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模具畢業(yè)設計---左鉸鏈蓋注射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論文)</b></p><p>  學 生: </p><p>  指導老師: </p><p>  系 別: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p>

2、<p>  專 業(yè): 模具設計與制造 </p><p><b>  目錄</b></p><p><b>  目錄1</b></p><p><b>  1選題背景0</b></p><p>  1.1塑料模具的發(fā)展狀況及地

3、位0</p><p>  1.2 選材及性能分析1</p><p>  1.2.1 聚碳酸脂(PC)1</p><p>  1.2.2 ABS塑料1</p><p><b>  1.3設計內(nèi)容2</b></p><p>  2塑件成型工藝性分析2</p><p>

4、;  2.1塑件模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3</p><p>  2.2.1 ABS塑料成型工藝參數(shù)3</p><p>  2.2.2 PC成型工藝參數(shù)4</p><p>  2.2 表面質(zhì)量4</p><p>  2.3 尺寸和精度4</p><p>  2.4 結(jié)構(gòu)特點4</p><p>

5、  2.5 塑件注射工藝性5</p><p>  3塑件成型方案設計5</p><p>  3.1 分型面選擇5</p><p>  3.2型腔數(shù)確定6</p><p>  3.3 澆注系統(tǒng)類型與位置選擇6</p><p>  3.3.1 澆口的選擇6</p><p>  3.3.2

6、 澆口尺寸的確定7</p><p>  3.4 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設計8</p><p>  3.5 脫模結(jié)構(gòu)設計9</p><p>  3.5.1 脫模力計算9</p><p>  3.5.2 脫模機構(gòu)的選用及布局9</p><p>  3.5.3 凝料脫出機構(gòu)的設計10</p><p>

7、;  3.6 導向、定位機構(gòu)設計10</p><p>  3.6.1 導向機構(gòu)的作用10</p><p>  3.6.2 導向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及設計11</p><p>  3.7 側(cè)向分型抽芯結(jié)構(gòu)設計12</p><p>  3.8 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13</p><p>  3.8.1制品所需冷卻時間的計算13&

8、lt;/p><p>  3.8.2冷卻介質(zhì)一邊所需傳熱面積的設計計算13</p><p>  3.9 模架選用14</p><p>  4模具結(jié)構(gòu)設計15</p><p>  4.1 模具成型零部件設計15</p><p>  4.1.1 成型零件重要工作尺寸計算15</p><p>  

9、4.1.2 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設計16</p><p>  4.1.3 排氣方式及排氣槽的設計20</p><p>  4.2 模具強度與剛度計算20</p><p>  4.2.1型腔(上模)的側(cè)壁和底板厚度計算20</p><p>  4.3 模具結(jié)構(gòu)總圖繪制22</p><p>  4.4 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藝

10、24</p><p>  4.4.1 選材24</p><p>  4.4.2注射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編制24</p><p>  5注射機的選用及相關(guān)參數(shù)的校核25</p><p>  5.1 塑件基本參數(shù)25</p><p>  5.2 注塑機參數(shù)校核25</p><p> 

11、 5.2.1 最大注塑量25</p><p>  5.2.2 鎖模力校核26</p><p>  5.2.3 模具與注塑機安裝部分相關(guān)尺寸校核26</p><p>  5.2.4 開模行程校核27</p><p><b>  致謝28</b></p><p><b>  參考文

12、獻29</b></p><p><b>  1選題背景 </b></p><p>  1.1塑料模具的發(fā)展狀況及地位</p><p>  模具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基礎(chǔ)工藝裝備。振興和發(fā)展我國的模具工業(y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guān)注。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訊等產(chǎn)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產(chǎn)制件

13、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高精度、高復雜程度、高一致性、高生產(chǎn)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產(chǎn)的最終產(chǎn)品的價值,往往是模具自身價值的幾十倍、上百倍。模具生產(chǎn)技術(shù)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chǎn)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效益和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能力。</p><p>  現(xiàn)代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為素有“工業(yè)之母”美譽的模具工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而模具材料的應用

14、在模具制造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塑料,作為重要的模具材料之一,隨著家電、汽車、電子、電器、通訊產(chǎn)品的迅猛發(fā)展而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塑料模具,成為時下模具品種之“關(guān)鍵詞”。近年來,我國塑料模具業(yè)發(fā)展相當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個模具行業(yè)中約占30%左右。當前,國內(nèi)塑料模具市場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其中發(fā)展重點為工程塑料模具。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對模具工業(y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僅汽車行業(yè)將需要各種塑料制品36萬噸;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diào)的年產(chǎn)量

15、均超過1000萬臺;彩電的年產(chǎn)量己超過3000萬臺。家電行業(yè)近期家電業(yè)所需模具量年增長率為10%。一臺電冰箱約需模具350副,價值約400萬元;一臺全自動洗衣機約需模具200副,價值3000萬元;一臺空調(diào)器僅塑料模具就有20副,價值150萬元;單臺彩電大約共需模具140副,價值約700萬元。則僅彩電模具每年就有約28億元的市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外殼設計成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家電外殼的色彩、手感、精度、壁厚等都提出新要求。業(yè)內(nèi)人士普

