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摘 要</b></p><p> 本文詳細介紹了一種基于ARM處理器LPC2368的超聲測距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以空氣中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確定條件,利用發(fā)射超聲波與反射回波時間差來測量待測距離。本系統(tǒng)包括上位機監(jiān)控軟件和下位機嵌入式測量系統(tǒng)兩部分。</p><p> 超聲測距系統(tǒng)的設計原理以達到更優(yōu)的系統(tǒng)性能為目的。為適合不同的速率變化的
2、運動物體的距離,嵌入式系統(tǒng)設置了正常測距和快速測距兩種顯示模塊,即對于變化快的物體,采用快速測量模式;對于變化慢的物體,采用正常測量模式。</p><p> 論文概述了超聲波的一些特性,介紹了超聲波測距的基本原理,對于影響測距系統(tǒng)的一些主要參數進行了討論以及對嵌入式系統(tǒng)ARM和開發(fā)環(huán)境做了簡單介紹。并且在介紹超聲測距系統(tǒng)功能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總體設計,包括嵌入式系統(tǒng)測距功能、系統(tǒng)設置功能、顯示功能和串口通信
3、的方案設計以及監(jiān)控界面遠程監(jiān)控、遠程修改和數據存取等功能的設計。</p><p> 最后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驗證。實驗表明,監(jiān)控軟件和嵌入式系統(tǒng)的各項功能均達到設計要求。最后文中分析了系統(tǒng)設計的不足及如何對系統(tǒng)進行完善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p><p> 關鍵詞:超聲傳感器,超聲測距系統(tǒng),嵌入式系統(tǒng)ARM,PC機串口通信 </p><p><b> Ab
4、stract</b></p><p> This essay presents an ultrasonic rang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RM processor LPC2368. This system uses
5、;ultrasonic echo and reflection of the time difference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definite condition of the propagation
6、;velocity of ultrasonic spreading in the air. It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PC monitoring software; the other is a machi
7、ne embedded under measuring system.</p><p>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ultrasonic ranging system sets an aim of optimizing
8、60;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In order to be suited to the different moving objects with different rates, the embedded
9、160;system sets two display module of normal ranging and tachometric ranging, that is adopting the mode of tachometric raging
10、;in terms of objects whose rate changing faster; while adopting the mode of normal raging in terms of objects whose rate
11、 changing slower.</p><p> This essay summarizes some features of ultrasonic,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ranging,&
12、#160;analyses some main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ranging system,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ARM and
13、0;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n the ba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ultrasonic ranging system, it also puts
14、 forward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ranging func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the setup function,
15、the display function, the seri</p><p> Key words: ultrasonic sensor, ultrasonic ranging system, embedded system ARM, PC serial
16、;communication</p><p><b> 第一章 前言1</b></p><p> 1.1 課題背景1</p><p> 1.2超聲測距發(fā)展概況1</p><p> 1.3本課題研究內容及任務3</p><p> 第二章 設計基礎4</p><
17、p><b> 2.1超聲概述4</b></p><p> 2.1.1超聲波及其波形4</p><p> 2.1.2反射與折射4</p><p> 2.1.3聲波的衰減6</p><p> 2.2超聲波測距原理6</p><p> 2.3超聲波測距主要參數考慮7<
18、/p><p> 2.3.1傳感器的指向角7</p><p> 2.3.2測距儀的工作頻率7</p><p> 2.3.3溫度對聲速的影響8</p><p> 2.4RealView MDK軟件介紹9</p><p> 2.5嵌入式微處理器介紹9</p><p> 第三章 系統(tǒng)總
