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12層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彈塑性受力性能研究</p><p> 摘要: 對四種不同結構形式的12層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進行了結構設計。在進行初步設計和優(yōu)化調(diào)整以后,確定了結構構件尺寸。Pushover分析時,四種結構模型在側(cè)向加載模式作用下,產(chǎn)生各自的基底剪力-位移曲線及用能力譜法得到各自的荷載-位移曲線、塑性鉸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和結構的薄弱層,考慮八度罕遇地震烈度設防下,得到各個結構的性能點
2、以及性能點處結構的頂層最大位移與最大層間角位移,并對各個結構在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進行了評估,得出四種結構模型哪種結構形式更好哪種結構形式較弱; </p><p> 關鍵詞: 人字形中心支撐鋼框架;Pushover分析;彈塑性時程分析 </p><p> 中圖分類號:TU392 文獻標志碼:A </p><p> Research on the ela
3、stic-plastic Performance of 12 stories Inverted-V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CBSF) </p><p> Yin Tao,Ma zhengwei </p><p>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Xi'an Un
4、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p><p> Abstract: Firstly, the paper designs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12 stories inverted-V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structure. After preliminary
5、 design and adjustment,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size of structural members. When four different models under pushover analysis and under the lateral loading, the paper uses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to get load-displacem
6、ent curves, the plastic hinge generated sequence and the weakest posi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u</p><p> Keywords: the inverted-V con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
7、me; Pushover analysis;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is </p><p><b> 1引言 </b></p><p> 現(xiàn)代高層建筑鋼結構是反映一個城市經(jīng)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它是隨著社會的經(jīng)濟、技術進步和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是商業(yè)化、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結果。計算機模擬技術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
8、鋼結構加工制作技術的進步,為高層建筑鋼結構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p><p> 結構模型的設計概況 </p><p> 本文研究的一組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p><p> 圖1 一組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模型 </p><p> 四個結構跨數(shù)取三跨,結構的縱向跨度取10m,層數(shù)12層,橫向跨度均取為10m,層高為
9、3.6m。樓屋面恒荷載3.5,樓面活荷載2.0,屋面活荷載2.0(上人屋面),基本風壓0.3,雪荷載0.4,地面粗糙度C類,抗震設防烈度為8.5度,場地類別為II類,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采用Q235鋼材。不考慮東西向的抗側(cè)力體系,南北向的抗側(cè)力體系為兩榀中心支撐鋼框架,每榀中心支撐鋼框架抵抗整個結構一半的側(cè)力。由于對稱性,不考慮結構的平面內(nèi)扭轉(zhuǎn)。本文采用有限元計算程序Sap2000對模型進行結構設計,四個模型柱材料及尺寸相同,梁柱略有
10、差異,結構的梁柱材料及尺寸見下表1。 </p><p> 表1 模型4的截面尺寸及材料(8度) </p><p> 表2 模型1的截面尺寸及材料(8度) </p><p> 表3 模型2的截面尺寸及材料(8度) </p><p> 表4 模型3的截面尺寸及材料(8度) </p><p> 表512層人字形鋼框
11、架柱截面尺寸及材料(8度) </p><p> 3 Pushover分析 </p><p> 3.1 四個模型的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 </p><p> 圖4模型1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圖5 模型2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 </p><p> 圖6模型3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 圖7 模型4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 </p>
