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b></p><p><b>  名詞解釋 </b></p><p>  1. 高層建筑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p><p>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p><p>  3. 框架結構由梁和柱為

2、主要構件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p><p>  4. 剪力墻結構由剪力墻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p><p>  5. 框架-剪力墻結構由框架和剪力墻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p><p>  6. 轉換結構構件完成上部樓層到下部樓層的結構型式轉變或上部樓層到下部樓層結構布置改變而設置的結構構件包括轉換梁、轉換桁架、轉換板等。 &l

3、t;/p><p>  7. 結構轉換層不同功能的樓層需要不同的空間劃分因而上下層之間就需要結構形式和結構布置軸線的改變這就需要在上下層之間設置一種結構樓層以完成結構布置密集、墻柱較多的上層向結構布置較稀疏、墻術較少的下層轉換這種結構層就稱為結構轉換層?;蛘f轉換結構構件所在的樓層</p><p>  8. 剪重比樓層地震剪力系數即某層地震剪力與該層以上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之和的比值。</p&

4、gt;<p>  9. 剛重比結構的剛度和重力荷載之比。是影響重力P效應的主要參數。</p><p>  10. 抗推剛度D是使柱子產生單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p><p>  11. 結構剛度中心各抗側力結構剛度的中心。</p><p>  12. 主軸抗側力結構在平面內為斜向布置時設層間剪力通過剛度中心作用于某個方向若結構產生的層間位移與層

5、間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則這個方向稱為主軸方向。</p><p>  13. 剪切變形下部層間變形側移大上部層間變形小是由梁柱彎曲變形產生的??蚣芙Y構的變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p><p>  14. 剪力滯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結構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傾復力矩外翼緣框架主要是通過承受軸力抵抗傾復力矩同時梁柱都有在翼緣框架平面內的彎矩和剪力。由于翼緣框架中橫梁的彎曲和剪切變形使翼緣框架中各柱軸力向中

6、心逐漸遞減這種現象稱為剪力滯后。</p><p>  15. 延性結構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許結構某些部位進入屈服狀態(tài)形成塑性鉸這時結構進入彈塑性狀態(tài)。在這個階段結構剛度降低地震慣性力不會很大但結構變形加大結構是通過塑性變形來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結構稱為延性結構。</p><p>  16. 彎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將各節(jié)點的不平衡彎矩同時作分配和傳遞第一次按梁柱線剛度分配固端彎矩將分配彎

7、矩傳遞一次傳遞系數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結束。</p><p><b>  第一章 概論 </b></p><p><b>  一填空題 </b></p><p>  1、我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規(guī)定把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稱為高層建筑此處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8、面的高度。</p><p>  2、高層建筑設計時應該遵循的原則是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方便施工。 </p><p>  3復雜高層結構包括帶轉換層的高層結構帶加強層的高層結構錯層結構多塔樓結構。 </p><p>  4、8度、9度抗震烈度設計時高層建筑中的大跨和長懸臂結構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p><p>  5、高層建筑結構的豎向承

9、重體系有框架結構體系剪力墻結構體系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筒體結構體系板柱-剪力墻結構體系水平向承重體系有現澆樓蓋體系疊合樓蓋體系預制板樓蓋體系組合樓蓋體系。 </p><p>  6、高層結構平面布置時應使其平面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盡可能靠近以減少扭轉效應。</p><p>  7、《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適用于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28m的非抗震設計和抗震

10、設防烈度為6至9度抗震設計的高層民用建筑結構。</p><p>  9 三種常用的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體系是指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 </p><p><b>  二選擇題 </b></p><p>  1、高層建筑抗震設計時應具有 a 抗震防線。 a多道b兩道c一道d不需要。 </p><

11、;p>  2、下列敘述滿足高層建筑規(guī)則結構要求的是 d 。</p><p>  a結構有較多錯層 b質量分布不均勻 c抗扭剛度低 d剛度、承載力、質量分布均勻、無突變。 </p><p>  3、高層建筑結構的受力特點是 c 。</p><p>  a豎向荷載為主要荷載水平荷載為次要荷載 b水平荷載為主要荷載豎向荷載為次要荷載 c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均為主要荷載