16、遍認為,大型、精密、設計合理(</p><p>  塑料成型模具的發(fā)展方向包括:①模具CAD/CAE/CAM技術(shù)應用的普及,以提高模具制造精度,縮短制造周期;②模具零件加工和裝配朝著“零公差”要求發(fā)展;③模具結(jié)構(gòu)設計往“免試?!狈较虬l(fā)展;④精密注射成型設備向超高速、全電動、智能化等方向發(fā)展。</p><p>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深入地認識塑料模具的發(fā)展狀況并把握其市場走向,成為重要課題。

17、而站在塑料制件模具的設計生產(chǎn)去探求此課題的實質(zhì)與內(nèi)涵,成為最佳視角。</p><p>  1.2 選材及性能分析</p><p>  1.2.1 聚碳酸脂(PC)</p><p><b> ?。?)使用性能</b></p><p>  聚碳酸脂力學性能好,其拉伸和彎曲強度與聚酰胺和聚甲醛相當,抗沖擊和抗蠕變性能突出,尤其

18、抗蠕變性能優(yōu)于聚酰胺和聚甲醛,制品尺寸穩(wěn)定。但是聚碳酸脂的疲勞強度低,使用中容易產(chǎn)生應力開裂,與多數(shù)工程塑料相比,聚碳酸脂的摩擦系數(shù)較大,耐磨性較差。</p><p>  聚碳酸脂的耐熱性能好,長期使用溫度可達130°C,并且有良好的耐寒性,脆化溫度為-100°C;聚碳酸脂具有一定得化學穩(wěn)定性,耐水、稀酸、油、脂肪烴等,但不耐堿、酮、酯等,在光的作用下會老化;聚碳酸脂吸水性較小,透光率很高,介

19、電性能良好。</p><p><b> ?。?)成型性能</b></p><p>  聚碳酸脂的熔融溫度高(220-230°C),熔體粘度大,流動性較差;當冷卻速度較快時,其制品容易產(chǎn)生內(nèi)應力;雖然聚碳酸脂塑料吸水性小,但在成型過程中即使含有0.2%的水分也會使制品產(chǎn)生氣泡、銀絲和斑痕,所以成型前仍需要烘干;聚碳酸脂成型收縮率小,容易得到精度高的零件。<

20、;/p><p>  模具溫度應較高,注射成型時,澆注系統(tǒng)尺寸應粗大,其制品還應進行退火處理。 </p><p>  1.2.2 ABS塑料</p><p>  ABS是丙烯 、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種單體聚合而成的非結(jié)晶型的高聚物。</p><p> ?。?)ABS的使用性能</p><p>  由于ABS是三種單體聚合而

21、成的,因此它具有三種組成物的綜合性能。丙烯 可使ABS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耐熱性及耐化學穩(wěn)定性;丁二烯可使ABS具有彈性和較高的沖擊強度;苯乙烯可使ABS具有優(yōu)良的介電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p><p>  ABS塑料在一定得穩(wěn)定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的沖擊強度和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熱變形溫度:100°C左右,比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都高;還具有一定得化學穩(wěn)定性和良好的介電性能;此外,它還能與其它塑料和

22、橡膠混溶等特性;其制品尺寸穩(wěn)定性好,表面光澤,可以拋光和電鍍。但ABS塑料的耐熱性并不高,耐低溫性和耐紫外線性能也不好。</p><p> ?。?)ABS的成型性能</p><p>  ABS塑料成型性較好。它的流動性較好,成型收縮率?。槐葻崛葺^低,在料筒中塑化效率高,在模具中凝固也較快,模塑周期短。但ABS吸水性大,成型前必須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澤的制品應進行較長時間的干燥。</p

23、><p><b>  1.3設計內(nèi)容</b></p><p>  本課題是在給定二維產(chǎn)品圖紙的基礎(chǔ)上,對塑料件進行注射成型分析,確定模具結(jié)構(gòu),選擇注塑機型號,完成模具設計。</p><p><b>  基本內(nèi)容包括:</b></p><p>  (1) 根據(jù)產(chǎn)品的二維圖紙利用三維建模平臺建立三維模型:&

24、lt;/p><p>  主要是根據(jù)二維圖紙利用PROE軟件進行造型,并利用軟件測得本產(chǎn)品的體積和重量;</p><p>  (2) 利用二維繪圖軟件平臺設計出完整的模具裝配圖和零部件圖:</p><p>  主要是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塑料件進行注射成型分析確定合理的模具結(jié)構(gòu),并利用AutoCAD軟件進行繪制出完整的模具裝配圖和零件圖,并打印出來;</p>&l

25、t;p>  (3) 編制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藝和模具裝配工藝;</p><p>  (4) 完成設計說明書:應包括所有的說明、分析和計算。</p><p>  2塑件成型工藝性分析</p><p><b>  零件名稱:左鉸鏈蓋</b></p><p><b>  生產(chǎn)批量:大批量</b>&l

26、t;/p><p><b>  材料:PC+ABS</b></p><p>  未注公差取MT5級精度</p><p>  要求設計左鉸鏈蓋模具</p><p><b>  技術(shù)要求:</b></p><p>  1)成型收縮率:5/1000</p><p>

27、;  2)未注圓角R0.2~0.3;</p><p>  3)外形輪廓應與主體塑件外形吻合;</p><p>  4)外表面Ra0.8;內(nèi)表面Ra1.6~3.2。</p><p><b>  圖2—1</b></p><p>  2.1塑件模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p><p>  2.2.1 ABS塑

