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b> 1前言1</b></p><p> 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2</p><p> 3 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的總體設計4</p><p><b> 4具體設計說明5</b></p&
2、gt;<p> 4.1轉鼓的設計計算5</p><p> 4.2離心機驅(qū)動功率的計算。10</p><p> 4.3電機的選擇12</p><p> 4.4帶輪的設計計算12</p><p> 4.4卸料口的設計14</p><p> 4.5電機的固定機架調(diào)節(jié)機構的設計16<
3、/p><p> 4.6 柱腳部件減震機構的設計16</p><p> 5 結 論17</p><p> 參 考 文 獻18</p><p><b> 致 謝19</b></p><p><b> 附 錄20</b></p>&
4、lt;p><b> 1前言</b></p><p> 離心機自1926年問世以來,已被廣泛用于工業(yè)、農(nóng)業(yè)、國防、生物醫(yī)學工程、動植物研究及醫(yī)療衛(wèi)生等各個領域。離心機能有效地分離、純化所需樣品,因而深受人們的重視。</p><p> 本課題為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總體設計及外殼部件設計),課題為兩人,本人主要負責總體設計。本課題來源于鹽城市制藥廠,現(xiàn)今市場上用
5、于固液分離的沉降離心機工作時,由于濾渣在轉鼓內(nèi)的移動是籍其內(nèi)的一套與轉鼓同軸線的差動機構而實現(xiàn)的,故其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其被分離出來的濾液流出轉鼓前都經(jīng)過出料端的濾網(wǎng)再行過濾,由于濾網(wǎng)容易被堵塞,致使脫液過程中必須定時清理或更換濾網(wǎng),造成運行操作成本上升和產(chǎn)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本設計旨在消除這一弊端,將轉鼓改成內(nèi)外兩層,讓濾渣籍其自身所受的離心力而流向出渣端(被分離出來的濾液則沿著與離心力相反的方向流經(jīng)濾網(wǎng),實現(xiàn)了濾液和濾渣各行其道,徹底
6、分開),從而可將其差動機構取消,也克服了濾網(wǎng)被堵塞的現(xiàn)象。本設計旨在提供一種解決上述缺點和弊端的新機型---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p><p> 此設計的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的結構比較簡單,采用一臺電機作為動力源,采用V帶傳動。在設計中使離心機滿足下列要求。</p><p> a、離心機為立式機構,轉鼓由內(nèi)外不同錐度的圓錐組成,其外圓錐為無孔的沉降圓錐,內(nèi)圓錐為安裝了過濾網(wǎng)的過濾圓錐;
7、該兩圓錐之軸線均呈立式安置;</p><p> b、該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能使濾料在轉鼓內(nèi)進行固,液沉降分離的同時,對被分離出來的濾液再次進行過濾分離,從而提高分離效果;</p><p> c、本機工作時濾料由離心機上部料斗的進料口進入轉鼓內(nèi)圓錐,同時經(jīng)由轉鼓底座的徑向均布的通道進入轉鼓外圓錐的小端;電機起動運轉;濾料在高速旋轉的轉鼓內(nèi)外圓錐的夾層內(nèi)同時進行沉降和過濾分離,被分離的濾液和
8、濾渣分別經(jīng)離心機的出液口和出渣口被引出機外;整個操作過程是在全速、連續(xù)運轉下自動進行;</p><p> d、進料口直徑不小于50mm;生產(chǎn)率為每小時排出渣3立方米;</p><p> e、該離心機的轉鼓內(nèi)圓錐能延其軸線作稍小軸向移動,以調(diào)整其大端與轉鼓外圓錐之間隙以適應不同濾料之需;</p><p> f、本機工作可靠,運行平穩(wěn),產(chǎn)品質(zhì)量穩(wěn)定,操作維護簡單;
9、</p><p> g、本機結構緊湊,其進料口、出液口和出渣口便于連接到自動生產(chǎn)線上。</p><p> 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p><p> 當今市場上的沉降式離心機已廣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炭、醫(yī)藥、輕工、食品等工業(yè)部門和污水處理工程,其中以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應用最為廣泛. 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是高速運轉,連續(xù)進料、分離分級、螺旋