12、<p> 圖8 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 </p><p> 由圖4~7可以看出,在線彈性階段,曲線斜率最大的是模型2,模型4次之,模型3排在第三位,模型1的斜率最小,而曲線的斜率則反映了整體結構的抗側(cè)剛度,這說明模型1的鋼框架結構的剛度相對偏低,變形最大,而模型2的側(cè)向剛度最大,變形最小。隨著側(cè)向均布加載的繼續(xù)增加,結構進入彈塑性階段后,整體剛度逐漸降低,基底剪力最大的也是模型2,模型4的基底地剪
13、力僅次于模型2,模型1排在第三位,模型3的基地剪力最小。從基底剪力-頂點位移曲線的角度可以的出結論:模型2的結構抗震性能更好,模型1的結構抗震性能最弱。 </p><p> 3.2性能點的比較與分析 </p><p> 四個模型的能力譜-需求譜曲線圖見下圖8~11。 </p><p> 圖8模型1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圖9 模型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p
14、><p> 能力譜-需求譜曲線圖能力譜-需求譜曲線圖 </p><p> 圖10 模型3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圖11 模型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 </p><p> 能力譜-需求譜曲線圖 能力譜-需求譜曲線圖 </p><p> 結構模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點分析 </p><p> 從各結構模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性
15、能點的值表明:四個結構模型的能力譜曲線均與需求譜曲線相交,交點是八度設防、Ⅱ類場地類別下結構的性能點,且交點位置均處于能力譜曲線的彈塑性階段,四個結構的位移反應能力大于結構的位移需求能力,結構的抗震性都能滿足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變形要求。經(jīng)過四個結構模型性能點的比較可知:模型1達到性能點時的基底剪力最小,頂點位移最大,結構的變形最大,模型2達到性能點時的基底剪力最大,頂點位移最小,結構的變形最小。表明模型2的剛度最大,模型1的延性
16、最好。 </p><p> 3. 3層間位移及層間位移角的分布 </p><p> (1) 層間位移及層間位移角 </p><p> 圖12為模型1,模型2,模型3及模型4在八度抗震設防時,結構達到性能點時的層間位移沿豎向樓層的線分布圖。 </p><p> 圖12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樓層層間位移曲線分布圖 </p>
17、<p> 在罕遇地震時,模型1、2、3、4的最大層間角位移為1/70.8、1/64、1/76、1/78,均小于《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1]GB50011—2010中規(guī)定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的最大值1/5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模型1~模型4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均發(fā)生在結構的第三層,表明第三層為結構的薄弱層。 </p><p> 3.4 塑性鉸的分布及破壞形式 </p><p> 模型
18、1、模型2、模型3、模型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達到性能時,各個結構的塑性鉸均首先出現(xiàn)在一到四層的支撐上,并逐漸向上發(fā)展,模型4有八層的支撐出現(xiàn)了塑性鉸,模型2也有七層的支撐出現(xiàn)了塑性鉸,而其他兩個模型的支撐只有五層出現(xiàn)塑性鉸,這說明支撐作為防御地震的第一道耗能構件沒有在模型1和模型3上較好利用;四個模型在支撐出現(xiàn)塑性鉸后,隨著荷載的繼續(xù)增加,梁端相繼出現(xiàn)塑性鉸,四個模型中梁的塑性鉸均出現(xiàn)在一到四層,而模型2的梁端出現(xiàn)塑性鉸的數(shù)量最多,發(fā)
19、展最充分。綜合分析,模型2的結構形式最好,模型4次之,模型1最不好。 </p><p><b> 模型1模型2 </b></p><p><b> 模型3 模型4 </b></p><p><b> 3.5 總結 </b></p><p> 綜上所述,模型1、模型2、模
20、型3、模型4綜合研究得出以下結論:模型2的結構抗震性能略好于模型4,這可以表明模型2的支撐布置形式不遜于我們通常把所有支撐都放在中間跨的結構形式即模型4。模型1的結構抗震性能最弱,應盡量避免此種支撐布置形式。 </p><p><b> 4結束語 </b></p><p> 論文先是對四種不同結構形式的12層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進行了Pushover靜力分析,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字形支撐鋼框架結構彈塑性受力性能分析.pdf
- v形支撐鋼框架結構彈塑性受力性能研究
- V形支撐鋼框架結構彈塑性受力性能研究.pdf
- 人字形偏心支撐鋼框架結構影響系數(shù).pdf
- K型偏心支撐鋼框架彈塑性受力性能研究.pdf
- Y型偏心支撐鋼框架的彈塑性受力性能研究.pdf
- 人字形中心支撐鋼框架層間剪力分布.pdf
- 人字形中心支撐鋼框架結構影響系數(shù)——增量動力分析法.pdf
- 高強鋼組合D型偏心支撐框架結構動力彈塑性性能分析.pdf
- 鋼框架結構靜力彈塑性設計方法.pdf
- 偏心鋼框架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研究.pdf
- 防屈曲耗能支撐框架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
- 受損鋼框架結構受力性能研究.pdf
- 人字形防屈曲支撐鋼框架滯回能層間分布規(guī)律研究.pdf
- 人字形中心支撐鋼框架滯回能需求層間分布規(guī)律.pdf
- 三維支撐鋼框架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實用分析方法研究.pdf
- 鋼框架-支撐結構的彈塑性時程分析.pdf
- 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的彈塑性反應譜研究.pdf
- 生土填充墻鋼框架結構受力性能研究.pdf
- K形偏心支撐鋼框架結構影響系數(shù)——彈塑性時程分析法.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