28、料成型工藝參數(shù)</p><p>  2.2.2 PC成型工藝參數(shù)</p><p><b>  2.2 表面質(zhì)量</b></p><p>  該塑件要求,輪廓清晰,過渡圓角均勻、外形美觀外表面沒有斑點及熔接痕,粗糙度為Ra0.8,塑件內(nèi)表面粗糙度為Ra1.6-3.2。</p><p><b>  2.3 尺寸和精

29、度</b></p><p>  尺寸: 這里的尺寸是指塑料制件的總體尺寸大小。由于受塑料流動性的影響,對流動性差的塑料或薄壁制件,在注射或壓住成型時塑件的尺寸不能太大,以免塑料容體充不滿模具型腔或使產(chǎn)生的熔接痕強度過差,從而使塑件不能正常成型或?qū)λ芗耐庥^和強度產(chǎn)生影響。此外,塑件尺寸還受現(xiàn)有的成型設備規(guī)格,參數(shù)等的影響。</p><p>  該塑件尺寸精度無特殊要求,所有尺寸

30、均為自由尺寸,可按MT5查取公差。</p><p><b>  2.4 結(jié)構(gòu)特點</b></p><p> ?。?)從圖紙上分析,該塑件壁厚均勻,且符合最小壁厚的要求。</p><p>  (2)塑件的型腔較小,在塑件內(nèi)壁有三個凸臺,分別為高0.45,長3.51,高0.45,長3.42及高0.6,長6。且塑件的一面是斜面,因此塑件不易取出,需要

31、考慮側(cè)抽裝置及斜導桿裝置。</p><p> ?。?)塑件內(nèi)表面有一個加強肋板。</p><p> ?。?)配合曲面要求光滑過渡,具有流線造型。</p><p>  結(jié)論:采用普通熱塑性塑料注射模成型即可,塑件精度MT5級;模具精度IT11以上。</p><p>  2.5 塑件注射工藝性</p><p>  制件各尺

32、寸如上面圖形標注所示,塑件基本參數(shù)為:</p><p>  面積(mm2):1003.6mm2</p><p>  體積(mm3):611.56mm3</p><p><b>  3塑件成型方案設計</b></p><p><b>  3.1 分型面選擇</b></p><p&g

33、t;  如何確定分型面,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復雜。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澆注系統(tǒng)設計、塑件的結(jié)構(gòu)工藝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狀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氣、操作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分型面時應綜合分析比較,從幾種方案中優(yōu)選出較為合理的方案。根據(jù)參考文獻[1]P90-P93選擇分型面時,為保證制件能順利地從型腔中脫出且便于模具加工,一般應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p><p>  第一,分型面必

34、須開設在制件斷面輪廓最大的地方。</p><p>  第二,分型面處不可避免地會在塑件上留下溢料痕跡,故分型面最好不要選擇在制品光亮平滑的外表面或帶圓弧的轉(zhuǎn)角處。</p><p>  第三,從制件的推出裝置考慮,分型時要盡可能地使制件留在動模。</p><p>  第四,為保證制件相關(guān)部位的同心度出發(fā),同心度要求高的塑件,取分型面時最好把要求同心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

35、一側(cè)。</p><p>  第五,有側(cè)凹或側(cè)孔的制件,當采用自動側(cè)向分型抽芯時,一般將抽芯或分型距離較長的一邊放在動定模開模的方向上。</p><p>  第六,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應盡量選擇平直且易于加工的分型面,且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制品排氣、脫模。</p><p>  該塑件為左鉸鏈蓋,外形要求美觀,無斑點和熔接痕,表面質(zhì)量要求較高。結(jié)合課題中制件實際情況決

36、定選擇如圖3—1所示分型面:</p><p><b>  圖3—1</b></p><p><b>  3.2型腔數(shù)確定</b></p><p>  設備注射量——一模多件不成問題;</p><p>  生產(chǎn)批量較大——可考慮一模兩件或四件;</p><p>  ABS料成型

37、性能和塑件精度要求——一模多件也不成問題;</p><p>  塑件結(jié)構(gòu)、模具復雜程度——一模兩件較合適;</p><p>  綜合考慮:選用一模兩件</p><p>  3.3 澆注系統(tǒng)類型與位置選擇</p><p>  3.3.1 澆口的選擇</p><p> ?、俑鶕?jù)制品的形狀可考慮點澆口、側(cè)澆口及潛伏式澆口;&

38、lt;/p><p><b> ?、诒阌诔淠?、排氣;</b></p><p> ?、蹨p小模具高度,簡化模具結(jié)構(gòu) ;</p><p> ?、鼙阌诔樾厩也挥绊懼破烦尚?;</p><p>  綜合考慮:選擇側(cè)澆口 </p><p>  制件及澆注系統(tǒng)的排布如圖3—2:</

39、p><p><b>  圖3-2 澆注系統(tǒng)</b></p><p>  3.3.2 澆口尺寸的確定 </p><p>  根據(jù)參考文獻[2],主流道與噴嘴接觸處做成半球形的凹坑,凹球半徑比噴嘴大1~2mm,設置為10.5 mm,使噴嘴與凹球嚴密地配合,避免高壓塑料熔體溢出。主流道小端尺寸應比噴嘴孔直徑約大0.5~1 mm以上,一般在φ4~

