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噸污水處理a2o工藝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第一章 設計概論</b></p><p>  1.1 設計依據(jù)和任務</p><p><b>  設計原始資料:</b></p><p>  (一)排水體制:完全分流制</p><p&g

2、t;<b>  (二)污水量</b></p><p>  1.規(guī)劃區(qū)域設計人口 15萬 人,居住建筑內(nèi)設有室內(nèi)給排水衛(wèi)生設備和淋浴設備。</p><p>  2.規(guī)劃區(qū)域公共建筑污水量按城市生活污水量的30%計。</p><p>  3.規(guī)劃區(qū)域工業(yè)污水量為 30000 米3/平均日,其中包括工業(yè)企業(yè)內(nèi)部生活淋浴污水。</p>&

3、lt;p>  4.城市混合污水變化系數(shù):日變化系數(shù)K日= 1.1 ,總變化系數(shù)Kz= 1.36 。</p><p><b>  (三)水質(zhì): </b></p><p>  1.當?shù)丨h(huán)保局監(jiān)測工業(yè)廢水的水質(zhì)為:</p><p>  BOD5= 150 mg/L COD= 300 mg/L SS= 200 mg/L</p

4、><p>  TN= 35 mg/L NH3-N= 28 mg/L TP= 5.0 mg/L</p><p><b>  PH=7~8</b></p><p>  2.城市生活污水水質(zhì):</p><p>  COD= 250mg/L NH3-N= 28 mg/L TN= 35 mg/L TP=

5、3.0 mg/L</p><p><b>  3.混合污水:</b></p><p> ?。?)重金屬及有毒物質(zhì):微量,對生化處理無不良影響; </p><p>  (2)大腸桿菌數(shù):超標;</p><p> ?。?)冬季平均污水水溫16℃,夏季平均污水水溫28℃</p><p>  (四)處理廠

6、處理程度及污水回用要求</p><p>  項目建設的用地位于惠陽區(qū)淡水鎮(zhèn)東門附近,淡水河與淡澳河匯接處東南角,出水水質(zhì)處理程度為一級B標準。</p><p>  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zhì)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標準中的B標準要求。</p><p>  因此確定本污水廠出水水質(zhì)控制為:</p><p>

7、  CODCr≤60mg/L SS≤20mg/L BOD5≤20mg/L</p><p>  TN=20mg/L NH3-N=8(15)mg/L TP≤1mg/L </p><p>  城市污水經(jīng)處理后,50%作為城市景觀環(huán)境用水,用于附近公園水源水。出水水質(zhì)應執(zhí)行《景觀環(huán)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質(zhì)指標(GB/T 18921-2002)》要求。</p>

8、;<p><b>  (五)氣象資料</b></p><p>  1、氣溫:年均氣溫在21.1℃至22.2℃之間,1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7月平均氣溫在29.5℃左右,無霜期每年長達360天左右。</p><p>  2、降雨:惠陽城區(qū)雨量充沛、雨季長,年均降雨量在1545mm至1989mm之間。年際降雨變化率普遍較大,降雨量季節(jié)差異明顯,4~9月份是

9、降雨集中期,6月份降水量最多,且降雨強度大、暴雨多,易造成洪澇災害。</p><p>  3、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78%。</p><p>  4、蒸發(fā)量:年蒸發(fā)量為:1406.3~1779.2mm,夏秋蒸發(fā)量大于冬春,7月份蒸發(fā)量最大,2月最小。總體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p><p>  5、日照:太陽高度角大,年均日照時間為1964小時,太陽輻射能量豐富,年積溫

10、可達7950攝氏度,熱量資源可供農(nóng)作物一年三熟之需。</p><p>  6、氣溫:年平均18.2℃,夏季平均28℃,冬季平均6℃</p><p>  7、常年主導風向:全年主導風向東北為最,東南次之</p><p><b>  (六)水體資料</b></p><p>  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為淡水河,另有一些較小的河流。淡水

11、河由西至東北橫貫城區(qū)、淡澳河由東北至東南流經(jīng)惠陽區(qū),淡水、淡澳兩河在淡水河老虎瀝斷面處交匯,淡澳河為淡水河之分洪河。淡水河發(fā)源于深圳市梧桐山,屬西枝江一級支流。流域集雨面積1308平方公里,干流河長95公里,河口在惠城區(qū)紫溪注入西枝江。淡水河老虎瀝斷面控制流域面積約740平方公里。在淡水河右岸、老虎瀝上游有淡澳分洪河道,該河道全長約14公里,其中人工河道約9公里,河口在澳頭注入南海大亞灣。排放水體五十年一遇水位高程為21.28米。<

12、;/p><p><b>  (七)工程地質(zhì)資料</b></p><p>  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130 KPa。 </p><p>  2、設計地震烈度6度。</p><p>  3、土層構成:土質(zhì)一般為砂質(zhì)粘土。</p><p><b>  (八) 廠區(qū)資料</b></

13、p><p>  廠區(qū)附近無大片農(nóng)田,地勢平坦,廠區(qū)內(nèi)開闊利于遠景規(guī)模擴大,地面標高為22.00m。 </p><p>  (九)污水處理廠進水干管數(shù)據(jù)</p><p>  污水管進廠管內(nèi)底標高16.5m,管徑 mm 充滿度 </p><p> ?。ㄊ┻M行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分析。</p><p>

14、;<b>  五、設計任務安排</b></p><p>  設計任務安排與資料查閱 1周</p><p>  畢業(yè)實習 3周</p><p>  設計計算 5周</p><p>  繪圖

