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學專業(yè)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計劃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生態(tài)學專業(yè)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計劃</p><p><b>  一、學科介紹</b></p><p>  南京大學生態(tài)學專業(yè)起源于1952年植物學專業(yè)的地植物學(植物生態(tài)學)專門化,當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該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學專業(yè)內重新招收植物生態(tài)學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經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生態(tài)學專業(yè)成為

2、全國第一批生態(tài)學與環(huán)境生物學本科專業(yè)和生態(tài)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0年生態(tài)學專業(yè)發(fā)展成為包含動物、植物生態(tài)學在內的博士學位授權點,開始招收生態(tài)學博士研究生,同時成為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的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目前,植物生態(tài)學部分是我校國家重點學科 – 植物學的重要支撐領域。</p><p>  南京大學生態(tài)學專業(yè)長期致力于濕地生態(tài)、森林生態(tài)、生態(tài)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了國內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了國

3、家自然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委、農業(yè)部、國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以及江蘇省政府的各種科技獎勵20余個。1995年以來,先后爭取到國家973項目課題、863水專項課題、海洋863項目,國家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專題、重點項目、自由申請項目,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研究與開發(fā)專項基金、江蘇自然科學基金、農業(yè)部九五、十五科技攻關計劃、江

4、蘇重點農業(yè)攻關計劃、國際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項目80余個,合同經費2000多萬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項目20多個,經費750余萬元。發(fā)表科研論文3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其中,《生態(tài)工程學》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研究生教材。</p><p>  生態(tài)學專業(yè)目前有在職教師1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講師3名。11位

5、教師擁有博士學位,7位教師有國內外博士后工作經歷。</p><p>  教 授:安樹青博士(后)、陳建群博士、李建龍博士(后)、欽佩;</p><p>  副教授:劉茂松博士、孫書存博士(后)、趙福庚博士(后)、何禎祥博士(后)、王中生博士(后);</p><p>  安樹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濕地生態(tài)學、森林生態(tài)學、生態(tài)工程學和生物多樣性科學。</p>

6、;<p>  陳建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進化生態(tài)學、化學生態(tài)學和植物-昆蟲關系。</p><p>  李建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生態(tài)學、信息生態(tài)學和城市生態(tài)學。</p><p>  欽 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鹽土農業(yè)生態(tài)學、海濱系統(tǒng)生態(tài)學和生態(tài)工程學。</p><p><b>  二、培養(yǎng)目標</b></p>

7、<p>  1. 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備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優(yōu)良的學風,樹立愿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的思想。</p><p>  2. 具備生態(tài)學專業(yè)扎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面的科學理論和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和動向。</p><p>  3. 具備獨

8、立申請、主持科研項目和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p><p>  4. 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與先進的生態(tài)學實驗技能。</p><p>  5.掌握1-2門外國語言,能用第一外語進行學術交流。</p><p><b>  三、招生方向</b></p><p><b>  博士生</b></p

9、><p>  濕地生態(tài)工程 (2)海濱農業(yè)生態(tài) (3)森林恢復生態(tài) (4)森林生物多樣性 </p><p>  (5)城市植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 (6)信息生態(tài) (7)全球變化與土地利用(8)濕地外來種與生態(tài)安全 </p><p><b>  碩士生</b></p><p>  濕地生態(tài)學 (2)生態(tài)工程學 (3)微生物生態(tài)學

10、 (4)進化生態(tài)學</p><p>  (5)森林生態(tài)學 (6)城市生態(tài)學 (7)化學生態(tài)學 (8)景觀生態(tài)學 </p><p> ?。?)生理生態(tài)學 (10)資源生態(tài)學 (11)信息生態(tài)學 (12)分子生態(tài)學</p><p><b>  四、招生方案</b></p><p><b> ?。ㄒ唬?/p>

11、、博士生</b></p><p><b>  招生對象</b></p><p> ?。?). 直接報考博士研究生時,要求應(往)屆碩士畢業(yè)生或同等學歷者。</p><p> ?。?). 報考直博生時,要求應(往)屆本科畢業(yè)生。數(shù)量暫定2名/年。</p><p>  (3). 碩博連讀時,應為中期考核成績優(yōu)秀的

