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的模擬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綜合國內外關于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發(fā)與蕾鈴脫落的生理生態(tài)研究成果,基于2010-2011年在江蘇南京進行的不同低溫敏感性品種分期播種試驗、棉花花鈴期短期漬水試驗和2009-2011年在江蘇大豐和東臺進行的氮肥試驗、密度試驗與漬水試驗。運用作物模型學原理和系統(tǒng)分析法,在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綜合量化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過程和環(huán)境因子間的動態(tài)關系?;诶鄯e溫光效應(TSE)確定了氮素和漬水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影響模擬,在此基礎上,

2、引入品種遺傳效應,以累積生理效應(TVE)為發(fā)育尺度構建棉花模擬模型,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蕾鈴脫落及葉面積指數進行預測,并利用獨立的試驗資料對模型的預測精度和廣適性進行了檢驗。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溫光因子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的影響
  通過設置播種期試驗,以綜合了熱效應、光合有效輻射效應及溫光互作效應的累積溫光效應(Cumulative thermal and solar radiative effect

3、iveness,TSE)為驅動變量,定量研究溫光因子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的影響。結果表明,棉株的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成鈴數隨累積溫光效應呈logistic曲線變化,棉蕾數和幼鈴數隨累積溫光效應呈二次曲線變化;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和成鈴數的最快生長或發(fā)生的終止時段的累積溫光效應大致分別為73、80、80、104,最大相對生長或發(fā)生速率出現的累積溫光效應大致分別為46、57、65、89,理論最大值大致分別為132cm/株、22個

4、/株、83個/株、25個/株,最大相對發(fā)生或生長速率與最快發(fā)生或生長時段的起始累積溫光效應呈正相關;棉蕾和幼鈴的理論最大值大致分別為27和9,出現的累積溫光效應大致分別為68和85。
  2.氮素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影響的模擬
  通過設置施氮量試驗,以累積溫光效應為驅動變量,以花鈴期棉株下部果枝對位葉平均氮濃度為氮營養(yǎng)指標,模擬氮營養(yǎng)水平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的動態(tài)影響。結果表明,棉花下部果枝對位葉氮濃度

5、隨花后天數呈冪函數下降趨勢,其平均氮濃度出現的花后天數占花鈴期總天數的比值較穩(wěn)定,可作為植株N營養(yǎng)狀態(tài)指標;棉株的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成鈴數隨累積溫光效應呈logistic曲線變化,棉蕾數和幼鈴數隨TSE呈二次曲線變化,且各擬合方程中的參數響應N處理而變化,與花鈴期棉株下部果枝對位葉平均氮濃度呈二次函數關系。利用獨立的試驗資料檢驗,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棉株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脫落率的RMSE分別平均為3.4cm

6、/株、1.1個/株、2.7個/株、2.4個/株、1.6個/株、1.4個/株和3.5%;在不同種植密度條件下,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脫落率的RMSE分別平均為7.3cm/株、1.2個/株、3.1個/株、2.4/株、1.7個/株、1.6個/株和4.0%,除株高外,其余指標的模擬值與觀測值也具有較好的吻合度。
  3.花鈴期短期漬水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影響的模擬
  棉花花鈴期漬水脅迫是影響棉花生

7、長發(fā)育、地上部形態(tài)發(fā)生與蕾鈴脫落的重要因子。通過設置花鈴期不同漬水天數試驗(漬水3天、6天、9天、12天),以累積溫光效應為驅動變量,以棉花功能葉凌晨葉水勢為棉株水分狀態(tài)指標,定量花鈴期漬水脅迫對棉花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蕾鈴脫落率的動態(tài)影響。結果表明:隨漬水天數的增加,漬水結束當天棉花功能葉凌晨葉水勢呈線性降低,且此時的功能葉凌晨葉水勢與棉花各形態(tài)指標的模型參數存在定量關系。不同處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

8、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脫落率的RMSE分別平均為2.6cm/株、1.3個/株、2.3個/株、1.9個/株、1.7個/株、2.0個/株和0.05。棉株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脫落率的模擬值與觀測值具有較好的吻合度,說明模型對漬水導致棉花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和脫落率的動態(tài)變化具有較好的預測性。
  4.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蕾鈴脫落和葉面積指數的模擬模型研究
  基于前三章溫光、氮素、

9、漬水對棉花地上部形態(tài)指標與蕾鈴脫落影響的研究結果,引入品種遺傳效應,以累積生理效應(Cumulative physiological、thermal and solar radiative effectiveness,TVE)為驅動變量,并用于葉面積指數的模擬,構建棉花綜合模擬模型,來模擬不同品種、不同環(huán)境下的棉花株高、果枝數、果節(jié)數、棉蕾數、幼鈴數、成鈴數、蕾鈴脫落率和葉面積指數的動態(tài)變化。通過設置獨立的試驗對模型進行檢驗。結果表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