15、 5周</p><p>  計算說明書整理 1周</p><p>  準備畢業(yè)答辯 1周</p><p><b>  六、參考資料</b></p><p>  1、執(zhí)行的主要設計規(guī)范和標準 </p><p>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16、國家標準,地表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 (GB3838-2002) </p><p>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p><p>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p><p>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建設行業(yè)標準,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zhì)標準(CJ308

17、2-1999) </p><p>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建設行業(yè)標準,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附屬建筑和附屬設備設計標準(CJJ31-89) </p><p>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建設行業(yè)標準,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3025-93) </p><p>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給水排水制圖標準(GB/T50106-2001) <

18、/p><p>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給水排水設計基本術語標準(GBJ125-89) </p><p>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2006年版) </p><p><b>  2、主要參考書目 </b></p><p>  (1)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

19、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常用資料,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p><p>  (2)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城鎮(zhèn)排水,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p><p>  (3)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9冊,專用機械,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p><p>  (4)

20、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常用設備,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p><p>  (5)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2冊,器材與裝置,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6) 于爾捷,張杰主編. 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2.排水工程).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1996 </p&g

21、t;<p>  (7) 張自杰主編.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p><p> ?。?張智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南,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p><p> ?。?)周律主編.中小城市污水處理投資決策與工藝技術,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p><p> ?。?0)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

22、,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指南,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1 </p><p>  (11)張統(tǒng)等.污水處理工藝及工程方案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2)韓洪軍主編.污水處理構筑物設計與計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p><p> ?。?3)金兆豐,徐竟成主編.城市污水回用技術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

23、4</p><p> ?。?4)史惠祥主編.實用水處理設備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p>  第二章 工藝流程的比較及選擇</p><p>  2.1 工藝流程的比較</p><p>  根據(jù)《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建城[2000]124號),“在對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區(qū),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上

24、的污水處理設施,一般選用A/O法、A/A/O法等技術,也可審慎選用其他的同效技術。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設施,除采用A/O法、A/A/O法外,也可選用具有除磷脫氮效果的氧化溝法、SBR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濾池法等。”</p><p>  以下是三種工藝流程的比較</p><p><b> ?。?)UCT工藝</b></p><p&g

25、t;  A2/O法即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經(jīng)三個不同功能分區(qū)的過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機物、氮和磷得到去除。</p><p>  該工藝在系統(tǒng)上是最簡單的同步除磷脫氮工藝,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的條件下可抑制絲狀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處理后污水與污泥的分離,運行中在厭氧和缺氧段內(nèi)只需輕緩攪拌,運行費用低。由于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qū)嚴格分開,有利

26、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長,因此脫氮除磷效果非常好,但對BOD5/N比值較敏感。為了解決回流污泥中過多的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產(chǎn)生了UCT工藝,流程簡圖見下圖。</p><p>  與A2/O法相比,UCT工藝不同之處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厭氧池,再將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厭氧池,從而減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p><p>  UCT生物池由厭氧區(qū)、缺氧區(qū)、好氧

27、區(qū)三個不同的功能區(qū)組合在一起的矩形池,中間由公用隔墻□隔成各個處理單元。利用不同的功能,進行生物脫氮除磷,同時去除BOD5。聚磷菌具有在好氧條件下過量攝取磷,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磷的功能,生物除磷技術就是利用聚磷菌這一功能而開創(chuàng)的。利用厭氧、缺氧和好氧區(qū)的不同功能,進行生物脫氮除磷,同時去除BOD5。</p><p>  好氧區(qū)采用微孔曝氣。在厭氧反應區(qū)和好氧反應區(qū)分別設有排水坑和放空管,放空管上設有手動閘閥。<

28、;/p><p><b>  1.厭氧區(qū)</b></p><p>  從沉砂池來的污水直接進入?yún)捬鯀^(qū),同步進入的缺氧池回流的混合液。在厭氧條件下,意味著沒有游離態(tài)的氧以及硝酸鹽,在此情況下,微生物中聚磷菌成為優(yōu)勢菌種,它會優(yōu)先獲得碳源并充分釋放出體內(nèi)的磷酸鹽,并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快速增殖。此區(qū)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同時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p><p>

29、;  厭氧區(qū)內(nèi)的回流污泥通過共公隔墻上的孔口進入缺氧區(qū),每個厭氧區(qū)設有4臺水下推進器,使污泥處于懸浮狀態(tài)。缺氧區(qū)至厭氧區(qū)的混合液回流比150%。</p><p>  每座厭氧區(qū)都應能夠通過PLC或現(xiàn)場控制水下攪拌器的開/停。</p><p><b>  2.缺氧區(qū)</b></p><p>  利用氮的循環(huán)原理在缺氧條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用碳

30、源提供能量,使硝酸鹽氮變成氮氣從污水中逸出,此階段為缺氧反硝化。此區(qū)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tài)氮通過內(nèi)回流由好氧區(qū)送來。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池的前端。</p><p>  厭氧區(qū)內(nèi)的混合液通過厭氧區(qū)和缺氧區(qū)之間墻壁上的孔口進入缺氧區(qū),好氧區(qū)內(nèi)200%的混合液通過安裝在缺氧區(qū)和好氧區(qū)之間共公隔墻上的2臺國外進口螺旋槳循環(huán)泵(PP泵),進入缺氧區(qū),每個缺氧區(qū)設有4臺水下推進器,使污泥處于懸浮狀態(tài)。</p>

31、<p><b>  3.好氧區(qū)</b></p><p>  好氧區(qū)內(nèi)通過曝氣系統(tǒng)使其成為一個完全混合系統(tǒng),利用污水中的活性污泥去除碳源污染物,污泥中有過剩的磷,而污水中的氨氮,在好氧條件下由消化菌作用變成亞硝酸鹽氮。此階段為好氧硝化,這個單元是多功能的,去除碳源污染物,硝化和吸收磷等項反應都在此進行。</p><p>  好氧區(qū)底部均安裝有微孔曝氣擴散器

