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氯乙烯精餾塔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設計說明</b></p><p>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是一種應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單體。</p><p>  液化后的粗氯乙烯含有低沸點物C2H2、N2、H2等,也含有高沸點物C2H4Cl2、C2H2Cl2、乙醛等,所以要先用低沸塔把低沸物分離出去,再用高沸塔把高沸物分離出去。</p><p>  因為低沸塔和

2、高沸塔設備工藝計算過程類似,因此設計選擇設計選擇低沸塔。</p><p>  氯乙烯精餾塔設計包括:低沸塔物料恒算,塔板數(shù)計算和確定,塔的工藝條件和物性計算,精餾和提餾氣液負荷計算,塔和塔板計算,流體力學校核,塔板負荷性能計算,塔及其附屬設備的選型,最終完成設備的確定。其中計算的低沸塔塔高13.765米,塔板數(shù)為12,其中精餾段為7塊,提餾段為5塊,塔徑為0.9米, 壁厚7mm,塔板采用浮閥塔。</p>

3、;<p>  本設計繪制了相應的工藝流程圖、物料流程圖和低沸塔裝配圖。</p><p>  關鍵詞:氯乙烯,低沸塔,工藝流程,設計計算</p><p>  Design description</p><p>  Vinyl chloride, also known as vinyl chloride, was applied to the polym

4、er chemical monomer. Containing a low boiling point material to the crude vinyl chloride in the liquefaction of C2H2, N2 H2, etc., also contained high boiling point material the C2H4Cl2, C2H2Cl2, acetaldehyde, the fi

5、rst with a low boiling tower low boiling separate the then high boiling tower high boiling separate. Design options for the design process calculation of the low boiling towers and high-boiling tower equipm</p>

6、<p><b>  目 錄</b></p><p><b>  設計說明I</b></p><p>  Design descriptionII</p><p><b>  目 錄i</b></p><p>  主要符號說明iii</p>

7、<p><b>  英文字母iii</b></p><p><b>  希臘字母iv</b></p><p><b>  引 言1</b></p><p>  1氯乙烯及其精餾簡介2</p><p>  1.1氯乙烯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和作用2</p&

8、gt;<p>  1.2氯乙烯工業(yè)的發(fā)展及前景2</p><p>  1.3 氯乙烯的生成方法3</p><p>  1.3.1 電石乙炔法3</p><p>  1.3.2 平衡氧氯化法4</p><p>  1.3.3乙烯氧氯化法4</p><p>  1.3.4乙烯乙炔法6</p&

9、gt;<p>  1.4 精餾原理7</p><p>  1.4.1精餾的原理相關概念7</p><p>  1.4.2VCM精餾形式8</p><p>  1.4.3精餾塔主要控制參數(shù)對產品質量的影響9</p><p>  1.5氯乙烯的性質9</p><p>  1.5.1物理性質9&l

10、t;/p><p>  1.5.2化學性質11</p><p>  2主要設備工藝計算13</p><p>  2.1 物料恒算13</p><p>  2.1.1精餾段的物料恒算13</p><p>  2.1.2 塔板數(shù)的確定14</p><p>  2.1.3塔的工藝條件及物性數(shù)據(jù)計算

11、16</p><p>  2.1.4 精餾段氣液負荷計算18</p><p>  2.1.5 塔和塔板的主要工藝尺寸計算18</p><p>  2.2 提餾段的物料恒算20</p><p>  2.2.1 提餾段氣液負荷計算22</p><p>  2.2.2 塔和塔板主要工藝尺寸計算22</p&g

12、t;<p>  2.3精餾段校核23</p><p>  2.3.1精餾段空塔氣速23</p><p>  2.3.2塔板布置23</p><p>  2.3.3塔板流體力學校核25</p><p>  2.3.4 塔板負荷性能圖26</p><p>  2.4提餾段校核28</p>

13、;<p>  2.4.1空塔氣速28</p><p>  2.4.2塔板布置28</p><p>  2.4.3塔板流體力學校核30</p><p>  2.4.4 塔板負荷性能圖31</p><p><b>  2.5塔高33</b></p><p>  2.6精餾塔壁厚

14、34</p><p>  2.7封頭的選取34</p><p>  3 塔及其附屬設備的選型36</p><p>  3.1 塔頂冷凝器的設計與選型36</p><p>  3.2 塔底再沸器的選型36</p><p>  3.3 泵的選型36</p><p>  3.4 除沫器3

15、6</p><p>  設計計算結果總表37</p><p><b>  參考文獻38</b></p><p><b>  致 謝39</b></p><p><b>  附 錄40</b></p><p><b>  主要符號說明

16、</b></p><p><b>  英文字母</b></p><p>  Aa——塔板開孔區(qū)面積,m2;</p><p>  Af——降液管截面積,m2;</p><p><b>  A0——篩孔面積;</b></p><p><b>  AT——塔截

17、面積;</b></p><p>  c0——流量系數(shù),無因此;</p><p>  C——計算umax時的負荷系數(shù),m/s;</p><p>  CS——氣相負荷因子,m/s;</p><p>  d0——篩孔直徑,m;</p><p><b>  D——塔徑,m;</b></p

18、><p>  DL——液體擴散系數(shù),m2/s;</p><p>  DV——氣體擴散系數(shù),m2/s;</p><p>  eV——液沫夾帶線量,kg(液)/kg(氣);</p><p>  E——液流收縮系數(shù),無因次;</p><p>  ET——總板效率,無因次;</p><p>  F——氣相動

19、能因子,kg1/2/(s·m1/2);</p><p>  F0——篩孔氣相動能因子,kg1/2/(s·m1/2);</p><p>  g——重力加速度,9.81m/s2;</p><p>  h1——進口堰與降液管間的距離,m;</p><p>  hC——與干板壓降相當?shù)囊褐叨?,m;</p><

20、p>  hd——液體流過降液管相當?shù)囊褐叨龋琺;</p><p>  hf——塔板上鼓泡層液高度,m;</p><p>  h1——板上液層阻力相當?shù)母叨?,m液柱;</p><p>  hL——板上清夜層高度,m;</p><p>  h0——降液管底隙高度,m;</p><p>  hOW——堰上液層高度,m

