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和大豆產量及相關性狀的QTL定位是大豆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大豆產量相關性狀QTL定位的穩(wěn)定性分析,并研究其數量遺傳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大豆溧水中子黃豆(P1)×南農493-1(P2)雜交組合構建的244株正交F2群體、300株反交F2群體及其衍生的正反交F2∶3和F2∶4家系群體為材料,通過分子生物學試驗掃描了正交F2群體的SSR分子標記多態(tài)性,通過正反交F2群體衍生的F2∶3(2007年)和F2∶4(

2、2008年)群體江浦試驗站田間試驗考查了單株鮮重、單株干重、粒長、粒寬和粒厚的表型觀測值,共獲得一組分子標記數據和10組數量性狀家系平均數表型數據。首先采用P1、Fi、P2和F2∶3四世代聯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這5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然后利用F2群體的分子標記數據,采用JoinMap3.0軟件包,構建了大豆遺傳連鎖圖譜;最后使用Windows QTLCartographer V2.5等軟件包,采用復合區(qū)間作圖、多區(qū)間

3、作圖和全基因組標記聯合分析方法對上述5性狀進行了QTL定位,取得的主要結果如下:
   1.采用P1、Fi、P2和正交(或反交)F2∶3四世代聯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豆粒形相關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結果表明:粒長符合一對加性-顯性主基因+加性-顯性-上位性混合遺傳模型(D_0),粒寬和粒厚符合多基因遺傳模型(C0);一階與二階遺傳參數估計結果進一步揭示:粒長主要受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粒寬和粒厚主要受多基因控制

4、。通過正交F2和F2∶3單世代單株干重與鮮重的分離分析,結果表明鮮重,干重均符合2對加性-顯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B-1),一階與二階遺傳參數估計結果進一步揭示:單株鮮重和單株干重主要受主基因控制.
   2.首先利用972對SSR引物掃描了兩個親本間的多態(tài)性,獲得了273對在親本間具有多態(tài)性的分子標記;然后,利用273對SSR引物掃描正交F2群體的244株間的多態(tài)性,獲得了150對在F2群體單株間具有多態(tài)性的SSR分子標記;最

5、后,利用244株F2群體的150對SSR標記信息,應用JoinMap3.0作圖軟件進行連鎖分析,構建了一張包含90個分子標記和28個連鎖群的大豆連鎖遺傳圖譜。利用公共遺傳圖譜,將28個連鎖群與大豆染色體相對應,分布在17條染色體上.每個連鎖群上的標記數目在2~9個之間,連鎖群長度在6.9~114.3cM之間。連鎖圖總長度為1356.4cM,標記間平均距離為14.9cM。相鄰標記間平均間距最大的連鎖群為I-b,為51.25cM;最小平均間

6、距的連鎖群為L,為6.87cM;有29個區(qū)間長度大于20cM。整體上,SSR標記在本圖譜上分布相對較均勻,但同時存在10個大的間隙,其中A1、C2、D1a、D2、 E、I、J、M和N連鎖群被分成2段,并且缺少公共圖譜B1、B2、C1連鎖群上的標記。與公共遺傳圖譜相比,各連鎖群上標記的順序基本一致,標記間的距離比公共圖譜大,需要進一步加密或添加不同類型的標記.
   3.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

7、軟件包的復合區(qū)間作圖和多區(qū)間作圖方法以及全基因組標記聯合分析的懲罰最大似然方法,檢測了正交F2和F2:3及F2∶3和F2∶4家系群體的單株鮮重、單株干重、粒長、粒寬和粒厚的QTL。
   3.1采用復合區(qū)間作圖(CIM)和多區(qū)間作圖(MIM)方法,針對F2∶3和F2∶4家系群體粒形性狀共檢測到21個QTL(見表3-3,圖3-1),此外MIM方法檢測到9個互作(見表3-4)。其中粒長性狀用CIM方法檢測到4個QTL,MIM方法檢測

8、到6個QTL;3個QTL同時被CIM和MIM檢測到,qSL-O-2、qSL-O-1和qSL-D2-1;qSL-D2-1和qSL-O-2位點,同時在F2∶3和F2:4群體中檢測到。粒寬性狀用CIM方法檢測到6個QTL,MIM方法檢測到6個QTL。有4個QTL,qSW-A1,qSW-J-1,qSW-M-2,qSW-N-1,在CIM和MIM方法同時檢測到;qSW-J-1、qSW-N-1和qSW-M-2,三個位點同時在F2∶3和F2:4群體中檢

9、測到。粒厚性狀用CIM方法檢測到4個QTL,MIM方法檢測到4個QTL。其中在F2∶3和F2∶4群體中總共檢測到9個顯著QTL,1個上位性QTL。其中4個QTL,qST-A1-1、qST-M-1、qST-N-1和qST-O同時在CIM和MIM方法中檢測到;qST-A1-1在F2∶3和F2:4群體中檢測到。
   3.2F2∶3和F2∶4家系平均數的聯合分析共檢測到18個與粒形性狀相關的標記或區(qū)間。粒長共檢測到6個QTL,其中有2

10、個QTL同CIM和MIM方法檢測結果一致,1個環(huán)境效應和1個環(huán)境互作通過MJA方法檢測出來。環(huán)境效應很大,環(huán)境互作的貢獻率很小,上位性QTL在兩個群體中表現不一致;粒寬共檢測到7個QTL,有3個同CIM和MIM方法檢測結果一致;粒厚共檢測到5個QTL,有3個同CIM和MIM方法檢測結果一致。
   通過以上粒形QTLs定位結果呈簇分布和表型性狀成顯著或極顯著相關,表明功能相似的性狀或相互關聯的性狀,其QTL位點常常分布于相同連鎖

11、群相似或相近的位置,基因位點的連鎖是性狀相關的基礎。
   3.3在F2和F2∶3家系群體中,定位出鮮重和干重的主效QTL共27個和互作QTL9個(表4-7,圖4-1,表4-8)。其中,鮮重用CIM方法在F2群體中檢測到1個QTL,分布在D1a染色體上;用MIM方法在F2群體中檢測到2個QTL,分布在D1a和K染色體上;干重用CIM方法在F2群體中檢測到一個QTL,qDW-J-1;MIM方法在F2群體中檢測到4個QTL,3個互作

12、,分布在D2、G、J和K等4個染色體上。
   以上檢測到的QTL主要分布在A1、C2、D1a、D1b、D2、J、M、N和O等染色體上,同時也可看出QTL互作是大豆重要性狀的重要遺傳組分之一.
   4.產量相關性狀的分離分析和分子標記QTLs定位結果具有相對一致性.分離分析表明干重為2對主基因控制,QTL定位結果同樣也發(fā)現了qDW-D2-1(CIM,MIM)和qDW-l-2(MIM)貢獻率大于10%的位點;qDW-D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