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硫鋅礦初步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說明書</p><p>  題 目:東升廟硫鋅礦初步設計</p><p><b> ?。戤a量65萬噸)</b></p><p><b>  摘 要</b></p><p>  學校為了我們學生今后能夠很好地參加工作,安排我們做畢業(yè)設計,感謝學校給我們一

2、個如此好的機會把課本知識運用到設計礦山工作中去。設計過程中,有專門的指導老師指導,解決我們的疑難問題,同時我們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p><p>  設計過程中,我主要考慮開拓方案,回采方案,通風設計方案,運輸方案,在別的方面比較粗糙。</p><p>  曾經到該礦山實習過,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想法做了該設計。</p><p>  選擇了下

3、盤平硐盲斜井聯(lián)合開拓的開拓方案,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為主要,輔助采用淺眼留礦法回采礦石,串車提升.電機車運輸的運輸方式,由于是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礦石,通風比較困難,只做了定性,在定量上存在不足。</p><p>  關鍵詞: 開拓 回采 運輸 通風</p><p><b>  Abstract</b></p><p>  S

4、chools in the future of ou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ood work we have done arrangements for graduation design. We thanked the school for such a good opportunity to use the textbook knowledge to the design of minin

5、g work. Design process, a special instructor guidance, we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We between classmates can discuss, and help one another. </p><p>  Design process, I mainly consider opening up program

6、, the mining program, ventilation design programs, transportation programs, In other aspects rough. </p><p>  Those who have been to the mine internship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

7、ine, in conjunction with our own thinking to do the design. Choice of the next disc Audit Blind Incline explore joint development programs, without sublevel caving to the principal, Auxiliary eyes stay shallow ore mining

8、 ores, Series car upgrade. Motor vehicle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transport, because there is no sublevel caving mining ores, ventilation more difficult, doing a qualitative, quantitat</p><p>  Keywords: open

9、ing; transport; mining; ventilation </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p>  AbstractII</p><p>  第一章 礦區(qū)概述及礦田1</p><p&

10、gt;  1.1 礦區(qū)概述1</p><p>  1.2 區(qū)域地質2</p><p>  1.3 礦區(qū)地質3</p><p>  1.4 工程地質6</p><p>  1.5 水文地質6</p><p>  1.6 礦層質量及礦層特征7</p><p>  第二章 礦田境界及儲量

11、和服務年限9</p><p>  2.1 礦田境界9</p><p>  2.2 儲量計算9</p><p>  2.3 礦井的年產量及其服務年限11</p><p>  第三章 礦床開拓12</p><p>  3.1 開拓方案的確定12</p><p>  3.2 井筒形式及位

12、置的確定15</p><p>  3.3 平硐井筒斷面確定15</p><p>  3.4 提升斜井斷面設計20</p><p>  3.5 階段運輸巷道及通風井設計21</p><p>  第四章 階段運輸水平22</p><p>  4.1 階段高度的確定以及階段的劃分22</p>&l

13、t;p>  4.2 階段運輸巷布置22</p><p>  4.3 階段運輸巷道規(guī)格24</p><p>  4.4 井底車場選擇24</p><p>  4.5 鑿巖和出礦設備的選擇25</p><p>  第五章 采礦方法26</p><p><b>  5.1 概述26</b&

14、gt;</p><p>  5.2 回采工藝26</p><p>  5.3 循環(huán)作業(yè)方式28</p><p>  5.4 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29</p><p>  第六章 礦井通風32</p><p>  6.1 概 述32</p><p>  6.2 礦井通風方式與通風

15、系統(tǒng)的選擇32</p><p>  6.3 礦井總風量計算及風量分配33</p><p>  6.4 扇風機選型34</p><p>  第七章 礦井運輸及提升36</p><p><b>  7.1 概述36</b></p><p>  7.2 運輸及提升設備的選擇36</p

16、><p>  7.3 運輸設備數目確定38</p><p>  7.4 采區(qū)運輸設備的選擇41</p><p>  7.5 提升設備驗算42</p><p>  第八章 排水46</p><p><b>  8.1 概述46</b></p><p>  8.2 礦井

17、排水系統(tǒng)46</p><p>  8.3 排水溝設計46</p><p>  第九章 技術經濟指標48</p><p><b>  參考文獻50</b></p><p><b>  致 謝51</b></p><p>  第一章 礦區(qū)概述及礦田</p&g

18、t;<p><b>  1.1 礦區(qū)概述 </b></p><p>  東升廟多金屬硫鐵礦區(qū)位于狼山南緣中段,行政區(qū)劃屬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后旗所轄。</p><p>  地理坐標:東經107°02′30″—107°05′37″;</p><p>  北緯41°06′15″—41°07′55″

19、。</p><p>  礦區(qū)地處烏拉特后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升廟鎮(zhèn),南距包蘭線臨河火車站58Km,有黑色路面正規(guī)公路相通;北距烏拉特后旗原旗政府所在地賽烏素鎮(zhèn)42Km,有黑色路面正規(guī)公路相通;西南距青山鎮(zhèn)(炭窯口礦區(qū))30Km,有黑色路面正規(guī)公路相通。</p><p>  礦區(qū)地處狼山中段與河套平原接壤帶,山岳和平原界限明顯。</p><p>  北部為陰山山脈狼山中段

20、南緣,屬剝蝕構造山區(qū),低中山地形,山頂為近似圓形的單面山地貌形態(tài)。礦區(qū)山脈標高1050m—1060m,山頂1170m—1200m,那云烏拉最高1339.45m,最大高差289.45m,一般高差80m—140m。山脈呈北東東走向,山勢陡峻。</p><p>  除河套灌區(qū)外,區(qū)內無常年性地表徑流。</p><p>  礦區(qū)內土石裸露,植被稀疏。礦區(qū)屬于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具有干燥少雨,多風干旱

21、,日照充足,年、日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的顯著特征,屬與典型的大陸性氣候。</p><p>  據杭錦后旗氣象站1970—1990年氣象資料。年最高氣溫37.4℃,最低氣溫 -33.1℃,平均氣溫7.1℃;年最大降水量235.4mm,最小降水量56.3mm,平均降水量134.6mm,追大積雪深度17cm;年日照時數2976—3484h,多年平均風速2.6m/s,極大風速29.2m/s;從10月至翌年4月為凍土期