19、體設計11</p><p> 3.1 系統(tǒng)總體結構11</p><p> 3.2上位機的功能11</p><p> 3.3下位機的功能12</p><p> 3.4 系統(tǒng)通信網絡設計13</p><p> 3.4.1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13</p><p> 3.4.2
20、 串行通信協(xié)議13</p><p> 3.4.3系統(tǒng)通信設計14</p><p> 第四章 下位機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15</p><p> 4.1下位機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15</p><p> 4.1.1下位機系統(tǒng)的組成15</p><p> 4.1.2 下位機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構成16</p>
21、<p> 4.2下位機測距功能的實現16</p><p> 4.2.1超聲波測距模塊的時序圖16</p><p> 4.2.2測距功能的設計17</p><p> 4.3下位機設置功能的實現18</p><p> 4.3.1下位機設置功能的顯示結構18</p><p> 4.3.2下
22、位機鍵盤輸入的設計19</p><p> 4.3.3報警設置、頻率設置和序號設置功能的實現20</p><p> 4.3.4校準設置功能的實現21</p><p> 4.4下位機顯示功能的實現22</p><p> 4.4.1 KM12232B 液晶模塊管腳說明22</p><p> 4.4.2下位
23、機顯示功能的程序結構23</p><p> 4.5下位機通信功能的實現23</p><p> 4.5.1下位機通信程序的結構23</p><p> 4.5.2下位機對不同指令的操作24</p><p> 4.6下位機系統(tǒng)性能測試25</p><p> 4.6.1測距性能測試25</p>
24、<p> 4.6.2系統(tǒng)設置功能的測試25</p><p> 4.6.3 同步時鐘的測試29</p><p> 第五章 上位機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30</p><p> 5.1上位機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30</p><p> 5.1.1上位機系統(tǒng)的組成30</p><p> 5.1.2上位機顯示
25、主界面30</p><p> 5.1.3實時監(jiān)控曲線界面31</p><p> 5.1.4數據查看界面32</p><p> 5.2上位機通信功能的實現33</p><p> 5.2.1MSComm控件屬性33</p><p> 5.2.2上位機的通信設計33</p><p&g
26、t; 5.2.3上位機的通信實現33</p><p> 5.3上位機數據的存儲與讀取34</p><p> 5.3.1上位機數據的存取34</p><p> 5.3.2上位機的數據讀取設計35</p><p> 5.3.3上位機的數據儲存設計35</p><p> 5.4上位機系統(tǒng)性能測試36&
27、lt;/p><p> 5.4.1上位機指令測試36</p><p> 5.4.2上位機報警測試37</p><p> 5.4.3上位機存取測試38</p><p> 第六章 結論39</p><p><b> 致 謝40</b></p><p><
28、b> 參考文獻41</b></p><p><b> 第一章 前言</b></p><p><b> 1.1 課題背景</b></p><p>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工業(yè)機器人的不斷發(fā)展,超聲波檢測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中超聲波測距是一種可定向發(fā)射、指向性好、利用微電子技術實現的
29、非接觸式測距方式。 目前,非接觸式測距常采用超聲波、激光和雷達。但激光和雷達測距儀造價偏高,不利于廣泛的普及應用,在某些應用領域有其局限性,相比之下,超聲波方法具有明顯突出的優(yōu)點:</p><p> 1. 超聲波對外界光線和電磁場不敏感,可用于黑暗、有灰塵或煙霧、電磁干擾強、有毒等惡劣環(huán)境中。</p><p> 2. 超聲波傳感器結構簡單、體積小、費用低、信息處理簡單可靠,易于小型化與
30、集成化,并且可以進行實時控制。</p><p> 3. 超聲波的傳播速度僅為光波的百萬分之一,并且指向性強,能量消耗緩慢,因此可以直接測量較近目標的距離。</p><p> 4. 超聲波對色彩、光照度不敏感,可適用于識別透明、半透明及漫反射差的物體(如玻璃、拋光體)。 </p><p> 目前,對于超聲波精確測距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如油庫和水箱液面的精確測
31、量和控制,物體內氣孔大小的檢測和機械內部損傷的檢測等。在機械制造,電子冶金,航海,宇航,石油化工,交通等工業(yè)領域也有廣泛地應用。此外,在材料科學,醫(yī)學,生物科學等領域中也占具重要地位。</p><p> 1.2超聲測距發(fā)展概況</p><p> 超聲檢測主要是利用超聲波作為載體,即通過超聲在媒質中的傳播、散射、吸收、波形轉換等,提取反映媒質本身特性或內部結構的信息,達到檢測媒質性質、物
32、體形狀或幾何尺寸、內部缺陷或結構的目的[1]。我國無損檢測技術是從無到有,從低級階段逐漸發(fā)展到應用普及的現階段水平。超聲波檢測儀器的研制生產,也大致按此規(guī)律發(fā)展變化。五十年代,我國開始從國外引進超聲波儀器,多是笨重的電子管式儀器。如英國的UCT-2超聲波檢測儀,重達24Kg,各單位積極開展試驗研究工作,在一些工程檢測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國內科研單位進口了波蘭產超聲儀,并進行仿制生產。隨后,上海同濟大學研制出CTS-
33、10型非金屬超聲檢測儀,也是電子管式,儀器重約20Kg,該儀器性能穩(wěn)定,波形清晰。但當時這種儀器只有個別科研單位使用,建工部門使用不多。直至七十年代中期,因無損檢測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未推廣普及,所以儀器沒有多大發(fā)展,仍使用電子管式的UCT-2,CTS-10型儀器。</p><p> 1976年,國家建委科技司主持召開全國建筑工程檢測技術交流會后,國家建委將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列為重點攻關項目,組織全國6個單位協(xié)
