</p><p>  1000高女兒墻粉刷 4.2×0.02×17×2=2.856</p><p>  框架梁傳來屋面自重 4.2×2.1×4.476×0.5=19.739</p><

40、;p>  頂層邊節(jié)點集中荷載 </p><p>  中柱縱向框架梁自重 0.25×0.4×4.2×25=10.5</p><p>  中柱縱向框架梁粉刷 0.8568</p><p>  縱向

41、框架梁傳來屋面自重 0.5×4.2×4.2/2×4.476=19.739</p><p>  0.5×(4.2+4.2-2.6)×1.3×4.476=16.875</p><p>  頂層中節(jié)點集中荷載: </p><p>  3.1.4 樓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

42、荷載標準值</p><p>  邊柱縱向框架梁自重 10.5</p><p>  邊柱縱向框架梁粉刷 0.8568</p><p>  鋁合金窗自重 2.4×2.3×

43、;0.5=2.76</p><p>  窗下墻體自重 0.9×3.8×0.24×5.5=4.5144</p><p>  窗下墻體粉刷 0.9×0.02×2×17×3.8=2.3256</p><p>  窗邊墻體自重

44、 1.4×2.3×0.24×5.5=4.2504</p><p>  窗邊墻體粉刷 1.4×0.02×2×2.3×17=2.1896</p><p>  框架柱自重 0.4×0.4×3.6×

45、;25=14.4</p><p>  框架柱粉刷 0.92×0.02×3.6×17=1.1261</p><p>  縱向框架梁傳來樓面自重 0.5×4.2×4.2/2×3.405=15.016</p><p>  中間層邊節(jié)點集中荷載

46、 </p><p>  中柱縱向框架梁自重 10.5</p><p>  中柱縱向框架梁粉刷 0.8568</p><p>  內(nèi)縱墻自重 (3.6-0.4)×0.2×4

47、.2×5.5= 14.784</p><p>  墻粉刷 (3.6-0.4)×0.02×2×17×4.2=9.1392</p><p>  扣除門洞重加上門重 -2.1×1×(1.78-0.2)=-3.318</p><p>  框架柱自重

48、 14.4</p><p>  框架柱粉刷 0.02×1×17×3.6=1.224</p><p>  縱向框架梁傳來樓面自重 0.5×4.2×4.2/2×3.405=15.016</p&g

49、t;<p>  0.5×(4.2+4.2-2.6)×1.3×3.405=12.837</p><p>  中間間層中節(jié)點集中荷載 </p><p>  恒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如圖3-1所示。</p><p>  圖 3-1 恒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

50、<b>  3.2 活荷載計算</b></p><p>  3.2.1 屋面活荷載</p><p>  3.2.2 樓面活荷載</p><p>  活荷載作用下的結構計算簡圖如圖3-2所示。</p><p>  圖 3-2 活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p><p><b>  3.3 風荷載

51、計算</b></p><p>  風壓標準值計算公式為(3-1)</p><p>  因結構高度H=14.85m<30m,可取=1.0;=1.3;=0.45。將風荷載換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層節(jié)點上的集中荷載,計算過程如表3-1所示。其中z為框架節(jié)點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為一榀框架各層節(jié)點的受風面積,計算結果如圖3-3所示。</p><p>  表3-1

52、風荷載計算</p><p>  圖 3-3 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計算簡圖</p><p>  3.4 地震作用計算</p><p>  3.4.1 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p><p>  作用于屋面梁及各層樓面梁處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為:</p><p>  屋面梁處:=結構和構件自重+50%雪荷載</p>&

53、lt;p>  樓面梁處:=結構和構件自重+50%活荷載</p><p>  其中結構和構件自重取樓面上下1/2層高范圍內(nèi)(屋面梁處取頂層一半)的結構和構件自重,各質點的重力荷載代表值及質點高度如圖3-4所示。</p><p>  圖 3-4 質點重力荷載代表值及質點高度</p><p><b>  各層荷載為:</b></p>

54、<p>  =屋面恒載+0.5屋面雪荷載+屋蓋縱橫梁自重+屋面下半層的柱及墻體自重+女兒墻自重</p><p>  =4.476×42.24×17.04=3221.69</p><p>  =0.24×1×(16.8+42)×2×5.5+0.02×(0.24+2)×(16.8+42)×2