22、,凍土最大深度127mm,風多集中在春秋兩季,主導風向隨季節(jié)而變化,春季和8、9月份多為NE向,11月份為SW向。</p><p>  礦區(qū)西南部有年產150萬噸礦石的炭窯口礦山,西北部有大型霍各乞銅礦山,礦區(qū)西南的河套平原,屬黃河灌區(qū),素有“塞外江南”美稱,為巴盟糧、糖、油產地,人口密度適中,勞動力充足。東生廟220KV變電站砸戶變電容量120MVA,電壓等級為220/110/10KV,為本礦區(qū)的開發(fā)供應更加優(yōu)

23、越的供電條件。</p><p>  經過勘察,在8~40線范圍共圈出富鋅硫礦體3個,銅鋅硫礦體1個,勘探工程間距為50*50m,設計工作量為11個孔,礦體形態(tài),產狀基本被控制。</p><p>  據國家地震局1990年出版的1:200萬地震烈度圖,礦區(qū)范圍基本烈度為7度,屬基本穩(wěn)定區(qū)。但礦區(qū)F1下盤基巖破碎帶寬度為100~150m,上盤平原中隱伏一系列階梯狀正斷層,為區(qū)域穩(wěn)定性較差的地段

24、。</p><p><b>  1.2 區(qū)域地質</b></p><p><b>  一 大地構造環(huán)境 </b></p><p>  按1991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域地質志》,本區(qū)在前中生代,位于華北地臺(Ⅰ級)北緣,狼山—白云鄂博臺緣坳陷(Ⅱ級),狼山—渣爾泰山褶斷束(Ⅲ級)。狼山復背斜南翼,成礦地質十分有利。所處大地構造

25、位置屬華北地臺北緣,內蒙地軸西段,其北為海西褶皺帶。</p><p><b>  二 地層</b></p><p>  區(qū)域內中遠古界狼山群地層出露最廣,出露面積約47Km2。東升廟地區(qū)約13Km2,分三個巖性組九個巖性段。原巖建造類型總體上屬正常的砂礫巖—炭質粉沙質泥巖—碳酸鹽巖建造,下部夾較多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巖夾層,代表一個由海進—海退的沉積序列。硫多金屬礦床產

26、于特定的海進層位中上部的炭質粉砂質泥巖和碳酸巖建造中。普遍具有輕度的區(qū)域變質現(xiàn)象,在其上部零星分布中—新生代的陸相沉積巖系。狼山群地層時代為1098—1600百萬年。</p><p><b>  三 構造</b></p><p>  測區(qū)位于華北地臺北緣,內蒙地軸西段,狼山復背斜南翼。多次構造變動形成了本區(qū)復雜的褶皺和斷裂構造。狼山南緣深斷裂(F1),自北東至南西橫貫

27、整個測區(qū)。其北側為狼山復背斜軸脊通過位置,在向北為沃博爾銅格—川井深斷裂;測區(qū)南側與賽音呼都格—臨河—登口深斷裂毗鄰;西側有哈其圖—太陽廟南北向扭性斷裂;東靠狼山弧形構造弧頂轉折部位(烏蓋東)。上述主要深斷裂和復背斜軸脊走向均表現(xiàn)為北東—西南向,是南北向左旋力偶作用結果。受這些大型區(qū)域性構造的挾持和影響,區(qū)域內構造行跡總體上都是呈北東—西南向展布。褶皺和斷裂構造具有強烈的繼承性和多次活動的特點,這些特點在基底變質巖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中新生

28、界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fā)育,大多為緩傾斜的單斜層。</p><p><b>  四 巖漿巖</b></p><p>  區(qū)內巖漿活動強烈,巖漿巖分布廣泛。以侵入巖為主,有三個主要侵入期。晚遠古代侵入巖(δ32)為片麻狀閃長巖和片麻狀石英巖;華力西晚期有三次侵入活動,第一次侵入為閃長巖(δ3(1)4),第二次侵入為輝石橄欖巖(∑3(2)4),第三次侵入為中粗?;◢弾r(r3

29、(3)4);印支侵入巖(r15)為白云母花崗巖和白云母電氣石花崗偉晶巖。另外區(qū)內還有種類繁多的脈巖以及集中分布在五臺群和狼山群中的變質基性—酸性火山巖和產于侏羅紀砂礫巖中的玄武安山巖夾層。</p><p><b>  五 變質巖</b></p><p>  區(qū)內五臺群、狼山群、石炭—二迭系及晚遠古代侵入巖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多種多樣的變質巖。其中五臺群變

30、質巖程度較高,達角閃巖相;狼山群變質程度較淺,據變質礦物組合特征屬綠片巖相變質作用產物。</p><p><b>  1.3 礦區(qū)地質 </b></p><p><b>  一 地層</b></p><p>  礦區(qū)地層發(fā)育不全,主要為中元古代狼山群及中新生代地層,缺失古生代地層。</p><p>

31、  狼山群第二巖組為礦區(qū)含礦組,富存全部工業(yè)礦體。自上而下分五個巖性段,至上而下分述如下:</p><p> ?。?)石英巖巖段(Pt2Ln12):</p><p>  該巖段在地表分布穩(wěn)定,東西長約1800米,但厚度變化較大由幾米到幾十米。且明顯銅化,在深部局部地段構成工業(yè)礦體,Cu含量0.66%以上。該層至地下100—200米尖滅。為地表良好標志層,厚度一般6—20米,平均厚8.60米

32、。</p><p> ?。?)白云石大理巖—含磷變質砂巖巖段(Pt2Ln22):</p><p>  為礦區(qū)重要的含礦巖段。以白云石大理巖為主,底部由含磷變質砂巖,薄層狀硅鐵質白云石大理巖組成。沿走向厚度變化較大,3—8線厚度變化最大,東西兩側呈減小趨勢,最大厚度182m,最小厚度12.5m,一般厚30—80m,平均厚度72米。</p><p>  (3)絹云石墨片

33、巖夾(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巖互層巖段(Pt2Ln32):</p><p>  為礦區(qū)重要的含礦段,以富含石墨且礦化普遍為特征。厚度由西南向東呈遞增趨勢,一般厚50—150m,平均107.14m。</p><p>  (4)白云石大理巖巖段(Pt2Ln42):</p><p>  為礦區(qū)最重要的含礦段,大部分被白堊系下統(tǒng)巖層所覆蓋,僅在11—4線間及40線東零星出露,以