10、推進器卸料的離心機,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分立式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和臥式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它利用離心沉降法來分離懸浮液,能連續(xù)操作、處理量大、無濾布和濾網(wǎng)、單位產(chǎn)量的耗電量較少、適應性強、維修方便、能長期運轉。</p><p> 最初的臥式螺旋卸料離心機是由兩對開式齒輪傳動獲得轉鼓與螺旋之間的差轉速,以輸送沉渣并被應用于淀粉工業(yè)上。真正現(xiàn)代的有實用價值的第一臺螺旋離心機首次使用了二級行星齒輪差速器。臥螺離心
11、機出現(xiàn)后,由于具有突出的優(yōu)點而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在各種國際展覽會上,各種各樣的螺旋離心機,是所展示出的離心機中最吸引人的機型,可見各國對螺旋離心機的重視。</p><p> 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是國際上五十年代發(fā)明的機械,七十年代,我國開始引進。國產(chǎn)化一些機型成為原化工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八十年代我國就開始測繪,己測繪美國SHAPLESS公司、法國GUINARD公司等國外著名公司生產(chǎn)的多種規(guī)格的離心機,并進行仿
12、制,國家當時在全國組織6個生產(chǎn)廠家進行仿制生產(chǎn)。現(xiàn)國內(nèi)己能生產(chǎn)的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有WL200、WIJ350、WL450、WL600、LW800、LW350、LW400、LW50O、LW620等。</p><p> 隨著化學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各化工生產(chǎn)廠家對高精度、高質(zhì)量設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當前各種類型的離心機品種繁多,各具特色,并且都向提高技術參數(shù)、系列化、機電一體化方向發(fā)展。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由于能夠連續(xù)
13、出料,生產(chǎn)能力大,對物料的適應性強,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少等特點,因此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其發(fā)展速度很快,但從總的趨勢看:</p><p> a、為了提高單機生產(chǎn)能力,采取加大轉鼓直徑,增加長徑比的方法,如GUINARD公司的D型螺旋卸料沉降式離心機,轉鼓直徑最大的為1500mm,長徑比為4.7,我國目前生產(chǎn)的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的直徑最大為1000mm,長徑比還不到 2。</p><
14、p> b、為了分離固相顆粒比較細,粘度大的懸浮液,采取提高轉速度方法,如阿法拉法公司生產(chǎn)的4500型離心機,轉鼓直徑310mm,轉速達7600r/min,這樣高的轉速,目前我國還不能達到。</p><p> c、目前國外離心機正向著機電一體化方向發(fā)展,己實現(xiàn)在離心機上對分離物料的自動檢測與調(diào)節(jié),機械性能自動保護,振動的隨機檢測和自動報警,過載保護分離反饋等。我國目前己開始注意機電一體化的研究與應用,但在
15、離心機方面也只是剛剛起步。</p><p> d、適應不同物料及工況的需要,目前國內(nèi)外離心機制造廠又推出來許多不同型號的防爆型離心機,用于易燃易爆場合的物料分離。</p><p> 近來由于石油化學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污水治理的需要,使臥螺沉降式離心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例如在合成塑料(聚氯乙烯、聚丙烯)及合成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脂)生產(chǎn)分離設備中,臥螺沉降式離心機是關鍵設備之一,在