55、×17=244.80</p><p>  =0.2×17.04×42.24=143.95</p><p>  =0.4×0.4×25×(1.8-0.1)×42=285.6</p><p>  =0.25×25×(0.6-0.1)×(7.02-0.4)×21+

56、0.02×2×(0.6-0.1)×(7.02-0.4)×21×17+0.25×25×(0.6-0.1)×(7.2-0.1-0.12)+ 0.02×2×(0.6-0.1)×(7.2-0.1-0.12)×17+0.25×25×(0.4-0.1)×(2.4-0.2)×11+0.02&#

57、215;2×(0.4-0.1)×(2.4-0.2)×11×17+0.25×25×(0.4-0.1)×(4.2-0.4)×28+0.02×2×(0.4-0.1)×(4.2-0.4)×17×28+0.25×25×(0.4-0.1)×(4.2-0.2-0.28)×8+0.02

58、×2×(0.4-0.1)×(4.2-0.2-0.28)×8×17+0.25×25×(0.7-0.1)×(8.4-0.4)×2+0.02×2×(0.7-0.1)×(8.4-0.4)×2×17</p><p>  =434.4375+47.2668+21.8125+2.3732+

59、45.375+4.9368+199.5+21.7056+55.8+6.071+60+6.528</p><p><b>  =905.80</b></p><p>  =0.2×(1.8-0.6)×(7.02-0.4)×11×5.5+0.02×2×(1.8-0.6)×(7.02-0.4)×

60、17×15+0.24×(1.8-0.6)×(7.02-0.4)×4×5.5+0.2×(1.8-0.6)×(7.2-0.1-0.12)×5.5+0.02×2×(1.8-0.6)×(7.2-0.1-0.12)×17+0.24×(1.8-0.4)×(4.2-0.4-2.4)×14×5.

61、5+0.24×(1.8-0.4)×(4.2-0.2-2.4-0.28)×4×5.5+0.24×(1.8-0.4)×(2.4-0.2-1.5)×5.5×2+0.02×2×(1.8-0.4)×(2.4-0.2-1.5)×17×2+0.2×(1.8-0.4)×(4.2-0.4)×13&

62、#215;5.5+0.2×(1.8-0.4)×(4.2-0.2-0.28)×3×5.5+0.02×2×(1.8-0.4)×(4.2-0.4-2.4)×14×17+0.02×(1.8-0.4)×(4.2-0.2-0.28)×2×17×4+0.02×2×(1.8-0.4)×

63、(4.2-0.4)×17×13+0.02×2×(1.8-0</p><p>  =96.122+81.029+41.944+9.214+5.696+36.221+9.757+76.076+17.186+18.659+14.166+47.029+10.624+9.68+5.984+4.646+2.394+2.587+1.333</p><p><

64、b>  =490.35</b></p><p><b>  =++0.5+++</b></p><p>  =3221.69+244.80+0.5×143.95+905.8+285.6+490.35=5220.22</p><p><b>  同理得:</b></p><p&

65、gt;<b>  ==5984.88</b></p><p><b>  =6132.68</b></p><p>  3.4.2 框架剛度計算</p><p>  考慮到現(xiàn)澆樓板的作用,中框架梁,邊框架梁(為不考慮樓板翼緣作用的梁截面慣性矩)。計算過程表3-2、3-3、3-4所示。</p><p>

66、;  表 3-2 梁的剛度</p><p><b>  注:</b></p><p>  表 3-3 柱的剛度</p><p>  表 3-4 框架總剛度</p><p>  3.4.3 結構基本周期的計算</p><p>  本樓的主體總高度為14.85m,且樓房的質量和剛度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

67、水平地震作用,為此必須先確定其基本周期?,F(xiàn)用能量法計算,并考慮非承重填充墻剛度的影響,取折減系數(shù)。其計算過程列于表3-5。</p><p>  表 3-5 能量法計算基本周期</p><p>  得,=2×0.6×=0.444s</p><p>  3.4.4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p><p>  7度第二組地震