34、撥薄層狀白云石大理巖為主,夾黑云石英片巖,絹云石墨片巖;底部有互層白云石大理巖或黑云磁鐵白云石大理巖,頂部為絹云石墨片巖與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巖。該巖段在14—18線厚度較大,向兩側逐漸減小,最大厚度305m,一般厚度80—200m,平均厚度為129.59米。</p><p> ?。?)石墨絹云片巖巖段(Pt2Ln25):</p><p>  主要出露于32線以東局部夾薄云狀石墨白云石大理巖透

35、鏡體,40線附近厚度較大,倆側較小,最大厚度達305米,一般厚度40~100米,平均61.89米。該巖段礦化微弱,具有明顯的千枚狀結構含石墨偏低以區(qū)別于三巖段 。</p><p><b>  二 構造</b></p><p>  礦區(qū)呈北東—南西向帶狀展布。構造復雜,多次的構造變動致使狼山群地層迭加變形。</p><p><b>  

36、(1)褶皺構造:</b></p><p>  礦區(qū)共劃分出褶曲大小有82個,它們大都成群分布于礦區(qū)中部及南部,多成群成帶分布,有明顯的層次性和規(guī)律性。以北東向為主,褶皺構造發(fā)育,使得礦體的形態(tài)變的較為復雜。</p><p><b> ?。?)斷裂構造</b></p><p>  礦區(qū)共發(fā)現(xiàn)大小75條斷裂,對個別礦體有一定的破壞影響外

37、,對主礦體影響不大,斷層類型以走向層間滑動斷裂和逆斷裂為主,對褶皺構造和礦體有一定的影響。</p><p><b>  三 巖漿巖</b></p><p>  巖漿巖除F5以北見大面積印支期花崗巖外,礦區(qū)僅見一些中性為主的巖脈。</p><p>  (1)印支期花崗巖(r15):</p><p>  分布于礦區(qū)北部F5斷

38、層北側,巖體處見高嶺土化,綠泥石化,硅化,侵入時代為印支早期。</p><p> ?。?)變石英鈉長斑巖(re):</p><p>  為礦區(qū)主要巖脈。侵入—淺成。廣泛分布于礦區(qū)中部二巖組二巖段以及二巖組三巖段的接觸帶,高嶺土化發(fā)育,侵入時代為晉寧期。</p><p> ?。?)花崗斑巖脈(rπ):</p><p>  主要分布在狼山群第一巖

39、組混合質眼球狀二云片巖中,多呈脈狀頂層侵入,侵入時代為華力西期。</p><p>  綜上所述,礦區(qū)尚未發(fā)現(xiàn)與成礦時代一至的較大規(guī)模的巖漿巖,所見的只是一些順層或裂隙侵入的小巖脈。</p><p>  四 變質巖及圍巖蝕變</p><p><b> ?。?)變質巖</b></p><p>  與成礦有關的變質巖主要有白云

40、石大理巖、大理巖、石墨片巖、云母片巖、石英巖、變粒巖等,此外還有角閃巖類。沉積作用、變質作用對礦床的影響是十分復雜的,礦石現(xiàn)存面貌是最后一次區(qū)域變質的產物,原始面貌如何,僅能從變余的結構、構造等特征恢復再現(xiàn)。就礦石現(xiàn)存情況看,沉積作用使礦床定型、定位、定組分,區(qū)域變質過程的重結晶增大,相轉變,變質分異等作用對礦床的形成亦起重要作用。</p><p><b>  (2)圍巖蝕變</b><

41、/p><p>  礦區(qū)圍巖蝕變不發(fā)育,僅有些“零星”的蝕變現(xiàn)象,分不出蝕變帶。主要蝕變作用有:絹云母化、重結晶化、硅化、碳酸巖化、黑云母化等。蝕變作用不發(fā)育,對成礦影響不大,是礦體的一個特點。這可能與礦床賦存于大陸架沉積發(fā)育部位有關。</p><p><b>  1.4 工程地質</b></p><p><b>  一 工程地質巖組<

42、;/b></p><p>  依據巖石巖性、成礦條件及構造作用劃分為:a.花崗巖組;b.片巖巖組;c.石英巖組;d.白云石大理巖組;e.砂礫粘土巖巖組;f.沖洪積砂礫石松散巖組。</p><p><b>  二 結構面特征</b></p><p>  F1、F5兩條斷裂屬Ⅰ級結構面,此級結構面對礦區(qū)穩(wěn)定性起著區(qū)域性控制作用,但對礦床開采無

43、直接影響;礦區(qū)內北東走向斷層屬Ⅱ級結構面,坑道中遇到該組斷層,部分地段出現(xiàn)冒頂、片幫現(xiàn)象,需要支護;礦區(qū)內正斷層、平移斷層及節(jié)理、裂隙屬Ⅲ、Ⅳ級結構面,規(guī)模小,對巖體破壞小,坑道開采均無需支護。</p><p><b>  1.5 水文地質</b></p><p>  礦區(qū)位于狼山山脈中斷南緣,處于陰山山地水文區(qū)低中山丘陵基巖裂隙水亞區(qū)陰山西部巖漿巖變質巖裂隙水較貧地

44、段。礦區(qū)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1050米。氣候為典型的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34.6米,蒸發(fā)量2070毫米,每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月分且多為陣雨出現(xiàn)。</p><p>  礦區(qū)內唯一的含水巖系為狼山群二巖組二、三、四巖段的白云石大理巖,絹云石墨片巖構成的基巖裂隙含水巖系,也可能有地下巖溶水存在。主要分布在F8以北,呈NE50º方向帶狀展布。含水巖系上覆隔水層白堊系紫紅色砂礫粘土巖及狼山群二巖組五

45、巖段石墨絹云片巖和三巖組片巖、石英巖等,下伏隔水層為狼山二巖組一巖段石英巖、二巖石英片巖等。</p><p>  本區(qū)構造破壞帶以F1、F5為主,F(xiàn)1斷層下盤破碎帶內,雖導水性良好,但其與含礦巖系間有近100米的一巖組片巖為隔水層,因而不會對礦坑采掘構成威脅;F5斷層據臨近斷層鉆孔簡易抽水試驗資料導水性微弱。區(qū)內未見有北西向貫通山區(qū)的傾向斷裂,山前地下水不可能與基巖含水系溝通。受構造影響,裂隙發(fā)育,分布普遍,規(guī)模

