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園賦》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及其成因【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小園賦》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及其成因</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漢語

2、言文學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b><

3、;/p><p>  中文摘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  ABSTRACT錯誤!未定義書簽。錯誤!未定義書簽。</p><p>  一、《小園賦》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1</p><p>  (一)新穎的風格 1</p><p> ?。ǘ┆毺氐乃囆g手法 3</p><p>  

4、(三)匠心獨運的空間設計思想4</p><p>  1、相地立基的“任自然”意識 ………………………………………………..…………4</p><p>  2、“紆余委屈”的空間造型原則 ………………………………………….……………5</p><p>  二、《小園賦》中園林美學思想的產生原因8</p><p> ?。ㄒ唬靶@”風格

5、產生的原因 8</p><p> ?。ǘ皩懸狻彼囆g手法誕生的原因 10</p><p> ?。ㄈ┪簳x南北朝時期“曲”之美的發(fā)現 11</p><p><b>  參考文獻12</b></p><p>  致謝1錯誤!未定義書簽。</p><p>  附錄錯誤!未定義書簽。&

6、lt;/p><p>  【摘要】庾信在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園林美學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構建了一座小巧、簡樸、淡雅且?guī)щ[逸情懷的“小園”,開啟了后世追求小巧園林的先河?!靶@”中采用“寫意”手法,創(chuàng)造出超凡脫俗的意境。同時,“紆余委屈”的空間造型原則大大豐富了“小園”的景色,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審美效果。聯系《小園賦》產生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可以發(fā)現“小園”新穎的風格是與魏晉南北朝時期隱逸文化的發(fā)展緊密聯系的,而“寫意”的藝術

7、手法是由魏晉南北朝時期“形神之辯”發(fā)展而來。另外,“紆余委屈”原則中蘊涵的“曲”之美則是源于道家文化。</p><p>  關鍵詞:寫意;紆余委屈;隱逸文化;形神之辯;暢神論</p><p>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garden aesthetic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Yu Xin build up the “Xiao

8、 Yuan” which is small、simple、elegant and with a feeling of seclusion . The “Xiao Yuan”opened up a preced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 to pursue.“Xiao Yuan”in a Freehand approach,creating transcent artistic conception.At the

9、same time,“Winding”,the principle of spatial modeling have greatly enriched the “Xiao Yuan”scene,creating a unique aesthetic effect.Contact the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al background</p><p>  【KEYWORDS】Freeh

10、and;Winding;Seclusion culture;The debate on the Shape and Spirit;Smoothing Mind.</p><p>  一.《小園賦》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p><p>  庾信的《小園賦》寫于北朝時期,正值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第二個時期——轉折期。在文學史上,《小園賦》的主要價值在于庾信借“小園”抒發(fā)的那份思歸不得的哀怨之感。我

11、們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可得出《小園賦》不但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而且也包含著豐富的園林美學思想?!缎@賦》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正是對園林史上轉折期的構園經驗的精要概括,特別是對這一轉折期出現的風格簡樸、規(guī)模小巧,帶有隱逸情懷的私家園林的總結和創(chuàng)新。可以說“小園”是在總結前人園林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座新型園林。雖然《小園賦》中對園林的描寫不是很多,但是其蘊涵的園林美學思想內容豐富,涉及面廣。</p><p><

12、;b>  新穎的風格</b></p><p>  造園是一項大規(guī)模的工程,造園者在動工之前,必須要胸中有丘壑。一座優(yōu)秀的園林必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造園之前首先便是決定園林的風格。風格定,才能言局部單體,宜曲斯曲,宜低斯低,山疊何派,水引何式,必須成竹在胸,才能因地制宜。風格定,則選樹擇花,動靜觀賞,均有所據?!缎@賦》第一段就有定風格之義?!叭舴蛞恢χ希哺傅冒渤仓?;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

13、之地”1】,園主開篇以巢父和壺公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小園”不求面積廣大?!皼r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笔钦f只要自己覺得舒適安心,即使破舊簡陋也沒關系?!柏M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綠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甭暶髯约旱男@不追求富麗堂皇,與貴族大官爭奇斗富的豪華園林截然相反,而且簡樸的居住環(huán)境反而更覺得輕松自在,無所束縛?!半m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閑居之樂。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于輪軒;爰居避風,本無