40、8mm范圍內(nèi)。本課題制件為普通大小的尺寸,將小端尺寸設為4mm,錐角取2度。如圖3-4所示:</p><p><b>  圖3—3主流道尺寸</b></p><p>  分流道指主流道末端到澆口的整個通道。分流道的功能是使融體過渡和轉(zhuǎn)向,分流道截面尺寸應根據(jù)塑件的體積、形狀、壁厚、分流道的長度等因素來確定。對于壁厚小于3毫米,質(zhì)量在200克以下的塑件可以用下面的經(jīng)驗公

41、式來確定分流道的直徑:</p><p><b>  (3-1)</b></p><p>  其中,D----分流道直徑(mm)</p><p>  W----塑件的質(zhì)量(g)</p><p>  L——分流道長度(mm)</p><p>  該制件質(zhì)量約為10g,由此可計算分流道直徑D<0.

42、22 mm,但由于流道過小不易加工且流動阻力大,注射壓力損失大,因此將分流道直徑設為5 mm。如圖3—4所示。</p><p><b>  圖3—4</b></p><p>  進澆點的直徑由[2]P151式(4.2-9)得</p><p>  (3-2) </p><p>

43、;  式中 d----點澆口直徑(mm);</p><p>  A----型腔表面積,即塑件外表面面積(mm2);</p><p>  c----塑件壁厚的函數(shù)值;</p><p>  n----塑料材料系數(shù)。</p><p>  c由[2]P151表4.2-2查得為0.178,n由[2]P148表4.2-1查得為0.8,而塑件外表面面積為

44、10904.487mm2</p><p>  故0.8X0.178X10904.4871/4=1.455,因為聚碳酸脂的摩擦系數(shù)較大,為了避免熔體在未到達型腔之前就開始凝固,而影響了制品的成型,取澆口大小為5mm。</p><p>  3.4 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設計</p><p><b>  (1)型腔、型腔</b></p><

45、p>  型芯、型腔可采用整體式和組合式。整體式型腔是直接在型腔板上加工,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但零件尺寸較大時加工和熱處理都較困難。整體式型芯結(jié)構(gòu)牢固,成型塑件質(zhì)量好,但尺寸較大時,消耗貴重模具鋼多,不便加工和熱處理,整體式結(jié)構(gòu)適用于形狀簡單的中小型塑件。</p><p>  組合式型腔是由許多拼塊鑲制而成,機械加工和熱處理比較容易,能滿足大型塑件的成型需要。組合式型芯可節(jié)省貴重模具鋼,便于機加工和熱處理,修

46、理更換方便。同時也有利于型芯冷卻和排氣的實施。</p><p>  結(jié)論:綜上所述和考慮塑件的尺寸及塑件的結(jié)構(gòu),型腔采用整體式,型芯采用組合式。</p><p>  型腔、型芯材質(zhì)選擇: </p><p><b>  依據(jù):</b></p><p> ?、偕a(chǎn)批量:大批量生產(chǎn)</p><p>  

47、②注射及成型過程中溫度較高</p><p><b> ?、勰透g</b></p><p>  ④制品外表面精度要求較高</p><p>  結(jié)論:可選材料為H13、8704及P20,在此選擇P20。</p><p>  3.5 脫模結(jié)構(gòu)設計</p><p>  3.5.1 脫模力計算</p&

48、gt;<p>  注射模成型過程中的開模力和脫模力,都是由于型腔殘余壓力使塑料件與型腔和型芯之間產(chǎn)生了接觸壓力。需要有足夠的開模力和脫模力,才能保證塑件順利脫模。由查書[2]P219式(4.6-22)計算塑件的脫模力:</p><p>  Qc=2KfcaE(Tf-Tj)th/(1-0.5µ) (3-3)</p><p>  

49、=2X3.14X0.95X0.45X8X10-5X2.2X103X(100-60)X1.2X16.04/(1-0.5X0.38)</p><p><b>  =294.67N </b></p><p>  Qc—薄壁圓筒塑件的收縮脫模力; K—斜度修正系數(shù);</p><p>  fc—塑件與鋼型芯表面間的脫模系數(shù);

50、 a—塑料的線膨脹系數(shù);</p><p>  E—塑料材料的拉伸彈性模量; Tf—軟化溫度;</p><p>  Tj—脫模頂出時塑件的溫度; t—塑件的壁厚;</p><p>  h—型芯脫模方向高度; µ—塑料材料的泊松比;</p

51、><p>  3.5.2 脫模機構(gòu)的選用及布局</p><p>  (1) 推桿推出機構(gòu)</p><p>  特點:加工簡單、安裝方便、維修容易、使用壽命長、脫模效果好,但是,因為他與塑件接觸面積一般比較小,設計不當易引起應力集中而頂穿塑件或使塑件變形,因此當脫模斜度小或脫模阻力大的制件,應增加推桿的數(shù)量,增大接觸面積。 </p><p&

52、gt;  (2) 推管推出機構(gòu)</p><p>  特點及應用:推管端面全周與塑件接觸,作用力均勻;塑件上不會留下推出痕跡;</p><p>  與推管配套的小型芯固定較困難。適用于環(huán)形、筒形或中間帶孔塑件的推出,以及塑件中較高的管形凸臺部位推出。</p><p>  (3) 推板推出機構(gòu)</p><p>  特點及應用:推板與塑件周邊接觸,