46、較大。地表以MW-SE組為主,深部裂隙發(fā)育主要受構造起伏的控制,裂隙發(fā)育帶下限標高為878米。</p><p>  礦坑充水主要影響因素是大氣降雨通過裸露的排水層及地表裂隙的滲入;其次是溝谷地下水及北東、南西兩個方向的區(qū)域地下水側向補給,其逕流方向與補給方向一致;再者礦區(qū)鉆孔封孔質量欠佳坑道遇見或接近鉆孔時,會成為溝通各種水源的通道;另外民采坑道的積水老窿接近或位于礦層內,對坑道充水有直接影響。</p>

47、;<p>  本礦區(qū)屬于水層以裂隙為主;頂、底板為隔水層; 附近無大的地表水體;充水含水水層及結構破碎帶富水性中等弱;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差的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的礦床。</p><p>  1.6 礦層質量及礦層特征</p><p>  礦體受向西仰起.向東撒開的不對稱復式向斜的控制,賦存于狼山群二巖組二.三.四巖段.中主要礦體有 ①.②.③.④.⑤⑦.⑨.⑩.⑾九個,平均總厚度達

48、100.22米。硫.鋅.銅品位分別為21.08℅ 2.75℅.0.86℅。另外還有128個零星小礦體,礦體受地層控制隨地層同步褶曲,呈緊密同斜.倒轉斜歪,至開闊.寬緩背,向斜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出。以多層狀疊置成群成帶分枝復合為特征,礦體由各種有用元素相伴而生若干大小不等,變化各異的礦體組成。本次共圈定富鋅礦體三個即富ZnS②、富ZnS⑾-1、富ZnS⑾-3礦體、銅鋅硫礦體1個即CuZn⑾-1號礦體。各礦體的特征如下:</p&

49、gt;<p>  1、 富ZnS②號礦體:位于狼山群二巖組四巖段底部,富存在薄云狀白云石大理巖中,局部富存在薄層狀大理巖與絹云石墨片巖互層帶中,礦體形態(tài)簡單,與周圍地層發(fā)生同步褶曲而呈褶曲層狀因而礦體傾向不定,以北西向為主,局部北東傾,走向65度左右,產狀平緩傾角一般為10-15度,呈連續(xù)的單一層狀似層狀產出.分布于8-32線東,740-1010標高間礦體規(guī)模中等,礦體平均厚度13.82米,厚度變化系數74℅屬較規(guī)則,礦體

50、鋅平均品位6.76℅,品位變化系數54℅,屬均質.礦石自然類型以白云石大理巖型和黑云磁鐵白云石大理巖為主, 變碎榍巖型和石墨白云石大理巖型次之。</p><p>  2.富ZnS⑾-1:號礦體位于狼山群二巖組三巖段中部,賦存于石墨白云石巖中,局部賦存于絹云石墨片巖中.主要分布于8-14線東728-917米標高間,呈層狀,似層狀,形態(tài)較簡單,礦體規(guī)模教小,長180米,傾向延深45-275米,平均延伸203米,礦體平

51、均厚度17.19米,單一工程厚度4.00-10.50米,最厚46.77米.礦石自然類型以石墨片巖型最多變碎榍巖型等很少。</p><p>  3、富ZnS⑾-3: 號礦體位于狼山群二巖組三巖段上部,賦存在絹云石墨片巖中單剖面多工程控制,分布于14線附近810-970米標高間,呈透鏡狀產出.礦體規(guī)模小,長70米,傾向最大延伸290米,礦體均厚7.80米,平均品位Zn7.23℅.鉛1.79℅. 礦石自然類型以石墨片巖

52、型為主.銅1.10℅T?22.34℅石墨白云石大理巖. </p><p>  4.CuZn⑾-1號礦體: 位于狼山群二巖組三巖段中部,賦存于石墨白云石大理巖中. 單剖面單工程控制分布于12線附近735-847米標高間,呈透鏡狀產出.礦體規(guī)模較小,長70米,傾向延伸275米礦體厚度巨大,真厚達64米,礦體平均品位鋅8.45℅,銅1.10℅,T?22.34℅.</p><p>  第二章 礦

53、田境界及儲量和服務年限</p><p><b>  2.1 礦田境界</b></p><p>  依據地質資料,確定重點評價范圍的拐點坐標:</p><p>  五個拐點1、2、3、4、5范圍內即為圈定的井田境界。</p><p>  開采范圍:8-40線(少部分3-8線),面積1.76Km2,開采深度1050m—720

54、m標高。</p><p><b>  2.2 儲量計算</b></p><p>  一 工業(yè)指標確定及依據</p><p>  根據多金屬礦地質勘探范圍,并參照選礦工藝對礦石的實際要求,確定本礦床的幾個工業(yè)指標如下:</p><p>  1.邊界品位 Zn≥0.5% </p><p>

55、  2.最低工業(yè)品位 Zn≥4.0%</p><p>  3.最小可采厚度≥ 1.5m </p><p>  4.夾石剔除厚度≥2m</p><p>  礦區(qū)礦石可選性較好,伴生有用組分Ag、Co、Cd也在各種主元素精礦中明顯富集。但由于選礦工藝的差別,銅硫礦石應分采分選。</p><p><b>  二 儲量的確定<

56、;/b></p><p><b>  1.計算方法的選擇</b></p><p>  礦區(qū)主要礦體均為層狀,礦化連續(xù)性較好,規(guī)模大,沿傾向呈波狀起伏,傾角變化大;勘探線基本平行,并大致垂直礦體的總走向;鉆探為主要控礦手段,且鉆孔在勘探線上分布比較均勻等。選擇垂直平行斷面法進行儲量計算。</p><p><b>  2.礦體的圈定

57、</b></p><p>  根據前述的工業(yè)指標要求進行礦體圈定。礦體無限外推以勘探線間距的三分之一平推確定礦體長度。</p><p>  根據現(xiàn)有的地質資料和以前開采的程度得出本礦的地質儲量:</p><p>  資源消耗儲量:110萬噸;</p><p>  資源占有儲量:917萬噸;</p><p>