32、,采用硅橡膠膜微孔曝氣系統(tǒng),具有較好的彈性、抗腐蝕性、抗拉性和抗機械磨損能力可防止污泥堵塞,的出水通過公共隔墻底部的孔口進入主反應區(qū)。</p><p>  好氧區(qū)溶解氧通過調(diào)節(jié)鼓風機的送風量,控制在2.0mg/L左右。當溶解氧濃度變化超出范圍時,首先由溶解氧測定儀發(fā)出信號,啟動供氣管上的電動調(diào)節(jié)閥,氣量的變化使管網(wǎng)壓力發(fā)生變化,然后由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傳送到鼓風機的進風葉片啟動器,調(diào)節(jié)導向葉片的角度,使供氣管網(wǎng)壓力

33、回到最佳狀態(tài)。</p><p>  內(nèi)設有DO計,溫度計、pH計和污泥濃度計。主供氣管上設有空氣調(diào)節(jié)蝶閥,能根據(jù)監(jiān)測DO的大小通過PLC控制調(diào)節(jié)蝶閥的開度大小或啟閉。主供氣管上還裝有流量計。每個主反應區(qū)的空氣立管上設有電動空氣蝶閥,用于切換。</p><p><b>  UCT流程簡圖</b></p><p><b> ?。?)SBR

34、工藝</b></p><p>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與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不同,SBR技術采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穩(wěn)定生化反應替代穩(wěn)態(tài)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淀替代傳統(tǒng)的動態(tài)沉淀。它的

35、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及空載5個工序,依次在同一SBR反應池中周期運行, 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tǒng),流程簡單。</p><p>  圖1.1 SBR工藝流程簡圖</p><p>  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五個階段:①進水期;②反應期

36、;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閑置期。SBR的運行工況以間歇操作為特征。五個工序都在一個設有曝氣或攪拌裝置的反應器中依次進行,所以省去了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中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設施。在處理過程中,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這種操作周期,以實現(xiàn)污水處理的目的[3]。</p><p>  SBR工藝的優(yōu)點如下:</p><p>  工藝流程簡單,運轉靈活,基建費用低;</p><p>  

37、處理效果好,出水可靠;</p><p>  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p><p><b>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b></p><p>  對水質(zhì)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強。</p><p>  SBR工藝的缺點如下:</p><p>  ① 反應器容積利用率低;</p><p

38、><b>  ② 水頭損失大;</b></p><p>  ③ 不連續(xù)的出水,要求后續(xù)構筑物容積較大,有足夠的接受能力;</p><p> ?、?峰值需氧量高;</p><p> ?、?設備利用率低;</p><p>  ⑥ 管理人員技術素質(zhì)要求較高。</p><p>  對于小型

39、污水處理廠而言,SBR是一種系統(tǒng)簡單、投資節(jié)省、處理效果較好的工藝,但是它用于大型污水處理廠就不太適合了。因為大型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大,需要設計多個SBR反應池進行并聯(lián)運行,個數(shù)增多,必定使操作管理變得復雜,運行費用也會提高。而且由于SBR法是一種設備利用率低的處理工藝,用于大型污水處理廠時,基建費用也高</p><p><b> ?。?)氧化溝工藝</b></p><p

40、>  氧化溝利用連續(xù)環(huán)式反應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簡稱CLR)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xù)循環(huán),氧化溝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氧化溝使用一種帶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的物質(zhì)傳遞水平速度,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渠道中循環(huán)。氧化溝一般由溝體、曝氣設備、進出水裝置、導流和混合設備組成,溝體的平面形狀一般呈環(huán)形,也可以是長方形、L形、圓形或其他形狀,溝端面形狀多

41、為矩形和梯形。氧化溝法由于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低的有機負荷和較長的污泥齡。因此相比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可以省略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巧妙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是式氧化溝具有獨特水力學特征和工作特性:</p><p>  氧化溝又稱循環(huán)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一般采用延時曝氣,同時具有去除BOD5 和脫氮的功能,它采用機械曝

42、氣,一般不設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氧化溝處理效率為:BOD5 和SS均為95%以上,總氮為70%~80%。氧化溝獨特的水流狀態(tài),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將其區(qū)分為富氧區(qū)、缺氧區(qū),用以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取得脫氮的效應。常用的氧化溝系統(tǒng)由卡羅塞氧化溝、交替工作氧化溝及二沉池交替工作氧化溝。氧化溝工藝流程見圖1.2:</p><p>  圖1.2 氧化溝工藝流程簡圖</p><p>

43、;  氧化溝可分為連續(xù)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連續(xù)工作式氧化溝如帕斯韋爾(Pasveer)氧化溝、卡魯賽爾(Carrousel)氧化溝。</p><p>  普通卡魯賽爾氧化溝處理污水的原理如下:氧化溝中的污水直接與回流污泥一起進入氧化溝系統(tǒng)。在充分摻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得到足夠的溶解氧來去除BOD;同時,氨也被氧化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此時,混合液處于有氧狀態(tài)。在曝氣機下游,水流由曝氣區(qū)的湍流狀態(tài)變成之后

44、的平流狀態(tài),水流維持在最小流速,保證活性污泥處于懸浮狀態(tài)。微生物的氧化過程消耗了水中溶解氧,直到DO值降為零,混合液呈缺氧狀態(tài)。經(jīng)過缺氧區(qū)的反硝化作用,混合液進入有氧區(qū),完成一次循環(huán)。該系統(tǒng)中,BOD降解是一個連續(xù)過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發(fā)生在一個池子內(nèi)。由于結構的限制,這種氧化溝雖然可以有效去除BOD,但脫氮除磷的能力有限。</p><p>  氧化溝的主要優(yōu)點如下:</p><p>

