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掩土建筑及其相關技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地下掩土建筑及其相關技術</p><p>  【摘 要】在嚴峻的氣候問題和資源問題背景下,近年來人們將目光重新投向了掩土建筑,但是也存在的問題,一是人們的心理障礙,人們對地下總認為是陰暗、潮濕、悶氣和令人驚恐的;另一個是掩土建筑造價相對較高。本文主要介紹了掩土建筑的定義、主要建筑形式,和掩土建筑的防水防潮、抗浮力、熱工效應、采光、通風的技術。 </p><p>  【

2、關鍵字】掩土建筑;建筑形式;工程技術 </p><p>  【Abstract】Recent years, peopl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The problems is psychological barrier, people always think underground is dark and d

3、amp, silent and fearful; The other is earth-sheltered buildings cost relatively high.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the main architectural form, waterproof,buoyancy resistance, effects, daylighting and ventilated

4、technology. </p><p>  【Key word】earth-sheltered building;architectural form;Engineering technology </p><p><b>  1、掩土建筑簡介 </b></p><p>  掩土建筑也稱覆土建筑,是指全部或者部分被土質掩蓋的建筑。掩土建筑與地

5、下建筑不完全相同,一般地下建筑大多屬于掩土建筑,但掩土建筑與地平面的關系更加多樣化,外部形態(tài)也更加復雜。 </p><p><b>  1.1優(yōu)點分析 </b></p><p>  地下掩土建筑是一種新型、環(huán)保的建筑形式。人們對掩土建筑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節(jié)能”。已有大量實例證明它比同類地面?zhèn)鹘y(tǒng)建筑可節(jié)約25%—80%的房屋用能。 </p><

6、p>  它還有節(jié)約用地、保護自然景觀的優(yōu)點。在王澍獲得普利策獎之后,他的建筑理念也越來越收到關注。他認為,真正的中國式的建筑應該是與自然有良好溝通的,一切開發(fā)建造的原則就是不破壞原有的自然風貌。地下掩土建筑的建筑形式無疑與這一建筑理念不謀而合。在建筑“西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歷史風貌保護都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地下掩土建筑一方面節(jié)省土地,保護了自然景觀,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間。面對地下掩土建筑的這兩大優(yōu)勢,它在世界范圍內

7、掀起了熱潮。 </p><p>  1.2掩土建筑形式 </p><p>  掩土建筑由于其覆土方式的不同,結合場地的地形,掩土建筑可分為坡地上的掩土建筑和平地上的掩土建筑。坡地上的掩土建筑一般結合地形布置,一般為半地下的掩土形式。平地上的掩土建筑的形式比較多樣,依據(jù)建筑與地表平面的關系,又分為地下的、半地下的和地上的掩土建筑。 </p><p>  2、掩土建筑相

8、關技術介紹 </p><p>  根據(jù)迄今為止的掩土建筑建造經驗,最大技術問題是防水技術。還有抗地下水浮力、采光、通風、熱工效能、防潮技術、排水、覆土種植技術也是掩土建筑需要特別考慮的。 </p><p><b>  2.1防水防潮 </b></p><p> ?。?)種植屋面的防水防潮 </p><p>  首先要明確

9、地下水水位,以及地下水的種類是潛水、層間水、上層滯水還是毛細水。屋面防水主要通過“導”與“堵”來達到目的?!皩А笔峭ㄟ^設置合理的排水系統(tǒng),疏導雨水?!岸隆笔抢梦菝娣浪牧系南嗷ゴ罱?,創(chuàng)造封閉的屋面系統(tǒng),達到防水目的。掩土建筑屋面特殊的構造層有種植土層、防根層、保護層、防水層等。 </p><p>  特別提一下防根層:植物根有很強的穿刺能力,并且分泌一種腐蝕力強的液汁,許多防水材料經受不住。因此需要設置防根層,

10、以免對下面的防水層和結構層造成破壞,常用的防根層材料有:鋁合金卷材、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聚氯乙烯。一般覆土厚度1m以上,可以不考慮防根穿刺問題。覆土厚度50cm以上,若種喬木,酌情考慮防根穿刺,但大型灌木則無需考慮植物根的穿刺。 </p><p> ?。?)墻面和底層常用的防水防潮 </p><p>  常用的材料有剛性材料防水層(防水混凝土或防水砂漿防水層),柔性材料防水層(卷材),以及