21、;</p><p>  hW——出口堰高度,m;</p><p>  h'W——進口堰高度,m;</p><p>  Hσ——與克服表面張力的壓降相當?shù)囊褐叨?,m;</p><p>  H——板式塔高度,m;</p><p>  溶解系數(shù),kmol/(m3·kPa);</p><

22、p>  HB——塔底空間高度,m;</p><p>  Hd——降液管內清夜層高度,m;</p><p>  HD——塔頂空間高度,m;</p><p>  HF——進料板處塔板間距,m;</p><p>  HP——人孔處塔板間距,m;</p><p>  HT——塔板間距,m;</p><

23、p>  K——穩(wěn)定系數(shù),無因次;</p><p><b>  lW——堰長,m;</b></p><p>  Lh——液體體積流量,m3/h;</p><p>  LS——液體體積流量,m3/h;</p><p><b>  n——閥孔數(shù)目;</b></p><p> 

24、 P——操作壓力,Pa;</p><p>  △P——壓力降,Pa;</p><p>  △PP——氣體通過每層篩板的壓降,Pa;</p><p>  r——鼓泡區(qū)半徑,m,</p><p>  t——孔中心距,m;</p><p>  u——空塔氣速,m/s;</p><p>  u0——氣體

25、通過閥孔的速度,m/s;</p><p>  u0,min——漏氣點速度,m/s;</p><p>  u'0——液體通過降液管底隙的速度,m/s;</p><p>  Vh——氣體體積流量,m3/h;</p><p>  Vs——氣體體積流量,m3/h;</p><p>  Wc——邊緣無效區(qū)寬度,m;<

26、;/p><p>  Wd——弓形降液管寬度,m;</p><p>  Ws——破沫區(qū)寬度,m;</p><p>  x——液相摩爾分數(shù);</p><p><b>  X——液相摩爾比;</b></p><p>  y——氣相摩爾分數(shù);</p><p><b>  Y—

27、—氣相摩爾比;</b></p><p>  Z——板式塔的有效高度,m。</p><p><b>  希臘字母</b></p><p>  β——充氣系數(shù),無因次;</p><p>  δ——篩板厚度,m;</p><p>  ε——空隙率,無因次;</p><p&

28、gt;  θ——液體在降液管內停留時間,s;</p><p>  μ——粘度,mPa;</p><p>  ρ——密度,kg/m3;</p><p>  σ——表面張力,N/m;</p><p>  ψ——液體密度校正系數(shù),無因次。</p><p><b>  下標</b></p>

29、<p><b>  max——最大的;</b></p><p><b>  min——最小的;</b></p><p><b>  L——液相的;</b></p><p><b>  V——氣相的。</b></p><p><b>  

30、引 言</b></p><p>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單體,是塑料工業(yè)的重要生產原料,是我國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是世界上最重要化工產品之一。</p><p>  近幾年來,國內PVC生產裝置規(guī)模水平雖在不斷提高,但與國外的PVC平均裝置規(guī)模為15-20萬噸每年及最大裝置規(guī)模在100萬噸每年以上相比仍明顯地落后?!笆濉逼陂g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針對高耗能和高污染行業(yè)進行清理整

31、頓,我國氯乙烯生產技術將進一步提高。</p><p>  隨著石油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氯乙烯工藝也隨之突飛猛進,競爭也日益激烈,“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增加氯乙烯生產規(guī)模,降低成本,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工藝成為核心企業(yè)具有強競爭力的重要資本。</p><p>  電石生產法在我國經濟、技術已經無法達到滿足,不再符合中國國情,進行技術開發(fā)和改革是生產氯乙烯的必然選擇。</p><p

32、>  氯乙烯精餾工藝的設計對氯乙烯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進行技術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的關鍵之處。</p><p>  精餾依據(jù)的基本原理就是溶液的氣液平衡關系原理。</p><p>  而乙炔的精餾過程既包括低沸點組分的精餾,也包括了高沸點組分的精餾,即包含了低沸塔和高沸塔兩個精餾塔。</p><p>  本設計要求根據(jù)已有和自選的工藝條件,在兩個塔中擇一設計。&

33、lt;/p><p>  1氯乙烯及其精餾簡介</p><p>  1.1氯乙烯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和作用</p><p>  氯乙烯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微甜,其分子內包含雙鍵,工業(yè)上氯乙烯以液態(tài)運輸,不允許人體直接接觸,屬OSHA管制物質。</p><p>  氯乙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它的主要用途是生產聚氯乙烯。在我國氯乙烯樹脂更是經歷了從無

34、到有,由少到多的歷程。</p><p>  聚氯乙烯樹脂是我國五大基礎樹脂之一,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xù)高速增長,以</p><p>  及樹脂合成技術和加工技術的進步,使聚氯乙烯在工業(yè)、農業(yè)、建筑、汽車包裝和家電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西部大開發(fā)等也給聚氯乙烯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發(fā)展建筑業(yè)、農業(yè)、信息業(yè),城鎮(zhèn)化進程和市政工程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人民生

35、活水平提高、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都需要大量的聚氯乙烯制品。</p><p>  聚氯乙烯制品形式十分豐富,可分為硬聚氯乙烯、軟聚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糊三大類。硬聚氯乙烯主要用于管材、門窗型材、片材等擠出產品,以及管接頭、電氣零件等注塑件和擠出吹型的瓶類產品,它們約占聚氯乙烯65%以上的消耗。軟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壓延片、汽車內飾品、手袋、薄膜、標簽、電線電纜、醫(yī)用制品等。聚氯乙烯糊約占聚氯乙烯制品的10%,主要產品有搪塑制

36、品等。</p><p>  1.2氯乙烯工業(yè)的發(fā)展及前景</p><p>  氯乙烯是制備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單體。也常稱為氯乙烯單體(VCM),在世界上是與乙烯和氫氧化鈉等并列的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p><p>  氯乙烯的合成始于1835年,由法國化學家Regnault用氫氧化鉀的乙醇溶液將二氯乙烷脫氯化氫制得,并于1838年觀察到了它的聚合體,這次的發(fā)現(xiàn)

