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北石質山區(qū)是華北平原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一直是退耕還林與荒山造林等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重點區(qū)域。為進一步豐富溫暖帶山地人工林、農田與撂荒地的碳通量觀測數(shù)據,為全球變化預測提供參考,并為華北山區(qū)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深入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并對評價其它類似氣候區(qū)與山區(qū)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差異提供借鑒,因此,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靜態(tài)箱-氣象色譜法,研究了華北低丘山地晴天日條件下退耕還林樹種刺槐人工林與農田,荒山造林樹
2、種側柏、栓皮櫟人工林與撂荒地之間的土壤呼吸差異。結果表明:
⑴刺槐林地與農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現(xiàn)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在非生長季節(jié),刺槐林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為0.597μ mol·m-2·s-1,比農田0.665μ mol·m-2·s-1約低10.2%;在生長季節(jié),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平均為3.551μ mol·m-2·s-1,約比農田3.880μ mol·m-2·s-1約低8.5%。因此,退耕還林后可降低CO2排放,在應對氣候氣
3、候變暖中具有重要地位。土壤溫濕度對刺槐林地與農田土壤呼吸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一致性,在非生長季節(jié),土壤溫度(0-5cm)解釋了刺槐林與農田土壤呼吸速率變化的90%以上,而與土壤體積含水量無關;但在生長季節(jié),土壤溫度卻只解釋了刺槐林與農田土壤呼吸變化的70.5%-79.4%,且土壤體積含水量與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的變化無關,而土壤體積含水量卻解釋了農田土壤呼吸速率變化的24.9%,且土壤溫濕度交互作用比較明顯。在不同季節(jié)階段,作為評價不同生
4、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對溫度的敏感性或依賴性的一常用指標Q10值,在刺槐林地與農田之間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一致性。在非生長季刺槐林土壤呼吸Q10為3.554小于農田的4.170;而在生長季,刺槐林Q10卻以2.380大于農田的1.826。
⑵荒山營造栓皮櫟林對降低CO2排放具有顯著效果。在非生長季節(jié)和生長季節(jié),栓皮櫟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分別以19.5%、40.2%低于撂荒地?;纳綘I造側柏林亦對降低CO2排放具有顯著作用。在非生長季,側柏林
5、地土壤呼吸速率(0.494μ mol·m-2·s-1)以平均低于撂荒地(0.573μ mol·m-2·s-1)13.8%的趨勢,隨著氣溫的變化而呈“V”形變化;而在生長季,撂荒地和側柏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變化特征均基本為單峰型狀態(tài),且側柏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為3.658μmol·m-2·s-1,比撂荒地的6.363μ mol·m-2·s-1低42.5%。
⑶準確估測及評估兩種不同林型間土壤呼吸的差異性,對于進一步優(yōu)化荒山造
6、林的群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經實驗研究表明:在整個觀測期內,闊葉栓皮櫟林土壤呼吸速率比針葉側柏林高3.1%,但在不同季節(jié),大小不一。在非生長季節(jié),針葉側柏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為0.494μ mol·m-2·s-1比闊葉櫟林的0.461μ mol·m-2·s-1高7.2%;而在生長季,針葉側柏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卻比闊葉櫟林低3.7%。針葉側柏和闊葉櫟林土壤呼吸Q10均隨土溫的升高而降低,且在非生長季表現(xiàn)為,針葉側柏人工林土壤呼吸Q10大于闊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太行山南段低丘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通量組成及其影響機理.pdf
- 川中丘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研究.pdf
- 長江中游灘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特征研究.pdf
- 貴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性質的影響.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碳素平衡影響的研究.pdf
- 喀斯特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表層巖溶泉水的影響.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碳形態(tài)的影響研究.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化特征及其與土壤呼吸和N2O排放的關系.pdf
- 川北低山深丘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特征研究.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性質及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pdf
- 巖溶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許侵蝕研究.pdf
- 縉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碳、氮組分的影響.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瑪曲高寒草地土壤養(yǎng)分與植被的影響.pdf
- 半干旱黃土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生態(tài)水文性質的影響.pdf
- 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呼吸的影響.pdf
- 不同土地利用條件下土壤呼吸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pdf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蝕與抗沖性研究.pdf
- 縉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團聚體及其碳氮的影響.pdf
- 貴州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特征.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