16、聚乙烯醇的生產(chǎn)中也要使用螺旋離心機;在污泥脫水中使用了高分子絮凝劑,是螺旋離心機的固相回收率大大提高,因而它成為污水治理的有效分離設備。在連續(xù)離心機中,臥螺沉降式離心機是對物料適應性較好、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離心機.</p><p> 通過對市場上的臥螺沉降式離心機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市場上用于固液分離的沉降離心機工作時,由于濾渣在轉鼓內(nèi)的移動是籍其內(nèi)的一套與轉鼓同軸線的差動機構而實現(xiàn)的,故其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其被分
17、離出來的濾液流出轉鼓前都經(jīng)過出料端的濾網(wǎng)再行過濾,由于濾網(wǎng)容易被堵塞,致使脫液過程中必須定時清理或更換濾網(wǎng),造成運行操作成本上升和產(chǎn)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本設計旨在消除這一弊端,將轉鼓改成內(nèi)外兩層,讓濾渣籍其自身所受的離心力而流向出渣端(被分離出來的濾液則沿著與離心力相反的方向流經(jīng)濾網(wǎng),實現(xiàn)了濾液和濾渣各行其道,徹底分開),從而可將其差動機構取消,也克服了濾網(wǎng)被堵塞的現(xiàn)象。</p><p> 為解決上述弊端,為克服現(xiàn)行
18、沉降式離心機的缺點,本設計旨在提供一種解決上述缺點和弊端的新機型—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p><p> 3 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的總體設計</p><p> 由于此次設計的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重在內(nèi)部結構的設計,因此總的設計路徑應是從內(nèi)部結構開始進行設計,再根據(jù)設計完成的各機構,結合結構和設計要求,進行其它外部零部件的設計。</p><p> 該離心機為立式機構
19、,轉鼓由內(nèi)外不同錐度的圓錐組成,其外圓錐為無孔的沉降圓錐,內(nèi)圓錐為安裝了過濾網(wǎng)的過濾圓錐;該兩圓錐之軸線均呈立式安置;該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能使濾料在轉鼓內(nèi)進行固,液沉降分離的同時,對被分離出來的濾液再次進行過濾分離,從而提高分離效果;本機工作時濾料由離心機上部料斗的進料口進入轉鼓內(nèi)圓錐,同時經(jīng)由轉鼓底座的徑向均布的通道進入轉鼓外圓錐的小端;電機起動運轉;濾料在高速旋轉的轉鼓內(nèi)外圓錐的夾層內(nèi)同時進行沉降和過濾分離,被分離的濾液和濾渣分別經(jīng)
20、離心機的出液口和出渣口被引出機外;整個操作過程是在全速、連續(xù)運轉下自動進行;進料口直徑不小于50mm;生產(chǎn)率為每小時排出渣3立方米;該離心機的轉鼓內(nèi)圓錐能延其軸線作稍小軸向移動,以調(diào)整其大端與轉鼓外圓錐之間隙以適應不同濾料之需;本機工作可靠,運行平穩(wěn),產(chǎn)品質(zhì)量穩(wěn)定,操作維護簡單,具體結構如圖3-1所示。</p><p> 整個機體的所有部分都由三個支撐腳(三足式)來支撐,三個支撐腳安裝在底盤上,底盤則通過地腳螺
21、釘來定固。轉鼓體用螺栓固定于轉盤,轉盤安裝于主軸上,由電機通過V帶把動力傳遞到主軸上帶動轉盤轉鼓高速旋轉。</p><p> 圖3-1 離心機結構原理圖</p><p><b> 4 結構設計</b></p><p> 立式沉降過濾離心機,由內(nèi)轉鼓、外轉鼓、主軸、殼體、帶傳動組件(皮帶輪及皮帶等)組成。</p><p
22、> 立式沉降過濾離心機的基本參數(shù)包括:轉鼓的直徑、轉鼓的的工作轉速、轉鼓的一次最大加料量、物料密度、物料的固液比、離心機由靜止到達工作轉速所需要的啟動時間等。對于這些參數(shù),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和老師所給的設計要求中找到所需要的參數(shù)。</p><p> 4.1轉鼓的設計計算</p><p> 離心機轉鼓優(yōu)化設計的目標函數(shù)選為轉鼓的質(zhì)量。質(zhì)量為最小,不僅可節(jié)省機器造價還可