37、被認為是PVC的開端。1902年,Biltz將1,2-二氯乙烷進行熱分解也制得氯乙烯,但當時由于聚合物的科研和生產技術尚不成熟,他的發(fā)現(xiàn)沒有導致工業(yè)生產的結果。Klatte于1912年通過乙炔與氯化氫的催化加成反應制得了氯乙烯,成為工業(yè)上氯乙烯合成的最初工藝,但在沿用將近30多年后,由于乙炔生產的高能耗而逐漸趨于淘汰。從1940年起,作為氯乙烯的生產原料,乙炔開始被乙烯部分取代,首先將乙烯直接氯化成1,2-二氯乙烷(EDC),再加以熱裂

38、解制得氯乙烯,裂解產生的氯化氫仍被用在乙炔-氯化氫法中。</p><p>  1955-1958年,美國的化學公司研究的大規(guī)模乙烯氧氯化法制備1,2-二氯乙烷取得成功。至此以后,乙烷全部取代乙炔成為制備氯乙烯的原料。至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工廠都采用乙烯直接氯化(DC)和乙烯氧氯化(OXY)制備1,2-二氯乙烷(EDC),再將EDC加以熱裂解得到氯乙烯單體(VCM)的聯(lián)合-平衡的DC-EDC-OXY-EDC-VCM法來

39、制備氯乙烯。聯(lián)合平衡法充分利用廉價的原料,基本上不生成副產物,目前西方世界90%以上的氯乙烯產量是用該法生產的。</p><p>  我國從50年代開始研究和生產聚氯乙烯,1953年由沈陽化工研究院和北京化工研究院開始小試,1956年小試成功,并在錦西建立了第一個生產廠家。我國的氯乙烯產量1990年為77.7萬噸。當前仍以電石乙炔為主,使用乙烯的廠家很少。1977年北京化工二廠引進B.F.Goodrich技術,建

40、成年產8萬噸乙烯氧氯化法裝置,隨后有山東齊魯石化公司和上海氯堿總廠的氧氯化法裝置投產。化學工業(yè)部北京化工廠研究院開展了空氣法流化床氧氯化技術及其催化劑的研究,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對乙烯氧氯化法工藝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錦西化工研究院對氧氯化固定床催化劑進行研究。與此同時北京化工二廠、齊魯石化公司的廠家對技術進行了深入剖析,對裝置提出改進方案,經實施后均得到滿意的效果。</p><p>  1.3 氯乙烯的生成方

41、法</p><p>  1.3.1 電石乙炔法</p><p>  使用乙炔作為原料生產氯乙烯單體的工藝過程是總所周知的,是將乙炔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乙炔轉化為氯乙烯的選擇性可達99%,副產物是1,1-二氯乙烯、反式二氯乙烷和偏二氯乙烯。在氯化氫中微量的水可導致產生乙醛。如果使用的乙炔含有丁二烯,反應后生成的單體中也會含有丁二烯,氯丁二烯,較大量的乙炔等,在聚合時影響樹脂的質量。因此,

42、使用純凈的乙炔很重要。此反應可以是氣相,也可以是液相反應,工業(yè)采用的是氣相法,其反應式為:</p><p>  反應采用列管式,分成兩組,催化劑是氯化汞,載體是活性炭,一般HgCl2的含量是10%到20%。第一組裝入使用過的催化劑,第二組裝入新催化劑。催化劑HgCl2是易揮發(fā)的物質,直接影響乙炔的轉化率和氯乙烯的收率。當溫度達到200℃時,會有大量HgCl2升華而使催化劑活性下降;而溫度太低時其反應速率太慢。也有

43、使用氯化汞-氯化鋇載于活性炭的催化劑,據(jù)說該復合催化劑的活性炭的選擇性較高,可以減少HgCl2的升華,穩(wěn)定性得到改善。乙炔生產氯乙烯的技術比較成功,流程簡單,副產物少,產品純度高。但因乙炔是由CaC2和H2O反應生成,而電石制取耗電大,成本高,存在污染,該法目前逐漸被新工藝取代。</p><p>  目前,國外只有少數(shù)公司使用乙炔生產氯乙烯單體,而我國70%的廠家則采用此種方法,因為它具有設備、工藝簡單,投資低,

44、能小規(guī)模經營的特點。我國的電石原料比較豐富,西部地區(qū)利用此種優(yōu)勢就地取材來生產氯乙烯還是相對有利的。此外一些獲取原料乙烯比較方便的廠家則采用更先進的乙烯氧氯化法來生產。</p><p>  1.3.2 平衡氧氯化法</p><p>  迄今,平衡氧氯化工藝仍是工業(yè)化生產氯乙烯單體最先進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93%的聚氯乙烯樹脂都采用平衡氧氯化法生產的氯乙烯單體經聚合而成;具有反應器大、生產

45、效率高、生產成本低、單體雜質含量少和可連續(xù)操作的特點。其主要反應為:</p><p>  在直接氯化反應中,可使用低溫或高溫氯化工藝。使用低溫氯化工藝的優(yōu)點是副產物少,但必須使1Kg二氯乙烷中鐵的含量保持在100mg以下,否則如果中間體中氯化鐵的濃度過高,會使生產的氯乙烯單體中的雜質含量增高,所以,一般允許的鐵含量僅是在生產過程中物料緩慢腐蝕設備和管道所產生很少量的鐵。</p><p> 

46、 采用高溫工藝時,所有與液體接觸的設備都需要使用合金材料,尤其是反應器在強湍流條件下會造成設備腐蝕,在這里加入的鐵催化劑是溶解在二氯乙烷中的無水氯化鐵。與低溫工藝相比,高溫工藝也有其優(yōu)越性,生產出的二氯乙烷一般不需要水洗脫除鐵和共沸物進行干燥。此外,由于二氯乙烷形成的熱是蒸發(fā)熱的6倍,所以,沸騰發(fā)生器借助本身熱量,靠反應熱產生的蒸汽操作分餾塔,凈化直接氯化產品;干燥氧氯化二氯乙烷,并可以從裂解段回收未轉化的二氯乙烷。</p>