12、 d不一定。</p><p>  4、8度抗震設防時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最大高寬比限值是 C 。</p><p>  a2 b3 c4 d5。 </p><p>  5、鋼筋混凝土高層結構房屋在確定抗震等級時除考慮地震烈度、結構類型外還應該考慮 A 。</p><p>  a房屋高度b高寬比c房屋層數d地基土類別。</p><

13、;p><b>  三判斷題</b></p><p>  1、高層結構應根據房屋的高度、高寬比、抗震設防類別、場地類別、結構材料、施工技術等因素選用適當的結構體系。 √ </p><p>  2、我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高層建筑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各種結構體系。 √ </p><p>  3、異型柱框架結構和普通框架結構的受力

14、性能和破壞形態(tài)是相同的× </p><p>  4、高層建筑宜選用對抵抗風荷載有利的平面形狀如圓形、橢圓形、方形、正多邊形等?!?</p><p>  5、高層結構只在使用功能上有要求時才設置地下室。 ×</p><p>  6、高層結構的概念設計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 </p><p>  7、防震縫

15、兩側結構體系不同時縫寬應按需要較窄的規(guī)定采用。× </p><p><b>  四簡答題</b></p><p>  1、我國對高層建筑結構是如何定義的 </p><p>  答:我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規(guī)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稱為高層建筑此處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

16、度。</p><p>  2、高層建筑結構有何受力特點 </p><p>  答:高層建筑受到較大的側向力水平風力或水平地震力在建筑結構底部豎向力也很大。在高層建筑中可以認為柱的軸向力與層數為線性關系水平力近似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結構底部彎矩與高度平方成正比頂點側移與高度四次方成正比。上述彎矩和側移值往往成為控制因素。另外高層建筑各構件受力復雜對截面承載力和配筋要求較高。 <

17、/p><p>  3、高層建筑側向位移如何控制 </p><p>  答:高層建筑應具有足夠的剛度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而影響結構的束載力、穩(wěn)定性和使用要求。 </p><p>  1彈性方法計算的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hue/宜符合以下規(guī)定 1 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層建筑比值不宜大于如表2-1-1所述規(guī)定。 表2-1-1 結構類型 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

18、墻、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墻 1/800 筒中筒、剪力墻 1/1000 框支層 1/1000 </p><p>  2 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的高層建筑hue/不宜大于1/500。</p><p>  3 高度在150200m之間時hue/在第一條和第二條之間線性內插。 2高層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層彈塑性變形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下列結構應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 79度時樓層屈服強度系數

19、小于0.5的框架結構甲類建筑和9度設防的乙類建筑采用隔震和消能技術的建筑。 2下列結構宜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 7度設防的Ⅲ、Ⅳ類場地和8度設防的乙類建筑板柱一剪力墻結構9度且高于60米、8度Ⅲ、Ⅳ類場地高于80米、8度Ⅰ、Ⅱ類場地高于100米且豎向不規(guī)則的高層建筑結構。 3結構薄弱層層間彈塑性位移與層高之比hup/應符合表2-1-2所列要求 表2-1-2 結構類型 限值 框架 1/50 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墻 1/100

20、 筒中筒、剪力墻 1/120 框支層 1/120</p><p>  4、高層建筑結構的豎向承重體系和水平向承重體系各有哪些</p><p>  答高層建筑結構的豎向承重體系有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筒體、板柱-剪力墻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懸掛式結構巨型框架結構和豎向桁架結構。高層建筑結構的水平承重體系有現澆樓蓋體系包括肋梁樓蓋體系、密肋樓蓋體系、平板式樓蓋體系、無粘結預應力現澆平扳、疊合

21、樓蓋體系、預制板樓蓋體系和組合樓蓋體系。</p><p>  5、簡述高層建筑結構布置的一般原則。</p><p>  答高層房屋平面宜簡單、規(guī)則、對稱盡量減少復雜受力和扭轉受力盡量使結構抗側剛度中心、建筑平面形心、建筑物質量中心重合以減少扭轉。高層建筑其平面形狀可以是方形、矩形和圓形也可以采用L形、T形、十字形和Y形。但平面尺寸要滿足有關規(guī)范要求。 高層結構房屋豎向的強度和剛度宜均勻、連

