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彩色馬蹄蓮作為一種觀賞型好的花卉品種,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但目前貴州彩色馬蹄蓮尚未實現(xiàn)規(guī)范化栽培,主要是缺乏彩色馬蹄蓮的規(guī)范栽培技術。本項目通過對彩色馬蹄蓮的種球貯藏、栽培技術和苗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及影響馬蹄蓮栽培的光照、溫度、水分等環(huán)境因子的研究,以期解決彩色馬蹄蓮栽培的關鍵技術及環(huán)境控制技術,形成配套的、優(yōu)化的彩色馬蹄蓮培育技術,為彩色馬蹄蓮在貴州的規(guī)范化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指導。
通過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2、 1.不同溫度貯藏對彩色馬蹄蓮種球萌發(fā)、生長和生理的影響
彩色馬蹄蓮株高、地莖、葉片數(shù)、開花數(shù)的變化隨貯藏溫度升高均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5℃低溫處理增加游離脯氨酸含量,表現(xiàn)出抗寒性,同時其光合速率、蒸騰速率都得到提高。
2.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對彩色馬蹄蓮生長和生理生化的影響
采用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彩色馬蹄蓮種球的研究表明:濃度為300mg/LGA3浸泡種球開花率最高,觀賞效果較好。其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
3、質含量得到提高,最有利于葉綠素的積累,提高了彩色馬蹄蓮的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從而減少在高溫脅迫下受到的傷害。
3.彩色馬蹄蓮的栽培技術
經比較彩色馬蹄蓮在A(3腐殖土:1珍珠巖:1泥土)基質排水良好,肥料充足,適合彩色馬蹄蓮生長,植株最高,開花數(shù)多。不同施肥試驗結果表明,施40克/m2的鈣鎂磷肥彩色馬蹄蓮生長最好,開花數(shù)最多,達到8朵。彩色馬蹄蓮是生長需肥不易太多的植物,施肥過多反而容易引起植株腐爛。用不同濃度赤霉素
4、的促花試驗表明,用赤霉素處理可促進彩色馬蹄蓮開花和生長。其中以GA3處理濃度為300mg/L處理后,植株生長狀況良好,葉片較平展,觀賞效果較好。
4.彩色馬蹄蓮栽培環(huán)境控制
不同溫度、光照、水分條件下的栽培試驗表明:彩色馬蹄蓮喜溫暖濕潤陰蔽的環(huán)境,全光和過弱的光照都不利于彩色馬蹄蓮生長,栽培環(huán)境保持全光照的50%比較適宜。彩色馬蹄蓮喜溫暖,在溫室條件下栽培優(yōu)于露天栽培。溫室內彩色馬蹄蓮株高比溫室外株高提高13.24%
5、,地莖增加22.73%,能正常開花。彩色馬蹄蓮栽培基質的含水量以80%田間持水量比較好,其株高100%田間持水量提高36.21%,比40%田間持水量處理提高21.49%。其開花數(shù)和質量明顯優(yōu)于其他水分處理。
5.彩色馬蹄蓮的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
通過對彩色馬蹄蓮的種球貯藏、栽培技術和苗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及影響馬蹄蓮栽培的光照、溫度、水分等環(huán)境因子的研究,提出彩色馬蹄蓮的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如下:彩色馬蹄蓮種球應在5℃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馬蹄蓮與彩色馬蹄蓮
- 馬蹄蓮和彩色馬蹄蓮快繁體系的構建和優(yōu)化研究.pdf
- 彩色馬蹄蓮組培快繁技術研究.pdf
- 彩色馬蹄蓮種球生產關鍵技術研究.pdf
- 彩色馬蹄蓮離體快繁關鍵技術及栽培措施研究.pdf
- 彩色馬蹄蓮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pdf
- 繪制馬蹄蓮
- 馬蹄蓮又稱水芋
- 彩色馬蹄蓮病毒的分子檢測和鑒定.pdf
- 絲網花馬蹄蓮制作
- flash鼠繪《馬蹄蓮》
- 繁花似錦 馬蹄蓮
- 黑櫻桃引種栽培技術研究.pdf
- 阿月渾子引種及其栽培技術研究.pdf
- 馬蹄蓮的一些栽植技術
- 中國結--馬蹄蓮 美術
- 河西荒漠區(qū)樟子松引種栽培技術研究.pdf
- 南縣引種叢生竹豐產栽培技術研究.pdf
- 貴州省野生百合引種栽培技術
- 子蓮栽培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