23、以降低離心機的啟動功率,降低消耗。</p><p> 離心機的轉鼓是離心機的關鍵部件之一。一方面,轉鼓的結構對離心機的用途、操作、生產(chǎn)能力和功率等均有決定性影響。另一方面,轉鼓自身因高速旋轉(其工作轉速通常在每分鐘幾百轉至幾萬轉之間),受到了離心力的作用,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轉鼓體內(nèi)會產(chǎn)生很大的工作應力,一旦發(fā)生強度破壞,必將產(chǎn)生極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時由于應力過高發(fā)生的“崩裂”,常會引起嚴重的人身傷害事故。同時,對
24、于高速旋轉的轉鼓而言,轉鼓的剛度同樣非常重要。若轉鼓剛度不足,工作中轉鼓的的幾何形狀將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輕則會出現(xiàn)轉鼓與機殼撞擊、摩擦,損壞零部件;重則同樣會引起轉鼓的爆裂,甚至出現(xiàn)人生傷害事故。多年來,由于轉鼓的設計不當、轉鼓制造質(zhì)量不高等原因?qū)е轮卮笫鹿实默F(xiàn)象頻頻發(fā)生。這已引起了設計人員、制造廠家和使用部門的重視,經(jīng)常進行三足式離心機事故原因的診斷、分析與研究。因此,對離心機轉鼓部件的設計計算的分析研究也是十分必要。</p&g
25、t;<p> 由于本人此次主要負責總體設計,轉鼓部件由另一位一同學設計,因此轉鼓部件的壁厚計算和強度校核的計算這里不再重述,這里主要對轉鼓的質(zhì)量進行計算。</p><p> 4.1.1外轉鼓的設計</p><p> A) 外轉鼓的壁厚設計</p><p> 由于所設計的離心機轉鼓是錐形。</p><p> 所以,
26、 (4-1)</p><p><b> (4-2)</b></p><p> 式中:,——轉鼓厚度和篩網(wǎng)當量厚度;</p><p> ——轉鼓中心內(nèi)半徑;</p><p> ——轉鼓內(nèi)物料的填充系數(shù);</p><p><b&g
27、t; ——篩網(wǎng)質(zhì)量。</b></p><p><b> ?。?-3)</b></p><p><b> ——轉鼓的密度;</b></p><p><b> ——旋轉角速度。</b></p><p><b> 許用應力為</b></
28、p><p> 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有腐蝕,焊接等因素的影響,取S=7mm。</p><p> B) 外轉鼓質(zhì)量的計算</p><p> a.轉鼓的質(zhì)量的計算</p><p> 圓臺 (4-4)</p><p><b> 所以外轉鼓體積:&l
29、t;/b></p><p> b.法蘭的質(zhì)量的計算</p><p> 4.1.2內(nèi)轉鼓的設計</p><p> A 內(nèi)轉鼓開孔及計算</p><p> 保證內(nèi)轉鼓有一定的開空率(一般為10%~15%),現(xiàn)定空直徑為10mm,空與空之間平均距離不小于25mm,且如圖(4-1)所示,孔的中心線與焊接處相差。</p>&
30、lt;p> 圖4-1 內(nèi)轉鼓展開圖</p><p> 開孔分上下兩部分,下面部分有中心線</p><p> (180°-4×5°)/2.5°=64</p><p> 在這64條中心線中,32條上孔是4個,另32條上孔是5個</p><p><b> 上面部分孔數(shù)是</b
31、></p><p><b> 在上面部分中心線數(shù)</b></p><p> ?。?80°-4×5°)/1.25°=128</p><p> 這128條中心線上有5個空,上面部分孔數(shù)</p><p><b> 轉鼓總面積</b></p>
32、<p><b> ?。?-5)</b></p><p><b> 式中——內(nèi)轉股大徑</b></p><p><b> ——內(nèi)轉鼓小徑</b></p><p><b> 所有孔的面積</b></p><p><b> 內(nèi)轉鼓開
33、孔率為</b></p><p> B 內(nèi)轉鼓的厚度計算</p><p><b> 轉鼓是錐形</b></p><p><b> ?。?-6)</b></p><p> 式中:,——轉鼓厚度和篩網(wǎng)當量厚度;</p><p> ——轉鼓中心內(nèi)半徑;</p
34、><p> ——轉鼓內(nèi)物料的填充系數(shù);</p><p><b> ——篩網(wǎng)質(zhì)量</b></p><p><b> ?。?-7)</b></p><p> 式中:——轉鼓的密度</p><p><b> ——旋轉角速度</b></p>&
35、lt;p><b> 許用應力為</b></p><p> 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有腐蝕,焊接等因素的影響,取=6mm。</p><p> C 內(nèi)轉鼓質(zhì)量的計算</p><p> a.轉鼓的質(zhì)量的計算</p><p> 圓臺 (4-8)