11、防潮涂料、金屬防水層等。 </p><p>  2.2抗地下水浮力 </p><p>  如果建筑構造在地下水位線以下,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地下水浸濕土壤使之飽和產生的浮力與側壓力。以南京香榭島低密度別墅區(qū)覆土生態(tài)會所為例,南京地區(qū)屬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降雨較多,集中在6、7月份。如圖2-1所示,會所的設計中設了抗浮樁,抵抗飽和土壤對建筑產生的浮力,另加重上部建筑的重量壓制浮力也有效果。 <

12、/p><p><b>  2.3熱工效能 </b></p><p>  一般來說土壤深度在5~7cm之間受外界日照、氣溫、濕度的影響,溫度變化較大,這種變化在大約10m的深度內作持續(xù)的季節(jié)性運動,隨著深度的增加,大約在10m深處,季節(jié)性的溫度趨于穩(wěn)定。 </p><p>  一般覆土建筑要選擇向陽場地,減少建筑耗熱。裸露土壤溫度變化明顯,種植了厚草

13、或樹木以后,可減弱這種變化。通過對比明尼蘇達地區(qū)用草皮覆蓋1cm和80cm下土壤全年平均溫度波動,發(fā)現(xiàn)草皮覆蓋越厚溫度波動越小。 </p><p><b>  2.4采光 </b></p><p>  一般覆土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天窗、中庭。直接采光方式如位于西班牙La Pizarreral的一個美術館擴建項目。除了直接采光方式,需要一提的是間接采光—利用鏡子安裝在連續(xù)位

14、置,連續(xù)反射光線進入覆土建筑內部??梢源蚱拼皯舻南拗疲_到自然采光的要求。最著名的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土木與礦物工程系館,運用兩套鏡面反射裝置,可以將自然光線反射到地下33.5M深處的過廳。 </p><p><b>  2.5通風 </b></p><p>  地下空間的通風技術也很重要。用細高的熱壓通風豎井進行自然通風最為有效。通風道上口高出屋頂,經除濕降溫或預熱處

15、理后的空氣,從室內最低水平進入房間,在空氣入口的另一側對面較高處設置較小的通風出口,以加強室內空氣循環(huán)。 </p><p>  通風會引起熱交換,導致覆土建筑的得熱或失熱。因此必須能夠保證將不恰當?shù)牡脽岷褪釗踉陂T外,這是保證覆土建筑效用的前提。夏季,當室外氣溫很高時,空氣進入室內前必須降溫,采用通風系統(tǒng)與蒸發(fā)制冷系統(tǒng)結合,可以減輕這種不舒適高溫的影響。吉·戈蘭尼在他的《掩土建筑》一書中有詳細的講解。冬

16、季寒冷的空氣在進入室內之前,也應該經過預熱,在一些干冷地區(qū),用保溫的儲熱石床或水桶儲熱,或直接將太陽能引入室內都是可行的采暖方法。 </p><p><b>  3、結論 </b></p><p>  掩土建筑具有發(fā)展?jié)摿蛷V闊的發(fā)展前景。目前,國內一些院校正在從事相關理論研究,例如東南大學徐苗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覆土建筑設計方法研究》(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7、一文中詳細介紹了覆土建筑的相關技術。 </p><p>  中國每年新增20億m?建筑面積,其中80%為高耗能。我國是能源緊缺國家,發(fā)展綠色建筑,節(jié)約能源是迫在眉睫的。現(xiàn)在掩土建筑的發(fā)展還處于初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兩點是技術問題和造價問題。如何找到簡單易行的設計、施工技術,和如何減少單位建筑面積的造價,將成為掩土建筑今后發(fā)展的主要努力方向。 </p><p><b>

18、  參考文獻: </b></p><p>  [1]李璐,胡冗冗,劉加平等. 覆土建筑設計實踐—以西安生態(tài)林別墅設計為例[J]. 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2 (1):14-15. </p><p>  [2]徐苗.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覆土建筑設計方法研究[D]. 東南大學,2007(04). </p><p>  [3]周琦,徐苗. 覆土建筑的實踐——南京

19、香榭島低密度住宅區(qū)生態(tài)會所設計[J]. 新建筑,2005(6):29-32. </p><p>  [4]楊運均. 國外掩土建筑簡介[J]. 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83(4):105-125. </p><p>  [5]李勇. 基于上海地區(qū)氣候分析的覆土建筑設計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2011. </p><p>  [6]曾旭東,宋東明. 掩土建筑的綠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