22、續(xù)無突變。避免有過大的外挑和內收避免錯層和局部夾層同一樓層樓面標高盡量統(tǒng)一豎向結構層間剛度上下均勻加強樓蓋剛度以加強連接和力的傳遞。同時建筑物高寬比要滿足有關規(guī)定并按要求設置變形縫。 </p><p><b>  五畫圖題 </b></p><p>  1、畫出結構內力、位移與高度關系圖。P1圖1-1 H內力或位移Δ </p><p>  第二

23、章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基本原則 </p><p><b>  一填空題</b></p><p>  1地基是指支承基礎的土體天然地基是指基礎直接建造在未經處理的天然土層上的地基。 </p><p>  2當埋置深度小于基礎底面寬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開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礎一般稱為淺基礎。 </p><p>  3為了增

24、強基礎的整體性常在垂直于條形基礎的另一個方向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拉梁將條形基礎聯系起來。 </p><p>  4基礎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礎頂面應低于設計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礎外露。 </p><p>  5在抗震設防區(qū)除巖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25、p><p>  6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設置沉降縫時高層建筑的基礎埋深應大于裙房基礎的埋深至少2m。</p><p>  7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后澆帶其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p><p>  8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和后澆帶時應進行地基變形驗算。</p><p>  9基床系數即

26、地基在任一點發(fā)生單位沉降時在該處單位面積上所需施加壓力值。</p><p>  10偏心受壓基礎的基底壓應力應滿足maxpaf2.1、af和2minmaxppp的要求同時還應防止基礎轉動過大。</p><p>  11在比較均勻的地基上上部結構剛度較好荷載分布較均勻且條形基礎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時地基反力可按直線分布條形基礎梁的內力可按連續(xù)梁計算。當不滿足上述要求時宜按彈性地基梁計算。

27、</p><p>  12十字交叉條形基礎在設計時忽略地基梁扭轉變形和相鄰節(jié)點集中荷載的影響根據靜力平衡條件和變形協調條件進行各類節(jié)點豎向荷載的分配計算。</p><p>  13在高層建筑中利用較深的基礎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也有基礎補償概念。如果每㎡基礎面積上墻體長度≮400mm且墻體水平截面總面積不小于基礎面積的1/10且基礎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礎。 </p>

28、<p><b>  二選擇題 </b></p><p><b>  1、持力層是指 A</b></p><p>  a與基礎底面相接觸的第一層土層 </p><p>  b基礎底面以下到基巖處的土層</p><p>  c建筑結構周邊的土層 </p><p> 

29、 d建筑結構下邊的土層 </p><p>  2、與基礎類型的選擇無關的因素是 B</p><p>  a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b相鄰建筑物的基礎類型 c建筑物的荷載 d施工條件 </p><p>  3、基礎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 C</p><p>  a自標高±0.00處到基礎底面的距離 b自標高±0.00處到基礎頂面

30、的距離 c自室外地面到基礎底面的距離 d自室外地面到基礎頂面的距離 </p><p>  4、關于基礎埋深下列錯誤的是 C </p><p>  a在滿足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條件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 b當上層土的承載力大于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為持力層 c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 d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要求</p><p>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31、B</p><p>  a無限長梁中梁一端的撓度始終不為零 b當任意荷載作用點距近梁端的距離2x同時距較遠端的距離2x時則對該荷載的作用而言此梁屬半無限長梁 c當荷載作用點距基礎梁兩端的距離均小于2時則對該荷載的作用而言此梁稱為有限長梁 d對柔度較大的梁可直接按有限長梁進行簡化計算。</p><p>  6、條形基礎梁的內力按連續(xù)梁計算后 D </p><p>  

32、a直接按內力計算結果配筋 b邊跨跨中彎矩宜乘以1.1的系數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 c邊跨跨中彎矩及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1的系數 d邊跨跨中彎矩及第一內支座的彎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數 </p><p>  7、對無地下室及抗震設防等級為二級的框架結構其筏板基礎設計時應將柱根組合的彎矩設計值乘以增大系數 B </p><p>  a1.2 b1.25 c1.3 d1.5&