68、和Ⅲ類場地,s。</p><p>  =0.444s<1.4s</p><p>  所以不考慮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結構的總重力荷載為23322.7,所以底部剪力為</p><p>  各樓層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按下式計算</p><p><b>  (3-2)</b></p><p>  樓

69、層的地震作用標準值 和地震剪力標準值 的計算如表3-6。</p><p>  表 3-6 地震作用標準值和地震剪力標準值</p><p>  3.4.5 橫向框架彈性變形驗算</p><p>  多遇地震作用下,橫向框架層間的彈性驗算結果列于表3-7,其中樓層間的地震剪力應取標準值。</p><p>  表 3-7 層間彈性位移計算</

70、p><p>  從表中驗算知,故多遇水平地震作用的變形驗算滿足要求。</p><p><b>  內(nèi)力計算</b></p><p>  4.1 恒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p><p>  以一榀中框架為例,恒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采用分層法,這里以頂層為例說明分層法的計算過程,其他層(中間層、底層)計算過程與頂層相同。中柱的線剛

71、度采用框架梁柱實際線剛度的0.9倍,按照固端彎矩相等的原則,先將梯形分布荷載及三角形分布荷載,化為等效為均布荷載。</p><p>  頂層等效均布荷載為:</p><p>  用彎矩分配法并利用結構的對稱性取二分之一結構計算,各桿的固端彎矩為:</p><p><b>  kN·m</b></p><p>&

72、lt;b>  kN·m</b></p><p><b>  kN·m</b></p><p>  標準層等效均布荷載為:</p><p>  用彎矩分配法并利用結構的對稱性取二分之一結構計算,各桿的固端彎矩為:</p><p><b>  kN·m</b&g

73、t;</p><p><b>  kN·m</b></p><p><b>  kN·m</b></p><p>  表 4-1 分層法分配系數(shù)及恒載作用下固端彎矩計算結果(kN/m)</p><p>  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如圖4-1,計算所得結構頂層彎矩圖見圖4-2。</

74、p><p>  圖 4-1 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p><p>  圖 4-2 頂層彎矩圖</p><p>  將各層分層法求得的彎矩圖疊加,可得整個框架在恒載作用下的彎矩圖。疊加后框架內(nèi)各節(jié)點彎矩不一定達到平衡,為提高精度,可將節(jié)點不平衡彎矩再分配一次進行修正,修正后恒載作用下的彎矩圖如圖4-3所示。并求得框架各梁柱的剪力和軸力如圖4-4所示。</p>

75、<p>  考慮彎矩調幅,并將梁端節(jié)點彎矩換算至梁端柱邊彎矩值,跨中彎矩乘以1.1的系數(shù),以備內(nèi)力組合時用。</p><p>  圖 4-3 彎矩圖(單位:kN·m)</p><p>  圖 4-4 梁剪力、柱軸力圖(單位:kN)</p><p>  4.2 活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p><p>  以一榀中框架為例,用

76、分層法計算。</p><p>  頂層等效均布荷載為:</p><p>  用彎矩分配法并利用結構的對稱性取二分之一結構計算,各桿的固端彎矩為:</p><p><b>  kN·m</b></p><p><b>  kN·m</b></p><p>&

77、lt;b>  kN·m</b></p><p>  標準層等效均布荷載為:</p><p>  用彎矩分配法并利用結構的對稱性取二分之一結構計算,各桿的固端彎矩為:</p><p><b>  kN·m</b></p><p><b>  kN·m</b&g

78、t;</p><p><b>  kN·m</b></p><p>  將各層分層法求得的彎矩圖疊加,可得整個框架在恒載作用下的彎矩圖。疊加后框架內(nèi)各節(jié)點彎矩不一定達到平衡,為提高精度,可將節(jié)點不平衡彎矩再分配一次進行修正,修正后恒載作用下的彎矩圖如圖4-5所示。并求得框架各梁柱的剪力和軸力如圖4-6所示。</p><p>  考慮彎

79、矩調幅,并將梁端節(jié)點彎矩換算至梁端柱邊彎矩值,跨中彎矩乘以1.1的系數(shù),以備內(nèi)力組合時用。</p><p>  圖 4-5 彎矩圖(單位:kN·m)</p><p>  圖 4-6 梁剪力、柱軸力圖(單位:kN)</p><p>  4.3 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p><p>  以一榀中框架為例,內(nèi)力計算采用D值法,以左風為例