36、</p><p><b> 所以內(nèi)轉鼓體積</b></p><p> =0.00747m3</p><p> b.法蘭的質(zhì)量的計算</p><p> 4.2離心機驅(qū)動功率的計算。</p><p> 離心機所需要的功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功率:a.啟動轉鼓等轉動部件所需要的功率;b.啟動
37、物料達到操作轉速所需要的功率所需要的功率;c.克服所支撐軸承摩擦所需要的;</p><p> a. 起動轉鼓及其他回轉件消耗的功率</p><p> 離心機起動時,克服轉鼓的慣性力所需的功率:</p><p> 1= kw (4-9)式中: —轉鼓重量,kgf;</p>
38、<p><b> —起動時間,s;</b></p><p><b> ?。剑?lt;/b></p><p><b> Kg</b></p><p><b> 1=</b></p><p><b> =16.8Kw</b>
39、</p><p> b.加入轉鼓內(nèi)的物料達到工作轉速所消耗的功率</p><p> 懸浮液物料所消耗的功率N2為沉渣和分離液所需功率之和由于該離心機為連續(xù)工作離心機,通過查表選用以下公式。</p><p><b> (4-10) </b></p><p> 式中: 1—濾渣(沉渣)卸出位置的半徑,m;</
40、p><p> 2—濾液(分離液)排出口的半徑,m;</p><p> 3—按濾渣(沉渣)計的最大生產(chǎn)能力,Kgf/s;</p><p> 4—按濾液(分離液)計的最大生產(chǎn)能力,Kgf/s;</p><p> 查《機械工程手冊》第78篇表78.1-1選取過濾離心機的濾渣最大生產(chǎn)能力為10t/h,混合液濃度為80%。 </p>
41、<p> 3=10t/h=2.8Kg/s</p><p> 4=2.8Kg/s0.25=0.7Kg/s</p><p> 所以 </p><p><b> =0.0645Kw</b></p><p> c.軸承及機械密封摩擦消耗的功率</p><p><b&
42、gt; 軸承摩擦消耗的功率</b></p><p> ?。?-11)式中:—軸承的摩擦系數(shù)。對于滑動軸承為0.05~0.1,對于滾動軸承為0.005~ 0.02</p><p><b> 主軸承受到的載荷</b></p><p><b> ?。?-12)</b></p><
43、p> 式中:—轉鼓等轉動件與轉鼓內(nèi)物料的總重量,kgf;</p><p> —轉鼓等轉動件與轉鼓內(nèi)物料的質(zhì)心對轉鼓回轉軸線的偏心距,m;</p><p> 對于連續(xù)操作沉降離心機和連續(xù)操作過濾離心機</p><p> e=0.7×10-3</p><p> 大約為123.19Kg</p><p&g
44、t; 所以 </p><p><b> =674N×0.7</b></p><p><b> =471.8N</b></p><p> 機械密封摩擦消耗的功率</p><p><b> (4-13)</b></p>
45、<p> 式中: —摩擦副窄環(huán)端面內(nèi)半徑,m;</p><p> —摩擦副窄環(huán)端面寬度,m;</p><p> —密封端面的摩擦系數(shù),一般可取為0.02~0.2;</p><p> —密封端面的比壓力,Pa;</p><p> —動環(huán)線速度,m/s;</p><p><b> =0.1
46、03Kw</b></p><p> d.離心機所需要消耗總功率:</p><p><b> =1+2+3+4</b></p><p> =16.8KW+0.645KW+0.049KW+0.103Kw</p><p> =17.0165KW<22Kw符合設計說明書要求。</p>&l
47、t;p><b> 4.3電機的選擇</b></p><p> 電機的容量(功率)選用是否合適,對電機的工作和經(jīng)濟性都有影響。當容量小于工作要求時,電機不能保證工作裝置的正常工作,或電機因長時間過載而損壞;容量過大則電機的價格高,能量不能充分利用,且因經(jīng)常不在滿載下運動,其效率和功率因數(shù)都較低,造成浪費。所以通過計算電機選用Y180L-6型電動機,定功率為18.5KW,步轉速r=10
48、00r/min。</p><p> 4.4帶輪的設計計算[11]</p><p><b> a.選擇V帶型號</b></p><p> (1)確定計算功率Pca</p><p> 查表4.6得工作情況系數(shù)KA=1.1</p><p> Pca=KAP
49、 (4-14) </p><p> =1.1×18.5Kw</p><p><b> =20.35 Kw</b></p><p><b> (2)選擇V帶型號</b></p><p> 按Pca=20.35Kw,n12000r
50、/min查表4.11,選C型V帶</p><p> b.確定帶輪直徑dd1,dd2</p><p> ?。?)選擇主動帶輪dd1</p><p> 參考圖4.11及表4.4選取主動帶輪直徑dd1300mm</p><p><b> ?。?)驗算帶速</b></p><p><b>