12、碩士研究生申請者。數(shù)量為申請者的85%。</p><p><b>  招生考試</b></p><p>  . 基礎課:政治理論課(具有碩士學位者可免考)、英語;</p><p>  . 專業(yè)課:從生命科學學院所列課程選擇,A、B類各1門。 </p><p><b> ?。ǘ?、碩士生</b><

13、;/p><p>  1. 招生對象:應(往)屆本科畢業(yè)生或同等學歷者。</p><p>  2.招生考試:政治理論課、英語、生態(tài)學、生物學共4門課程。</p><p><b>  五、學習年限</b></p><p>  1. 具有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者,博士生學制通常為三-四年;在職生可適當延長,期限一年。</p>

14、;<p>  2.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生,學制通常為五-六年;在職研究生可適當延長,期限一年。</p><p>  碩士生學制,通常為三年, 其中課程學習為一年或一年半,學位論文一年或一年半。在職研究生可適當延長,期限一年。</p><p><b>  六、課程設置</b></p><p><b> ?。ㄒ唬?、博士生<

15、/b></p><p>  碩博連讀和具有碩士學位的博士研究生,除全校必修課程外;學生應按其報考方向選擇下列2 - 4門專業(yè)學位課程。直博生必須完成碩士學位課程和博士學位課程。另外,鼓勵研究生選修其他學科和專業(yè)的課程,進行學科交叉,拓寬知識面。</p><p>  課程及學分分配如下: </p><p> ?。?)現(xiàn)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

16、 (4學分)</p><p>  (2)英語(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 (4學分)</p><p> ?。?)第二外語 (4學分)</p><p>  (4)生態(tài)學熱點問題 (3學分)</p>&

17、lt;p>  (5)海濱系統(tǒng)生態(tài)學 (3學分)</p><p> ?。?)現(xiàn)代生態(tài)學研究方法 (3學分)</p><p>  (7)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 (3學分)</p><p> ?。?)生物多樣性科學

18、 (3學分)</p><p> ?。?)進化生態(tài)與分子生態(tài)進展 (3學分)</p><p><b> ?。ǘ?、碩士生</b></p><p>  除全校和全院必修課程外,設置2門專業(yè)必修課,其中1門理論課和1門實驗課。另外,開設多門方向課程供研究生選修,同時鼓勵研

19、究生選修其他學科和專業(yè)的課程,進行學科交叉,拓寬知識面。</p><p>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辦法》,本學科本科生修滿32學分,或非本學科及同等學歷入學者修滿36學分,并通過碩士學位課程考試者,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p><p>  課程及學分分配如下: </p><p><b>  A類:</b></p>

20、<p>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2學分)</p><p>  自然辯證法 (2學分)</p><p>  英語 (4學分)</p><p><b>  B類:</b&

21、gt;</p><p>  現(xiàn)代生物學進展 (3學分)</p><p>  分子生物學進展 (3學分)</p><p><b>  C類:</b></p><p>  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 (4學分)</p>&

22、lt;p>  現(xiàn)代生態(tài)學研究方法 (4學分) </p><p>  景觀生態(tài)學 (2學分)</p><p>  進化生態(tài)學 (2學分)</p><p>  城市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

23、 (2學分)</p><p>  分子生態(tài)學 (2學分)</p><p>  微生物生態(tài)學 (2學分)</p><p><b>  D類:</b></p><

24、p>  動物生態(tài)學 (2學分)</p><p>  環(huán)境工程學 (2學分)</p><p>  濕地生態(tài)學 (2學分)</p><p>  化學生態(tài)學

25、 (2學分)</p><p>  海濱系統(tǒng)生態(tài)學 (2學分)</p><p>  植被生態(tài)學 (2學分)</p><p>  數(shù)理生態(tài)學 (2學分)<

26、;/p><p>  環(huán)境經濟學 (2學分)</p><p>  地統(tǒng)計學 (2學分)</p><p><b>  七、培養(yǎng)方式</b></p><p><b> ?。ㄒ唬⒉┦可?lt;/

27、b></p><p>  1. 按研究方向,學位授權點成立由3名或3名以上教師組成的博士生指導小組,協(xié)助報考導師指導博士研究生。</p><p>  2. 碩博連讀和具有碩士學位的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學期完成所有的課程學習。并廣泛查閱有關文獻,準備博士論文開題報告。</p><p>  3.直博研究生,前2年以課程學習為主。入學2年后,由教研室組織3位或3位以上