14、情于鐘鼓”是表明自己的隱逸情懷,指出造此園是為了避開塵囂,歸隱守拙。庾信在文中第一段就表明自己的“小園”的風格是簡樸、小巧、帶有隱逸氣質的淡雅園林。這一風格是園林的一草一木設計的依據,從整體上指導著“小園”的構筑</p><p>  第一,“小園”面積小巧?!坝嘤袛诞€弊廬,寂寞人外”,僅僅數畝,可見“小園”的總面積相當小。“檐直倚而妨帽,戶平行而礙眉”是說“小園”中的建筑十分低矮,當人站起來的時候,頭上的帽子就碰

15、到了屋檐,戶門低矮,直起身來就可觸到眉毛。雖然這是夸張的說法,但是可見園內建筑并不高大。</p><p>  第二,“小園”簡樸,是名副其實的“弊廬”?!捌閸缳猹M室,穿漏兮茅茨”,可見“小園”的建筑物形制崎嶇不平,而且屋頂上的茅草稀疏,漏風漏雨,特別簡陋。</p><p>  第三,“小園”追求淡雅?!靶@”里充滿了文人的氣息,雅致寧靜?!凹拍送狻?、“桐間露落,柳下風來。琴號珠柱,書名《

16、玉杯》” ,可見“小園”自然環(huán)境清幽,園主日日以操琴讀書為樂,過著淡泊清雅的生活,怡然自樂。</p><p>  考究庾信的生平事跡,我們知道庾信雖被強留在北方,但因其才華橫溢,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優(yōu)待,一直身居官位。北周代魏之后,庾信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所以,身居高位的庾信絕對不是經濟拮據之人,他有足夠的資金供他構筑一座舒適、寬敞的豪華園林。因此庾信的“小園”絕不是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造成這樣,他偏偏構

17、筑了這座小巧、簡樸的“小園”是有意為之。這座“小園”實則是園主匠心獨運之作。對一般人來說,這座“小園”的簡陋,根本難以舒心住下來,更談不上像石崇那樣在“金谷園”中宴饗賓客,豪奢逸樂。石崇是西晉時期的士大夫,他的“金谷園”與庾信的“小園”有著天壤之別?!敖鸸葓@”是魏晉南北朝出現的以貴族、官僚為代表的追求奢華濃艷,趨于爭奇斗富的大官僚園林的代表。石崇在《思歸引》的序文中簡略介紹了金谷園:“其制宅也,卻阻長堤,前臨清渠,柏木幾于萬株,流水周于

18、舍下。有觀閣池沼,多養(yǎng)魚鳥?!?】又據石崇《金谷詩》序云:“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可見,金谷園的面積廣袤,亭臺樓閣密集,植被種類繁多,是一座極其奢華</p><p><b>  獨特的藝術手法</b></p><p>  “小園”不僅在風格上具有開辟性,在構園

19、的藝術手法上還具有概括性和啟發(fā)性。由于“小園”追求的風格具有非常大的改變,那么以前在秦漢園林中使用的寫實手法就不再適用了。為了實現“小園”的創(chuàng)新風格,庾信便運用了一種新型的藝術手法——“寫意”。通過寫意手法,庾信構筑了情韻盎然、意蘊深沉的各種意象。</p><p>  首先,建筑意象。“猶得欹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 崎嶇兮狹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戶平行而礙眉”這樣簡陋的建筑從實用功能的角度來看是不適宜

20、居住的,可是在文人雅士的眼里,這棟“寫意”的簡樸建筑卻具有非凡的價值,它的意義就在于它表現了園主獨特的人格理想。文中小園中的建筑物不是單純的用于居住的房屋,而是蘊含著主人情感與理想的一種意象。這在后文會詳細論述。</p><p>  其次,山水意象。“山為簣覆,地有堂坳”,一簣土就能為山,一小洼就能為水池。這一方山水是庾信運用“寫意”手法的最典型作品。如此建構山水,看似兒戲,但它實現的藝術效果卻是十分強烈的。因為

21、它的藝術效果不是靠逼真的模仿讓觀賞者直接感受自然山水之美而實現的,而是依靠審美者通過想象,自覺會意而完成的。這樣的“寫意”山水所蘊含的美,是只有真正胸中有丘壑的審美者才能領略到的。因此,構筑這樣的“寫意”山水,正是園主對自己審美能力的自信表達。</p><p>  最后,動植物意象?!耙淮鐑纱缰~,三竿兩竿之竹”,這里對池魚、青竹的“寫意”組合幾乎達到了成熟的境界。 “一寸兩寸之魚”就是以水中游魚引發(fā)人的哲思,就