45、  1: 氧化溝結合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點,有力于克服短流和提高緩沖能力,通常在氧化溝曝氣區(qū)上游安排入流,在入流點的再上游點安排出流。入流通過曝氣區(qū)在循環(huán)中很好的被混合和分散,混合液再次圍繞CLR繼續(xù)循環(huán)。這樣,氧化溝在短期內(nèi)(如一個循環(huán))呈推流狀態(tài),而在長期內(nèi)(如多次循環(huán))又呈混合狀態(tài)。這兩者的結合,即使入流至少經(jīng)歷一個循環(huán)而基本杜絕短流,又可以提供很大的稀釋倍數(shù)而提高了緩沖能力。同時為了防止污泥沉積,必須保證溝內(nèi)足夠的流速(一般平

46、均流速大于0.3m/s),而污水在溝內(nèi)的停留時間又較長,這就要求溝內(nèi)由較大的循環(huán)流量(一般是污水進水流量的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進入溝內(nèi)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環(huán)液所混合稀釋,因此氧化溝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對不易降解的有機物也有較好的處理能力。</p><p>  2: 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特別適用于硝化-反硝化生物處理工藝。</p><p>  3: 氧化溝溝內(nèi)功率密

47、度的不均勻配備,有利于氧的傳質(zhì),液體混合和污泥絮凝。</p><p>  4: 氧化溝的整體功率密度較低,可節(jié)約能源。氧化溝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溝中的平均流速,對于維持循環(huán)僅需克服沿程和彎道的水頭損失,因而氧化溝可比其他系統(tǒng)以低得多的整體功率密度來維持混合液流動和活性污泥懸浮狀態(tài)。據(jù)國外的一些報道,氧化溝比常規(guī)的活性污泥法能耗降低20%-30%。</p><p><b>

48、  氧化溝的缺點如下:</b></p><p>  1 單純的氧化溝工藝的除磷效率很低,需要增設厭氧段才能達到一定的除磷效率。</p><p>  2 雖然污泥產(chǎn)量少,耐沖擊負荷,但是這是建立在該工藝很低的污泥負荷上的,且要求處理構筑物內(nèi)水深要淺,而這又決定了在處理相同水質(zhì)、水量污水的情況下,該工藝是最占土地的,也即增加了基建費用。</p><p>

49、  3 污泥膨脹問題</p><p>  2.12工藝流程的選擇</p><p>  本項目污水處理的特點為:①污水以有機污染為主,BOD/COD =0.5,可生化性較好,重金屬及其他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標;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標BOD、COD、SS值為典型城市污水值。</p><p>  針對以上特點,以及出水要求,現(xiàn)有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

50、以采用生化處理最為經(jīng)濟。由于將來可能要求出水回用,處理工藝尚應硝化,考慮到NH3-N出水濃度排放要求較低,不必完全脫氮。根據(jù)國內(nèi)外已運行的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調(diào)查,要達到確定的治理目標,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的改進工藝UCT法。</p><p>  第三章 工藝流程設計計算

51、 </p><p><b>  3、1污水量的確定</b></p><p>  1.規(guī)劃區(qū)域設計人口 15萬 人,居住建筑內(nèi)設有室內(nèi)給排水衛(wèi)生設備和淋浴設備。</p><p>  2.規(guī)劃區(qū)域公共建筑污水量按城市生活污水量的30%計。</p><p>  3.規(guī)劃區(qū)域工業(yè)污

52、水量為 30000 米3/平均日,其中包括工業(yè)企業(yè)內(nèi)部生活淋浴污水。</p><p>  4.城市混合污水變化系數(shù):日變化系數(shù)K日= 1.1 ,總變化系數(shù)Kz= 1.36 </p><p>  5、生活污水按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140L/d.人</p><p><b>  3.2污水量的計算</b></p><p>  1

53、、綜合生活污水 Q1=15000001.10.14=23100m3 </p><p>  2、工業(yè)污水Q2=30000m3 </p><p>  公共建筑污水量Q3=Q130%=6930m3 </p><p>  4、進水口混合污水量 Q=Q1+Q2+Q3=60000m3</p><p>  平均流量:=60000t

54、/d≈60000m3/d=2500 m3/h=0.694 m3/s</p><p>  總變化系數(shù) Kz=1.36</p><p><b>  設計流量:</b></p><p>  1.36×60000=78600 m3/d=3275 m3/h=0.9097 m3/s </p><p>  3.2 設備設計計

55、算</p><p><b>  3.2.1 格柵</b></p><p>  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篩網(wǎng)制成,安裝在污水渠道上、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污水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留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一般情況下,分粗細兩道格柵。 </p><p>  格柵型號:鏈條式機械格柵</p><p><b>  設計

56、流量</b></p><p><b>  柵前流速,過柵流速</b></p><p>  柵前部分長度0.5m,格柵傾角,單位柵渣量</p><p><b>  確定柵前水深 </b></p><p><b>  則</b></p><p>

57、;  柵前間隙數(shù)(取58)</p><p><b>  柵條有效寬度</b></p><p>  設水渠漸寬部分展開角</p><p>  則進水渠漸寬部分長度</p><p>  格柵與出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p><p>  過柵水頭損失,取柵前渠道超高部分</p><p&

58、gt;<b>  則柵前槽總高度</b></p><p><b>  柵后管總高度</b></p><p><b>  格柵總長度</b></p><p><b>  =</b></p><p><b>  =2.65m</b><