51、?。?-15)</b></p><p><b> =15.7m/s</b></p><p> 在5~25m/s之間,故合適。</p><p> ?。?)確定從動帶輪直徑dd2</p><p><b> i==2.05</b></p><p> dd2= d
52、d1/i=300/2.05=146.34mm。</p><p> 查表4.4可知dd2=150mm</p><p> ?。?)計算實際傳動比i</p><p><b> i==0.5</b></p><p> ?。?)驗算從動帶輪實際轉速n2</p><p> n2= n1/i=975/0.
53、5=1950r/min</p><p> 100%=0.0256%<5%</p><p><b> 所以此設計符合。</b></p><p> c.確定中心距a和帶長Ld</p><p> 0.7(dd1+dd2)a02(dd1+dd2)</p><p> 0.7(300+150)
54、a02(300+150)</p><p><b> 315a0900</b></p><p> 所以中心距可取a0=600mm。</p><p> ?。?)求帶的計算基準長度L0</p><p> L0=2a0+ (4-16)</p><
55、;p><b> =2</b></p><p><b> =1915.875</b></p><p> 查表4.2,得Ld=2000mm。</p><p><b> ?。?)計算中心距</b></p><p> (3)確定中心距調(diào)整范圍</p><
56、;p><b> d.驗算小帶輪包角</b></p><p><b> =></b></p><p><b> e.確定V帶根數(shù)z</b></p><p> (1)確定額定功率P0</p><p> 由dd1=300mm,n1=975r/min,n2=195
57、0r/min ,查表4-5得單根C型V帶的額定功率為</p><p><b> =10.93Kw</b></p><p> (2)考慮傳動比的影響,額定功率的增量,由表4-7查得</p><p><b> =1.76Kw</b></p><p> ?。?)確定V帶的根數(shù)z</p>
58、<p><b> ?。?-17)</b></p><p> 查表4.8得,查表4.2得</p><p><b> =1.898根</b></p><p> 所以,z取2根合適。</p><p> f.計算單根V帶初拉力F0</p><p> 查表4.1,
59、得q=0.3kg</p><p> 由式F0= (4-18)</p><p><b> F0=</b></p><p> g.計算對軸的壓力FQ</p><p><b> ?。?-19)</b></p><
60、;p> h.確定帶輪的結構尺寸,繪制帶輪工作圖</p><p><b> 4.4卸料口的設計</b></p><p> 由于該離心機內(nèi)部沒有設計刮刀、活塞等卸料裝置,所以我在機架上設計了4個扇形的喇叭口形狀的出料口如圖4-2所示,滑道與底面的夾角要大于物料的最小滑移角度,從而物料能夠靠自身的重力很容易的滑出機外。</p><p>&
61、lt;b> 圖4-2 機架圖</b></p><p> 最小滑移角度的確定:如圖4-3所示</p><p> 圖4-3 物料受力分析示意圖 </p><p><b> 摩擦力</b></p><p> 假設此時為物料的最小滑移角,此時物料為勻速滑落</p><p>&
62、lt;b> 所以 </b></p><p><b> =f</b></p><p> 查表物料與機架的摩擦系數(shù)為0.6~0.8,為了使物料更容易的滑落選取物料的摩擦系數(shù)為1</p><p> 所以 =1</p><p><b> =</b>
63、</p><p> 現(xiàn)在選取出料口最高點的高度高為200mm,這樣可以算出物料的滑移角度大約為大于,這樣物料可以很容易滑出。</p><p> 4.5電機的固定機架調(diào)節(jié)機構的設計</p><p> 當機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皮帶和帶輪之間產(chǎn)生打滑的現(xiàn)象,這是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主要是由于帶的松動所造成的。這種打滑不僅造成能量的浪費而且還不能保證所要求的傳
64、動比,因此必須堅決避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采用一種能很方便調(diào)節(jié)帶的松緊結構――在安裝電機的固定板時采用一根帶螺紋的可調(diào)節(jié)拉力桿,而電機的另一面用一根主銷桿將其和機架聯(lián)結,電機可以繞著主銷桿作擺動,這樣,當皮帶發(fā)生松動時就可以利用可調(diào)節(jié)拉力桿上的調(diào)節(jié)螺母來調(diào)節(jié)帶輪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張緊的效果。</p><p> 4.6 柱腳部件減震機構的設計</p><p> 由于整個機器的所有連接