58、  本次設計開采儲量1027萬噸。</p><p><b>  3.三級儲量計算</b></p><p>  開拓儲量: </p><p>  Qk=A*Tk*(1-r)/K</p><p>  式中: A--礦井年產量 萬t/a;</p><p>  Tk--開拓儲量的保有期

59、a;</p><p>  r--貧化率 % ; </p><p>  K--礦石回采率 %。 </p><p>  Qk=65*3*(1-8%)/80%=195萬t</p><p>  采準儲量: </p><p>  Qz=A*TZ*(1-r)/K</p><p

60、>  式中:TZ—采準礦量的保有期限 a 。</p><p>  Qz=65*1*(1-20%)/80%=65 萬t</p><p>  備采儲量: </p><p>  Qb=A*Tb**(1-r)/K*12</p><p>  式中:Tb—備采礦量的保有期限 月。</p><p>  Q

61、b=65*6*(1-20%)/80%*12=32.5 萬t</p><p>  2.3 礦井的年產量及其服務年限</p><p><b>  一 礦井的年產量:</b></p><p>  本礦的設計年產量為65萬噸/年。</p><p><b>  二 礦井回采率:</b></p>

62、<p>  根據礦體的產狀和采礦方法,確定回采率取為 K=80%</p><p>  三 礦井服務年限計算:</p><p>  T=Q*K/A*(1-R)</p><p>  式中:T---礦井服務年限,年;</p><p>  K---礦石總回采率,%;</p><p>  R---費石總混入率,%

63、;</p><p>  Q---礦床工業(yè)儲量,1027萬噸。</p><p>  T=1027*80%/65*(1-25%)=16.9 a</p><p><b>  取為 T=17年</b></p><p><b>  第三章 礦床開拓</b></p><p>  3.

64、1 開拓方案的確定</p><p>  一 方案初選及初步分析比較</p><p>  為了開采地下礦床,需要從地面掘進一系列的巷道通達礦體,使之形成完整的提升、運輸、通訊、排水和動力供應等系統(tǒng),稱為礦床開拓。</p><p>  礦床地下開拓的方法概括起來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單一開拓法和聯(lián)合開拓法。凡用一種主要開拓巷道開拓礦床的開拓方法稱為單一開拓法??煞譃槠巾?、斜

65、井、立井、斜坡道等幾種方法。如果礦床上部用一種主要開拓巷道,而其下部另外用一種主要開拓巷道開拓,或用兩種主要開拓巷道組合起來開拓一個或幾個礦體,稱聯(lián)合開拓法。</p><p>  按井筒與礦床的相對位置可劃分為:下盤開拓、上盤開拓及側翼開拓。</p><p>  礦區(qū)地處狼山中段與河套平原接壤帶,山岳和平原界限明顯。屬剝蝕構造山區(qū),低中山地形,山勢陡峻。礦體賦存于地表1050m標高以下,但

66、距可布置工業(yè)場地的距離較遠。適宜采用聯(lián)合開拓。礦體平均傾角為15°,但呈褶皺形態(tài)。礦井設計年產量為65萬噸,宜采用集中開拓方案以減少裝備數量、節(jié)省占地面積和方便生產管理。以14號勘探線剖面圖為主要地段列出以下開拓方式:</p><p>  1.下盤豎井盲豎井開拓(箕斗提升)</p><p>  優(yōu)點:下盤豎井開拓對井筒保護條件較好,井筒不易變形,提升過程中事故小。不需要留保安礦柱

67、。初期掘進工程量小,達產快。排水線路短,施工容易實現(xiàn)機械化。</p><p>  缺點:礦體傾角較小,石門長度隨開采深度增長,開拓工程量大。開拓費用較大,運輸費用亦隨開采深度增加而增大。地表工業(yè)場地布置困難,要修建三級公路。</p><p>  2. 下盤平硐盲豎井聯(lián)合開拓(箕斗提升電機車運輸)</p><p>  優(yōu)點:與下盤豎井開拓相同,但開拓工程費用較小,基建

68、時間相對短。便于布置工業(yè)場地,排水費用少,礦石運輸費用較低,通風較容易。生產安全可靠。</p><p>  缺點:運輸環(huán)節(jié)相對多,影響礦山的產量,需要多掘進放礦硐室,井筒裝備較多。</p><p>  3. 下盤平硐盲斜井聯(lián)合開拓(串車提升電機車運輸)</p><p>  優(yōu)點:開拓工程費用較小,石門較方案2短,基建時間相對短。便于布置工業(yè)場地,井底車場布置簡單,井

69、筒裝備簡單,單一運輸方式。施工進度快,達產時間短。</p><p>  缺點:斜井承受的地壓較大,井筒容易變形。提升、排水、通風費用較2方案大。提升盛器容易發(fā)生脫軌、脫鉤等事故。</p><p>  二 方案技術經濟比較 單位:萬元</p><p>  表中造價:豎井9800米/元;斜井1430米/元;平硐850米/元。</p><p>

70、;  由此可把下盤平硐盲斜井聯(lián)合開拓方案定為本礦開拓方案。</p><p>  3.2 井筒形式及位置的確定</p><p>  一 井筒數目及位置的確定</p><p>  本次共開采富ZnS②、富ZnS⑾-1、富ZnS⑾-3礦體、CuZn⑾-1號四個礦體。結合礦體賦存的實際情況,確定四個礦體采用聯(lián)合開采的方法,即共用一個平硐出礦,雙斜井提升。</p>

71、<p>  (1)平硐位置:X=22678,Y=52779,Z=1050;</p><p>  方向:東偏南36°;</p><p><b>  長度:740m</b></p><p> ?。?)斜井位置:X1=22000,Y1=53099,Z1=1052;</p><p>  X2=22040,

72、Y2=53123,Z2=1052;</p><p><b>  傾角:28°</b></p><p><b>  斜長:852m </b></p><p>  二 井筒的用途及規(guī)格確定</p><p>  1. 平硐用途:主要用于運輸礦石、廢石、和材料,行人及進風。</p>

73、<p>  2. 平硐規(guī)格的確定:</p><p>  平硐規(guī)格的確定,應首先根據巷道中運輸設備的類型和數量,礦山安全規(guī)定的人行道寬度和各種安全間隙,并考慮管路、電纜的布置設計其凈斷面尺寸,最后根據巷道支護結構及尺寸,道床及水溝等參數繪制出巷道斷面尺寸。</p><p>  3.3 平硐井筒斷面確定</p><p>  一 選擇巷道斷面形狀和支護類型 &l