53、作用力大且均勻;塑件上不會留下推出痕跡;推板還可參與塑件端面的成型。適用于各種薄壁罩形件、筒形件等。</p><p>  綜合考慮:從前面分型面的選擇來看推管、推板推出機構(gòu)并不適合該成型布置下制品的推出,而且推桿推出在制作和簡化模具方面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且能順利完成制件的脫模。在者兩個內(nèi)凸臺也是用斜導桿成型的,斜導桿也起到了推桿的作用。</p><p>  結(jié)論:選用推桿推出機構(gòu)完成制件的

54、脫模, 在設計中推桿采用H7/f6配合。為了保證推出時制件受力均勻,防止推出變形,推桿的布置要相對均勻。</p><p>  3.5.3 凝料脫出機構(gòu)的設計</p><p>  為了保證開模時主流道凝料能與定模分開,留在動模上且不影響制品質(zhì)量,就必須設置主流道凝料拉料桿,在此選用Z形拉料桿,結(jié)構(gòu)如圖3—5所示。</p><p><b>  圖3—5<

55、/b></p><p>  3.6 導向、定位機構(gòu)設計</p><p>  3.6.1 導向機構(gòu)的作用</p><p> ?。?)定位作用:合模時保證動定模正確的位置,以便合模后保持模具型腔的正確形狀;</p><p> ?。?)導向作用:合模時引導動模按序正確閉合,防止損壞凹、凸模。</p><p> ?。?)

56、承載作用:導柱在工作中承受一定的側(cè)向壓力。</p><p>  3.6.2 導向機構(gòu)結(jié)構(gòu)及設計</p><p>  模具設計通常購買標準模架,其中包括了導向機構(gòu),導向機構(gòu)包括導套和導柱,由于該課題的制件精度要求不高,且沒什么特殊要求,選用典型的直導柱即可。根據(jù)模架的尺寸結(jié)構(gòu)選用φ16的導柱,然后選用相對應的導套。導柱和導套配合的方式,安裝段與模板間采用過渡配合H7/k6,導向段與導向孔間采

57、用動配合H7/f7,固定段表面粗糙度為Ra1.6μm導向段表面用Ra0.8μm,導柱需要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堅韌而不易折斷的芯部,因此采用低碳鋼(20號鋼)滲碳(0.5~0.8mm深),經(jīng)淬火處理56~60HRC。如圖3—6所示。</p><p>  根據(jù)參考文獻[3]第967頁表13.2-5選取標準帶頭導柱為:</p><p>  導柱 ø16×60-20鋼 GB/

58、T4169.4-1984</p><p>  圖3—6標準帶頭導柱</p><p>  導套內(nèi)孔與導柱之間為動配合H7/f7,外表面與模板孔為較緊的過渡配合H7/k6,粗糙度內(nèi)外表面均用Ra0.8μm,材料選用T8A淬火處理,表面硬度為50~55HRC,低于導柱5度。如圖3—7所示:</p><p>  根據(jù)參考文獻[3]第966頁表13.2-4選取標準帶頭導套為:

59、</p><p>  導套 ø16×40(1)-T8A GB/T4169.3-1984</p><p>  圖3—7標準帶頭導套</p><p>  3.7 側(cè)向分型抽芯結(jié)構(gòu)設計</p><p>  抽芯距的計算:側(cè)向成形孔抽芯,抽芯后型芯應完全脫離塑件的成型表面,使塑件順利脫模。所以確定抽芯計算公式如下: </

60、p><p>  S=h+(3~5)mm; (3-4)</p><p>  =12.8+4.2=17mm</p><p>  式中  S——抽芯距(mm);   </p><p>  h——型芯完全脫離成型處的移動距離(mm)。</p><p>  側(cè)型芯采用斜導柱抽芯,抽芯

61、機構(gòu)如圖3—8、圖3—9所示。</p><p><b>  圖3—8</b></p><p><b>  圖3—9</b></p><p>  3.8 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p><p>  3.8.1制品所需冷卻時間的計算</p><p>  查[1]P208公式3-9-3;

62、 </p><p>  t=S2ln{8/∏2[(θc-θm)/(θ-θm)]}/ ∏2a1 (3-5)</p><p>  S——制品的壁厚mm         θc——塑料注塑溫度°C</p><p>  θm——模具型腔壁溫度°C     θ——塑件脫模時的平均溫度°C</p><

63、;p>  a1——塑料熱擴散系數(shù)m2/s </p><p>  查表得t=1.22ln{8/∏2[(280-80)/5]}/ ∏2X2.67=0.24s </p><p>  3.8.2冷卻介質(zhì)一邊所需傳熱面積的設計計算</p><p>  (1) 冷卻介質(zhì)用量的計算</p><p>  查[1]P209公式3-9-4; </p

64、><p>  Q1=N×m×q,V=G×q/60×C×ρ(θ1-θ2) (3-6)</p><p>  m—每次注塑塑料質(zhì)量,Kg/次 N——每秒鐘注塑的次數(shù)</p><p>  Q1——每秒鐘釋放的熱量(J)q——單位質(zhì)量塑料熔體在成型過程中放出的熱量KJ/Kg</p&