65、部分均屬于剛性聯(lián)結,而離心機在工作時將會因為轉鼓轉動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而導致機器的擺動,如果機器擺動超過一定程度,將會引起機器的運轉不平穩(wěn),更嚴重的將會造成事故。因此,可以設計彈簧減震器來實現(xiàn)機器的減震。彈簧減震器具有自振頻率低且性能穩(wěn)定的獨特優(yōu)點,在振動強烈或隔振要求高的場合是最佳的選擇。具體結構形式如圖4-4所示:</p><p> 圖4-4 柱腳部件示意圖
66、
67、
68、 </p><p><b> 5 結 論</b></p><p> 本設計是一臺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的設計,該機器結構簡單,運行平穩(wěn),維護簡便。通過轉鼓的高速運轉,讓濾渣籍其自身所受的離心力而流向出渣端(被分離出來的濾液則沿著與離心力相反的方向流經(jīng)濾網(wǎng),實現(xiàn)了濾液和濾渣各行其道,徹底分開)達到過濾沉降的目的,從而可將其差
69、動機構取消,也克服了濾網(wǎng)被堵塞的現(xiàn)象。該設計思路新穎,結構簡單, 通過創(chuàng)新使過濾過濾沉降同時進行,相信通過不斷改進相信在市場上能占有一席之位。</p><p> 設計初,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畢業(yè)實習,收集相關的設計資料。然后,對所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初步擬定設計方案。將擬定好的方案轉化為實際成果,即繪制好該方案的圖紙,并參考各方面的資料,不斷的修正完善該設計方案。最后,完成該方案的設計說明書。<
70、;/p><p> 為期兩個半月的畢業(yè)設計已結束,回顧整個過程,我覺得收益匪淺。畢業(yè)設計是檢查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獨立設計能力的一次考驗,使理論與實踐更加接近,該設計使我對繪圖軟件的運用的熟練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深了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了畢業(yè)設計中的感性認識,提高了獨立設計能力,深入了解機械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全過程及新技術、新設備在機械制造業(yè)中的應用,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體會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必要
71、性,書本知識與實踐還有很大的差距,而縮短差距的方法只有到實踐中去不斷學習。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應努力從實踐中汲取知識。</p><p> 總的說來,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在基本理論的綜合運用及正確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較好的鍛煉。提高了我創(chuàng)新設計的能力,鍛煉了我認真工作的作風,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p><b> 參 考 文 獻</b>
72、</p><p> [1] 徐灝.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1.</p><p> [2] 機械工程手冊,電機工程手冊編輯委員會.機械工程手冊[M].北京:機械工</p><p> 業(yè)出版社,1995.</p><p> [3] 徐灝.新編機械設計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p>
73、<p> [4] 胡家秀.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5] 李益民.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p><p> [6] 全國化工設備設計技術中心站機泵委員會.工業(yè)離心機選用手冊[M].北京:</p><p>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9.</p>