33、lt;/p><p>  8、設防烈度為7度屋面高度為H40m高層建筑結構哪種結構類型的防震縫的最小寬度最大。 A</p><p>  A、框架結構 B、框架-剪力墻結構 C、剪力墻結構 D、三種類型的結構一樣大 </p><p>  9、兩幢相鄰建筑按8度設防一幢為框架-筒體結構50m高另一幢為框架結構30m高。若設沉降縫需設多大縫寬。 D </p>&l

34、t;p>  A、保證地下室墻之間有 100mm寬的縫即可 B、170mm C、303mm D、大于170mm </p><p>  10、框筒結構中剪力滯后規(guī)律哪一個是不對的 D </p><p>  A、柱距不變加大梁截面可減小剪力滯后 B、結構上部剪力滯后減小 C、結構正方形時邊長愈大剪力滯后愈大 D、角柱愈大剪力滯后愈小</p><p><b>

35、;  三判斷題 </b></p><p>  1、當上部結構的荷載分布比較均勻地基也比較均勻時條形基礎一般沿房屋橫向布置。 × </p><p>  2、當存在相鄰建筑物時新建建筑物基礎的埋深一般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礎的埋深。 √</p><p>  3、文克爾地基模型是將地基看作是由無數小土柱組成并假定各土柱之間存在著摩擦力。 ×&l

36、t;/p><p>  4、無限長梁是指在梁上任一點施加荷載時沿梁長度方向上各點的撓度隨離荷載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最終兩端撓度趨近于零。 √</p><p>  5、柱下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 × </p><p>  6、筏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 × </p><p>  7、只有當梁板式筏基

37、的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才應驗算底層柱下基礎梁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 </p><p><b>  四問答題 </b></p><p>  1防震縫、伸縮縫和沉降縫在什么情況下設置在高層建筑中特別是抗震結構中怎么處理好這三種維下列情況宜設防震縫 1平面各項尺寸超限而無加強措施。</p><p>  2房屋有較大

38、錯層。 </p><p>  3各部分結構的剛度或荷載相差懸殊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 當超過下表限值時應設伸縮縫。 結構類型施工方法最大間距m 框架框架剪力墻裝配式 75 現澆 外墻裝配 65 外墻現澆 55 剪力墻外墻 裝 配 65 外墻現澆45裙房與主體結構高度相差懸殊重量亦是時會產生相當大的沉降差宜設沉降縫。 變形縫盡可能不設如果設要使三縫合一。</p><p>  2為什么抗震結構的

39、延性要求不通過計算延性比來實現抗震結構都要設計成延性結構主要是通過設計具有足夠延性的構件來實現。 由于地震大小、時間、地點等的不確定性計算參數也難于確定在地震作用下構件達到的值很難通過計算得到。值則和截面內力性質構件材料配筋方式及配筋數量等許多因素有關也不宜定量計算。因此在工程設計中不用來驗算延性要求而是以結構的抗震等級代替延性要求。不同抗震等級的結構構件有不同的配筋要求。也即在抗震結構中結構和構件的延性要求是通過抗震構造措施來實

40、現的。</p><p>  3、多高層建筑結構的基礎有哪些形式如何選擇</p><p>  答:多、高層建筑的基礎類型有單獨基礎、條形基礎、十字交叉條形基礎、片筏基礎、箱形基礎和樁基礎等。 基礎類型的選擇與場地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房屋的使用要求及荷載大小、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的適應程度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有關。在京開幕下單獨基礎適用于上部結構荷載較小或地基條件較好的情況條形基礎通常沿柱列

41、布置它將上部結構較好地連成整體可減少差異沉降量十字交叉條形基礎比條形基礎更加增強基礎的整體性它適用于地基土質較差或上部結構的荷載分布在縱橫兩方向都很不均勻的房屋當地基土質較差采用條形基礎也不能滿足地基的承載力和上部結構容許變形的要求或當房屋要求基礎具有足夠的剛度以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時可采用片筏基礎若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很大需進一步增大基礎的剛度以減少不均勻沉降時可采用箱形基礎樁基礎也是多、高層建筑常用的一種基礎形式它適用于地基的上層土質較差、