34、作攻關。從此,無損檢測技術開始進入有計劃,有目的的研究階段。隨著電子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半導體元件逐漸代替了電子管器件,更有利于無損檢測技術的推廣普及。如羅馬尼亞N2701型超聲波測試儀,是由晶體管分立元件組成,具有波形和數碼顯示,儀器重量10Kg。七十年代,英國C.N.S公司推出僅有 3.5Kg重的PUNDIT便攜式超聲儀。</p><p> 1978年10月,中國建筑科學院研制出JC-2型便攜式超聲波檢測儀。該
35、儀器采用TTL線路,數碼顯示,儀器重量為5Kg。同期研制出的超聲檢測儀器還有SC-2型,CTS-25型,SYC-2型超聲波檢測儀。從此,我國有了自己生產的超聲波儀器,為推廣應用無損檢測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p><p> 隨著檢測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超聲檢測儀器的功能要求越來越高,單數碼顯示的超聲檢測儀測讀會帶來較大的測試誤差。進一步要求以后生產的超聲儀能夠具有雙顯及內帶有單板機的微處理功能。隨后具有檢測
36、,記錄,存儲,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多項功能的智能化檢測分析儀相繼研制成功[2]。超聲儀研制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其中,煤炭科學研究院研制的2000A型超聲分析檢測儀,是一種內帶微處理器的智能化測量儀器,全部操作都處于微處理器的控制管理之下,所有測量值,處理結果,狀態(tài)信息都在顯像管上顯示出來,并可接微型打印機打印。其數字和波形都比較清晰穩(wěn)定,操作簡單.,可靠性高,具有斷電存儲功能,其串口可以方便用戶對儀器的測試數據進行后處理及有關程序的開發(fā)。與國
37、內同類產品相比,設計新穎合理,功能齊全,在儀器設計上有重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p><p> 目前,計算機市場價格大幅度下降,采用非一體化超聲波檢測儀器,計算機可發(fā)揮它一機多用的各種功能,實際上是最大的節(jié)約。過去那種全功能的儀器設置,還不如單獨的超聲儀,計算機可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點。高智能化檢測儀器只能滿足檢測條件,使用環(huán)境,重復性測試內容等基本情況一樣,才可充分發(fā)揮其特有功能。儀器設計也應從實際情
38、況出發(fā),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綜上所述,我國超聲波儀器的研制與生產,有較大發(fā)展,有的型號已超過國外同類儀器水平。</p><p> 1.3本課題研究內容及任務</p><p> 超聲波檢測技術是以超聲波作為采集信息的手段,能在不損壞和不接觸被測量對象的情況下探測對象。距離是在不同的場合和控制中需要檢測的一個參數,超聲波測距是一種很有效的測量方法,有著廣泛的應用。本文介紹一套能夠對多個液位
39、進行測量的超聲波系統(tǒng)。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點:</p><p> 開發(fā)一套具有遠程監(jiān)控和遠程修改功能的上位機軟件。</p><p> 要求上位機軟件具備數據存取、曲線繪制等功能。</p><p> 開發(fā)出基于ARM7處理器LPC2368的超聲測距下位機系統(tǒng)。</p><p> 要求該嵌入式系統(tǒng)實現能實現正常模式和快速模塊兩種方式下的
40、測量,并完成同步時鐘的顯示。</p><p> 要求該嵌入式系統(tǒng)具備報警設置、周期設置、校準設置和序號設置等功能。</p><p> 要求該嵌入式系統(tǒng)完成能與上位機完成串口通信,可向上位機發(fā)送測量數據并接受上位機的指令。 </p><p><b> 第二章 設計基礎</b></p><p><b> 2
41、.1超聲概述</b></p><p> 2.1.1超聲波及其波形</p><p>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可聽的聲信號。在科學史上,人們很久以前對聲音信號就有了認識,聲學是最早發(fā)展的學科之一。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在樂律和樂器的研究方面,對聲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國外,19世紀,聲學已成為具有現代意義的科學并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然而由于超聲是人耳聽不到的信號,直
42、到18世紀,人們在研究蝙蝠、海豚等動物時,才推測自然界中存在超聲。</p><p> 物理學上把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定義為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小于20Hz或大于20KHz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或稱超聲。聲波的速度越高,越與光學的某些特性如發(fā)射定律、折射定律相似[3]。由于聲源在介質中施
43、力方向與波在介質中傳播方向不同,聲波的波形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幾種:</p><p><b> 1.縱波</b></p><p> 質點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稱為縱波。它能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p><p><b> 2.橫波</b></p><p> 質點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
44、垂直的波,稱為橫波。它只能在固體中傳播。</p><p><b> 3.表面波</b></p><p> 質點的振動介于縱波和橫波之間,沿著表面?zhèn)鞑?,振幅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地衰減,稱為表面波。表面波只在固體地表面?zhèn)鞑ァ?lt;/p><p> 2.1.2反射與折射</p><p> 超聲波在媒質中的反射、折射、衍射、
45、散射等傳播規(guī)律,與可聽聲波的規(guī)律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當超聲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介質時,在兩介質的分界面上,一部分能量反射回原介質的波稱為反射波;另一部分則透過分界面,在另一介質能繼續(xù)傳播</p><p> 的波稱為折射波,如圖2-1所示。</p><p> 圖2-1 超聲波反射與折射圖</p><p> 其反射與折射滿足如下規(guī)律:</p>&l