59、;/p><p><b>  (8) 每日柵渣量</b></p><p><b>  宜采用機械清渣</b></p><p>  3.2.2 提升泵房</p><p><b>  1、水泵選擇</b></p><p>  設計水量78600m3/d,選擇用4臺

60、潛污泵(3用1備)</p><p><b>  所需揚程6.0m</b></p><p>  選擇350QZ-100型軸流式潛水電泵</p><p><b>  2、集水池</b></p><p>  (1)、容積按一臺泵最大流量時6min的出流量設計,則集水池的有效容積</p>&

61、lt;p>  (2)、面積取有效水深,則面積</p><p><b>  (3)、泵位及安裝</b></p><p>  潛水電泵直接置于集水池內(nèi),電泵檢修采用移動吊架</p><p><b>  3.2.3 沉砂池</b></p><p>  沉砂池的作用是從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較大

62、的顆粒,保證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正常運行。</p><p><b>  選型:平流式沉砂池</b></p><p><b>  設計參數(shù):</b></p><p>  設計流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t=40s</p><p>  水平流速v=0.25m/s</p><p><b

63、>  長度:</b></p><p><b>  水流斷面面積:</b></p><p>  池總寬度:,有效水深</p><p><b>  沉砂斗容積:</b></p><p>  T=2d,X=30m3/106m3</p><p>  每個沉砂斗得容積

64、() </p><p>  設每一分格有2格沉砂斗,則</p><p>  (6) 沉砂斗各部分尺寸:</p><p>  設貯砂斗底寬b1=0.5m;斗壁與水平面的傾角60°,貯砂斗高h’3=1.0m</p><p>  (7) 貯砂斗容積:(V1)</p><p><b>  ><

65、/b></p><p><b>  符合要求</b></p><p>  (8) 沉砂室高度:(h3)</p><p>  設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i=6%,坡向砂斗,則</p><p><b>  池總高度:(H)</b></p><p><b>  設超高

66、,</b></p><p>  (10) 核算最小流速</p><p><b>  3.2.4 初沉池</b></p><p>  初沉池的作用室對污水仲密度大的固體懸浮物進行沉淀分離。</p><p><b>  選型:平流式沉淀池</b></p><p>&l

67、t;b>  設計參數(shù):</b></p><p>  (1) 池子總面積A,表明負荷取</p><p>  (2)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p><p>  (3) 沉淀部分有效容積</p><p><b>  (4) 池長L</b></p><p>  (5) 池子總寬度B<

68、;/p><p>  (6) 池子個數(shù),寬度取5m</p><p><b>  (7) 校核長寬比</b></p><p><b> ?。ǚ弦螅?lt;/b></p><p>  (8) 污泥部分所需總容積V</p><p>  已知進水SS濃度=200mg/L</p>

69、<p>  初沉池效率設計50%,則出水SS濃度</p><p>  設污泥含水率97%,兩次排泥時間間隔T=2d,污泥容重</p><p>  (9) 每格池污泥所需容積</p><p>  (10) 污泥斗容積V1,</p><p>  (11)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積V2</p><p>  (1

70、2) 污泥斗和梯形部分容積</p><p>  (13) 沉淀池總高度H</p><p>  3.2.5 A2/O </p><p>  設計參數(shù) N=0.15KgBOD5/(kgMLSS.d)</p><p>  1、設計最大流量Q=60000m3/d</p><p>  2、設計進水水

71、質(zhì)COD=300mg/L;BOD5(S0)=150mg/L;SS=200mg/L;NH3-N=28mg/L</p><p>  4、設計計算,采用A2/O生物除磷工藝</p><p>  (1) BOD5污泥負荷N=0.15KgBOD5/(kgMLSS.d)</p><p>  (2) 回流污泥濃度XR=6 000mg/L</p><p>

72、  (3) 污泥回流比R=100%</p><p>  (4) 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p><p>  (5) 反應池容積V</p><p>  (6) 反應池總水力停留時間</p><p>  (7) 各段水力停留時間和容積</p><p>  厭氧:缺氧:好氧=1:1:3</p><p> 

73、 厭氧池水力停留時間,池容</p><p>  缺氧池水力停留時間,池容</p><p>  好氧池水力停留時間,池容</p><p>  (8) 反應池主要尺寸</p><p><b>  反應池總容積</b></p><p>  設反應池2組,單組池容</p><p>

74、  有效水深h=5.0m</p><p><b>  單組有效面積</b></p><p>  采用5廊道式推流式反應池,廊道寬</p><p><b>  單組反應池長度</b></p><p><b>  校核: (滿足)</b></p><p>&

75、lt;b>  (滿足)</b></p><p>  取超高為1.0m,則反應池總高</p><p>  (9) 反應池進、出水系統(tǒng)計算</p><p><b>  (1)進水管</b></p><p>  單組反應池進水管設計流量</p><p><b>  管道流速&

76、lt;/b></p><p><b>  管道過水斷面面積</b></p><p><b>  管徑</b></p><p>  取出水管管徑DN800mm</p><p><b>  校核管道流速</b></p><p>  (2)回流污泥渠道。

77、單組反應池回流污泥渠道設計流量QR</p><p><b>  渠道流速</b></p><p>  取回流污泥管管徑DN800mm</p><p><b>  (3)進水井</b></p><p><b>  反應池進水孔尺寸:</b></p><p>

78、;<b>  進水孔過流量:</b></p><p><b>  孔口流速</b></p><p><b>  孔口過水斷面積</b></p><p><b>  孔口尺寸取</b></p><p><b>  進水豎井平面尺寸</b>

