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東部新城b-9#商務樓辦公樓設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系列</b></p><p><b>  開題報告</b></p><p><b>  建筑學</b></p><p><b>  高層商務辦公樓設計</b></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

2、gt;<p>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登高通天的欲望,希望能夠建造出可以上達天際的建筑,圣經中有關“通天塔”的記載,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而在古代,由于選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的局限,建筑物不可能建造得很高。中國古代的建筑雖然多采用木結構,但是也不乏高聳入云之作。漢武帝時建造“井干樓,高五十丈”,北魏時期著名的永寧寺高度更是達到了“舉高九十丈”的高度?,F(xiàn)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筑,則是建于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實高67米。&l

3、t;/p><p>  然而這些架空百尺的古代建筑,都不是實用性的,真正進入普通人生活的實用性高層建筑,還是19世紀工業(yè)革命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的。隨著鋼鐵和電梯在建筑中得以廣泛的使用,現(xiàn)代的高層建筑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發(fā)展起來,建筑高度也被一再刷新。而美國由于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美國高層建筑的建設很快就處于領先地位,成為現(xiàn)在高層建筑的發(fā)源地和高度記錄的長期保持者。</p><p>  在各個國

4、家的高層建筑擁有不同的風格和造型,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我偏愛以精致和人性化見稱的日本式的高層建筑,在開題報告的準備中,我比較關注于日本的高層建筑的發(fā)展與特點,打算從日本高層建筑的一些方面來思考我的設計大意。</p><p>  20世紀70年代,由于核心筒概念的出現(xiàn),高層建筑的造型設計開始出現(xiàn)一種強調抽象性的墻面與積木式的體塊效果的設計手法。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高層建筑以結構為主,在結構允許的條件下進行體塊的拼搭

5、和加減。這種處理手法突出雕塑感和空間塊面的效果,雖然屬于國際式的范疇,但是卻很有日本特點,有別于美國的高層建筑。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性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影響到了日本的高層建筑,玻璃幕墻和鋁板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不再強調建筑的外觀一定要與結構相結合,開始能夠追求形式和文化的特征了,因此在立面處理上更加活潑和現(xiàn)代了。 自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高層建筑開始能夠發(fā)揮日本人精致和認真的風格了。從20世紀90年代起,日本的高層建筑的設計重心,已經明

6、顯的趨向于側重細部的處理和追求表現(xiàn)技術了。通過材料本身的性質和各種材料的結合,使得簡單的體塊變得生動起來。利用透明玻璃幕所持有的透明感和輕盈感制造出通體透明的時代感覺。</p><p>  總之,日本的高層建筑就如同它的電子產品一般,走的是精致取勝的路線,從一開始的學習歐美高層的立面處理,慢慢開拓了自己的道路,它們造型簡潔、施工精細、風格典雅,已與歐美的常見立面風格迥然不同。</p><p&g

7、t;  日本是一個經濟高度發(fā)達的國家,日本人在哪里創(chuàng)造出這些財富?要說日本高層建筑中什么類型的建筑占主要數(shù)量,那無非是辦公類型的建筑了。作為高層建筑的主要類型,日本人在辦公建筑的設計上必須別有一套。</p><p>  優(yōu)質的高層建筑不僅需要造型獨特引人注目的外立面造型,更要營造出一個舒適、方便、高效的內部空間。人們常說建筑師就是空間設計師,如何能創(chuàng)造出令人滿意的內部辦公空間,這并完全不是室內設計師的責任,而是建

8、筑師在其之前就已經決定了整個大樓的空間意識。所以,一個好的建筑師必然首先是一個合格的室內設計師。</p><p>  辦公建筑的概念應該是西方社會的獨特產物。其最早的雛形多為行政、商業(yè)等建筑中的辦公空間。相對于其他一些充滿生機趣味、元素豐富多變的建筑來講,辦公建筑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容易被人忽視的角色。其較為單一的使用功能,還有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那些陳舊觀念,例如辦公作為一種工作狀態(tài),應該是嚴肅緊張的,這些因素都影