22、如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與魚同樂一樣。同時,以動態(tài)之魚點活靜態(tài)之水,為園林添加生趣。“三竿兩竿之竹”就是以竹林之疏來緩解“小園”面積狹隘給人帶來的壓迫感,加上竹本身具有的淡雅高潔之氣,便使“小園”營造出一種清幽雅致的意境。園林密易疏難,綺麗易、雅淡難。“一寸兩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用“以少勝多”的方法給人以“得魚忘筌”的啟發(fā),在頓悟的會意之中巧妙地實現了疏而不失曠,雅淡而不流寒酸的和諧?!奥淙~半床,狂花滿屋”,這里將建筑物內與外面的

23、景物聯系起來,使內外景色融為一體,落葉與狂花是動的意象,將其與靜的床與屋結合起來,動靜結合,韻味無窮?!安轃o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币詧@中忘憂草無法忘憂,長樂花無法讓人快樂,喻示作者心情郁悶,無法釋懷。“焦麥兩甕,寒菜一畦”用兩甕焦麥,一畦寒菜兩個意象,喻示作者在小園中艱苦樸素的生活,也暗合了“小園”簡樸的風格。文中對動植物意象的組合非常巧妙,而且與“小園”的整體風格一致,是對動植物“寫意”的成熟運用。</p><

24、p>  正是因為運用了“寫意”的藝術手法,“小園”的獨特風貌才得以實現。庾信運用“寫意”的藝術手法構筑“小園”,具有承前啟后的巨大意義。實際上,庾信并不知道他運用的這種藝術手法叫“寫意”,因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寫意”之說是從宋代繪畫中借用來的,之所以借用這個詞是因為園林和繪畫在表現士大夫心懷和人格這一點上是相通的。但是這種“寫意”的方法確實是濫觴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新型藝術方法的出現,是與士大夫文化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25、,隨著士大夫自我意識的加強,園林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宇宙理想和人格理想。于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運用有限的素材來表達士大夫日益豐富的審美理想,士大夫就不得不突破傳統(tǒng)的藝術手法,這就催生了“寫意”的藝術手法。天水人姜質游覽北魏大官僚張倫的園林后,作《庭山賦》詠之:“庭起半丘半壑,聽以自達心想……下天津之高霧,納滄海之遠煙。纖列之狀如一古,崩剝之勢似千年。若乃絕嶺懸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五尋千拔,十步千過。則知巫山弗

26、及,未審蓬萊如何。”6】這里已經可以看出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手法的端倪。庾信在耳濡目染中心領神會地掌握了這種藝術手法,并靈活地運用于“小</p><p>  匠心獨運的空間設計思想</p><p>  1.相地立基的“任自然”意識</p><p>  構建園林的第一步就是相地立基?!秷@冶·興造論》曰:“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間進,量其廣狹,隨曲合方

27、,是在主者,能妙于得體合宜,未可拘率?!?】就是說造園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塊合適的地方,但是,相地指的不僅是找一個能造房子的地方,更是要求找一個符合園林整體氣質</p><p>  的地方?!秷@冶》中總結了適合興造園林的六種地理類型,分別是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其中計成以為山林地最勝,因為山林地“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8】 這種地最容易實現構園

28、的最高境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p><p>  《小園賦》中第一段就滲透出造園者相地立基的“任自然”意識。“余有數畝弊廬,寂寞人外”就是說“小園”是建在一個清幽寂靜,遠離人世塵囂的地方。那么“小園”肯定選的不是城市地、傍宅地,后文中也不見江湖之景,所以也不是江湖地。又有“藏貍并窟,乳鵲重巢”9】,能與警惕的“藏貍并窟”可見此地人跡罕至,那么必是山林地或者郊野地了。山野地是造園的最佳之地,從“相地”上,

29、就體現了帶有隱逸風格的“小園”的獨特之處。它不適宜建在喧鬧的城市,山野才是最佳的隱逸之地。可以說山野地不是這種“小園”的唯一選擇,卻是最好的選擇。</p><p>  選好地之后就是“立基”。 《園冶·興造論》曰:“假如基地偏缺,鄰嵌何必欲求其齊,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間,為進多少?半間一廣,自然雅稱?!?0】就是說如果地勢偏斜不正,也不必一定要拼鑲整齊,房屋不必一定要很多間,只要與環(huán)境相稱,即使半間也顯得