65、gt;<p>  V——冷卻水的體積流量(m3/min) G——單位時間內(nèi)注入模具內(nèi)的塑料質(zhì)量(Kg/h)</p><p>  θ1——冷卻水的進口溫度(°C) θ2——冷卻水的出口溫度(°C)</p><p>  查表得V=1.28×10-3m3/min,所以查表選冷卻水道直徑8mm即可滿足冷卻要求。</p>

66、<p>  (2) 冷卻水路的結(jié)構(gòu)形式</p><p>  由于制品的外形尺寸較小且注射機每次的注射量也較小,所以采用直流式冷卻水道,其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方便。</p><p><b>  3.9 模架選用</b></p><p>  選擇依據(jù):根據(jù)型腔布局、澆注系統(tǒng)形式、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側(cè)抽芯機構(gòu)、推出機構(gòu)、冷卻系統(tǒng)的設置要求,估算出模

67、架尺寸為 BXL=160mmX200mm; </p><p>  查[3]表13.3.4—4,選擇A2型模架,其中A=40mm B=25mm C=63mm</p><p>  4模具結(jié)構(gòu)設計 </p><p>  4.1 模具成型零部件設計 </p><p

68、>  精密模型腔、型芯尺寸及公差的確定應充分考慮模具制造公差要求、塑料成型收縮率的波動、使用磨損量等的影響以及修模的需要。普通注射模成型零件尺寸計算采用的是平均值計算法;而精密模成型零件尺寸計算應采用極限值計算法(極限制造公差、極限收縮率、極限磨損量)。 </p><p>  4.1.1 成型零件重要工作尺寸計算</p><p>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計算采用平均收縮率法計算。查得

69、PC+ABS材料的收縮率為a=0.4%~0.6%,取平均收縮為: =0.5%。根據(jù)參考文獻[4]第113、114頁計算公式并查相應的表格得: </p><p>  表4-1成型零件尺寸計算</p><p>  其中,Δ—塑件的公差  δZ—零件的制造公差,取塑件公差的1/3 LM—成型零件相對應的徑向尺寸 LS—塑件的徑向公稱尺寸  ?。龋汀尚土慵鄬母叨瘸叽?&l

70、t;/p><p> ?。龋印芗母叨瘸叽纭    。觕p—塑件的平均收縮率</p><p>  4.1.2 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設計</p><p>  由前面成型零件結(jié)構(gòu)設計,選用整體式型腔;組合式型芯。該模具的加工精度普通精度要求。整體式特點:強度、剛度好,表面拼接痕少,曲面過渡圓滑;冷卻系統(tǒng)易開設,有利于縮小模具總體尺寸;但結(jié)構(gòu)復雜、制造難度大,電火花加工量大,加工時間

71、長,修模難,造價高。組合式型芯具有以下的特點:①可以分別對各拼塊進行熱處理,并分別達到各自需要的硬度要求,提高成型零件硬度、剛度、耐磨性,因而能長時間保持成型件的初始精度性能,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②便于進行磨削加工,提高成型零件的精度,因而保證了塑件的精度要求。③由于各鑲拼件的制造公差很小,提高了成型零件的互換性,有利于成型零件的維修和更換。④可以很方便的沿脫模方向開設脫模斜度,并可進行鏡面研磨,既提高了塑件的光亮度,又可以采用較小的

72、脫模斜度,而能使塑件順利脫模。⑤可以對各組件進行化學處理,提高它們的耐腐蝕性能。⑥可以方便的在需要的部位開排氣槽,以便于塑件的成型。⑦由于組合件基本上采用機械加工,特別是采用磨削的高精度加工,避免了人工加工量,提高了機床的利用率,提高了相對的生產(chǎn)率。但是由于鑲拼塊越多,越容易產(chǎn)生錯位,使正確組裝產(chǎn)生困難,且不利于水路的開設,因此鑲拼塊</p><p>  (1)模具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 </p><

73、p>  凹模是用來成型塑件外形輪廓的模具零部件。其結(jié)構(gòu)與塑件的形狀、尺寸、使用要求、生產(chǎn)批量以及模具的加工方法等有關(guān),常用的結(jié)構(gòu)形式有整體式、嵌入式、鑲拼組合式和瓣合式四種類型。組合式型腔設計要合理,否則容易影響塑件的外表面質(zhì)量,該塑件對外表面質(zhì)量要求是表面光澤無熔接痕,因此采用整體式較好。如圖4—1所示:</p><p><b>  圖4—1</b></p><p

74、> ?。?)模具型芯的結(jié)構(gòu)設計</p><p>  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雖然不高,但由于成型結(jié)構(gòu)的要求,為便于加工和保證精度,采取的方法是將型芯分解為小鑲塊,這樣是得加工變得簡便,節(jié)省了工時,降低了模具制造的成本。在此型芯共分成五個部分進行加工。如圖4—2至4—6所示:</p><p><b>  圖4—2</b></p><p><

75、b>  圖4—3</b></p><p><b>  圖4—4</b></p><p><b>  圖4—5</b></p><p><b>  圖4—6</b></p><p>  4.1.3 排氣方式及排氣槽的設計</p><p>

76、  由于該制品為小型塑件,且不采用特殊的高速注射,選用分型面排氣,為了增加分型面的排氣效果,可增加型芯的粗糙度,并使加工的刀痕或磨削根順著排氣方向。</p><p>  4.2 模具強度與剛度計算</p><p>  4.2.1型腔(上模)的側(cè)壁和底板厚度計算</p><p>  注射模在其工作過程中需要承受注射壓力、保壓力、鎖模力和脫模力等各種外力。如果型腔壁厚和