79、;</p><p>  (4)出水堰及出水豎井。按矩形堰流量公式</p><p><b>  式中——堰寬,</b></p><p>  H——堰上水頭高,m</p><p><b>  出水孔過流量</b></p><p><b>  孔口流速</b>

80、;</p><p><b>  孔口過水斷面積</b></p><p><b>  孔口尺寸取</b></p><p><b>  進水豎井平面尺寸</b></p><p>  (5)出水管。單組反應池出水管設計流量</p><p><b> 

81、 管道流速</b></p><p><b>  管道過水斷面積</b></p><p><b>  管徑</b></p><p>  取出水管管徑DN1100mm</p><p><b>  校核管道流速</b></p><p>  (10)

82、 曝氣系統(tǒng)設計計算</p><p><b>  (1)設計需氧量</b></p><p>  其中:第一項為合成污泥需要量,第二項為活性污泥內(nèi)源呼吸需要量,第三項為消化污泥需氧量,第四項為反硝化污泥需氧量</p><p>  (2)的氨氮中被氧化后有90%參與了反硝化過程,有10%氮仍以存在</p><p><b&

83、gt;  (3)用于還原的 </b></p><p><b>  仍以存在的=</b></p><p><b>  (4)取 </b></p><p><b>  =+</b></p><p><b>  +</b></p>&l

84、t;p>  =4809.6+5502+1620-414=11517.6</p><p>  所以總需氧量為11517.6=479.9</p><p>  最大需要量與平均需氧量之比為1.4,則</p><p>  去除1kgBOD5的需氧量</p><p><b>  (5)標準需氧量</b></p>

85、<p>  采用鼓風曝氣,微孔曝氣器。曝氣器敷設于池底,距池底0.2m,淹沒深度3.8m,氧轉移效率EA=20%,計算溫度T=25℃。</p><p><b>  相應的</b></p><p><b>  最大標準需氧量</b></p><p><b>  最大時的供氣量</b><

86、/p><p>  (6)所需空氣壓力p</p><p><b>  式中</b></p><p>  曝氣器數(shù)量計算(以單組反應池計算)</p><p>  按供氧能力計算所需曝氣器數(shù)量。</p><p><b>  供風管道計算</b></p><p>

87、;  供風干管道采用環(huán)狀布置。</p><p><b>  流量</b></p><p><b>  流速</b></p><p><b>  管徑</b></p><p>  取干管管徑為DN600mm,單側供氣(向單側廊道供氣)支管</p><p>

88、<b>  流速</b></p><p><b>  管徑</b></p><p>  取支管管徑為DN400mm</p><p><b>  雙側供氣</b></p><p><b>  流速</b></p><p><b&

89、gt;  管徑</b></p><p>  取支管管徑DN500mm</p><p>  (11) 厭氧池設備選擇(以單組反應池計算)厭氧池設導流墻,將厭氧池分成3格。每格內(nèi)設潛水攪拌機1臺,所需功率按池容計算。</p><p><b>  厭氧池有效容積.</b></p><p>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

90、為</p><p><b>  污泥回流設備</b></p><p><b>  污泥回流比</b></p><p><b>  回流污泥量</b></p><p>  設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內(nèi)設3臺潛污泵(2用1備)</p><p><b

91、>  單泵流量</b></p><p>  水泵揚程根據(jù)豎向流程確定。</p><p>  (12) 混合液回流設備</p><p><b>  (1)混合液回流比</b></p><p><b>  混合液回流量</b></p><p>  設混合液回流泵

92、房2座,每座泵房內(nèi)設3臺潛污泵(2用1備)</p><p><b>  單泵流量</b></p><p>  (2)混合液回流管。</p><p><b>  混合液回流管設計</b></p><p>  泵房進水管設計流速采用</p><p><b>  管道過水

93、斷面積</b></p><p>  取泵房進水管管徑DN1000mm</p><p><b>  校核管道流速: </b></p><p>  (3)泵房壓力出水總管設計流量</p><p><b>  設計流速采用</b></p><p><b>  

94、管道過水斷面積</b></p><p><b>  管徑</b></p><p>  取泵房壓力出水管管徑DN900mm</p><p><b>  3.2.6 二沉池</b></p><p><b>  設計參數(shù)</b></p><p> 

95、 為了使沉淀池內(nèi)水流更穩(wěn)、進出水配水更均勻、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圓形輻流式二沉池。二沉池為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二沉池面積按表面負荷法計算,水力停留時間t=2.5h,表面負荷為1.5m3/(m2?h-1)。</p><p><b>  池體實際計算</b></p><p>  (1)二沉池表面面積</p><p><b

96、>  (2)池體有效水深</b></p><p>  (3)混合液的濃度,回流污泥濃度為</p><p>  為保證污泥回流濃度,二沉池的存泥時間不宜小于2h,</p><p>  二沉池污泥區(qū)所需存泥容積</p><p>  采用機械刮吸泥機連續(xù)排泥,設泥斗的高度H2為0.5m。</p><p> 

97、 (4)二沉池緩沖區(qū)高度H3=0.5m,超高為H4=0.3m,沉淀池坡度落差H5=0.63m</p><p><b>  二沉池邊總高度</b></p><p><b>  (5) 校核徑深比</b></p><p>  二沉池直徑與水深比為</p><p><b>  進水系統(tǒng)計算<

98、;/b></p><p><b>  (1)進水管計算</b></p><p><b>  單池設計污水流量</b></p><p><b>  進水管設計流量</b></p><p>  選取管徑DN1200mm</p><p><b>

99、;  (2)進水豎井</b></p><p>  進水豎井采用D2=1.5m,流速為0.1~0.2m/s</p><p>  出水口尺寸0.5×1.5m²,共6個,沿井壁均勻分布。</p><p><b>  出水口流速</b></p><p><b>  (3)穩(wěn)流筒計算<