47、<p>  1.3.3乙烯氧氯化法</p><p>  乙烯氧氯化法生產氯乙烯,包括三步反應:</p><p>  乙烯直接氯化 </p><p><b>  二氯乙烷裂解 </b></p><p><b>  乙烯氧氯化 </b></p><p

48、><b>  主、副反應</b></p><p><b>  乙烯直接氯化部分</b></p><p><b>  主反應: </b></p><p>  該反應可以在氣相中進行,也可以在溶劑中進行。氣相反應由于放熱大,散熱困難而不易控制,因此工業(yè)上采用在極性溶液存在下的液相反應,溶劑為二氯

49、乙烷。</p><p><b>  副反應 :</b></p><p><b>  主要生成多氯乙烷。</b></p><p>  乙烯中的少量甲烷和微量丙烯亦可發(fā)生氯代和加成反應形成相應的副產物。</p><p><b>  二氯乙烷裂解部分</b></p>

50、<p>  主反應: (此反應是吸熱可逆反應。)</p><p><b>  副反應: </b></p><p><b>  聚氯乙烯</b></p><p><b>  乙烯氧氯化部分</b></p><p>  主反應: (此反應是個強放熱反應。)<

51、/p><p><b>  副反應:</b></p><p>  還有生成其它氯衍生物的副反應發(fā)生。這些副產物的總量僅為二氯乙烷生成量的1%以下。</p><p>  乙烯液相氯化反應的催化劑常用。加入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取代反應,促進乙烯和氯氣的加成反應,減少副反應增加氯乙烯的收率。</p><p>  二氯乙烷裂解反應是在高溫

52、下進行,不需要催化劑。</p><p>  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需要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工業(yè)常用催化劑是以V-A1203為載體的催化劑。根據(jù)氯化銅催化劑的組成不同,可分為單組分催化劑、雙組分催化劑、多組分催化劑。近年來,發(fā)展了非銅催化劑。</p><p>  1.3.4乙烯乙炔法</p><p>  按其生產方法,可分為:</p><p>&

53、lt;b>  聯(lián)合法</b></p><p>  聯(lián)合法即二氯乙烷的脫氯化氫和乙炔的加成結合起來的方法。二氯乙烷裂解的副產物氯化氫,直接用作乙炔加成的原料,這免去了前者處理副產物的麻煩,又可以省去單獨建立一套氯化氫合成系統(tǒng),在經濟上比較有利。在聯(lián)合法中,氯乙烯的合成仍是在單獨的設備中進行的,所以需要較大的投資。雖然如此,這種方法仍較以上各種方法合理、經濟。</p><p>

54、;<b>  共軛法</b></p><p>  亦稱裂解加成一步法,如上所述,聯(lián)合法雖然較其它單獨生產法合理、經濟,但氯乙烯的制備仍在單獨的設備中進行,仍需占用很多的設備,所以還不夠理想。共軛法就是聯(lián)合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此法系同時往一個裝有觸媒的反應器中加入二氯乙烷和乙炔的混合物,催化熱裂解是在230C、壓力在4公斤/厘米以下進行,二氯乙烷裂解是生成的氯化氫立即在20~50秒鐘內和乙炔

55、反應,反應的生成物再經進一步的凈制處理,以將雜質出去。共軛法最主要的缺點是很難同時達到兩個反應的最適宜條件,因而使乙烯與乙炔的消耗量提高。</p><p><b>  混合氣化法</b></p><p>  近幾年來,在烯炔法的基礎上發(fā)展了一種十分經濟的氯乙烯生產方法------混合氣化法。這一方法以石腦油和氯氣為原料,只得到氯乙烯產品。故不存在廢氣的利用和同時生產多

56、種產品的問題,可以小規(guī)模并很經濟地生產出氯乙烯。這個方法由下列幾個過程組成:</p><p>  以石腦油的火焰裂解法制造含有乙炔和乙烯的裂解氣;</p><p>  裂解氣中的烯乙炔不經分離,直接同氯化氫反應制造氯乙烯;</p><p>  裂解氣中的烯乙炔不經分離,直接同氯氣反應制造二氯乙烷;</p><p>  將二氯乙烷熱裂成氯乙烯和

57、氯化氫,并將氯化氫分離,以便能能夠在反應(2)中使用。</p><p>  將從上述過程所得的氯乙烯進行合理的分離。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不能得到電石乙炔和乙烯的地區(qū),或者是乙炔和乙烯價格較高的地區(qū)。由于乙炔和乙烯不需分離、濃縮和凈化,沒有副產物。因此,不需添置分離設備。原料可綜合利用,不需建立大型石油聯(lián)合企業(yè)。此法的缺點是一次投資費用較大。</p><p><b>  1.4 精

58、餾原理</b></p><p>  1.4.1精餾的原理相關概念</p><p>  精餾是分離均相液體混合物(溶液或混合液)的一種常用方法,它是利用混合液中各組分在相同的溫度、壓力下?lián)]發(fā)性(也稱揮發(fā)度)不同的特性,通過多級蒸發(fā)和冷凝,從而使混合液中各組分得到分離、提純的化工單元操作過程?;旌弦褐休^難揮發(fā)的組分稱為難揮發(fā)組分,較易揮發(fā)的組分稱為易揮發(fā)組分。精餾依據(jù)的基本原理就是

59、溶液的氣液平衡關系原理。下面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氣液平衡關系原理。</p><p><b>  純溶液的飽和蒸汽壓</b></p><p>  由于分子運動的特性,決定了純溶液與其上方的蒸汽是動態(tài)平衡的關系,蒸汽壓是溫度的函數(shù),溫度越高,飽和蒸汽壓越大。</p><p><b>  理想溶液</b></p>&l

60、t;p>  溶液中不同組分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和純組分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完全相同的溶液。真正的理想溶液是不存在的,但由性質基本相似的物質所組成的溶液可看做為理想溶液。</p><p><b>  拉烏爾定律</b></p><p>  對于理想溶液,在某一溫度下,溶液上方蒸汽中某一組分的分壓,等于該組分在該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乘以該組分在溶液中的摩爾分率。如A和B組成的

