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壩上高原豆科作物固氮培肥效應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針對冀西北壩上地區(qū)客觀實際,以張北試驗站長期定位試驗的六種豆科作物為研究對象,利用田間試驗和室內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六種豆科作物的產量、土壤氮素含量、固氮酶活性、固氮量、根系分布情況等,進一步闡述其經濟效益,經過綜合比較選配適宜該區(qū)種植的豆科作物。其主要結論如下:
   1.第一年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將施氮量與六種豆科作物經濟產量進行二次方程擬合得到苜蓿、蠶豆、豌豆、大豆最高經濟產量施肥量分別為純氮91.64kg

2、/hm2,50.78 kg/hm2,35.65 kg/hm2,189.88 kg/hm2,理論最高經濟產量分別為4203.74 kg/hm2,1859.97kg/hm2,2359.02kg/hm2,3204.77kg/hm2。一粒傳與紅蕓豆的經濟產量隨施肥量增加而降低。連作4年后,六種豆科作物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平均經濟產量按苜蓿、蠶豆、紅蕓豆、一粒傳、豌豆、大豆的順序依次降低。
   2.各小區(qū)種植豆科作物后土壤氮素含量發(fā)生了不

3、同的變化。第一年種植六種豆科作物后各小區(qū)的土壤氮素含量變化不大,集中在1.0g/kg-1.2g/kg,第二年種植后苜蓿、蠶豆、大豆的土壤氮素含量明顯的高于第一年處于1.4g/kg-1.8g/kg之間,豌豆和紅蕓豆比第一年稍有增加,后兩年種植后土壤氮素含量較前兩年都有下降。苜蓿、蠶豆、大豆、豌豆、紅蕓豆這五種豆科作物種植后土壤中氮素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一粒傳的土壤氮素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3.在連作的第四年分別在六種

4、豆科作物的開花期測定固氮酶活性。經測定分析得知蠶豆和苜蓿的固氮酶活性較高,分別為20.6479 umolC2H4·min-1·區(qū)-1、20.1262 umolC2H4·min-1·區(qū)-1,紅蕓豆和大豆的固氮酶活性較低。六種豆科作物固氮酶活性差異不顯著。蠶豆的根瘤干重最高,與其它五種豆科作物差異顯著,由固氮酶活性及根瘤干重估算六種豆科作物的固氮量得知:六種豆科作物在該年的固氮量差異不顯著,由大到小依次為:苜蓿>蠶豆>一粒傳>大豆>紅蕓豆>

5、豌豆。苜蓿的固氮量最大達到324kg/hm2,其次為蠶豆,固氮量可達252 kg/hm2,最低為豌豆211 kg/hm2。
   4.由六種豆科作物連續(xù)四年的經濟產量估算凈收益及產投比。蠶豆和苜蓿在三個施肥水平下凈收益都較高,處于2.5萬元/hm2-3.1萬元/hm2之間。豌豆和大豆的凈收益在三個施肥水平下都較低,紅蕓豆在N8P6水平下凈收益最高達到31638元/hm2,一粒傳的凈收益隨施肥量增加而下降。蠶豆產投比隨施肥量增加呈

6、先增后降的趨勢,處于5-6之間變化不大,其余五種豆科作物的產投比都是隨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苜蓿在三個施肥水平下的產投比都高于其它五種作物,分別為157.66元/元,41.31元/元,17.15元/元。
   5.在第四年對六種作物的根系分布特征進行測定分析得知:六種豆科作物0-20cm的平均根干重苜蓿最高為3.7370 g/1000cm3,與其它五種豆科作物差異顯著,與紅蕓豆、豌豆差異極顯著。其它五種作物間差異不顯著。六種豆科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