74、t;/p><p>  由于用于運輸礦巖的電機車為4臺,本礦山主平峒運輸布線方式采用雙線布置,主平峒服務年限較長,所穿過的巖層變化大,預計巷道承受較大的地壓,故選拱高f0=B0/3的三心拱形,支護材料選用澆灌混凝土,對個別巖層不穩(wěn)定的地段采用砌碹支護。</p><p>  二 確定巷道斷面面積</p><p>  1.巷道凈寬度B0 </p><p&g

75、t;  B0=b1+F+b+b2 = b1+2b+m+ b2式中 : b1—安全距離 ,300mm;</p><p>  m—運輸設備間距,200mm;</p><p>  F—軌道中心線間距=b+m=1250+200=1450mm;</p><p>  b—設備寬度,1250mm; </p><p>  b2—人行道寬,800mm;<

76、;/p><p>  B0=300+2700+800=3800mm</p><p><b>  2.道床參數</b></p><p>  巷道的運輸量及采用的運輸設備,選用18kg/m鋼軌,鋼筋混凝土軌枕。查表知底板水平與軌面水平的間距h6=350mm,底板至道渣面的高度h5=200m,則道渣面與軌面的高度h4=150mm。</p>&

77、lt;p>  3. 凈高H0的計算</p><p>  (1)拱高f0及其他參數</p><p>  f0=B0/3=3800/3=1266mm</p><p>  大圓弧半徑R=0.692B0=0.692×3800=2600mm</p><p>  小圓弧半徑r=0.261B0=0.261×3800=990mm&l

78、t;/p><p> ?。?)巷道墻高h3按下列三種情況計算</p><p>  按電機車架線要求計算:</p><p>  設架線導電弓子之半K=400mm,軌面至架線的高度H1=2300mm。非人行道一側,軌道中心線至墻的距離:a=b/2+b1=925mm,軌道中心線與巷道中心線的間距:Z=B0/2- b1-b/2=3800/2-300-1250/2=975mm。&l

79、t;/p><p>  cosα=cos55.8°=0.562。</p><p>  由于=0.628>cosα,故架線弓子是在小圓弧斷面內,應按下式計算h3:</p><p>  h3=H1+ h6-</p><p> ?。?300+350-638</p><p><b> ?。?961mm</b

80、></p><p>  按管道架設要求計算:</p><p>  弓子中心線距巷道中線線的距離</p><p>  Z2=B0/2- b1-b/2=3800/2-300-1250/2=975mm</p><p>  管道所占高度為管道直徑與托管橫梁高度之和,即:</p><p>  n=D1+100+D2=100

81、+100+50=250mm</p><p>  三心拱巷道墻高按下式計算:</p><p>  h3=1800+ h5+n-</p><p>  =1800+ 200+250-</p><p><b> ?。?451mm</b></p><p><b>  按行人要求計算:</b&

82、gt;</p><p>  三心拱巷道墻高按下式計算:</p><p>  h3=1800+ h5-</p><p> ?。?800+ 200-</p><p><b>  =1566mm</b></p><p>  按以上三種要求計算后取其中的最大值1961mm,按10mm的倍數向上選取,則墻高

83、h3=1970mm。</p><p> ?。?)巷道凈高度H0</p><p>  H0=f0+ h3- h5=1266+1970-200=3036mm 取H0=3100mm</p><p><b>  4風速驗算</b></p><p>  風量Q=52.6m3/s,從道渣面算起的墻高h2=h3- h5=1970-

84、200=1770mm,則凈斷面積:</p><p>  S0=B0×(h2+ 0.263×B0)=3800×(1770+0.263×3800)</p><p><b> ?。?0.52m2,</b></p><p>  因為V允=6 m/s,V=Q/ S0=57/10.52=5.4 ≤V允。</p&

85、gt;<p><b>  5.選擇支架參數</b></p><p>  查表知,混凝土支護厚度T=d0=100mm</p><p><b>  6.水溝參數</b></p><p>  水溝坡度3‰,選用水溝的斷面參數為:上寬350mm,下寬310mm,深度300mm,凈斷面積0.1m2,掘進斷面面積0.2m

86、2,每米水溝混凝土用量為0.13 m3。詳見排水部分。</p><p> ?、废锏罃嗝娉叽纾ㄈ≌?lt;/p><p>  從軌面算起電機車高度h=1550mm,</p><p>  從軌面算起墻高 h1=h3-h(huán)6=1970-350=1620mm</p><p>  從道渣面算起的墻高 h2=h3- h5=1970-20

87、0=1770mm</p><p>  巷道凈高度 H0=f0+ h3- h5=1266+1970-200=3040mm</p><p>  巷道掘進高度 H=f0+ h3+ h5=1266+1970+200=3440mm</p><p>  巷道掘進寬度度 B=B0+2×T=3800+2×

88、;100=4000mm </p><p>  巷道拱圈斷面積 S拱=1.33×(B0+T)× d0</p><p> ?。?.33×(3.8+0.1)×0.2=1.30 m2</p><p>  巷道墻斷面積 S墻=2× h3×T=2×1.97×0.1

89、=0.4m2</p><p>  巷道基礎斷面積 S基=(3.8+0.5)×T=(3.8+0.5)×0.1=0.43m2</p><p>  巷道道渣斷面積 S渣=h5×B0=0.2×3.8=0.76 m2</p><p>  水溝掘進斷面積 S溝=0.2m2</p>

90、<p>  總掘進面積 S掘=S0+S拱+S墻+S基+S渣+S溝</p><p> ?。?0.52+1.3+0.4+0.43+0.76+0.2=13.61m2</p><p><b>  三 管纜布置</b></p><p>  壓風管和供水管布置在 人行道一側上方,采用管子托架架設。托架上部敷設壓風管,托

91、架下部懸掛供水管。1動力電纜設于非人行道一側,3條通訊、照明電纜設于非人行道一側。電纜采用掛鉤懸掛在支護側墻上。</p><p>  四 掘進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p><p>  每米巷道掘進工程量 V=S掘×1=13.61 m3</p><p>  每米巷道砌拱混凝土量 V1=S拱×1=1.30 m3</p>