61、溶液,則:PA=P°A·XA,PB=P°B·XB;</p><p>  PB=P°B·(1-XA),P總=PA+PB 。</p><p><b>  道爾頓分壓定律</b></p><p>  對于理想氣體,某組分的分壓等于該組分的摩爾分率乘以氣體總壓,氣體的總壓等于各組分的分壓之

62、和。如A和B組成的氣體,則PA=P總·yA,PB=P總·yB,P總=PA+PB 。</p><p><b>  揮發(fā)度和相對揮發(fā)度</b></p><p>  氣相中某一組分的蒸汽壓和它達到平衡的液相中的摩爾分率之比,稱為該組分的揮發(fā)度,如UA=PA/XA,兩個組分之間的揮發(fā)度之比,稱為相對揮發(fā)度,如A和B組成的溶液,則UAB=UA/UB,顯然,

63、UAB=PAXB/PBXA,UAB=yAXB/yBXA。用相對揮發(fā)度UAB的數(shù)值可簡明地判斷雙組分溶液A與B分離的難易程度,當UAB=1時,是恒沸物,是無法分離的,當UAB>1或UAB<1時能夠分離,且越大或越小越容易分離。</p><p><b>  氣液平衡相圖</b></p><p>  即y-x圖,我們利用相對揮發(fā)度的公式就能夠很容易地推導出雙組分溶液的易揮發(fā)

64、組分A的氣相含量yA與液相含量Xb的關系式:yA= yBXA UAB/ XB= UABXA/[1+(UAB-1) XA ],再把它繪制成圖,就是氣液平衡相圖,如下圖所示。是一條曲線,也稱為平衡線,離對角線越遠越易分離,氣液平衡相圖或公式是精餾塔設計時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jù)。</p><p>  圖1-1氣液平衡相圖</p><p>  1.4.2VCM精餾形式</p><p

65、>  前面我們介紹了精餾的工藝流程和氣液平衡關系的一些基本常識,精餾塔就是利用這些基本常識并結合物料平衡衡算和熱量平衡衡算而設計出來的,懂得精餾塔的設計過程對于我們操作好精餾塔有所幫助。</p><p><b>  低沸塔的生產原理</b></p><p>  液化后的粗氯乙烯含有低沸點物C2H2、N2、H2等,也含有高沸點物C2H4Cl2、C2H2Cl2、乙醛

66、等,而氯乙烯的沸點位于中間,所以要用兩個塔來進行分離,先用低沸塔把低沸物分離出去,再用高沸塔把高沸物分離出去,才能得到較純凈的精氯乙烯。低沸塔及配套設備由低沸塔塔體、塔底再沸器,塔頂冷凝器,低塔回流罐,低塔回流泵組成,進料板以上稱為精餾段,進料板以下稱為提餾段,每塊塔板上有降液管和徑向側導噴射塔盤,塔底再沸器通過熱水加熱使釜液沸騰汽化,產生上升的蒸汽,進料液(粗氯乙烯)和回流液沿著塔板一塊一塊向下流動,在塔板上氣相在液相中鼓泡分散,充分

67、接觸,部分蒸汽冷凝,放出的熱量又使部分液體汽化,冷凝時乙炔(易揮發(fā)組分)冷凝少些,氯乙烯和高沸物冷凝多些,相反汽化時乙炔(易揮發(fā)組分)氣化多些,氯乙烯和高沸物氣化少些,每塊板都一樣,這樣蒸汽每經過一塊板,乙炔含量就增大一次,到塔頂時就幾乎是純乙炔了,塔頂冷凝器也相當于一塊塔板,相當于用水使部分蒸汽間接冷凝而非用板上液層,向下流的液體每經過一塊板,乙炔(易揮發(fā)組分)含量就減少一次,到塔底時就幾乎全是氯乙烯和高沸物了,因此低沸物乙炔(包括N

68、2,H2)就被分離</p><p><b>  高沸塔的生產原理</b></p><p>  低沸塔塔釜排出的粗氯乙烯還含有高沸物,還需用高沸塔把它們分離出去。這時氯乙烯又變成了易揮發(fā)組分了。高沸塔及其配套設備與低沸塔一樣,進料板以上稱為精餾段,進料板以下稱為提留段,塔板結構和原理與低沸塔相似,只不過是從塔頂出來的幾乎是純氯乙烯(易揮發(fā)組分),除少量經塔頂冷凝器冷凝回

69、流外,大部分經成品冷凝器冷凝,再經固堿干燥塔除去水份后就得到精氯乙烯單體。而從塔底排出的則絕大部分是高沸物了。這樣就把高沸物分離除去了。</p><p>  1.4.3精餾塔主要控制參數(shù)對產品質量的影響</p><p><b>  壓力</b></p><p>  精餾塔的操作壓力應維持穩(wěn)定,可通過調節(jié)尾氣流量來調節(jié)。</p>&

70、lt;p><b>  溫度</b></p><p>  我們前面已介紹過,精餾塔每塊塔板上都處于一個動態(tài),并且是與溫度對應的汽液平衡狀態(tài),同時也對應著一個動態(tài)的汽液平衡組成,因此塔頂和塔釜的溫度往往決定著塔頂產品和塔釜產品的質量。對于低沸塔,我們主要取塔底產品,若單體含乙炔高時,可提高塔頂和塔底溫度,提高上升蒸汽量,從而使對應的塔釜液中C2H2組成相應下降,改善塔底產品質量。對于高沸塔

71、,我們主要取塔頂產品,若單體中含高沸物高時,可降低塔頂和塔底溫度,降低上升蒸汽量,從而使對應的塔頂蒸汽中高沸物組成相應下降,改善塔頂產品質量。溫度的調節(jié)可控制塔頂、塔釜的冷、熱介質流量。</p><p><b>  回流比</b></p><p>  回流比不僅決定產品的產量也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但也可小幅度調整。如單體含C2H2高時,可相應減少低沸塔回流比,提高上升蒸