77、底板的厚度不夠,當這些外力的數(shù)值過大,型腔中產(chǎn)生的內(nèi)應力超過型腔材料本身的許用應力[σ]時,注射模及其成型零部件會產(chǎn)生塑性變形或斷裂破壞,導致整個模具失效。因此,設計成型零部件時,應進行強度校核。另外,在外力作用比較大時,即使模具不產(chǎn)生塑性變形或斷裂破壞,也有可能產(chǎn)生較大的彈性彎曲變形,引起成型零部件在它們的對接面或貼合面處出現(xiàn)較大的間隙,由此會發(fā)產(chǎn)生溢料或飛邊現(xiàn)象,導致制件無法滿足技術(shù)質(zhì)量要求。因此,設計成型零部件時,應進行剛度校核。

78、</p><p>  分析表明對于大尺寸的型腔剛度不足是主要矛盾,應按剛度條件設計,按強度條件校核;而小尺寸的型腔在發(fā)生足夠大的彈性變形前往往因強度不足而破化,因此應按強度條件設計,按剛度條件校核。此模具型腔為整體式,且型腔結(jié)構(gòu)類似矩形,可按矩形凹模整體式型腔進行計算,如圖4-3所示:</p><p>  圖4-3 整體式型腔</p><p>  型腔壁厚壁厚和底板

79、厚度計算:</p><p>  (1)注射模型腔內(nèi)壁所受到的單位平均壓力根據(jù)塑件材料或塑件形狀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只有注射機機筒壓力的25%~50%,既 </p><p>  p=(25%~50%) =25~100MPa。 (4-1)</p><p>  (2)型腔側(cè)壁厚度按剛度計算</p><p>  根據(jù)參

80、考文獻[3]第385頁公式9.4-36、9.4-45b、9.4-38、9.4-49得</p><p> ?。?.86mm (4-2)</p><p>  式中 ——凹模壁厚(mm);</p><p>  P——模腔壓力(MPa),一般為30~50 MPa,根據(jù)上面的計算所得,這里取p=50 MPa;</

81、p><p>  E——模具材料的彈性模量(MPa),在一般工作溫度下,P20為預硬化塑料模具鋼,??;</p><p>  δ——成型零件的許用變形量(mm), 根據(jù)參考文獻[5]第124頁表3-37得,ABS材料的對應的許用變形量δ=0.04~0.05mm;</p><p>  h——凹模型腔深度尺寸(mm),h=12.44mm;</p><p>

82、;  c——由h/l而定的系數(shù),根據(jù)h/l=0.17查參考文獻[5] 第124頁表3-38得c=0.95;</p><p>  型腔側(cè)壁厚度按強度計算:</p><p>  =9.3mm (4-3)</p><p>  a——由l/h而定的系數(shù);</p><p>  σ——模具材料的許用應力(MPa)

83、,P20為預硬化塑料模具鋼,??;</p><p>  型腔底板厚度按剛度計算</p><p> ?。?.47mm (4-5)</p><p>  ——由l/b而定的系數(shù),根據(jù)l/b=1.29查參考文獻[5] 第124頁表3-39得=0.0209;</p><p>  型腔底板厚度按強度計算:&

84、lt;/p><p><b>  (4-6)</b></p><p>  ——由l/h而定的系數(shù);</p><p>  B——矩形凹模型腔短邊長度(mm)。</p><p>  由以上計算可得模具的結(jié)構(gòu)尺寸、應取剛度、強度計算中的大值為計算結(jié)果。實際生產(chǎn)中所用的型腔側(cè)壁厚度S≥,型腔底板厚度T≥。</p><

85、;p>  由計算結(jié)果可知設計中的型腔壁厚滿足強度、剛度的要求,因為下模型腔的深度與上模型腔一樣且壁厚大于上模型腔,因此無須計算。</p><p>  4.3 模具結(jié)構(gòu)總圖繪制</p><p><b>  主視圖</b></p><p><b>  俯視圖</b></p><p><b&g

86、t;  左視圖</b></p><p><b>  B—B視圖</b></p><p>  4.4 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藝</p><p><b>  4.4.1 選材</b></p><p>  由于此塑件的材料是PC+ABS。普通成型,對成型零件的各種性能要求都不高。型芯和型腔材料均選用

87、P20。該鋼材切削性、焊接性優(yōu)越鋼材;潔凈度高,具有良好的鏡面精加工性能;出廠硬度:(硬化及回火)HB330~370    HRC 34~38;硬度和光潔度、耐磨性都較好,且價格比較便宜。</p><p>  4.4.2注射模主要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編制</p><p>  在此僅對型腔板和一個型芯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p><p>  型腔板的

88、加工工藝過程 見表4—1。</p><p>  表4—1 型腔板加工工藝過程(圖號33)</p><p>  型芯1的加工工藝過程 見表4—2</p><p>  5注射機的選用及相關(guān)參數(shù)的校核</p><p>  5.1 塑件基本參數(shù)</p><p>  體積: 1003.6mm3</p>&l

89、t;p>  最大投影面積: 611.56mm2</p><p>  模具基本參數(shù):160×200×200模架,A板厚40mm,B板厚25mm。 </p><p>  初選設備:SZ-60/450(臥式) ,廠家:上海第一塑料機械廠</p><p>  理論注射容量/cm3:75 螺桿直徑/mm:30</p&g