30、雅致自然。“小園”選在山野之地,山野本來就是凹凸不平,平坦之地少,所以“小園”的地基必然是形狀不規(guī)則,面積狹窄?!缎@賦》中說:“崎嶇兮狹室”,可見“小園”的立基構屋沒有費力填平崎嶇不平之地,而是順應地勢,因勢成屋,任其自然,實現了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p><p>  2.“紆余委屈”的空間造型原則</p><p>  作為一種造形藝術,園林的一部分是通過對空間造型的塑造來表現的,園林中

31、的山水、建筑等元素都要以一定的空間造型、空間關系而存在。秦漢園林崇尚“體象天地”的空間原則,追求巨麗充盈之美。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1】僅僅一個阿房宮的前殿就具有了如此大的規(guī)模,可見秦朝宮苑之巨?!耙韵筇鞓O,閣道絕漢抵營室也?!敝械摹皾h

32、”指銀河,“營宮”在《天官書》中被稱為離宮,可見秦人是根據星位在咸陽宮之南的渭水上架設復道,過渭水之南建設阿房宮,以形成喻天譬地的格局。漢代宮苑以“體象天地”為設計原則的例子就更多了,如班固《西都賦》中描寫西漢宮苑曰:“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庇置鑼懤ッ鞒卦唬骸白鬆颗6铱椗圃茲h之無涯。”12】張衡《東京賦》中描繪曰:“復廟重屋,八達九房,規(guī)天矩地,授時順鄉(xiāng)?!?3】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

33、其規(guī)矩制度,上應星宿” 14】近年的考古發(fā)現秦始皇陵確實如《史</p><p>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對空間原則的追求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人們不再追求“體象天地”的原則及巨麗充盈之美,而是開始努力去創(chuàng)造“紆余委屈,若不可測”的空間美,力求在一定的空間里使各種元素之間實現和諧而富于變化的矛盾平衡關系。例如《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張倫的宅園:“里內有……司農張倫等五宅。……惟倫最為豪侈,……深蹊洞壑,邐遞連接。高林巨

34、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6】可見,此時的造園已經懂得了“紆余委屈”的空間造型原則,魏晉士人對“曲”之美已經有了簡單的認識與初步的加工創(chuàng)造。謝靈運的《山居賦》中說:“緣路初入,行于竹徑,半路闊,以竹渠澗。既入東南傍山渠,展轉幽奇,異處同美。路北東西路,因山為鄣。正北狹處,踐湖為池。南山相對,皆有崖巖?!?7】此處,謝靈運家的宅園中竹徑紆余委屈,展轉幽奇,極富情趣。于山狹處開一湖

35、泊,因山為障,若不可測,深涵韻味。</p><p>  庾信“小園”中的建筑和小徑也是依據這種空間原則而建構的。“有棠梨而無館,足酸棗而非臺”可見,在選擇構園元素時,庾信不再追求漢朝甘泉宮中那種壯麗的宮館,也不用韓王望氣臺那樣的高臺。而是“敧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的崎嶇狹室、穿漏茅屋。這里要特別強調“敧側”的形制,因為這種傾斜不正的形制是前人極力避免的,而這里庾信卻是采取任其自然的態(tài)度。這是與魏晉時期輕儒崇道的文

36、化背景相聯系的。儒家思想體現在建筑的設計手法上就是講究對稱、中軸、端莊、明朗、秩序等。道家思想體現在建筑的設計手法上就是追求曲折、多變、自然、樸素、幽深、自由等。由于時局混亂,儒學信仰危機加深,魏晉時期的文人便逃離儒家的“禮教”,逃向老莊、佛法與儒家想結合的玄學,往山川中尋求解脫,化身形逍遙于自然萬物之間。因此,魏晉的園林設計的空間原則多是受道家“任自然”的影響,追求“紆余委屈”的空間造型原則,而對這一原則的追求的深層意義就是為了達到與

37、自然的和諧,這與士大夫寄予園林的宇宙理想又是相符的。</p><p>  “拔蒙密兮見窗”是對“紆余委屈”原則的最巧妙運用。窗戶被茂密的的樹叢遮掩住,樹葉形成一幕天然的窗簾。這天然的屏障,使得窗外的景色具有一種神秘的美,讓人遐想聯翩,從而窗外的景色也變得無限豐富?!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從整體到局部都貫徹了這一“紆余委屈”的空間原則,而這種空間原則也產生了獨特的審美效果。建筑物本身是靜物,可是這個“窗”的獨特設計