72、汽量,使塔釜中C2H2更多的蒸出,改善釜底產品質量。如單體中含高沸物高時,可加大高沸塔回流比,加大塔內下降液體流量,使上升蒸汽中高沸物多冷凝一些,防止帶到塔頂,減少塔頂蒸汽中高沸物含量,改善塔頂產品質量。</p><p><b>  1.5氯乙烯的性質</b></p><p><b>  1.5.1物理性質</b></p><

73、p>  氯乙烯在通常情況下為無色、易燃、有特殊香味的氣體,稍加壓力條件下,可以很容易地轉變?yōu)橐后w。</p><p>  氯乙烯稍溶于水,在25C時100g水中可溶解0.11g氯乙烯;在-15C時,100g氯乙烯可溶解0.03g水;氯乙烯可溶于烴類、丙酮、乙醇、含氯溶劑如二氯乙烷及多種有機溶劑內。</p><p>  氯乙烯有較好的機械強度,優(yōu)異的介電性能,但對光和熱的穩(wěn)定性差,其化學

74、式為,分子量為62.499,熔點為-153.8,沸點-13.4,臨界壓力為5.60Mpa,臨界溫度為156.6C,氣化熱為330J/g,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濃度范圍為4%-22%(體積比)。</p><p><b>  氯乙烯的蒸汽壓</b></p><p>  氯乙烯蒸汽壓力和溫度的關系:</p><p>  表1.1 氯乙烯的蒸汽

75、壓表</p><p><b>  液體氯乙烯的密度</b></p><p>  液體氯乙烯的密度與溫度的關系: </p><p>  表1.2 液體氯乙烯的密度</p><p><b>  氯乙烯的潛熱</b></p><p>  潛熱即蒸發(fā)或冷凝1g氯乙烯所需的熱量,其與溫

76、度關系如下:</p><p>  表1.3 氯乙烯的潛熱</p><p><b>  氯乙烯的溶解度</b></p><p>  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p><p>  表1.4 常壓下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p><p><b>  1.5.2化學性質</b>&

77、lt;/p><p>  腐蝕性:干燥態(tài)氯乙烯不具腐蝕性,但含水狀態(tài)下會腐蝕鐵及不銹鋼。</p><p>  感光性:會進行迅速的光化學氧化作用與聚合反應。</p><p>  危害性聚合:(1)于空氣中或遇熱、日光會產生危害性聚合反應。(2)通常加酚作為抑制劑以防止聚合。</p><p>  反應性與不相容性:(1)與銅、鋁和催化性不純物等金屬、

78、空氣、氧、陽光、點火源、氧化劑接觸起激烈聚合反應。(2)受熱及未添加或耗盡抑制劑的情形下會發(fā)生放射性聚合反應。(3)氯乙烯和大氣中的氧以及強氧化劑反應會產生過氧化物,并會起劇烈的聚合反應。</p><p>  分解性:燃燒會產生HCl,CO,及高毒性之光氣煙霧。</p><p>  氯乙烯的兩個反應部分,氯原子和雙鍵,能進行的化學反應很多。但一般來講,連接在雙鍵上的氯原子不太活潑,所以有關

79、雙鍵的反應則比有關氯原子的反應多,現(xiàn)各舉一兩個例子如下:</p><p><b>  有關氯原子的反應:</b></p><p>  與丁二酸氫鉀反應生成丁二酸乙烯脂</p><p>  與苛性鈉共熱時,脫掉氯乙烯生成乙炔:</p><p><b>  有關雙鍵的反應:</b></p>

80、<p>  與氯乙烯加成生成二氯乙烷:</p><p>  在紫外線照射下能與硫化氫加成生成2-氯乙硫醇:</p><p>  氯乙烯通過聚合反應可生成聚氯乙烯。</p><p>  氯乙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它的主要用途是生產聚氯乙烯。氯乙烯的兩個起反應部分,氯原子和雙鍵,能進行的化學反應很多。由于雙鍵的存在,氯乙烯能發(fā)生氧化、加成、裂解、取代、均聚

81、、共聚等一些列化學反應。</p><p><b>  2主要設備工藝計算</b></p><p>  因為低沸塔和高沸塔設備工藝計算過程類似,因此設計選擇其中一個計算即可,其他條件自定。</p><p>  在低沸塔中,低沸點物主要是N2、H2、和C2H2,高沸點物主要是C2H4Cl、C2H2Cl2、CH3CHO和CH2CHCl為了減小設計計算

82、的難度,本設計選擇低沸塔,而N2、H2、難溶于進料液,,在低沸物中二者可直接逸出,計算時可不予考慮。</p><p>  高沸點物雜質C2H4Cl、C2H2Cl2和CH3CHO要與CH2CHCl一道進入高沸塔進一步分離,為計算方便,且將這兩種高沸物算入氯乙烯組分中。</p><p>  假設進料液中C2H2占2.5%,CH2CHCl占97.5%(質量分數(shù)),則要視精餾后氯乙烯純度≥99.9

83、9%,設定精餾后乙炔≤0.002%</p><p><b>  2.1 物料恒算</b></p><p>  2.1.1精餾段的物料恒算</p><p>  料液及塔頂.塔底產品的乙炔摩爾分數(shù).</p><p><b>  平均摩爾質量.</b></p><p>  總物料衡

84、算:F`=D`+W`=</p><p>  易揮發(fā)組分物料衡算:</p><p>  0.9992D`+0.00024W`=0.0581×10101.01=586.869kg/h</p><p>  聯(lián)立以上兩式得:D`=585.053 W`=9515.957</p><p><b>  D=</b><

85、;/p><p><b>  W=</b></p><p><b>  F=</b></p><p>  2.1.2 塔板數(shù)的確定</p><p><b>  理論塔板數(shù)的確定</b></p><p><b>  泡點進料:q=1</b>

86、</p><p>  q線方程為: X=XF=0.0581</p><p>  查《化學工程手冊》表4-4、4-5得相對揮發(fā)度a=12.07.</p><p><b>  相平衡線方程為</b></p><p>  聯(lián)立q線方程與相平衡方程得:xF=0.0581 yF=0.4268</p><p&