90、t;<p>  注射壓力/MPa:170 注射速率/(g/s):60</p><p>  塑化能力/(g/s):5.6 螺桿轉(zhuǎn)速/(r/min):14-200</p><p>  噴嘴球半徑/mm:20 最小容模厚度/mm:100mm</p><p>  最大容模厚度/

91、mm:300mm 鎖模力/KN: 450 </p><p>  拉桿內(nèi)間距/mm:280×250 移模行程/mm:220 </p><p>  鎖模形式:雙曲肘 定位圈直徑/mm:55 </p><

92、p>  5.2 注塑機參數(shù)校核</p><p>  5.2.1 最大注塑量</p><p>  注塑機的最大注塑量應大于制品的重量或體積(包括流道及澆口凝料飛邊),通常注塑機的實際注塑量最好在注塑機的最大注塑量的80%。</p><p>  所以選用的注塑機最大注塑量應0.8M機>=M塑件+M澆式中:</p><p>  M機——

93、注塑機的最大注塑量,單位g。</p><p>  M機>=(M塑件+M澆)/0.85=(2×11.29+4.23)/0.85=31.54g</p><p>  M機=75g>31.54g所以滿足要求。</p><p>  5.2.2 鎖模力校核</p><p>  鎖模力是注射機鎖模裝置施加于模具的最大夾緊力。鎖模力的作

94、用在于平衡和克服模腔壓力產(chǎn)生的使模具沿分型面張開的力,保持模具緊密鎖合,防止溢料。注射機鎖摸力與模腔壓力的關(guān)系可用下式表示:</p><p>  F0 ≥k??P0?A (5-1)</p><p>  F0——注射機鎖模力;</p><p>  k——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1/3~2/3;</p><p

95、>  P0——注塑機料筒內(nèi)螺桿或柱塞施于塑料熔體的壓力(30Mpa~50MPa);</p><p>  A——塑件和澆注系統(tǒng)在分型面上的投影之和;</p><p>  A=2×23.89×15.15+6×50=1023.9mm2</p><p>  FO>k?P0?A=2/3×50×1023.9=34.1

96、3KN</p><p>  因為F0=450KN>34.13KN,滿足要求。</p><p>  5.2.3 模具與注塑機安裝部分相關(guān)尺寸校核</p><p>  a.模具閉合高度長寬尺寸要與注塑機模板尺寸和拉桿間距相適合。</p><p>  即模具長×寬<拉桿面積</p><p>  模具長&

97、#215;寬為200×200(mm×mm)<注塑機拉桿間距280×250(mm×mm)故滿足要求。</p><p>  b.模具閉和高度校核</p><p>  模具實際厚度H模=212mm</p><p>  注塑機最小容模厚度100mm, 最大容模厚度300mm.</p><p>  即Hma

98、x>H模>Hmin,故滿足要求。</p><p>  5.2.4 開模行程校核</p><p>  注射機的開模行程為220mm,其中H1=10.4mm,H2=63.35mm,</p><p><b>  由校核公式:</b></p><p>  S≥H1+H2+(5-10)mm

99、 (5-2)</p><p>  H1——推出距離,單位mm;</p><p>  H2——包括澆注系統(tǒng)在內(nèi)的塑件高度,單位mm;</p><p>  S機——注塑機最大開模行程。</p><p>  S機=220mm≥10.4+63.35+10=83.75mm </p><p><b>

100、  故開模行程滿足要求</b></p><p>  綜上可得該注射機選擇合理。</p><p><b>  致謝</b></p><p>  畢業(yè)設計已經(jīng)到了收尾階段,在這近三個月的設計過程中,首先感謝xx老師的精心指導,xx老師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從課題選擇、設計框架、內(nèi)容體系的安排直至成文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xx老師熱情待

101、人、認真的研究精神和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也深深感染了我,借此論文完成之際特向他表示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p><p>  同時,在設計過程中資料的收集、軟件的應用、文字的處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同學、朋友的積極幫助,占用了他們許多寶貴時間,在此也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此外,感謝答辯組委會老師在百忙之中抽時間評閱我的說明書及設計內(nèi)容,并根據(jù)所設計的內(nèi)容給提我相關(guān)的專業(yè)問題,指引我做更多的思考,讓我對所做課題有了更深入的認

102、識,為我整個畢業(yè)設計畫上圓滿的句號。</p><p>  最后,我還要感謝大學三年來所有的老師,他們淵博的學術(shù)知識、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在課堂上使我受益匪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給我們換來了掌握知識的機會,他們的熱情工作為我學業(yè)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p><p><b>  參考文獻</b></p><p>  [1]申開智 .塑料成型模具(第二版

103、).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2]唐志玉 .塑料模具設計師指南.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9.6</p><p>  [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編委會.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第2卷 )輕工模具設計.江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2</p><p>  [4]賈潤禮,程志遠.實用注塑模設計手冊.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p>

104、<p>  [5] 王孝培.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簡明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p><p>  [6]蔣繼宏,王效岳.注塑模具典型結(jié)構(gòu)100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6</p><p>  [7] 俞芙芳.新編簡明塑料模具實用手冊.福建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p><p>  [8] 張克惠.注塑模設計.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