28、的教師對其進行中期考核,根據(jù)考核結果,可建議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轉為攻讀碩士學位或勸其退學。</p><p><b>  (二)、碩士生</b></p><p>  1. 師生互選:研究生入學后,教研室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導師和學生的接觸機會,增進相互了解。入學3 – 4周內,安排1次介紹會,老師介紹自己的科研情況和所需學生名額、條件,學生介紹自己的科研興趣和相關情況等。然后,

29、按學校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師生互選,教研室對師生互選結果進行協(xié)調。</p><p>  2. 導師根據(jù)本方案要求和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互選后1個月內訂出培養(yǎng)計劃,征得碩士生同意后付諸實施。</p><p>  3. 一年后,教研室組織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師對研究生進行中期考核,根據(jù)考核結果,可建議免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或勸其退學。</p><p><b

30、>  八、學位論文</b></p><p><b> ?。ㄒ唬?、博士生</b></p><p>  學位論文是全面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鼓勵博士研究生進行跨學科或交叉學科研究,鼓勵研究生選擇風險性課題。研究工作體現(xiàn)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獨立性,即獨立完成選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論文撰寫和答辯工作。具體過程如下:</p><p&

31、gt;  1. 研究生經閱讀大量文獻后,提出選題、研究內容和實驗設計。與導師協(xié)商后,在完成課程學習的下一學期的第8 – 10周在全院范圍內做開題報告,接受指導小組或其他教師的提問。</p><p>  2. 依據(jù)開題報告的反饋信息,研究生和指導教師對論文設計進行修改,并對研究內容和實驗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取得共識,論文設計經導師審核、簽字后實施,簽字后的論文設計由教研室保存1份。</p>&

32、lt;p>  3. 研究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工作。</p><p>  4.論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請有關專家進行預答辯。預答辯結果為(1)根據(jù)反饋信息,修改論文,按時進行論文答辯,(2)延遲答辯,根據(jù)反饋信息,補充實驗并重新撰寫論文,(3)延遲答辯,重新設計實驗并重新撰寫論文。</p><p>  5.通過預答辯的研究生,按時進行論文評議和論文答辯。</p><

33、p>  6. 通過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經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嚴格審核后,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可授予博士學位。</p><p><b>  (二)、碩士生</b></p><p>  鼓勵碩士研究生進行跨學科或交叉學科研究。研究工作體現(xiàn)導師指導,研究生獨立完成為宗旨。具體過程如下:</p><p>  1. 在導師指導下,確定研究范圍,學生

34、經閱讀大量文獻后,提出研究內容和實驗設計。</p><p>  2. 經導師審核、修改后,師生對研究內容和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得共識。</p><p>  3. 研究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工作。</p><p>  4. 論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論文評議和論文答辯。</p><p>  5. 通過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經院學位評

35、定委員會嚴格審核后,報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可授予碩士學位。</p><p><b>  九、教學實踐</b></p><p>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生應從事1個學期的本科生教學實踐,其內容可以是指導實驗、野外實習、課程輔導等。</p><p><b>  十、圖書資料</b></p><p>

36、;<b> ?。ㄒ唬?、主要書籍</b></p><p>  1. Mitsch, WJ & Gosselink, JG. 2000. Wetlands. 2nd.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p><p>  2. WCMC, et al. 1992. Global Biodiversity. London, Glasgo

37、w, New York, Tokyo: Chapman & Hall</p><p>  3. Mitsch, WJ & Jorgensen, SE. 1992.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nd. New York, Toronto: John Wiley & Sons</p><p>  4. Forman, RTT. 1995. Land

38、 Mosaic: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  5. UNEP. 199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  6. Borror,D.J.el a

39、t,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5th ed.,1981</p><p>  7. Daly,H.V.el at,Introduction to Insect Biology and Diversity.1978</p><p>  8. Danial,L. e1 at,Soil Biology Guide, 1990 </p>

40、;<p>  9. Jin,X—G et a1,Eutrophication of Lakes in China,1990</p><p>  10. Abele,L. G.,Biology of Crustacea,1982</p><p> ?。ǘ?、主要期刊雜志</p><p>  1.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

41、ch </p><p>  2.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p><p>  3. Bioscience</p><p>  Current Advanc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p>  Ecological Mono

42、graphs</p><p><b>  Ecology</b></p><p>  Ecological Engineering</p><p>  Journal of Ecology</p><p>  Molecular Ecology</p><p>  web of science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