80、計算,右風符號相反。計算過程如表4-2、4-3、4-4所示。</p><p>  表 4-2 風荷載作用下邊柱的彎矩和剪力</p><p>  表 4-3 風荷載作用下中柱的彎矩和剪力</p><p>  表 4-4 梁端彎矩和柱軸向力標準值</p><p>  注:彎矩單位為(kN·m),力的單位為(kN)</p>

81、<p>  最后繪制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彎矩圖(圖4-7)及風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剪力、柱軸力圖(圖4-8)。</p><p>  圖 4-7 風荷載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kN·m)</p><p>  圖 4-8 風荷載作用下的框架梁剪力、柱軸力圖(kN)</p><p>  4.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nèi)力分析</p><p>

82、  一般情況下,只按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分析求得梁的柱內(nèi)力標準值即可,但也可采用樓層剪力標準值直接分析求出內(nèi)力標準值,供以后內(nèi)力組合之用,現(xiàn)采用后一方法。</p><p>  以一榀中框架為例,將樓層地震剪力標準值按各柱的D值分配求得各柱的剪力標準值,近似按各樓層水平地震作用為倒三角形分布情形確定各柱的反彎點,計算柱端的彎矩標準值。根據(jù)節(jié)點平衡條件,將節(jié)點處逐段彎矩之和按節(jié)點兩側梁的線剛度按比例分配,求得梁端標準值

83、。然后計算梁端的地震剪力標準值,并由節(jié)點兩側梁端剪力標準值之差求得柱的地震軸向力標準值,計算結果分別列于表4-5、4-6、4-7。以左震為例計算,右震符號相反。</p><p>  表 4-5 水平地震作用下邊柱的彎矩和剪力</p><p>  表 4-6 水平地震作用下中柱的彎矩和剪力</p><p>  表 4-7 梁端地震彎矩和柱地震軸向力的標準值</p

84、><p>  注:彎矩單位為(kN·m),力的單位為(kN)</p><p>  最后繪制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4-9)及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梁剪力、柱軸力圖(4-10)。</p><p>  圖 4-9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kN·m)</p><p>  圖 4-10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梁剪力、柱軸力圖(kN)</p&

85、gt;<p><b>  內(nèi)力組合</b></p><p>  根據(jù)上節(jié)內(nèi)力計算結果,即可進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內(nèi)力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為梁端柱邊及跨中由于對稱性,每層有五個控制截面,即圖5-1所示梁中的1、2、3、4、5號截面。柱則分為邊柱和中柱(即A柱、B柱),每個柱每層有兩個控制截面,故柱的控制截面編號為1、2、3、4、5、6、7、8號截面,如圖5-1所示。內(nèi)力組

86、合表見附錄。</p><p>  圖 5-1 框架梁柱各控制截面</p><p><b>  截面設計</b></p><p>  根據(jù)內(nèi)力組合結果,即可選擇各截面的最不利內(nèi)力進行截面配筋計算。</p><p>  6.1 梁的配筋計算</p><p>  混凝土C25,鋼筋HRB335級,,,,

87、,。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5mm,mm。以第四層為例。</p><p>  6.1.1 邊跨梁配筋計算</p><p>  6.1.1.1 跨中正截面</p><p>  ,跨中截面為T形,T形截面翼緣寬度取值如下:</p><p><b>  按跨度考慮 </b></p><p><b>

88、;  按梁間距考慮 </b></p><p><b>  按翼緣厚度考慮 </b></p><p>  ,此種情況不起控制作用。</p><p><b>  故取。</b></p><p>  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p><p><b>  選用4

89、16,。</b></p><p>  6.1.1.2 支座正截面</p><p><b>  A支座截面處:</b></p><p><b>  選用218,。</b></p><p>  6.1.1.3 支座斜截面</p><p><b>  梁強剪弱

90、彎要求</b></p><p>  由內(nèi)力組合表查知 取 </p><p><b>  <</b></p><p><b>  則截面滿足要求。</b></p><p>  實配雙支箍8@100,則,滿足要求。</p><p><b>  配箍