46、t;p><b> 1.反射定律</b></p><p> 入射角a的正弦與反射角a’的正弦之比,等于波束之比。當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一樣時,波速一樣,入射角a即等于反射角a’。</p><p><b> 2.折射定律</b></p><p> 入射角a的正弦與折射角β的正弦之比,等于入射波中介質的波速v1與折
47、射波中介質的波速v2之比,即</p><p><b> (2-1)</b></p><p><b> 3.反射系數</b></p><p> 當聲波從一種介質向另一種介質傳播時,因為兩種介質的密度不同和聲速在其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分界面上聲波會產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聲強Ir與入射聲強 之比,稱為反射系數,反射系數R的大
48、小為</p><p><b> (2-2)</b></p><p> 式中: 為反射聲強;, 為入射聲強; 為第一介質的聲阻抗: 為第二介質的聲阻抗。</p><p> 在聲波垂直入射時, ,上式可化簡為</p><p><b> ?。?-3)</b></p><p>
49、 若聲波從水中傳播到空氣,在常溫下它們的聲阻抗約為 , ,,代入上式則得 。這說明當聲波從液體或固體傳播到氣體,或相反的情況下,由于兩種介質的聲阻抗相差懸殊,聲波幾乎全部被反射。</p><p> 2.1.3聲波的衰減</p><p> 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會被吸收而衰減,氣體吸收最強而衰減最大,液體其次,固體吸收最小而衰減最小,因此對于給定強度的聲波,在氣體中傳播的距離會明顯比在液體
50、和固體中傳播的距離短。另外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衰減的程度還與聲波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聲波的衰減也越大,因此超聲波比其他聲波在傳播時的衰減更明顯。</p><p> 衰減的大小用衰減系數 表示,其單位為dB/m,通常用 dB/mm表示。在一般探測頻率上,材料的衰減系數在一到幾百之間,如水及其他衰減材料 為 dB/mm。假如 為 1dB/mm,則聲波穿透1mm距離時,衰減為10%;穿透20mm距離時,衰減為90%
51、。</p><p> 2.2超聲波測距原理</p><p> 由于超聲波指向性強,能量消耗緩慢,在介質中傳播的距離較遠,因而超聲波經常用于距離的測量。利用超聲波檢測往往比較迅速、方便、計算簡單、易于做到實時控制,并且在測量精度方面能達到工業(yè)實用的要求,因此在測量距離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超聲測距方法有脈沖回波法、共振法和頻差法。其中脈沖回波法測距最為常用,它主要基于超聲測距回波信號的識
52、別,多采用模擬方法,用電路來實現。</p><p> 圖2-2超聲測距原理圖</p><p> 如圖2-2所示,其原理是超聲傳感器發(fā)射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至被測物,經反射后由超聲傳感器接收反射脈沖,測量出超聲脈沖從發(fā)射到接收的時間,己知超聲波聲速V的前提下,利用:</p><p> S=VT (2-4)<
53、/p><p> 即可計算得傳感器與反射點之間的距離S,測量距離</p><p> d= (2-5)</p><p> 當S>>h時,則d≈S,即:</p><p><b> ?。?-6)</b></p><p> 2.3超聲波測距主要參數考慮&
54、lt;/p><p> 2.3.1傳感器的指向角</p><p> 傳感器的指向角是聲束半功率點的夾角,是影響測距的一個重要技術參數,記為,它直接影響測量的分辨率。對圓片傳感器來說,它的大小與工作波長λ,傳感器半徑r有關[4]。由</p><p><b> ?。?-7)</b></p><p> 選 時,。當?0選定后,
55、指向角近似與傳感器</p><p> 半徑成反比。指向角愈小,空間分辨率愈高,則要求傳感器半徑r愈大。</p><p> 鑒于目前電子市場的壓電傳感片規(guī)格有限,為降低成本,在不降低空間分辨率的條件下,選用國產現有壓電傳感器片最大半徑r=6.3mm,故</p><p><b> (2-8)</b></p><p>
56、 2.3.2測距儀的工作頻率</p><p> 空氣中超聲波的衰減系數為:</p><p><b> ?。?-9)</b></p><p> 所以,空氣中超聲波的衰減對頻率很敏感,要求合理選擇超聲波頻率,一般在40KHz左右,太高頻率的超聲波在空氣中是無法傳播開去的[5]。</p><p> 傳感器的工作頻率是測距
57、系統(tǒng)的主要技術參數,它直接影響超聲波的擴散和吸收損失,障礙物反射損失,背景噪聲,并直接決定傳感器的尺寸。</p><p> 工作頻率的確定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p><p> 1.如果測距的能力要求很大,聲波傳播損失就相對增加,由于介質對聲波的吸收與聲波頻率的平方成正比,為減小聲波的傳播損失,就必須降低工作頻率。</p><p> 2.工作頻率越高,對相同
58、尺寸的還能器來說,傳感器的方向性越尖銳,測量障礙物復雜表面越準,而且波長短,尺寸分辨率高,“細節(jié)”容易辨識清楚,因此從測量復雜障礙物表面和測量精度來看,工作頻率要求提高。</p><p> 3.從傳感器設計角度看,工作頻率越低,傳感器尺寸就越大,制造和安裝就越困難。</p><p> 綜上所述,由于本測距儀最大測量量程不大,因而選擇測距儀工作頻率在40KHz。這樣傳感器方向性尖銳,且避
59、開了噪聲,提高了信噪比,雖然傳播損失相對低頻有所增加,但不會給發(fā)射和接收帶來困難。</p><p> 2.3.3溫度對聲速的影響</p><p> 由2.2可知,聲速的大小線性的決定了測距系統(tǒng)的測量精度。空氣中傳播的超聲波是由機械振動產生的縱波,由于氣體具有反抗壓縮和擴張的彈性模量,氣體反抗壓縮變化力的作用,實現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因此,超聲波的傳播速度受氣體的密度、溫度及氣體分子成份
60、的影響,即:</p><p> Cs= (2-10)</p><p> 式中:Cs為超聲波聲速;B為氣體的彈性模量;為氣體的密度。</p><p> 氣體彈性模量,由理想氣體壓縮特性可得:</p><p><b> ?。?-11)</b></p><p&
61、gt; 式中:為定壓熱容與定容熱容的比值,空氣為1.40;P為氣體的壓強。而氣體的壓強公式為:</p><p> P= (2-12)</p><p> 式中:R為普適常量8.134kg/mol;T為氣體溫度K(絕對溫度);M為氣體分子量;空氣為28.8kg/mol所以:</p><p> Cs=