74、<p> [7] 余國宗.化工機械[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7.</p><p> [8] 孫啟才,金鼎五.離心機原理結構與設計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7.</p><p> [9] 黃繼昌,徐巧魚,張海貴,范天保,季炳文.實用機械機構圖冊[M].北京:</p><p> 人民郵電出版社,1996.</p>
75、<p> [10] 王茂忠.常用調(diào)速設備技術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p><p> [11] 徐錦康.機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12] 周建方.材料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13] 王宗榮.工程圖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l
76、t;/p><p> [14] 陳秀寧、施高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p><p><b> 致 謝</b></p><p>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基本掌握了800型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設計的方法和步驟以及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另外還熟悉運用查閱各種相關手冊,選擇使用工藝設備等。</p>&l
77、t;p> 本次設計得到了有關領導和老師的親切關懷,尤其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劉仲威辛勤地給我進行指導,及時地指出我在設計過程中的錯誤之處并指導我進行更正,在此表示我由衷的謝意!本設計雖然已經(jīng)順利完成,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缺乏經(jīng)驗,設計中難免存在一些不當和錯誤之處,在此懇請諸位專家老師不吝提出指正!</p><p><b> 附 錄</b></p><p
78、> 序號 圖名 圖號 圖幅</p><p> 1 立式過濾沉降離心機機裝配圖 LLC800-00 A0</p><p> 2 底 盤 LLC800-01
79、 A1</p><p> 3 柱腳部件圖 LLC800-04 A1</p><p> 4 柱 腳 LLC800-04-01 A1</p><p> 4 拉 力 桿
80、 LLC800-04-02 A4</p><p> 5 球頭墊圈 LLC800-04-05 A4</p><p> 6 柱 腳 罩 LLC800-04-09 A4</p><
81、;p> 7 外殼部件 LLC800-08 A1</p><p> 8 主動帶輪 LLC800-22 A3</p><p> 9 出 料 口 LLC800-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蜂蜜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蜂蜜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蜂蜜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蜂蜜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蜂蜜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離心機主軸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說明書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管式高速離心機的設計說明書.doc
- 離心鑄造機總體設計說明書
- Φ500機械翻倒卸料離心機設計說明書.doc
- 立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的研制.pdf
- 臥式螺旋離心機設計計算說明書
- 離心機論文說明書.doc
- 畢業(yè)設計---臥式螺旋離心機設計計算說明書
- 離心機論文說明書.doc
- 臥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設計.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