38、,讓靜態(tài)的建筑與窗外變化無窮的景色發(fā)生了聯系,窗外豐富的景色成了窗的一部分,產生了一種靜中寓動的審美效果。</p><p>  “行欹斜兮得路”,“小園”的小徑曲折幽深,在草木中時隱時現,是“紆余委屈”空間原則的最典型體現。園林小路的兩側都有風景,隨勢曲折一下,使游覽者左右顧盼有景,步移景異,使距程延長,趣味加深。對于只有數畝的小園來說,這種曲曲折折的幽徑,能使空間有限的“小園”中的景色顯得更加豐富,減少“小園”

39、之小給人帶來的乏味感,而更耐人尋味。</p><p>  雖然“小園”中對空間原則的描寫不多,但是“小園”中占重要地位的建筑物和觀賞者必行的小徑都是采用了這種“紆余委屈”的空間原則,可見這一空間原則對“小園”獨特風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框架作用。這種空間原則的使用也蘊含了園主小小的軀殼中蘊涵的無限豐富的宇宙理想與獨立人格。</p><p>  二.《小園賦》中園林美學思想的產生原因</p

40、><p>  (一)“小園”風格產生的原因</p><p>  看見這座風格新穎,形制獨特的“小園”,我們不禁要問,這座具有轉折性和開辟性意義的“小園”為什么會出現在這個時候呢?庾信又為什么要如此強調“小園”之小呢?我們知道,園林實際上就是人們對理想世界的藝術模仿。人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樣子?它包含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是如何組合的?這些問題對園林風貌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深刻理解

41、“小園”的形成原因和意義,我們就必須聯系那個時代園林思想的變化及其對庾信產生的影響。</p><p>  “小園”在此時形成是與士大夫的地位變化有直接聯系的,可以說“小園”的獨特風貌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階層的社會地位、隱逸之風等士人文化直接影響的。</p><p>  士人園林是隱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小園”這種新型士人園林的形成,必定是與隱逸文化的發(fā)展相聯系的。要深刻了解“小園”

42、產生時期的隱逸文化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就需要以宏觀的角度縱覽隱逸文化的發(fā)展歷程。</p><p>  隱逸文化是士大夫階層在集權制度的統(tǒng)治下,為了保證自己的相對獨立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間接和消極的生活方式。隱逸文化的全部目的,就在于保證士大夫相對獨立的社會理想、人格價值、生活內容、審美情趣等等。隱逸文化是士人階層的文化,自士人階層從血緣宗法制度中脫離出來而附屬于整個集權國家的那一刻起就誕生了。自此,士人階層也一直面臨

43、著隱逸文化的核心問題——出與處、仕與隱的矛盾。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8】孔圣人認為邦無道之時,只要退隱就行了??墒?,他想不到,隨著秦漢大一統(tǒng)集權國家的建立,僅僅這種“邦無道,卷而懷之”的言論就能招致殺身之禍,更不用說親身實踐了。漢朝的董仲舒,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王朝奠定了統(tǒng)一的思想體系,為漢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墒牵瑑H僅因為他寫了一篇《士不遇賦》就獲罪幾死。秦漢大一統(tǒng)集權國家的建

44、立,斷絕了士大夫們隱處的退路。然而,這反而使得士大夫對隱逸的需求愈加迫切。所以,當東漢中期之后的皇權衰落之后,士人階層逐步壯大,以前被皇權強烈抑制的隱逸文化就迅速發(fā)展起來。這時,魏晉士大夫就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尋找一種新的生存方式。老莊的社會政治</p><p>  隨著士人階層的壯大、隱逸文化的迅速發(fā)展,魏晉士人紛紛崇尚隱逸,寄情山水,私家園林便應運而生。這就是為什么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家園林異軍突起,成為

45、造園活動的主流?!爸窳制哔t”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隱逸文化的代表,他們志于游賞山林以擺脫險惡的政治。雖然“竹林七賢”時期短暫,但是,它在士人文化中成為一座高峰,同時也具有偉大的轉折性意義。一方面,“竹林七賢”作為士人階層反抗集權制度的頂峰,后世士大夫可以不斷從“七賢”強烈的獨立意識中得到人格的滋養(yǎng);另一方面,自此之后,士大夫階層與集權制度都認識到了對方的力量和重要性,雙方都自覺地以更加適應對方為目的而進行雙向自我調節(jié)。例如,司馬氏政權厚待山濤