62、 (2-13)</p><p> 由上式可知,溫度對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明顯的影響。其變化公式為:</p><p> Cs=20.067(m/s) (2-14)</p><p> 式中:T為氣體溫度K(絕對溫度)。由于該測距系統(tǒng)用于室內測量,且量程也不大,溫度可以看作定值。在常溫20℃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可
63、依據上式計算出為344m/s。但當需要精確確定超聲波傳播速度時,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p><p> 2.4RealView MDK軟件介紹</p><p> 在中國的單片機開發(fā)者中,Keil Software公司推出的Keil uVision系列軟件是最為經典的單片機軟件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ARM公司收購Keil公司后,在最大程度保持uVision軟件的風格基礎上推出了ARM RealV
64、iew MDK平臺[6]。ARM RealView MDK開發(fā)平臺主要具有如下特點:</p><p> 采用Keil uVision3的開發(fā)環(huán)境和界面,給單片機用戶的升級帶來極大的方便。</p><p> 具有windows風格的可視化操作界面,界面友好,使用極為方便。</p><p> 支持匯編語言,C51語言以及混合編程等多種方式的單片機設計。</p
65、><p> 集成了非常全面的ARM處理器的支持,能夠完成ARM7、ARM9以及ARM cortex-M3等處理器的程序設計和仿真。</p><p> 集成了豐富的庫函數,以及完善的編譯連接工具。</p><p> 提供了并口、串口、A/D、D/A、定時器/計數器及中斷等資源的硬件仿真能力,能夠幫組用戶模擬時間硬件的執(zhí)行效果。</p><p>
66、; 可以與多款外部仿真器聯(lián)合使用,提供強大的在線仿真調試能力。</p><p> 內嵌RTX-51 Tiny和RTX-51 FULL內核,提供了簡單而強大的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的支持。</p><p> 在開發(fā)界面中支持多個項目的程序設計。</p><p> 支持多級代碼優(yōu)化,最大限度地幫助用戶精簡代碼體積。</p><p> 由于K
67、eil uVision具有最為廣泛的用戶群,因此相應的代碼資源非常豐富,讀者可以輕松地找到各類編程資源以加速學習和開發(fā)過程。</p><p> 2.5嵌入式微處理器介紹</p><p> LPC2368是一款基于ARM的微控制器,適用于為了各種目的而需要進行串行通信的應用[7]。ARM7TDMI-S處理器,可在高達72MHz的工作頻率下運行,并擁有高達512kB的片內Flash程序存儲
68、器,具有在系統(tǒng)編程(ISP)和在應用編程(IAP)功能。單個Flash扇區(qū)或整個芯片擦除的時間為400ms,256字節(jié)編程的時間為1ms。Flash程序存儲器在ARM局部總線上,可以進行高性能的CPU訪問。 </p><p><b> 1.定時器</b></p><p> LPC2368處理器擁有4個32位的定時器/計數器。每個定時器帶有一個可編程的32位預分頻器
69、,在連續(xù)工作情況下,可在匹配時可選擇產生中斷。在匹配時,可選擇產生中斷停止定時器運行和復位定時器。此外,每個定時器包含4路32位的捕獲通道,可以在輸入信號變化時捕捉定時器的瞬時值,產生中斷。</p><p><b> 2.RTC時鐘</b></p><p> LPC2368處理器自帶的實時時鐘可用來對日期及時分秒計時、記錄等。其計數時鐘可以通過對Fpclk進行分頻
70、得到,它的基準時鐘分頻器允許調節(jié)任何頻率高于65.536kHz的外設時鐘源,并產生一個32.768kHz的基準時鐘(每秒計數總數是32768)。</p><p><b> 3.通用I/O口</b></p><p> LPC2368處理器擁有70個的通用I/O管腳,主要用于驅動LCD顯示模塊、控制片外器件和檢測數字信號。</p><p>
71、4.UART 通信接口模塊</p><p> LPC2368處理器有四個UART模塊。四個模塊的功能基本相同,只是UART1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Modem接口。</p><p> 第三章 系統(tǒng)總體設計</p><p><b> 3.1系統(tǒng)總體結構</b></p><p> 系統(tǒng)由上位機與下位機構成,通過通信網絡進行
72、數據交換。首先由上位機以廣播通訊方式發(fā)送消息,然后由下位機根據本機的序號(地址)對消息進行處理。若消息與本機地址匹配,則回復收到信息并進行相應處理,實現點對點通信;若消息與本機地址不匹配則不對其處理。上位機發(fā)送的消息后未收到由上位機發(fā)送的回復則由上位機提示重發(fā)信息。如圖3-1所示:</p><p> 圖3-1 系統(tǒng)總體結構</p><p><b> 3.2上位機的功能<
73、/b></p><p> 本系統(tǒng)的上位機軟件由Visual C++6.0開發(fā)軟件編寫,具有良好的可視效果,功能包括遠程監(jiān)控、遠程修改、測距報警、操作歷史記錄和歷史數據記錄等。如圖3-2所示:</p><p> 圖3-2 上位機功能構成圖</p><p> 數據收發(fā):由上位機可向下位機發(fā)送同步和修改指令。同步指令主要用于上位機與對應序號的下位機點對點通訊。
74、首先,上位機將系統(tǒng)時間發(fā)送給下位機,實現系統(tǒng)時鐘同步,然后再由下位機將系統(tǒng)的報警距離設置值、發(fā)射周期值以及所測的距離值發(fā)送給上位機,實現信息同步。修改指令主要是用于通過上位機修改下位機的設置值。</p><p> 歷史記錄:操作歷史記錄主要用于記錄報警、修改等事件。歷史數據記錄主要用于記錄對應下位機的測量數據。</p><p> 實時監(jiān)控曲線:主要根據測量值繪制24小時監(jiān)控曲線。<
75、;/p><p> 測距報警:主要實現聲音報警功能。</p><p><b> 3.3下位機的功能</b></p><p>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下位機包含測距功能、系統(tǒng)設置功能、顯示功能和串口通信功能四大功能。如圖3-3所示。</p><p> 圖3-3下位機功能構成圖</p><p> 測距功能
76、:利用超聲波的反射的原理,測出障礙物的距離。</p><p> 顯示功能:系統(tǒng)顯示功能主要包括測量距離的顯示、時鐘顯示和報警顯示。系統(tǒng)顯示分為兩種模式:正常測量模式和快速測量模式。在正常測量模式下,測量值和時鐘每隔2S交替顯示;而在快速測量模式下,則只顯示測距值。報警顯示則是在測量值小于報警值時出現顯示。</p><p> 系統(tǒng)設置功能:包括報警設置、周期設置、校準設置和序號設置。報警