87、gt;<b>  Rmin=</b></p><p>  R= 2Rmin=1.6×2=3.2</p><p><b>  精餾段操作線方程為</b></p><p>  L`=L+qL=RD+qF=3.2×22.477+1×167.293=239.22kmol/h</p>&l

88、t;p>  V`=V-(1-q)F=(R+1)D=4.2×22.477=9404034kmol/h</p><p><b>  提餾方程為</b></p><p>  =2.752x-0.00042</p><p>  y1=XD=0.9992</p><p>  根據(jù)相平衡線方程y=求得x1=0.99

89、04</p><p>  根據(jù)精餾段操作線方程y2=0.7619x1+0.2379 得y2=0.9925</p><p>  依次交替計算得:x2=0.9164 y2=0.9361</p><p>  x3=0.5483 y4=0.6556</p><p>  x4=0.1362 y5=0.3417<

90、/p><p>  x5=0.0412 </p><p>  求得x5〈xF,則第5層塔板為進料板,精餾段所需理論塔板數(shù)為5-1=4塊.</p><p>  將x5=0.0412代入提留段操作線方程y=2.752x-0.00042得y6=0.113</p><p>  將y6=0.113代入相平衡線方程y=得x6=0.0104</p>

91、<p>  依次交替計算得: y7=00282 x7=0.0024</p><p>  y8=0.0062 x8=0.0005166</p><p>  y9=0.001 x9=0.000083</p><p>  求得x9〈xW則提留段需要4塊理論板.</p><p><b>  

92、全塔總效率ET.</b></p><p>  根據(jù)公式ET=0.17-0.616lgum</p><p>  根據(jù)塔頂.塔釜液相組成.查《化學工程手冊》得乙炔u1=9.35×10-3mpa·s</p><p>  氯乙烯u2=0.1674cp</p><p>  um=0.0581×9.35×

93、;10-3+(1-0.0581)×0.1674=0.1582mpa·s</p><p>  ET=0.17-0.616lg0.1582=0.66=66%</p><p><b>  實際塔板數(shù).</b></p><p>  精餾段 N精= 圓整為7塊</p><p>  提留

94、段 對于提餾段來說,若采用間接蒸汽加熱,再沸器相當于一層理論版 N提= 圓整為5塊</p><p>  2.1.3塔的工藝條件及物性數(shù)據(jù)計算</p><p>  精餾段: 操作壓力為Pm</p><p>  塔頂壓力:PD=550+101.3=651.3kpa</p><p><b>  若取每層塔板壓降&

95、lt;/b></p><p>  則進料板壓力 PF=PD+7=651.3+7×0.7=656.2kpa</p><p>  精餾段平均操作壓力 Pm=</p><p>  溫度tm.根據(jù)《化學工程手冊》計算出乙炔.氯乙烯氣壓與沸點溫度的關系如下表2.1:</p><p>  表2.1 氯乙烯氣壓與沸點溫度

96、的關系</p><p>  根據(jù)上表計算出乙炔氣、液組成與表2.1溫度對應的關系.如下表2.2:</p><p>  表2.2 乙炔氣、液組成與表2.1溫度對應的關系</p><p><b>  通過試差計算:P=</b></p><p>  塔頂溫度 tD=30℃ 進料板 tF=32.7℃</p&g

97、t;<p><b>  tm,精=</b></p><p><b>  平均摩爾質量.</b></p><p>  塔頂 xD=y1=0.9992 x1=0.9904</p><p>  =0.9992×26+(1-0.9992)×62.5=26.03kg/kmol<

98、/p><p>  進料板 </p><p>  =0.3417×26+(1-0.3417)×62.5=50.03kg/kmol</p><p>  精餾段的平均摩爾質量: </p><p><b>  平均密度()</b></p><p>  a. 液相密度

99、 (為質量分數(shù))</p><p>  塔頂:得=575.46kg/m3</p><p><b>  精餾段平均液相密度</b></p><p><b>  b. 氣相密度.</b></p><p><b>  c.液體表面張力.</b></p><p>

100、;<b>  d. 液體黏度.</b></p><p>  2.1.4 精餾段氣液負荷計算</p><p>  V=(R+1)D=(3.2+1)×22.477=94.4034kmol/h</p><p><b>  Vs= m3/s</b></p><p>  L=RD=3.2×

101、22.477=71.9264kmol/h</p><p><b>  LS=m3/s</b></p><p>  2.1.5 塔和塔板的主要工藝尺寸計算</p><p><b> ?。?)塔徑</b></p><p>  表2.3 板間距和塔徑的關系</p><p>  根據(jù)

102、上表初選板間距,取板上液層高度</p><p><b>  得</b></p><p><b>  ==0.093</b></p><p><b>  查Smith關聯(lián)圖</b></p><p>  圖2-1史密斯關聯(lián)圖</p><p><b>

103、;  得=0.048</b></p><p>  根據(jù)式C=C校核至物系表面張力為20.38mN/m時得C。</p><p>  即C=C=0.048=0.0482</p><p>  =C=0.0462=0.4465m/S</p><p>  可取安全系數(shù)0.8,則</p><p><b>  

104、D=</b></p><p>  按標準,塔徑圓整為0.7m,</p><p>  2.2 提餾段的物料恒算</p><p> ?。?)操作壓力、進料板壓力</p><p>  若取每層塔板壓降 P=0.7k</p><p>  塔釜壓力 </p><p>  提

105、餾段平均操作壓力 </p><p>  (2) 溫度、根據(jù)操作壓力、通過試差計算:</p><p>  進料板 塔釜</p><p>  (3) 平均摩爾質量</p><p>  進料板: </p><p>  塔釜: </p><p>  提留餾

106、段的平均摩爾質量:</p><p><b>  (4) 平均密度</b></p><p>  進料板: </p><p>  塔釜: </p><p>  氣象密度: </p><p><b> ?。?)液體黏度 <

107、/b></p><p> ?。?)液體表面張力 </p><p>  2.2.1 提餾段氣液負荷計算</p><p>  2.2.2 塔和塔板主要工藝尺寸計算</p><p><b> ?。?)塔徑、參考表</b></p><p>  初選板間距.取板上液層高度m&l