42、下層土質較好或上部結構的荷載較大以及上部結構對基礎不均勻沉降很敏感的情況。</p><p>  4、確定建筑結構基礎埋深時應考慮哪些問題 </p><p>  答:a、建筑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p><p>  b、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p><p>  c、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p

43、><p>  d、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深 </p><p>  e、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p><p><b>  5、簡述</b></p><p>  片筏基礎設計的主要內容。 答片筏基礎是多、高層房屋中常用的一種基礎形式有平板式和肋梁式兩類。設計內容包括確定基礎尺寸、基底反力計算和地基承載力驗算、基礎內力和配筋計算

44、、構造要求等。具體內容略。</p><p>  第三章 荷載及設計要求 </p><p><b>  一填空題</b></p><p>  1、高層建筑結構主要承受豎向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p><p>  2、目前我國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單位面積的重量恒載與活荷載大約為1214kNm2剪力

45、墻、筒體結構體系為1416kNm2。</p><p>  3、在框架設計中一般將豎向活荷載按滿載考慮不再一一考慮活荷載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載較大可按滿載布置荷載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彎矩乘以1.11.2的系數加以放大以考慮活荷載不利分布所產生的影響。 4、抗震設計時高層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為甲類建筑、乙類建筑、丙類建筑等三類。</p><p>  5、高層建筑應按不同情況分別采用相應的地

46、震作用計算方法①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剛度與質量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過40m的高層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方法③剛度與質量分布特別不均勻的建筑物、甲類建筑物等宜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補充計算。 </p><p>  6、在計算地震作用時建筑物重力荷載代表值為永久荷載和有關可變荷載的組合值之和。 </p><p>  7、在地震區(qū)進行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時要

47、實現延性設計這一要求是通過抗震構造措施來實現的對框架結構而言就是要實現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和強錨固。 </p><p>  8、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平面布置時平面宜簡單、規(guī)則、對稱、減少偏心。</p><p>  9、高層建筑結構通常要考慮承載力、側移變形、穩(wěn)定、傾復等方面的驗算。 </p><p><b>  二選擇題</b>

48、</p><p>  1在下列地點建造相同的高層建筑什么地點承受的風力最大 A a建在海岸 b建在大城市郊區(qū) c建在小城鎮(zhèn) 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區(qū)。 </p><p>  2在設計高層建筑風荷載標準值時下列何種情況風荷載應乘以大于1的風振系數z B a高度大于5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高層建筑 b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小于1.5的高層建筑 c高度大于50m且高寬比大于4的高層建筑

49、d高度大于40m且高寬比大于3的高層建筑。</p><p>  3有設計特別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層建筑時標準風壓值應取重現期為多少年 D a30年 b50年 c80年 d100年。</p><p>  4多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彈性變形驗算的重要目的是下列所述的哪種 C a防止結構倒塌 b防止結構發(fā)生破壞 c防止非結構部分發(fā)生過重的破壞 d防止使人們驚慌。</p><p>

50、;  5抗震設防的高層建筑對豎向地震作用的考慮下列哪項是符合規(guī)定的 B a8度、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b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 c8度設防的較高建筑及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 d7度設防的較高建筑及8度、9度設防時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與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組合。</p><p>  6當高層建筑結構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補充計算所求得的底部剪力小于底部剪力

51、法或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時其底部剪力應按下列何值取用 B a按90取用 b至少按80取用 c至少按75取用 d至少按85取用。 </p><p>  7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地震作用的高層建筑結構是 D 。 A、mH40的建筑結構 B、以剪切變形為主的建筑結構 C、mH40、以彎曲變形為主且沿豎向質量和剛度分布較均勻的建筑結構 D、mH40、以剪切變形為主且沿豎向質量和剛度分布較均勻的建筑結構 <

52、;/p><p>  8在同一地區(qū)的下列地點建造相同設計的高層建筑所受風力最大的是 A 。 A、建在海岸 B、建在大城市郊區(qū) C、建在小城鎮(zhèn) 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區(qū) </p><p>  9某十二層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地震加速度為0.2gⅠ類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基本周期sT0.11結構總重力荷載代表值kNGGnjjE814501按底部剪力法計算時其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