91、率 </b></p><p><b>  最小配箍率 </b></p><p><b>  故滿足要求。</b></p><p>  6.1.2 中跨梁配筋計算</p><p>  中跨梁與邊跨梁的計算過程相同,故略。</p><p>  6.2 框架柱配筋計

92、算</p><p>  柱采用對稱配筋,縱筋采用HRB335級鋼筋,柱箍筋采用HPB235,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取30mm,mm。設計采用為組合目標的三組內(nèi)力進行計算,以首層中柱為例。</p><p>  6.2.1 框架柱的縱向受力鋼筋計算</p><p>  6.2.1.1 軸壓比驗算</p><p><b>  則軸壓比</

93、b></p><p><b>  故滿足要求。</b></p><p>  6.2.1.2 框架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  強柱弱梁的要求調整彎矩</p><p><b>  組合,,</b></p><p><b>  柱計算長度</b&g

94、t;</p><p><b>  附加偏心距,取</b></p><p><b>  ,取</b></p><p><b>  ,取</b></p><p><b>  故屬于大偏心受壓。</b></p><p><b>

95、  選配416()</b></p><p>  配筋率 滿足要求。</p><p><b>  組合,,</b></p><p><b>  柱計算長度</b></p><p><b>  附加偏心距,取</b></p><p><

96、;b>  ,取</b></p><p><b>  ,取</b></p><p><b>  故屬于小偏心受壓。</b></p><p>  按構造要求,選配416()</p><p>  配筋率 ,滿足要求。</p><p><b>  組合,,

97、</b></p><p>  計算過程與上述過程相同,故略。</p><p>  6.2.2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p><b>  柱強剪弱彎要求</b></p><p>  由內(nèi)力組合表查知 取 </p><p><b>  因為剪跨比</b>&

98、lt;/p><p><b>  所以 取</b></p><p><b>  又因為 </b></p><p><b>  故取,則</b></p><p><b>  故按構造配箍,取。</b></p><p><b>

99、  梁柱配筋見下表。</b></p><p>  表 6-1 框架梁正截面配筋表</p><p>  表 6-2 框架梁斜截面配筋</p><p>  表 6-3 框架柱正截面配筋</p><p>  表 6-4 框架柱斜截面配筋</p><p><b>  樓板設計與計算</b>&l

100、t;/p><p><b>  7.1 屋面板計算</b></p><p>  7.1.1 荷載計算</p><p>  恒荷載標準值 </p><p>  恒荷載設計值 </p><p>  活荷載設計值

101、 </p><p>  荷載設計值合計 </p><p>  7.1.2 按彈性理論計算</p><p>  7.1.2.1 計算跨度</p><p>  各區(qū)格板的計算跨度見表7-1。</p><p>  7.1.2.2 彎矩計算&l

102、t;/p><p>  在求各區(qū)格板跨內(nèi)正彎矩時,按恒荷載滿布及活荷載棋盤式布置計算。取荷載 </p><p>  該結構采用現(xiàn)澆框架結構,故各支座均可視為固定。則跨中最大正彎矩值為在作用下的跨中彎矩值,與支座簡支時在作用下的跨中彎矩值之和。在求各支座最大負彎矩時,按恒荷載及活荷載均滿布各區(qū)格板計算。</p><p>  整個樓蓋可分為A、B兩種區(qū)格板。兩區(qū)格板計算的彎

103、矩值如表7-1所示。</p><p>  表 7-1 按彈性理論計算的彎矩值</p><p>  7.2 樓面板計算 </p><p>  7.2.1 荷載計算</p><p>  恒荷載標準值

104、 </p><p>  恒荷載設計值 </p><p>  活荷載設計值 </p><p>  荷載設計值合計 </p><p>  7.2.2 按彈性理論計算</p><p>  7.