108、t;/p><p><b>  得 </b></p><p>  查《塔的工藝計算》Smith關聯(lián)圖</p><p>  圖2-2史密斯關聯(lián)圖</p><p><b>  得</b></p><p>  根據(jù)式校核至物系表面張力為20.38時的C即:</p>

109、<p>  可取安全系數(shù)0.8 則:</p><p>  按標準,塔的圓整至0.9m</p><p>  精餾段700mm,提餾段900mm,兩者相較,取大塔徑,即精餾塔塔徑亦選為900mm,</p><p><b>  2.3精餾段校核</b></p><p>  2.3.1精餾段空塔氣速 </p&g

110、t;<p><b>  2.3.2塔板布置</b></p><p>  采用單溢流弓形降液管,平行溢流堰,不設進口堰。</p><p> ?、?查《化學工程手冊3》第13篇氣液傳質設備 表7-5</p><p>  D=900mm時 =0.611㎡ =648mm </p><p>  Wd=1

111、38mm ∕D=0.72 =0.0636㎡ </p><p>  Af/AT=10.4%</p><p> ?、?停留時間 ===8.18s>5s, 符合要求 </p><p> ?、?漿液管底隙高度 用Francis公式計算.</p><p><b> ?、?降液管底隙高度</b></p&g

112、t;<p> ?。?)塔板布置及浮閥數(shù)目排列.查《塔得工藝計算》 孔徑d=0.02m.</p><p><b>  閥孔動能因子取 </b></p><p><b>  孔隙 </b></p><p><b>  浮閥數(shù) </b></p><p>  查《化

113、學工程手冊.3》</p><p><b>  取無效區(qū)寬度 </b></p><p><b>  安全區(qū)寬度 </b></p><p><b>  開孔區(qū)面積 </b></p><p>  浮閥排列方式采用三角形叉排.</p><p>  

114、取同一橫排得孔心距 估算排間距</p><p>  塔徑較小,可用整塊式塔板</p><p><b>  塔板開孔率</b></p><p>  2.3.3塔板流體力學校核</p><p> ?。?).氣相通過浮閥塔板得壓力降.查《塔的工藝計算》得公式</p><p><b> ?、?干

115、板阻力</b></p><p> ?、?液層阻力 取充氣系數(shù) .有 </p><p>  ③ 液體表面張力所造成阻力.此項可以忽略不計.</p><p>  單板壓降 (〈0.7kpa.符合設計要求)。</p><p> ?。?)淹塔 為了防止淹塔現(xiàn)象發(fā)生,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液層高度符合</p&

116、gt;<p><b>  其中</b></p><p><b>  得 </b></p><p><b>  取,板間距,有</b></p><p>  由此可見:,符合要求。</p><p> ?。?)霧沫夾帶. 查《塔的工藝計算》.霧沫夾帶公式</

117、p><p><b>  由</b></p><p>  參考《化學工程手冊.3》</p><p><b>  泛點率=</b></p><p>  式中--------板上流體流徑長度m 。</p><p>  ------------板上液流面積m。</p>&l

118、t;p>  -----------泛點負荷系數(shù),取0.126</p><p>  K-------------特性系數(shù),取1.0</p><p><b>  泛點率=</b></p><p>  2.3.4 塔板負荷性能圖</p><p>  (1)霧沫夾帶線.按泛點率為80%計算</p><p

119、><b>  整理得 </b></p><p>  與分別取值獲得一條直線.數(shù)據(jù)如下表.</p><p><b>  表2.4</b></p><p>  (2)液泛線.查《塔的工藝計算》 </p><p><b>  泛點線方程</b></p>&

120、lt;p>  簡化上式得與關系如下</p><p><b>  計算數(shù)據(jù)如下表</b></p><p><b>  表2.5</b></p><p>  (3)液相負荷上限線</p><p>  降液管內停留時間.則</p><p> ?。?)漏液線.對于F1型重閥,由

121、</p><p><b>  即</b></p><p> ?。?) 液相負荷下限線</p><p>  取堰上線液層高度,根據(jù)計算式求得下限值.</p><p>  經過以上流體力學性能得校核可以將精餾段塔板負荷性能圖畫出,如圖所示:</p><p>  圖2-3精餾段塔板負荷性能圖</p

122、><p>  由塔板負荷性能圖可以看出:</p><p>  在任務規(guī)定得氣液負荷下的操作點P(0.0012,0.12)在適宜的操作區(qū)內。</p><p>  塔板得氣相負荷上限完全由霧沫夾帶控制,操作下限由漏液控制</p><p>  按固定得液氣比,即氣相上限max=0.1951 ,氣液下限min=0.067,求出操作彈性K,即</p&

123、gt;<p>  由上可知:此設計符合工藝要求。</p><p><b>  2.4提餾段校核</b></p><p><b>  若塔徑取900mm</b></p><p><b>  2.4.1空塔氣速</b></p><p><b>  2.4.2

124、塔板布置</b></p><p>  流溢裝置 采用單溢流弓形降液管,平行溢流堰,不設進口堰。</p><p>  ① 查《化學工程手冊3》第13篇氣液傳質設備 表7-5</p><p>  D=900mm時 =0.611㎡ =648mm </p><p>  Wd=138mm ∕D=0.72 =0.06

125、36㎡ </p><p>  Af/AT=10.4%</p><p> ?、?停留時間 ===8.18s>5s, 符合要求 </p><p> ?、?平堰上的液流高度how??捎肍rancis公式計算</p><p><b>  how=m</b></p><p>  =-=0.05-0.0

126、26=0.024m</p><p> ?、?降液管底隙高度ho。</p><p>  ho=hw-0.006=0.024-0.006=0.018m</p><p> ?。?)塔板布置及浮閥塔及排列。查《塔的工藝計算》,孔徑取0.02m,閥孔動能因子取9。</p><p>  孔速 </p><p>  浮

127、閥數(shù) n==</p><p>  查《化學工程手冊3》取</p><p>  無效區(qū)寬度 =0.05m</p><p>  安定區(qū)寬度 =0.06m</p><p>  開孔區(qū)面積 =2[ ]</p><p>  R=D/2-Ws=-0.06=0.39m</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