46、、向秀等人。同時,士大夫也主動修改隱逸文化的內容,確立了“朝隱”的原則。而“朝隱”就是魏晉南北朝后期士人階層的主流思想,也是這個時期園林文化的發(fā)展動力。</p><p>  庾信的“小園”就是“朝隱”的產物。庾信雖被強留北方,但卻受到了西魏和北周的優(yōu)待,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盡管他在《小園賦》中表明自己無心朝政,但是,事實上,他就是身處朝廷。為了實現 “朝隱”,他便構建了一座這樣的“小園”?!靶@”正是他

47、抒發(fā)隱逸情懷,堅守士大夫相對獨立的社會理想、人格價值、生活內容、審美情趣的陣地。庾信心目中“小園”的獨特風貌,也是與他構建“小園”的的目的相對應的,都是為了表現他對獨立人格的強烈追求。我們從園林史上了解到,庾信的“小園”出現之前,園林追求的大都是宏大遼闊,豪奢華麗的風格。庾信是第一個如此強烈追求這種狹小園林的士大夫, 這是因為對于經歷了國破家亡,被強扣他國的庾信來說,堅守獨立的士大夫人格是他唯一能突顯自己存在性的方式了。為了彰顯自己的獨

48、特人格,為了突顯自己的存在性,他需要構建一座特別的園林,而“小園”前所未有的獨特風貌正是庾信獨特人格的體現。</p><p>  《小園賦》中第一段從字面上理解是為了說明“小園”的風格,但是深層含義則是為了闡明庾信造園的根本目的。他的目的便是為了標榜自己效仿名士,追求士大夫理想人格的心性。“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巢父為了避于世利而

49、棲居于一枝之上;壺公居于壺中天地;管寧不慕名利,安貧樂道;嵇康恬靜寡欲,不畏強權。這四人都是士大夫階層所尊奉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庾信以此四人開頭就是為了表明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柏M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綠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余有數畝弊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雨”是表明自己不像富豪王根那樣追求豪奢富麗的宅院,而只要有幾畝弊廬以擬伏臘、避風雨就足夠了。“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閑居之樂。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

50、于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于鐘鼓”是表明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祿,無心于朝政?!瓣憴C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是說自己只要能和家人相聚,居住環(huán)境再狹小簡陋也能安貧樂道。可見“小園”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庾信為了表明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更是為了突顯自己獨特的士大</p><p> ?。ǘ皩懸狻彼囆g手法誕生的原因</p><p>  寫意手法的誕生從根本上看是為了滿足士大夫在

51、有限的空間里,運用有限的素材來表達日益豐富的宇宙理想和人格理想的需求。從直接的客觀條件來看,“寫意”手法的催生是直接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思想的發(fā)展及其對美學思維方式的影響。</p><p>  魏晉美學作為一種不同于兩漢美學的獨立意識形態(tài),同它的載體——士大夫階級的崛起有關。魏晉時期,士族崛起,強烈追求自身的獨立人格與地位,他們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情感要求和人格理想。這些要求與理想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要

52、求突破兩漢數百年的名教束縛,提倡順應自然,放縱情性。魏晉玄學便是以思辨的形態(tài)對這些思想加以濃縮、凝聚,形成了魏晉獨特的美學形態(tài)。玄學對傳統(tǒng)哲學所揭示的個人與社會、自由與必然的關系作了重新解釋與發(fā)揮,將哲學的中心從社會轉向了個人的探討。哲學中心的轉移也引起了審美思維和方法論的轉變。玄學方法論使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在觀察和分析美學問題上有了新的思維方法,呈現出與秦漢不同的面貌。與秦漢追求崇高壯大的形態(tài)之美不同,魏晉南北朝更注重表現和描繪超

53、越形相的精神之美。而玄學的主要論題之一“形神之辯”就深刻地揭示了這種審美創(chuàng)造與審美把握的特殊規(guī)律。受玄學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評鑒人物注重風神,提倡重神輕形,得神忘形。例如:</p><p>  嘆林公器朗神俊。( 《世說新語·賞譽》)</p><p>  謝尚神懷挺率,少致民譽。( 《世說新語·賞譽》)</p><p>  謝尚年長于惔,神穎夙彰

