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銅陵礦區(qū)堆放了大量不同時期的銅尾礦,形成大量銅尾礦廢棄地,其中的大部分銅尾礦廢棄地處于自然生態(tài)恢復狀態(tài),并形成典型的原生演替系列。尾礦廢棄地具有極端的pH、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這些不良的條件都為尾礦廢棄地的恢復帶來極大的困難。土壤有機質、土壤酶活性都能反映土壤的肥力狀況。因此,探討廢棄地自然生態(tài)恢復中不同演替階段植物群落變化與土壤有機質、土壤酶活性變化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針對近年來在銅尾礦廢棄地有機質和土
2、壤酶研究的現(xiàn)狀,對銅陵不同棄置時間的4個尾礦庫的7個地點(楊山沖白茅群落、木賊群落、中華結縷草群落、裸地、水木沖裸地、銅官山新礦隱花植物結皮群落和老尾礦白茅群落)進行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1)隨著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演替的進行,尾礦中土壤酶活性逐步提高,維管植物群落下尾礦中土壤酶活性>隱花植物植物結皮下尾礦中土壤酶活性>裸地處土壤酶活性;位于植物群落下的尾礦廢棄地中脲酶、堿性磷酸酶、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從表層至下層逐漸降低,表現(xiàn)為0-5
3、cm>5-10cm>10-15cm>15-20cm。不同植物群落對尾礦中土壤酶活性影響有很大差異,位于木賊群落下的尾礦中幾種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白茅群落和中華結縷草群落下的尾礦中酶的活性。相關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與有機質、總N表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
(2)土壤有機質、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的含量隨著演替的進行而不斷的提高;位于自然植物群落下的土壤有機質、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的含量高于裸地土壤有機
4、質、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的含量;位于植物群落下尾礦土壤有機質、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的含量從表層至下層逐漸降低,表現(xiàn)為A層>C層;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機質、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的含量也不相同。相關分析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機質、熱水溶性有機質以及腐殖酸與土壤有機質和總N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土壤脲酶與不同形態(tài)土壤有機質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而過氧化氫酶與不同形態(tài)土壤有機質之間并無顯著相關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銅陵銅尾礦廢棄地生物土壤結皮細菌多樣性研究.pdf
- 施肥對祁連山濕地植物群落結構及土壤有機質的影響.pdf
- 銅尾礦廢棄地植被恢復的研究——以相思谷銅尾礦庫為例.pdf
- 蚯蚓對銅尾礦廢棄地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以銅陵市鳳凰山林沖尾礦地為例.pdf
- 銅陵銅尾礦廢棄地可培養(yǎng)固氮菌和氨氧化細菌研究.pdf
- 礦業(yè)廢棄地裸露坡面人工植物群落構建及對基質性質的影響.pdf
- 銅尾礦廢棄地重金屬污染對三葉草幼苗生長和植物-土壤酶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pdf
- 秸稈添加對土壤有機質和微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響.pdf
- 水稻土與旱地土壤酶活性和有機質FT-IR特征比較研究.pdf
- 莊河口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線蟲特征.pdf
- 銅礦廢棄地優(yōu)勢植物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及銅抗性菌株強化植物富集銅作用的研究.pdf
- 螯合劑對鉛鋅尾礦廢棄地植物富集鉛鋅的誘導作用.pdf
- 施肥對不同有機質含量農田黑土土壤活性有機碳和土壤結構的影響.pdf
- 沙漠化對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及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性的影響.pdf
- 大連西山水庫濕地植物群落演替過程中土壤線蟲群落特征.pdf
- 裸露邊坡重建植物群落演替研究進展
- 樅陽大山不同演替階段群落結構及其植物多樣性研究.pdf
- 縉云山不同森林演替階段群落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研究.pdf
- 自然生態(tài)恢復過程中銅尾礦廢棄地微生物學性質及細菌群落結構研究.pdf
- 干旱礦區(qū)廢棄地土壤種子庫特征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