77、設置是報警距離值設置,當被測距離過近時,顯示警報。周期設置是超聲波發(fā)射周期設置,可根據測量距離的變化速度可以設置相應的周期值。當發(fā)射周期小于4S時,系統(tǒng)則認為進入快速測距模式,只顯示測距值。校準設置是下位機的零刻度值設置,當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不同時,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零刻度值。序號設置是下位機的通訊地址設置,只有當上位機發(fā)送的指令與下位機序號相同時,下位機才執(zhí)行相應的操作。</p><p> 串口通信功能:用
78、來實現下位機與通信網絡的信息交換。包括地址、指令和數據的信息交換。</p><p> 3.4 系統(tǒng)通信網絡設計 </p><p> 3.4.1 串行通信基本概念</p><p> 串口通信,是在一些聯(lián)絡信號的控制下,使用一對傳輸線,將數據的各位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傳送[8]。串行通信的特點:</p><p> 由于在一條傳輸線上既傳輸數據
79、信息,又傳輸控制聯(lián)絡信息,這就需要一系列的約定,從而識別一條線上傳送的信息流中,哪一部分是數據信號,哪一部分是聯(lián)絡信號。</p><p> 串行通信的信息格式有異步和同步信息格式。與此對應,有異步串行通信和同步串行通信。</p><p> 由于串行通信中信息邏輯定義與TTL不兼容,故需要邏輯電平轉換,以提高信息傳輸的可靠性。</p><p> 為降低通信線路的
80、成本和簡化通信設備,可用現存信道(如電話、電報信道等),配以適當的通信接口,在任意兩點之間實行串通信。</p><p> 3.4.2 串行通信協(xié)議</p><p> ?。?)異步傳輸協(xié)議:也稱起止式異步協(xié)議,其特點是通信雙方以一個字符作為數據傳輸單位,且發(fā)送方傳送字符的間隔時間是不定的。在傳輸一個字符時總是以起始位開始,以停止位結束。</p><p> (2)面
81、向字符的同步傳輸協(xié)議:其特點是一次傳送由若干個字符組成的數據塊,而不是只傳送一個字符,并規(guī)定10個特殊字符作為這個數據塊的開頭與結束標志以及整個傳輸過程的控制信息。</p><p> ?。?)面向比特的同步傳輸協(xié)議:其特點是所傳輸的一幀數據可以是任意位,而且是靠約定的位組合模式,而不是靠特定的字符來標志幀的開始和結束。</p><p> 3.4.3系統(tǒng)通信設計</p>&l
82、t;p> 本系統(tǒng)的通信網絡采用RS-232協(xié)議,串口通信設置為:波特率115200,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無奇偶校驗位,1位停止位。上位機采用一個字符驅動事件;下位機采用串口接收中斷。整個系統(tǒng)采用統(tǒng)一的23位通訊消息,其中包含2位地址位,2位指令位,3位數據位以及14位時間位。如圖3-4所示。</p><p> 圖3-4 通訊消息的組成</p><p> 表3-1 指令對應表
83、</p><p> 第四章 下位機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 </p><p> 4.1下位機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p><p> 4.1.1下位機系統(tǒng)的組成</p><p> 下位機系統(tǒng)由測距模塊、系統(tǒng)設置模塊、液晶顯示模塊和串口通信模塊四部分組成。整體結構如圖4-1所示。</p><p> ?。?)測距模塊根據設置的頻率發(fā)
84、射脈沖信號驅動超聲波模塊發(fā)射超聲波信號,遇到障礙后信號返回,超聲波測距模塊接收信號后,產生下降沿,由處理器的定時器捕獲寄存器捕獲并產生中斷,關閉定時器產生時差,結合零刻度校準值計算出測量距離。</p><p> (2)系統(tǒng)設置模塊,主要包括發(fā)射脈沖的頻率設置、報警距離設置、零刻度校準設置和序號設置。其中,頻率設置和報警距離設置可由鍵盤和上位機共同修改。零刻度校準設置和序號設置主要在現場由鍵盤實現設備設置。<
85、;/p><p> ?。?)液晶顯示模塊實現在LCD顯示屏上顯示系統(tǒng)的一些信息,包括測量距離、系統(tǒng)時間、設置界面和報警提示。設置界面是下位機系統(tǒng)根據鍵盤操作將系統(tǒng)設置的樹狀目錄有選擇性的顯示。報警提示是將測距模塊算出的測量距離值與報警設置值比較之后,把測量距離值和報警提示顯示在液晶顯示器上。</p><p> ?。?)串口通信模塊主要將測量所得的距離通過RS232協(xié)議發(fā)送給上位機顯示,并接受由上
86、位機發(fā)送的信息。從而形成整個系統(tǒng)的通信網絡。</p><p> 圖4-1 下位機嵌入式系統(tǒng)的結構圖</p><p> 4.1.2 下位機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構成 </p><p> ARM處理器與外圍設備的電路連接如圖4-2所示。ARM的輸出管腳與超聲波模塊的發(fā)射端相連,作用是產生脈沖信號驅動超聲波模塊發(fā)射超聲波信號。ARM的定時器捕獲中斷管腳與超聲波模塊的接收端
87、相連,作用是捕獲超聲波模塊在接收到返回信號后產生的下降沿。ARM的輸入管腳與鍵盤開關相連,用來修改系統(tǒng)設置值。ARM的通用輸出管腳與液晶顯示模塊相連,用于驅動液晶模塊并在模塊上顯示所要輸出的結果。ARM的UART1管腳與RS232通信模塊相連,用于與上位機通信。</p><p> 圖4-2 硬件電路構成圖</p><p> 4.2下位機測距功能的實現</p><p&
88、gt; 4.2.1超聲波測距模塊的時序圖</p><p> 圖4-3 超聲波時序圖</p><p> 超聲波測距模塊時序,如圖4-3所示。表明你只需要提供一個 10uS 以上脈沖觸發(fā)信號,該模塊內部將發(fā)出 8個 40kHz 周期電平并檢測回波。一旦檢測到有回波信號則輸出回響信號的脈沖寬度與所測的距離成正比。由此通過發(fā)射信號到收到的回響信號時間間隔可以計算得到距離。公式:us/58=
89、厘米或者 us/148=英寸;或是:距離=高電平時間*聲速(340M/S)/2。</p><p> 4.2.2測距功能的設計</p><p> 下位機測距功能主要利用超聲波的發(fā)射到接收的時差,計算出相應距離。具體程序實現過程如圖4-4所示。</p><p> 圖4-4 測距功能程序結構圖</p><p> 首先,由定時器0每隔0.1S
