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光合作用的強弱對植物生物產(chǎn)量的高低起決定性的作用。據(jù)研究報道,植物95%以上的生物產(chǎn)量來源于葉片。因此,對葉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水稻的葉片類型來看,主要表現(xiàn)為直立型,所以其它類型的葉片均歸為突變型葉片。目前,突變型葉片主要有卷葉、披葉、絨葉、光葉等。其中,披葉型的材料在水稻育種上具有很好的用途。首先,由于目前育種上所用的材料葉型幾乎都是直立的,直立型的葉片和披葉型的葉片在外觀上差異非常明顯,
2、據(jù)此可以作為標記性狀應用于育種。另外,如果育成具有披葉性狀的不育系,在水稻的制種過程中,由于葉片披垂,穗層明顯高于葉層,葉片就不會阻礙恢復系的傳粉、授粉,有利于制種產(chǎn)量的提高。同時,還可少噴或不噴“九二〇”(赤霉素),減小田間操作的難度,有利于省工、省時、高效。因此,對水稻披葉突變性狀進行研究,對提高育種效率,加速優(yōu)良種質資源在水稻育種上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水稻突變基因結構與功能的理論研究具有積極作用。基于此,本文對G156S
3、披葉性狀進行了遺傳和基因定位分析,以期為其在水稻育種上的利用提供借鑒。其結果如下:
?、盙156S的葉片形態(tài)及葉色
在BC1代和F2代分離群體中,通過對披葉單株的葉片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所有的葉片(除劍葉外)都是有主脈的,只是主脈較粗而短。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明,在一片完整葉中,從葉片基部到葉尖約2/3部分有主脈且較粗壯,其余的約1/3部分因沒有主脈而披垂,整片葉就表現(xiàn)為部分披垂,劍葉因沒有主脈而呈完全披垂狀。在對葉色的分離情況調查中
4、發(fā)現(xiàn),凡是披葉分離單株,其葉色均較深綠(葉色深綠屬于突變),凡是表現(xiàn)為直立葉的分離單株,無論是顯性純合直立,還是顯性雜合直立,葉片葉色均表現(xiàn)為淺綠色。
?、睪156S的穎花觀察
在盛花期取G156S、黔恢085和披葉分離單株的穎花到實驗室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結果表明,所有的穎花均表現(xiàn)為正常。其中,每一朵穎花從外到內依次由1個外穎、1個內穎、2個漿片、6枚雄蕊和1枚雌蕊(1個子房,2個羽毛狀的柱頭)組成。
?、晨刂?/p>
5、G156S披葉性狀的基因顯隱性
用G156S作母本,4個恢復系明恢63、明恢86、黔恢085、蜀恢572作父本,采用溫水對G156S殺雄后進行雜交,獲得4份F1代種子,種植后形成4個F1代群體。通過對每個F1代群體單株的葉片進行鑒定,再與父母本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所有的葉片均表現(xiàn)為直立,與父本的葉形相同,沒有出現(xiàn)中間過渡現(xiàn)象,說明披葉性狀受隱性基因控制。
⒋控制G156S披葉性狀的基因對數(shù)
獲得F1代群體后
6、,再用G156S作母本,4個F1代作父本分別進行回交,獲得4份BC1代種子。同時,用F1代自交,獲得4份F2代種子,構建BC1代和F2代分離群體。八葉期后分別對BC1代和F2代群體分離單株進行調查,再通過DPS分析軟件進行X2測驗。結果顯示,在4個F2代分離群體中,直立葉單株數(shù)﹕披葉單株數(shù)均符合3﹕1的理論比;4個BC1代分離群體中,直立葉單株數(shù)﹕披葉單株數(shù)均符合1﹕1的理論比,遵循經(jīng)典的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由此表明,該披葉突變性狀受一對基
7、因控制。
?、悼刂艷156S披葉性狀的基因定位
選取G156S×黔恢085的F2代分離群體作為基因定位群體,用比較均勻分布于水稻12條染色體上的246個SSR標記對親本G156S和黔恢085的基因組DNA進行多態(tài)性分析。然后,用在兩親本間表現(xiàn)出多態(tài)性的標記擴增F2代的直立葉和披葉近等DNA池,再用在兩個近等基因池間檢測到的具有差異的標記來進行連鎖分析,用與披葉突變基因連鎖的標記來擴增F2代披葉隱性群體。通過MAPMAK
8、ER/EXP3.0分析軟件進行連鎖分析,構建了G156S控制披葉性狀的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部分遺傳連鎖圖。結果表明,位于水稻第3染色體短臂上的6個標記與目標基因連鎖,它們分別是標記RM1332、RM6829、RM5628、RM6849、RM6883、和RM3126。其中,RM1332、RM6829、RM5628和RM6883位于披葉突變基因的同側,遺傳距離分別為5.1cM、4.2cM、1.0cM和2.4cM,而標記RM6849和RM31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稻卷葉性狀的遺傳分析及卷葉基因的精細定位.pdf
- 水稻卷葉性狀的遺傳分析及QTL定位.pdf
- 水稻紫葉基因定位與性狀分析.pdf
- 水稻卷葉性狀的遺傳分析及QTL的初步定位.pdf
- 水稻根系性狀的遺傳及基因定位.pdf
- 水稻香味性狀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研究.pdf
- 水稻光葉性狀基因gl1的精細定位及候選基因分析.pdf
- 水稻白脈光葉性狀的表征及基因定位.pdf
- 水稻抽穗期性狀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 水稻籽粒性狀的遺傳分析及粒長基因GL-2的定位.pdf
- 水稻條紋葉枯病抗性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抗白葉枯病性狀的鑒定、遺傳分析和QTL定位.pdf
- 水稻矮稈斑馬葉突變體y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 一個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 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 水稻半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葉緣白化突變體mal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窄葉突變體nal(t)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卷葉性狀研究及相關基因的效應分析.pdf
- 西瓜短蔓性狀遺傳規(guī)律分析及基因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