92、<p>  每米巷道砌墻混凝土量 V2=S墻×1=0.4 m3</p><p>  每米巷道基礎混凝土量 V3=S基×1=0.43m3</p><p>  每米巷道水溝混凝土量 V4=0.2 m3</p><p>  每米巷道共需混凝土量 Ve=V1+V2+V3+V4=2.33 m3</p><

93、;p>  每米巷道粉刷面積 S粉=(1.33× B0+2× h2)×1=8.59 m2</p><p>  3.4 提升斜井斷面設計</p><p>  一 井筒斷面形狀的選擇</p><p>  由于斜井擔負著全礦的主要提升任務,服務年限較長,且斜井承受的地壓較大,同時考慮該礦井的圍巖較穩(wěn)固性,決定采用圓弧拱形斷面

94、,側壁和頂板采用混凝土支護。</p><p><b>  二 井筒斷面要求</b></p><p>  礦車組斜井的斷面主要根據人行道、水溝、管線等的相對位置進行布置。</p><p><b>  人行道寬度: </b></p><p>  為了行人的安全和方便,斜井中除礦車提升礦石外,還設置人車運

95、送人員。人行道寬度查《井巷工程》知寬度為800mm。</p><p><b>  水溝寬度:</b></p><p>  由于斜井水溝速度大、服務年限長,故水溝采用混凝土砌筑并加蓋板,水溝的坡度與斜井坡度相同,為28°。水溝幫坡度取1:0.1。 </p><p><b>  軌道鋪設:

96、</b></p><p>  由于斜井作為主要提升井,提升能力大服務年限長,因此選用整體道床,為了防止軌道下滑現(xiàn)象發(fā)生,影響生產,采用固定鋼軌法避免此類事故的發(fā)生。</p><p><b>  管纜鋪設:</b></p><p>  為了便于維修,管纜鋪設在人行道一側,電纜方才管道上方,電纜的架設采用掛鉤法。</p>

97、<p><b>  躲避洞:</b></p><p>  由于生產中藥利用提升間隙進行設備檢修,為確保檢修人員安全,井筒內設置躲避洞供人員避車,躲避洞布置在人行道一側,其尺寸為寬1m,高1.8m,深1.2m,間距25m。</p><p><b>  三 井筒斷面確定</b></p><p>  由于斜井的運輸設備

98、和主平硐一樣,因此除水溝外,其他具體尺寸與主平硐一樣。</p><p>  3.5 階段運輸巷道及通風井設計</p><p>  由于礦山的年運輸能力比較大,選用的采礦方法的生產能力大,同時回采的階段數為1~2個,要求階段運輸巷的通過能力較大,因此階段運輸巷道內采用雙線布置。拱高f0=B0/3的圓拱形,在巷道的車場附近采用噴射混凝土支護,支護長度根據具體巖性確定。主要參數同主平硐。<

99、/p><p>  為滿足礦山安全生產的需要,必須設計合理的通風井巷。本礦采用兩翼抽出式通風,設置了兩個專門用來通風的井巷回風。其斷面采用圓形,斷面尺寸根據通風要求確定為半徑1.5m,斷面積為7m3。</p><p>  第四章 階段運輸水平</p><p>  4.1 階段高度的確定以及階段的劃分</p><p>  一 階段高度的確定<

100、;/p><p>  1.影響階段高度確定的因素</p><p> ?、俚V床開采技術條件,包括礦體的厚度,傾角,礦巖穩(wěn)定性,礦體底板平整性,礦石品位,礦石粉碎程度等,均直接影響采礦工藝和階段高度的確定。</p><p>  ②基建工程量對階段高度的影響:階段高度的選取將直接影響到運輸水平初期的提升、排水費用,以及溜井的服務年限。較高的階段基建工程量大。</p>

101、<p> ?、垭A段高度與采場采準、切割工程量及階段保有的開拓礦量密切相關:階段高度的增大會使采切工程量減少,采場保有的回采礦量增加,從而增大了采場能力,同時使階段服務年限增長,但初期的基建投資加大。</p><p>  ④階段高度的確定必須考慮到礦山設備水平并與之相適應。高階段生產一般需設置溜井。</p><p>  2.本礦山礦井內各礦體階段高度的確定</p>

102、<p>  依據階段高度確定的影響因素,結合本礦井礦體的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階段高度。</p><p>  本礦井的四個礦體中2號礦體的平均傾角為10到15度 ,其他幾個礦體的傾角較大。各個礦體的厚度不同,從薄礦體到厚礦體均有。本設計中依據實際情況,考慮開采的便利,以及上述影響因素,對薄礦體確定的階段高度為50米,對中厚及厚礦體確定的階段高度為60到70米。</p><p>&

103、lt;b>  二 階段的劃分</b></p><p>  本礦井各礦體的階段劃分依據礦體的實際情況,根據階段高度的選取劃分為10個階段。</p><p>  4.2 階段運輸巷布置</p><p>  一 階段運輸巷布置的原則及一般要求</p><p>  ①按采礦方法、采場結構及采準布置,采場出礦能力等要求,進行階段運輸巷

104、道的布置。</p><p> ?、诎催\輸設備的類型、技術規(guī)格、外形尺寸等考慮巷道斷面。</p><p> ?、垭A段運輸量大時,采用環(huán)形巷道布置;采用雙機車牽引時,按盡頭式運輸巷道布置;階段產量小時,采用沿脈錯車道布置方式。</p><p> ?、懿贾秒A段運輸巷道時,必須在充分掌握礦體的界線和上下盤巖體工程地質資料的基礎上,盡量避開不利巖層部位或破碎帶、接觸帶。<

105、;/p><p>  ⑤某些地應力大的礦山,在設計前應獲得礦區(qū)地應力資料。設計時應盡量把運輸巷道布置在地應力最小方向的部位上。如果避不開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合理的巷道形狀,使坑道周邊受力均勻,以增強巷道自身的抗力。</p><p> ?、抻克看?,含泥多的礦山,放礦溜井下部的裝礦口應盡量布置在穿脈巷道內或將主溜井布置在圍巖中,以減少主要運輸巷道因泥漿等影響運輸工作。</p>&l