100、;/b></p><p><b>  取筒中流速</b></p><p><b>  穩(wěn)流筒過流面積</b></p><p><b>  穩(wěn)流筒直徑</b></p><p><b>  (4)出水部分設計</b></p><p&g

101、t;<b>  單池設計流量</b></p><p><b>  環(huán)形集水槽內(nèi)流量</b></p><p>  采用周邊集水槽,單側進水,每池只有一個總出水口,安全系數(shù)k取1.2</p><p>  集水槽寬度,取b=0.5米</p><p><b>  集水槽起點水深</b>

102、</p><p><b>  集水槽終點水深</b></p><p>  槽深取0.7m,采用雙側集水環(huán)形集水槽計算,取槽寬b=0.8m,槽中流速</p><p>  設計取環(huán)形槽內(nèi)水深為0.6m,集水槽總高為0.6+0.3(超高)=0.9m,采用90°三角堰。</p><p><b>  出水溢流堰

103、的設計</b></p><p>  采用出水三角堰(90°),堰上水頭(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1=0.05m(H2O)。</p><p><b>  每個三角堰的流量</b></p><p><b>  三角堰個數(shù)</b></p><p>  三角堰中心距(單側進水)&

104、lt;/p><p>  (4) 排泥部分設計</p><p><b>  (1)單池污泥量</b></p><p>  總污泥量為回流污泥量加剩余污泥量</p><p><b>  回流污泥量</b></p><p><b>  剩余污泥量</b></

105、p><p>  (2)集泥槽沿整個池徑為兩邊集泥 </p><p><b>  設計泥量為</b></p><p>  集泥槽寬,取b=0.5m</p><p><b>  起點泥深</b></p><p><b>  終點泥深</b></p&g

106、t;<p>  3.2.7 接觸池和加氯間</p><p>  采用隔板式接觸反應池</p><p><b>  設計參數(shù)</b></p><p><b>  設計流量:</b></p><p><b>  水力停留時間:</b></p><p

107、><b>  設計投氯量:</b></p><p><b>  平均水深:</b></p><p><b>  隔板間隔:</b></p><p><b>  設計計算</b></p><p>  (1)每座接觸池容積:</p><

108、;p><b>  表面積</b></p><p><b>  隔板數(shù)采用2個</b></p><p><b>  則廊道總寬為</b></p><p><b>  接觸池長度</b></p><p><b>  長寬比</b>&

109、lt;/p><p><b>  實際消毒池容積</b></p><p><b>  實際水深</b></p><p>  徑校核均滿足有效停留時間</p><p>  (2)加氯量的計算:</p><p><b>  設計最大加氯量為 </b></p&

110、gt;<p>  選用3臺REGAL-2100型負壓加氯機(2用1備),單臺加氯量10kg/h</p><p>  3.2.8 污泥處理構筑物的計算</p><p><b>  (1)回流污泥泵房</b></p><p>  二沉池活性污泥由吸泥管吸入,由池中心落泥管及排泥管排入池外套筒閥井中,然后由管道輸送至回流泵房,其他污泥由

111、刮泥板刮入污泥井中,再由排泥管排入剩余污泥泵房集泥井中。</p><p>  設計回流污泥量為QR=RQ,污泥回流比R=50%-100%。按最大考慮。</p><p>  回流污泥泵設計選型:</p><p><b>  (1)揚程:</b></p><p>  設二沉池水面相對地面標高0.5m.套筒閥井泥面相對標高0.

112、3m,回流污泥泵房泥面相對標高-0.6m,生物處理構筑物水面相對標高1.5m,則污泥回流泵所需提升高度2.1m</p><p><b>  (2)流量:</b></p><p><b>  泵房回流污泥量</b></p><p><b>  (3)選泵:</b></p><p>

113、;  選用LXB-900螺旋泵6臺(5用1備),單臺提升能力為480m3/h,提升高度為2.0m-2.5m,電動機轉速n=48r/min,功率N=55kW</p><p><b>  (2)剩余污泥泵房</b></p><p><b>  (1)設計說明</b></p><p>  二沉池產(chǎn)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及其它處理構筑物

114、排出污泥由地下管道自</p><p>  流入集泥井,剩余污泥泵(地下式)將其提升至污泥濃縮池中。</p><p>  (2)選泵:選用1PN污泥泵Q7.2-16 ,H=12-14m,N3kW</p><p><b>  (3)污泥濃縮池</b></p><p>  采用兩座幅流式圓形重力連續(xù)式污泥濃縮池,用帶柵條的刮泥

115、機刮泥,采用靜壓排泥,剩余污泥泵房將污泥送至濃縮池。</p><p><b>  設計參數(shù)</b></p><p><b>  設計流量</b></p><p><b>  進泥濃度:6g/L</b></p><p>  初層池污泥含水率95%</p><p

116、>  污泥含水率99%,濃縮后含水率97%</p><p>  貯泥池出口污泥含水率92%</p><p>  濃縮時間T=20h,濃縮池固體通量</p><p><b>  濃縮池的尺寸</b></p><p><b>  面積:</b></p><p><b&

117、gt;  直徑:</b></p><p><b>  高度:工作高度</b></p><p><b>  取超高,緩沖層高度</b></p><p><b>  總高度</b></p><p><b>  濃縮后污泥流量</b></p&g

118、t;<p><b>  (4)貯泥池</b></p><p><b>  污泥量</b></p><p>  濃縮后的污泥量853.3 ,含水率97%</p><p>  初沉污泥量350 ,含水率95%</p><p><b>  污泥量</b></p&g