90、產生一次中斷,查詢處理器是否處于測距狀態(tài),若處理器不處于測距狀態(tài),則跳出定時器0的中斷。若處理器處于測距狀態(tài),則是分頻寄存器CT實現加1。根據設置,判斷分頻寄存器的值是否等于設置周期。若不相等,則跳出定時器0的中斷。則若相等,則先將分頻寄存器清零,然后發(fā)射脈沖信號,并同時打開定時器3開始計時。</p><p> 超聲波測距模塊收到處理器發(fā)送的脈沖信號后,驅動模塊發(fā)射探頭發(fā)送8個40kHz 的超聲波信號,利用超聲
91、波反射原理,遇到障礙后返回,接收探頭檢測回波信號,產生下降沿。由處理器的定時器捕獲中斷通道捕獲下降沿信號,產生中斷。</p><p> 進入中斷后,首先關閉定時器3,產生時差。再利用時間差結合零刻度補償算出距離值。最后復位定時器3,跳出定時器3的中斷。</p><p> 因為在脈沖觸發(fā)信號到模塊內部發(fā)出信號之間存在著一段固定的時間差,故需要加上這一部分的補償,故最后所得的計算公式為:&
92、lt;/p><p> 距離= (時間差-390)/58+零刻度補償 (4-1)</p><p> 其中距離單位為厘米(cm);時間單位為微秒(us);-390為驅動電路的時間補償。</p><p> 4.3下位機設置功能的實現</p><p> 4.3.1下位機設置功能的顯示結構</p><p>
93、 設置功能的顯示分為三層。主要用于實現:報警、頻率、校準和序號四大功能的實現。如圖4-5所示。</p><p> 圖4-5 設置功能顯示結構圖 </p><p> 第一層目錄分為測距和設置,在測距狀態(tài)下,系統(tǒng)將實現自動測距功能,而通過設置可以到達二層目錄;第二層目錄為設置子目錄包含報警、頻率、校準和序號四項。第三層分別為第二層中各項的子目錄:分別是報警第一位設置、報警第二位設置、頻率
94、第一位設置、頻率第二位設置、校準確認、校準取消、序號第一位設置和序號第二位設置。并且每一個顯示界面都對應一個顯示寄存器Value的值,如表4-1所示。。這樣通過修改Value的值就可以實現各個目錄之間的轉換。</p><p> 表4-1 寄存器Value值與顯示值對照表</p><p> 4.3.2下位機鍵盤輸入的設計</p><p> 圖4-6 鍵盤示意圖&
95、lt;/p><p> 設置功能以四個開關按鍵組成的鍵盤輸入來修改寄存器Value的值,如圖4-6所示。從而實現設置功能顯示界面之間的轉換。其中鍵盤輸入的程序結構如圖4-7所示。</p><p> 首先,定時器1以查詢的方式掃描鍵盤開關。若沒有按鍵按下,直接跳出中斷。若有按鍵按下,則根據對應I/O輸入口的寄存器的值,判斷哪個按鍵,產生不同的按鍵值。隨后等待松手之后,程序根據不同的按鍵值,作相
96、應計算,如表4-2所示。再由計算出來的Value值,顯示相應界面。最后復位按鍵值,跳出中斷。</p><p> 表4-2 按鍵、按鍵值和Value值修改對照表</p><p> 圖4-7 鍵盤輸入程序結構圖</p><p> 4.3.3報警設置、頻率設置和序號設置功能的實現</p><p> 圖4-8 報警第一位設置程序結構圖<
97、/p><p> 報警設置、頻率設置和序號設置功能除序號設置除不需要向上位機發(fā)現修改信息之外,完全相同。以報警第一位設置程序為例,如圖4-8所示。</p><p> 首先,由鍵盤輸入進入報警第一位設置,此時報警第一位出現閃爍,等待按鍵輸入。當是左移鍵輸入時,且此時報警第一位值大于0,則該寄存器的值減1。當是右移鍵輸入時,且此時報警第一位值小于9,則該寄存器的值加1。當返回鍵輸入時,則直接返回
98、上級界面。當確認鍵輸入時,則先判斷是否處于與上位機點對點對話狀態(tài),若處于該狀態(tài),先向上位機發(fā)送修改指令后,再修改本機相應寄存器,最后返回上級界面。若不處于該狀態(tài),則直接修改本機相應寄存器后,返回上級界面。</p><p> 4.3.4校準設置功能的實現</p><p> 圖4-9 校準設置功能程序結構圖</p><p> 校準設置功能主要在超聲波模塊安裝位置不
99、同的情況下,實現下位機的刻度零的調節(jié)。例如,模塊安裝在一個平面的下凹處,而又要以該平面為刻度零,則可使用該功能將模塊的刻度零前移,從而實現較為準確的測量。該功能以0.3m智能測量來實現,即拿一標準尺,測量出0.3m的障礙距離,再驅動超聲波測距模塊,測量修正后寫入零刻度補償寄存器即可實現。程序結構如圖4-9所示。</p><p> 首先,進入校準設置模式,按確認鍵發(fā)射信號,驅動超聲波模塊測距,得到與0.3m的距離
100、偏差值,然后再按取消鍵,判斷該偏差是否在±25cm范圍內,若是,則將該偏差值寫入校準寄存器,顯示修改成功后返回。若不是,則顯示修改失敗后返回。</p><p> 4.4下位機顯示功能的實現</p><p> 4.4.1 KM12232B 液晶模塊管腳說明</p><p> 表4-3液晶模塊管腳說明表[9]</p><p>
101、RES: 設置了SED1520 或AX6120的計算機接口與計算機的總線時序。</p><p> 當/RES 為H時,接口為M6800時序;為L時,接口總線時序為INTEL8080 時序。</p><p> 4.4.2下位機顯示功能的程序結構</p><p> 下位機顯示功能主要包括測量距離顯示、同步時鐘顯示、報警顯示和設置界面顯示。其中測量距離和同步時鐘顯示
102、在顯示屏的第一行,報警和設置界面顯示在顯示屏的第二行。程序結構如圖4-10所示。</p><p> 圖4-10 顯示功能程序結構圖</p><p> 顯示程序在主函數里完成,優(yōu)先級最低并且可以隨時被中斷。當周期大于4S時,進入正常測量模式,第一行交替顯示測量距離和同步時鐘,間隔2S更新一下顯示信號。周期小于4S時,則進入快速測量模式,第一行只顯示測量距離。當測量值小于報警值時,第二行顯
103、示報警。否則顯示系統(tǒng)設置界面。</p><p> 4.5下位機通信功能的實現</p><p> 4.5.1下位機通信程序的結構</p><p> 下位機串口通信采用串口接收中斷的方式。上位機以廣播的方式發(fā)送消息時,下位機則監(jiān)聽上位機發(fā)送的消息。程序結構如圖4-11所示。</p><p> 下位機接收到上位機發(fā)送的消息產生中斷。首先,程
104、序等待上位機發(fā)送完這條23位的消息。若發(fā)生超時則直接跳出中斷。若收到完整消息,判斷此條消息是否是本機指令。若是,則先執(zhí)行該條指令,然后返回執(zhí)行信息,最后向上位機發(fā)送結束提示,跳出中斷。</p><p> 若不是本機指令,則關閉本機操作(如正在向上位機發(fā)送距離測量值),跳出中斷。</p><p> 圖4-11 下位機接收流程圖</p><p> 4.5.2下位機
105、對不同指令的操作</p><p> 在本系統(tǒng)中,由上位機向下位機發(fā)送的指令分為兩種:同步指令和修改指令。</p><p> 同步指令:下位機系統(tǒng)先讀取同步指令消息的時間位,修改下位機的系統(tǒng)時間,使其與同步指令的時間信息相同,從而實現上位機與下位機的時間同步。然后,將下位機的報警設置和頻率設置消息向上位機發(fā)送。最后開啟點對點對話模式,即實時向上位機發(fā)送本機測量的距離值。</p>