54、。( 《世說新語·賞譽》)</p><p>  弘治膚清,叔寶神清。( 《世說新語·賞譽》)</p><p>  這種評鑒人物的審美思維在繪畫藝術中也有體現,魏晉有名的畫家顧愷之畫人物就重在傳神,據《世說新語·巧藝》中記載:“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睹。人問其故,顧答曰:‘四體妍媸,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9】顧愷之與人論畫稱:“手揮五弦易,

55、目送歸鴻難?!?20】其中“手揮五弦”是繪其形,“目送歸鴻”是傳其神,繪形易而傳神難,可見顧愷之也是重神輕形的??墒?,從根本上說,繪畫正是寫形的藝術,是不可能省略“形”的。所以,顧愷之又提出了“以形寫神”,這樣“形”就成了“傳神”的手段了。</p><p>  隨著重神輕形思想的發(fā)展,宗炳便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提出了“暢神”的命題,他認為自然山水以具體的形象呈現著“道”而給人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對自然美的暢神意識

56、,鮮明地體現在魏晉南北時期對綺山秀水的陶醉中。</p><p>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保?《世說新語·言語》)</p><p>  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忘懷?!保?《世說新語·言語》)</p><p>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7、(陶淵明《飲酒》)</p><p>  在重神輕形的哲學思想影響下,以及對自然山水的暢神感受中,文人們常常透過有限的景觀表象,去感受意象內蘊的無限的“道”,從中領悟宇宙、人生的哲理。當時的士人為了在自己有限的居住環(huán)境周圍中獲得理想生活中的對自然山水的暢神感受,就催生出寫意的手法,借片山、寸石感受崇山峻嶺,憑一樹、一草以見千林。正是重神輕形的文化背景以及“暢神”說的發(fā)展,催生了寫意的藝術手法。</p>

58、<p> ?。ㄈ┪簳x南北朝時期“曲”之美的發(fā)現</p><p>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開始對“曲”之美有了簡單的認識和初步的加工創(chuàng)造,這一新型美學元素的出現,也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p><p>  在道家看來,事物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轉換、周回曲折的。莊子說:“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guī),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

59、繩索?!保ā肚f子·駢拇篇》)就是說不要人工巧為而要追求自然之趣?!白匀唤缰兄本€規(guī)整的幾何形體是很少見的,古人正是掌握了客觀事物(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規(guī)律性(即事物的真),同時又把握和實現了主體的目的性(即事物的善),才創(chuàng)造出合規(guī)律性、合目的性的‘曲而達’的線條,做到真與善的統(tǒng)一。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曲徑通幽’正是這一造園思想的充分體現,是真與善的和諧統(tǒng)一。”21】</p>

60、<p>  實際上,道家文化的象征太極圖就蘊含了一種“紆余委屈,若不可測”之美。太極圖中小中見大,大中見小,實中含虛,虛中含實,圖中周回曲折的“之”字字形的動態(tài)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靜態(tài)模式,對中華傳統(tǒng)思維方法及行為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道家這種藏露深淺、周回曲折的靈活變化風格,深深影響了整日浸泡在玄學中魏晉南北朝士人的性格和美學思想。崇尚自然、追求天然之美的魏晉南北朝士人在構筑園林時便將“紆余委屈,若不可測”的美學原則貫

61、徹在園林的設計中。他們通過藏露深淺、周回曲折的變化,將人工美與天然美融為一體,實現了真與善的和諧統(tǒng)一,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正是道家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fā)展,催生了“曲”這一重要美學元素,為中國古典園林美學思想做出了重大貢獻。</p><p><b>  參考文獻</b></p><p>  [1]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第二冊[M].

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p><p>  [2]王毅.《中國園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p><p>  [3]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p><p>  [4]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p><p>  [5]計成.

63、《園冶圖說》[M].山東:山東書報出版社,2003。</p><p>  [6]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p>  [7]張洪、倪亦南.《“曲徑通幽”之美學意義及在中國古典園林上的應用》[J].《中國園林》13卷(4),1997。</p><p>  [8]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

64、009。</p><p>  [9]Maggie Keswick, Charles Jencks, Alison Hardie 《The Chinese garden: history, art and architecture》[J]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39—40.</p><p>  [10]《Classical Gardens of Chin

65、a》,URL:</p><p>  http://www.foreignerc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013:classical-gardens-of-china&catid=1:history-and-culture&Itemid=114</p><p>  [11] 蕭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