105、2.2.1 計算跨度</p><p>  各區(qū)格板的計算跨度見表7-2。</p><p>  7.2.2.2 彎矩計算</p><p>  在求各區(qū)格板跨內(nèi)正彎矩時,按恒荷載滿布及活荷載棋盤式布置計算。取荷載 </p><p>  該結構采用現(xiàn)澆框架結構,故各支座均可視為固定。則跨中最大正彎矩值為在作用下的跨中彎矩值,與支座簡支時在作用下的

106、跨中彎矩值之和。在求各支座最大負彎矩時,按恒荷載及活荷載均滿布各區(qū)格板計算。</p><p>  整個樓蓋可分為A、B兩種區(qū)格板。兩區(qū)格板計算的彎矩值如表7-2所示。</p><p>  表 7-2 按彈性理論計算的彎矩值</p><p>  7.2.3 截面設計</p><p>  假定選用級鋼筋,則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為</p>

107、;<p>  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為</p><p>  支座截面有效高度為 </p><p>  截面設計用的彎矩均減少20%,為便于計算取。則截面配筋計算結果見表7-3。</p><p>  表 7-3 截面配筋</p><p><b>  樓梯設計</b></p><p>

108、  踏步尺寸150×300,活荷載為,混凝土采用C25()。鋼筋用HRB335()和HPB235()。</p><p><b>  8.1 梯段板計算</b></p><p>  板厚,取,板的傾斜角為,取1mm寬作為計算單元。</p><p>  8.1.1 荷載計算</p><p><b>  恒

109、荷載計算</b></p><p>  水磨石面層 (0.3+0.15)×0.65×1/0.3=0.98 </p><p>  三角形踏步 0.5×0.3×0.15×25×1/0.3=1.88

110、 </p><p>  混凝土斜板 0.12×25×1/0.894=3.36 </p><p>  板底抹灰 0.02×17×1/0.894=0.38<

111、;/p><p>  小計 </p><p>  設計值 </p><p><b>  活荷載計算</b></p><p>  標準值

112、 </p><p>  設計值 </p><p>  恒荷載與活荷載合計 </p><p>  8.1.2 截面設計 </p><p><b

113、>  水平計算跨度為 </b></p><p><b>  則跨中最大彎矩值為</b></p><p><b>  kN·m</b></p><p><b>  板的有效高度</b></p><p><b>  選配筋()</b>

114、;</p><p>  分布筋每級踏步1根。</p><p><b>  8.2 平臺板計算</b></p><p>  取1m寬板帶作為計算單元,板厚取。</p><p>  8.2.1 荷載計算</p><p><b>  恒荷載計算</b></p><

115、;p>  水磨石面層 </p><p>  70厚混凝土板 </p><p>  板底抹灰重 </p><p>  小計

116、 </p><p>  設計值 </p><p><b>  活荷載計算</b></p><p>  標準值 </p><p>  設計值

117、 </p><p>  恒荷載與活荷載合計 </p><p>  8.2.2 截面設計</p><p><b>  計算跨度為 </b></p><p>  則跨中最大彎矩值為 </p><p><b>  kN·m</b></

118、p><p><b>  板的有效高度取</b></p><p><b>  選配筋()</b></p><p><b>  8.3 平臺梁計算</b></p><p>  估算截面尺寸 取 </p><p>  8.3.1 荷載計算</p>

119、<p>  梯段板傳來重 </p><p>  平臺板傳來重 </p><p>  平臺梁自重 </p><p>  平臺梁側抹灰重 </p><p>  小計

120、 </p><p>  8.3.2 內(nèi)力計算</p><p><b>  計算跨度為 </b></p><p><b>  跨中彎矩值為</b></p><p><b>  kN·m</b></p><p&

121、gt;<b>  支座最大剪力為</b></p><p>  8.3.3 截面計算</p><p>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p><p>  按倒L形截面計算,受壓翼緣計算寬度取為</p><p><b>  ,故取</b></p><p>  =163.27kN/m&g

122、t;=58.48kN/m</p><p>  所以其屬于第一類T型截面,則:</p><p><b>  選配鋼筋318()</b></p><p>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p>  故截面尺寸滿足要求。</p><p>  故只需按構造配箍。選用雙支箍。</p><

123、;p><b>  基礎設計</b></p><p><b>  9.1 設計資料</b></p><p>  基礎兩端伸出邊柱以外,伸出長度為1.2m,基礎總長L=42+2.4=44.4m。基礎截面為倒T形。調整后的地基承載力為104kPa,標準值取近似設計值的0.74倍,基礎埋深為1.2m。</p><p><