119、t;<p><b>  貯泥池的容積</b></p><p>  設貯泥時間為4h,則貯泥池的容積</p><p><b>  貯泥池尺寸</b></p><p>  取池深H=4m,則貯泥池面積</p><p>  設計圓形貯泥池一座,直徑D=5.4m.</p><

120、;p><b>  攪拌設備</b></p><p>  為防止污泥在貯泥池終沉淀,貯泥池內(nèi)設置攪拌設備。設置液下攪拌機1臺,功率10kw。</p><p><b>  (5) 脫水間</b></p><p>  壓濾機選型:過濾流量</p><p>  設計2臺壓濾機,每臺每天工作7h,則每臺

121、壓濾機處理量</p><p>  ,選擇DY15型帶式壓濾脫水機</p><p><b>  加藥量計算</b></p><p><b>  設計流量</b></p><p><b>  絮凝劑PAM</b></p><p>  投加量,以干固體的0.4

122、%計</p><p>  3.3 構建筑物和設備一覽表</p><p><b>  第四章 平面布置</b></p><p>  在污水處理廠的廠區(qū)內(nèi)有各處理單元的構筑物;連通各處理構筑物之間的管、渠極其他管線;輔助性建筑物;道路以及綠地等。因此,要對污水處理廠廠區(qū)內(nèi)各種工程設施進行合理的平面規(guī)劃。</p><p>  

123、4.1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p><p>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包括:生產(chǎn)性的處理構筑物和泵房、鼓風機房、藥劑間、化驗室等輔助性建筑物以及各種管線等的布置。在廠區(qū)內(nèi)還有道路系統(tǒng)、室外照明系統(tǒng)和美化的綠地設施。根據(jù)處理廠的規(guī)模大小,一般采用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總平面圖,常用比例尺為。</p><p>  4.1.1平面布置原則</p><p>  1、污水廠的廠區(qū)面

124、積,應按項目總規(guī)??刂疲⒆鞒龇制诮ㄔO的安排,合理確定近期規(guī)模,近期工程投入運行一年內(nèi)水量宜達到近期設計規(guī)模的60%。</p><p>  2、污水廠的總體布置應根據(jù)廠內(nèi)各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結合廠址地形、氣候和地質(zhì)條件,優(yōu)化運行成本,便于施工、維護和管理等因素,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確定。</p><p>  3、污水廠廠區(qū)內(nèi)各建筑物造型應簡潔美觀,節(jié)省材料,選材適當,并應使建筑物和

125、構筑物群體的效果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p><p>  4、生產(chǎn)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設施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應力求合理,并應與處理構筑物保持一定距離。</p><p>  5、污水和污泥的處理構筑物宜根據(jù)情況盡可能分別集中布置。處理構筑物的間距應緊湊、合理,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防火規(guī)范的要求,并應滿足各構筑物的施工、設備安裝和埋設各種管道以及養(yǎng)護、維修和管理的要求。</p><

126、p>  6、污水廠的工藝流程、豎向設計宜充分利用地形,符合排水通暢、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p><p>  7、廠區(qū)消防的設計和消化池、貯氣罐、污泥氣壓縮機房、污泥氣發(fā)電機房、污泥氣燃燒裝置、污泥氣管道、污泥干化裝置、污泥焚燒裝置及其他危險品倉庫等的位置和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防火規(guī)范的要求。</p><p>  8、污水廠內(nèi)可根據(jù)需要,在適當?shù)攸c設置堆放材料、備件、燃料和

127、廢渣等物料及停車的場地。</p><p>  9、污水廠應設置通向各構筑物和附屬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p><p>  主要車行道的寬度:單車道為3.5~4.0m,雙車道為6.0~7.0m,并應有回車道;</p><p>  車行道的轉彎半徑宜為6.0~10.0m;</p><p>  人行道的寬度宜為1.5~2.0

128、m;</p><p>  通向高架構筑物的扶梯傾角一般宜采用30°,不宜大于45°;</p><p>  天橋?qū)挾炔灰诵∮?.0m;</p><p>  車道、通道的布置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防火規(guī)范要求,并應符合當?shù)赜嘘P部門的規(guī)定。</p><p>  10、污水廠周圍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應設置圍墻,其高度不宜小于2.0m。<

129、/p><p>  11、污水廠的大門尺寸應能容運輸最大設備或部件的車輛出入,并應另設運輸廢渣的側門。</p><p>  12、污水廠并聯(lián)運行的處理構筑物間應設均勻配水裝置,各處理構筑物系統(tǒng)間宜設可切換的連通管渠。</p><p>  13、污水廠內(nèi)各種管渠應全面安排,避免相互干擾。管道復雜時宜設置管廊。處理構筑物間輸水、輸泥和輸氣管線的布置應使管渠長度短、損失小、流行

130、通暢、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污水處理構筑物間的管渠連通,在條件適宜時,應采用明渠。</p><p>  管廊內(nèi)宜敷設儀表電纜、電信電纜、電力電纜、給水管、污水管、污泥管、再生水管、壓縮空氣管等,并設置色標。</p><p>  管廊內(nèi)應設通風、照明、廣播、電話、火警及可燃氣體報警系統(tǒng)、獨立的排水系統(tǒng)、吊物孔、人行通道出入口和維護需要的設施等,并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防火規(guī)范要求。</p&

131、gt;<p>  14、污水廠應合理布置處理構筑物的超越管渠。</p><p>  15、處理構筑物應設排空設施,排出水應回流處理。</p><p>  16、污水廠宜設置再生水處理系統(tǒng)。</p><p>  17、廠區(qū)的給水系統(tǒng)、再生水系統(tǒng)嚴禁與處理裝置直接連接。</p><p>  18、污水廠的供電系統(tǒng),應按二級負荷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