106、t;p> ?、唠A段運輸巷道應考慮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需要,并需創(chuàng)造良好的通風條件。如下盤運輸巷道兼作下一階段的回風巷道時,其巷道的位置應根據下部階段、礦體開采后下盤巖石移動角的大小。</p><p>  ⑧運輸線路縱坡一般按3~5%0 重車下坡設計。涌水量大的礦山還應結合水溝的排水能力考慮坡度。</p><p> ?、岵捎么┟}裝車時,靠階段平巷最近的一個采場溜井距階段平巷應大于一列車的

107、長度,以免堵塞主運輸巷道其它車輛運行。</p><p> ?、獠贾眠\輸巷道時,彎道曲線半徑應大于通行設備軸距的7~10倍,并應考慮曲線段加寬巷道及外軌增高。</p><p>  二 運輸水平設備的選取</p><p>  根據礦山生產能力要求,選取運輸水平的設備。選用的電機車和礦車的技術參數如下:</p><p>  1、電機車: ZK3—

108、6 /250 ; 軌形:18Kg</p><p>  2、礦車: YGC1.2(6)容積:1.2m3 </p><p>  3、人 車: 斜井用RCX—15</p><p>  4、提升機: JK—3/20</p><p>  4.3 階段運輸巷道規(guī)格</p><p>  一 階段運輸巷道的布置形式&

109、lt;/p><p>  本礦山礦井的運輸巷道采用下盤脈外平巷布置。</p><p>  二 階段運輸巷及石門的斷面形狀和尺寸的確定</p><p>  1.階段運輸巷及石門的斷面形狀的確定</p><p>  東升廟礦體圍巖較為穩(wěn)固,階段運輸巷布置在圍巖移動范圍以外下盤圍巖中,斷面形狀依據圍巖穩(wěn)固狀態(tài)選用圓弧拱形。</p><

110、p>  2. 階段運輸巷、石門及穿脈斷面尺寸的確定</p><p>  本礦山階段運輸巷的布線方式采用雙線布置。拱高f0=B0/3的圓拱形,在巷道的車場附近采用噴射混凝土支護,支護長度根據具體巖性確定。穿脈、石門巷道的形狀與階段運輸巷的斷面形狀相同。主要參數同主平硐。</p><p>  4.4 井底車場選擇</p><p>  一 選擇井底車場的原則<

111、/p><p>  ①井底車場的通過能力應大于礦井的生產能力,并有30%以上的富余量。</p><p>  ②調車簡單、安全、方便,彎道及交叉點少。</p><p> ?、鄄僮靼踩?,符合規(guī)程、規(guī)范要求。</p><p>  ④井巷工程量小,建設投資少、速度快、時間短,便于維護,生產成本低。</p><p> ?、菔┕し奖?,有

112、利于各井筒之間、井底車場巷道與主要巷道之間迅速貫通,從而縮短建井時間。</p><p>  二 影響井底車場選擇的因素</p><p> ?、倬灿猛尽⑿问胶吞嵘绞?,大巷運輸方式及礦車類等。</p><p> ?、诘V井生產能力,車場用途和通過能力。</p><p> ?、壑?、副井筒間距,井筒與大巷的位置關系。</p><

113、p> ?、艿孛娌贾眉吧a系統(tǒng)。</p><p> ?、莶煌V種分運分提。</p><p><b> ?、薏蓞^(qū)車場形式。</b></p><p><b>  三 井底車場選擇</b></p><p>  依據以上選擇井底車場的原則和影響井底車場選擇的因素,以及本礦井的實際情況,由于本礦井采用集中

114、開拓,礦井年生產能力為65萬噸,主、副井間距較小,從而采用串車折反式井底車場。</p><p>  4.5 鑿巖和出礦設備的選擇</p><p>  鑿巖設備選用CZZ-700鑿巖臺車YG-80重型鑿巖機。炮孔為扇形布置,孔徑為52~60mm,臺年效率一般為2~3萬m,每米崩礦量5~6t,扇形炮孔的排距一般為1.5~1.8m,炮孔的前傾角一般為 80°~90°,邊孔角度

115、為45°,適應巷道斷面為3m*2.8m。按礦山的年生產能力,需要6臺鑿巖設備。</p><p>  出礦采用ZYQ-14型電動鏟運機。臺年效率為9~15萬t。按礦山的年生產能力,需要6臺出礦設備。</p><p><b>  第五章 采礦方法</b></p><p>  根據本礦實際情況,為滿足設計的生產能力,回采工作采用無底柱分段

116、崩落采礦法為主,淺孔留礦采礦法為輔。本章主要對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進行設計。</p><p><b>  5.1 概述</b></p><p>  一 礦塊布置及結構參數</p><p>  礦塊沿走向布置,礦塊沿走向長度為60米,礦塊寬度等于礦體厚度,礦塊高度等于階段高度為70米,分段高度取為12米,回采進路間距為10米。</p>

117、<p><b>  二 采準切割布置</b></p><p>  1.階段運輸平巷布置在脈外下盤圍巖中,各個分段運輸平巷也布置在脈外下盤圍巖中。</p><p>  2.溜井布置:每個礦塊布置一個溜井。</p><p>  3.設備井布置:各分段之間的聯(lián)絡道采用設備井解決分段之間上下設備、材料、人員及通風等問題。設備井布置在本階段

118、的崩落界限以外的下盤圍巖中。</p><p>  4.回采進路布置:上下分段回采進路應嚴格交錯布置,進路走向與礦塊走向相同?;夭蛇M路斷面為矩形,回采進路的寬度為2.8米,高度為3米?;夭蛇M路的坡度為3‰,以便排水和重載礦車下坡。</p><p>  5.分段聯(lián)絡道的布置:分段聯(lián)絡道是用來聯(lián)絡回采進路、溜井、通風和設備井的,以形成分段的運輸、行人和通風等系統(tǒng)。斷面形狀和規(guī)格與回采進路大體相同

119、。設備井聯(lián)絡道規(guī)格為2.5mХ2.7m,風井聯(lián)絡道規(guī)格為2mХ2m。分段運輸聯(lián)絡道與回采進路垂直布置,間距一般與礦塊長度相當,本次設計取為60米。</p><p><b>  5.2 回采工藝</b></p><p><b>  一 切割工作</b></p><p>  在回采進路末端形成切割槽,作為崩礦的自由面及補償空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