124、;b>  基礎寬度計算:</b></p><p><b>  邊基礎:寬度,取。</b></p><p>  中間基礎:寬度,取。</p><p>  基礎簡圖如圖9-1、9-2所示。</p><p>  9.2 基礎梁配筋計算</p><p>  基礎梁高=(1/8~1/4)L

125、=525~1050mm,取=650mm</p><p>  基礎梁寬度=400+100=500mm</p><p>  邊基礎基底平均凈反力 </p><p>  中基礎基底平均凈反力 </p><p>  基礎梁受力及內(nèi)力計算見圖9-3、9-4、9-5、9-6、9-7、9-8。</p>

126、<p><b>  圖 9-1 邊基礎</b></p><p><b>  圖 9-2 中基礎</b></p><p>  圖 9-3 邊基礎梁計算簡圖</p><p>  圖 9-4 邊基礎梁彎矩圖</p><p>  圖 9-5 邊基礎梁剪力圖</p><p>

127、  圖 9-6 中間基礎梁計算簡圖</p><p>  圖 9-7 中間基礎梁彎矩圖</p><p>  圖 9-8 中間基礎梁剪力圖</p><p>  基礎梁配筋見表9-1、9-2。</p><p>  表 9-1 邊基礎梁正截面承載力</p><p>  表 9-2 中基礎梁正截面承載力</p>&

128、lt;p><b>  受沖切承載力驗算</b></p><p>  設箍筋8@110四肢箍,則</p><p><b>  >,滿足要求。</b></p><p>  9.3 翼板的承載力計算</p><p>  9.3.1 邊基礎翼板的承載力計算</p><p>

129、;  計算翼板根部的內(nèi)力:</p><p><b>  翼緣根部的剪力</b></p><p><b>  翼緣根部的彎矩</b></p><p><b>  kN·m</b></p><p><b>  翼板底部受力鋼筋</b></p&g

130、t;<p>  設翼板根部高度300mm,則=300-40=260mm</p><p>  選用10@120, 。</p><p>  翼板斜截面承載力驗算</p><p>  0.7×1000×260×1.43=260.26kN>V,滿足要求。</p><p>  9.3.2 中基礎翼板的承

131、載力計算</p><p>  計算翼板根部的內(nèi)力:</p><p><b>  翼緣根部的剪力</b></p><p><b>  翼緣根部的彎矩</b></p><p><b>  kN·m</b></p><p>  計算翼緣底部受力鋼筋,

132、翼緣根部高度為300mm,則</p><p><b>  選用,。</b></p><p>  翼緣板斜截面承載力驗算:</p><p><b>  >V,滿足要求。</b></p><p><b>  結 論</b></p><p>  通過本

133、次畢業(yè)設計對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系統(tǒng)的檢驗,了解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的同時也獲得了很多。</p><p>  1)在恒載、活載、風荷載、地震作用下,滿足側移要求。并且配筋后的梁、柱、板、樓梯、基礎等構件能抵抗荷載的破壞作用,都符合要求;本工程滿足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經(jīng)濟性等。</p><p>  2)在進行梁柱配筋計算時,要滿足“強柱弱梁”、“強節(jié)點弱構件”和“強剪弱彎”的要求。</

134、p><p>  3)建筑高度越大、跨度越大,則質量越大。因此,地震對建筑結構的影響就越大。</p><p>  4)多層框架結構中,風荷載對結構的影響較小,可以不考慮,而在高層建筑中,風荷載的影響不可忽略。</p><p>  5)一般情況下,多層框架梁、柱的計算剪力都較小,在考慮地震作用時,一般按抗震構造要求即可。</p><p>  6)用軟

135、件PKPM計算出的結果,其配筋要比手算的小,原因是PKPM考慮了空間整體作用。</p><p><b>  致 謝</b></p><p>  在本次畢業(yè)設計過程中,得到了XXX等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本組同學的幫助,才得以順利完成此計算書。幾位老師經(jīng)常到教室指導,使我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請教,遇到錯誤能及時為我指出,并督促著我的進度,使我能夠順利并及時地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