106、;<p> 修改指令:該指令比較簡單,下位機直接按上位機發(fā)送的消息修改報警值和頻率值。然后返回執(zhí)行消息。</p><p> 4.6下位機系統(tǒng)性能測試</p><p> 4.6.1測距性能測試</p><p><b> ?。?)測距實物照片</b></p><p> 圖4-12 測距狀態(tài)實物圖<
107、/p><p><b> ?。?)測量精度</b></p><p> 表4-4 測距功能測試表</p><p> 通過測試,系統(tǒng)精度基本達到了設計的要求,誤差很難避免。但通過分析誤差的來源,提高傳感器模塊的精度或者改變設計方法,可以降低系統(tǒng)誤差,從而使系統(tǒng)更加完美。</p><p> 4.6.2系統(tǒng)設置功能的測試<
108、/p><p> ?。?)設置功能的顯示界面實物照片</p><p> 如圖4-13、圖4-14、圖4-15、圖4-16所示,分別是設置報警、頻率設置、校準設置和序號設置的第三層目錄進入之后的修改顯示界面圖??梢酝ㄟ^按左移鍵減1,右移鍵加1,確認鍵保存修改以及返回鍵返回第三層目錄。</p><p> 圖4-13 報警設置實物圖</p><p>
109、 圖4-14 頻率設置實物圖</p><p> 圖4-15 校準設置實物圖</p><p> 圖4-16序號設置實物圖</p><p><b> (2)報警功能測試</b></p><p> 圖4-17 報警顯示比較圖(a)</p><p> 圖4-18報警顯示比較圖(b)</p
110、><p> 在設置報警距離為0.2m的情況下,顯示界面如圖4-17和圖4-18所示。當測量距離小于0.2m時,屏幕出現報警顯示;而當大于或等于0.2時,則正常顯示系統(tǒng)設置界面。(3)頻率設置功能測試</p><p> 圖4-19 時鐘顯示比較圖(a)</p><p> 圖4-20 時鐘顯示比較圖(b)</p><p> 圖4-19 是在設
111、置頻率為10分頻(即周期為1S)時,系統(tǒng)進入快速測量模式,只顯示測量值;圖4-20是設置頻率為40分頻(即周期為4S)時,系統(tǒng)進入正常測量模式,時鐘和距離交替顯示。圖4-19和圖4-20既驗證了頻率設置功能,同時也驗證了兩種模式情況下的不同顯示功能。</p><p> ?。?)校準功能的驗證</p><p> 校準功能是以0.3m的長度為測量時,系統(tǒng)將此標準與0.3m對應寫入寄存器。若將
112、0.25m長度的測量值寫入寄存器測量時,則系統(tǒng)將0.25m的距離認為是0.3m。此時若測量1m的距離時,系統(tǒng)則會認為是1.05m。表4-5說明了校準功能能夠很好的克服測距系統(tǒng)的零刻度偏移這一誤差。</p><p> 表4-5 校準功能測試表</p><p> 4.6.3 同步時鐘的測試</p><p> 如圖4-21和圖4-22所示,在發(fā)送同步指令前,嵌入式系
113、統(tǒng)開啟后的時間顯示為隨機數值的顯示;而在發(fā)送同步指令后,嵌入式系統(tǒng)讀取通訊消息的時間位,并修改本機的系統(tǒng)時間,實現與上位機時鐘同步。</p><p> 圖4-21 發(fā)送同步指令前時鐘顯示圖</p><p> 圖4-22發(fā)送同步指令后時鐘顯示圖</p><p> 第五章 上位機系統(tǒng)的具體實現 </p><p> 5.1上位機系統(tǒng)的整體結
114、構</p><p> 5.1.1上位機系統(tǒng)的組成</p><p> 上位機系統(tǒng)由MFC控件編寫,具有良好的窗口界面。上位機顯示主界面是上位機系統(tǒng)的核心顯示部分,主要可以實現遠程監(jiān)控、遠程修改以及操作與故障記錄等。歷史數據界面主要用于實現查詢歷史某天的測量記錄。實時監(jiān)控曲線可以實現遠程圖像監(jiān)控的功能。此外,系統(tǒng)還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存儲,方便用戶將資料導出。上位機結構如圖5-1所示。<
115、/p><p> 圖 5-1 上位機系統(tǒng)組成</p><p> 5.1.2上位機顯示主界面</p><p> 上位機顯示主界面是主要實現遠程信息集中顯示的部分。該界面通過使用23位通訊消息與串口對接。該界面在獲得由串口發(fā)來的消息后,根據消息的不同指令分別將消息顯示在設備信息欄、數據欄、實時監(jiān)控狀態(tài)欄以及操作與故障記錄欄。如圖5-2所示。</p><
116、;p> 設備信息欄:用于檢測并顯示下位機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上位機與下位機的匹配情況。</p><p> 實時監(jiān)控狀態(tài)欄:用于顯示下位機報警信息、提示上位機重發(fā)信息以及下位機的信息發(fā)送情況。</p><p> 操作與故障記錄欄:用于記錄工作設備、修改設置、設備運行狀況等信息,并且能生成文檔,方便查看。</p><p> 數據欄與指令按鈕:用于實現相應的信息顯
117、示、修改與通訊消息的發(fā)送。</p><p> 系統(tǒng)時間:是軟件獲取的計算機系統(tǒng)時間,并且該時間能在同步指令下能實現與下位機實現時間的同步。</p><p> 此外,在該界面能實現聲音報警功能。</p><p> 圖5-2 上位機顯示主界面</p><p> 5.1.3實時監(jiān)控曲線界面</p><p> 該界面
118、主要實現根據實時數據繪制未來一天的曲線。該界面以二維曲線的方式將監(jiān)控數據展現,更加利于用戶對整個測量數據趨勢的把握。界面如圖5-3所示。</p><p> 圖5-3 實時監(jiān)控曲線界面</p><p> 5.1.4 數據查看界面</p><p> 該界面主要實現歷史數據的導入與顯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需要查看的日期,便可將該天的測量數據導入查看。界面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超聲波測距串口顯示.rar
- 超聲波測距串口顯示.rar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
- 基于51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的設計
- 超聲波測距 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的設計
- 基于arm的超聲波測距計數儀【畢業(yè)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開題報告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 超聲波傳感器及超聲波測距
- 畢業(yè)設計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設計鄧遠超
- 超聲波測距系統(tǒng)的應用設計
- 超聲波測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