9、響了辦公建筑的發(fā)展。于是整齊劃一的空間分割,一成不變的家具陳設,單調無趣的色彩裝飾似乎成為辦公建筑恒久不變的形象。雖然不斷的技術革命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認識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和途徑,但是外面的辦公空間卻仍然保持著兩個世紀以前的樣子。當忙完一天回到家中,或是收工之后結伴小聚的時候,也許會深深體會到辦公空間的呆板無趣,更加深刻了解辦公建筑和其他建筑之間的巨大差異。粗觀日本各種辦公空間的設計中,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的特點:</p>

10、<p>  1、根據(jù)辦公機構與人員配備的情況來合理劃分、布置平面功能。形成了一種空間共享的設計模式,也就是按功能、機構等特點劃分,形成個人與集體結合的形式。這是一種先進的辦公室設計形式,兼顧集體空間又重視個人環(huán)境,避免了集體辦公室容易使人注意力分散的缺陷,又解決了現(xiàn)代辦公室工作時必須的靈活性。</p><p>  2、擁有合理的人流活動的設計導向。也就是說,交通導向明確,人流動到空間時流量平均,方向明確

11、不曲折,各個空間與連接的交通系統(tǒng)密而不亂。設計師在設計初期一定模擬了每個座位中人的流向,避免出現(xiàn)步行死角。</p><p>  3、室內的色彩搭配充滿現(xiàn)代感。這雖然與我們傳統(tǒng)的建筑設計有些無關,但是這卻是日本的建筑師十分重視的一點。他們相信室內空間不僅僅是由3D元素構成的,同時也涵蓋著豐富的2D元素。因此色彩的重要不言而喻。</p><p>  4、我常常可以看到日本的辦公室設計與亞洲其他

12、國家乃至歐美的風格大有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日本設計師筆下的空間總是曲折豐富又不失秩序。他們善于利用各種材料來圍合成各種別出心裁令人出乎意料的小空間,他們總是能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設計得妙不可言。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p><p>  用精致和巧妙來形容高層建筑這么一個龐然大物看似有些不搭,其實要做到這一步是相當講究的。望能在今次的設計中很好的深入并且解決這個問題。</p><p>  

13、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通過前期調研以及思考,決定深化以下內容:</p><p>  1、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良好的高層建筑景觀氛圍:</p><p>  高層建筑的外形和體型設計是高層建筑設計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如何能夠設計出一個簡潔的、高雅的、精致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層建筑造型,以及如何能夠很好的將公共空間和辦公、商業(yè)空間很好的結

14、合在一起,將地塊的整體景觀氣氛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值得深思。</p><p>  建筑的立面的設計將被重視起來。外墻的材料選擇,包括幕墻形式的選擇和與建筑石材、鋼材的搭配,屋頂?shù)脑煨瓦x擇,建筑細部的造型設計,建筑體塊的空間組合,這些都是營造高層建筑景觀氛圍的元素,需要細細思考。</p><p>  2、如何將綠色建筑的概念與立面設計很好的結合:</p><p

15、>  從建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考慮,需要對建筑進行節(jié)能處理。而高層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可以從幕墻的節(jié)能入手。幕墻的節(jié)能有許多方式,其中玻璃幕墻的外遮陽、使用雙層玻璃等方式都會對立面的造型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構造節(jié)能的方法,結合我們的建筑細部處理,順勢雕刻建筑的立面造型,使得這些節(jié)能處理和諧而不突兀。也可以使用垂直綠化,創(chuàng)造建筑立面的生態(tài)感,亦可以達到同時解決立面設計與節(jié)能設計的問題。</p><p>  節(jié)能的

16、建筑立面根據(jù)不同的氣候區(qū)應具有一定的熱阻值和蓄熱能力。夏季防止太陽得熱、冬季充分利用太陽能,綜合考慮室內各區(qū)域的冷熱均衡,同時保證窗戶的氣密性;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應恰當?shù)倪x擇窗戶的位置與可見光透射率,整合室內人工照明,防止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線,加強室內外環(huán)境的視線聯(lián)系;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充分利用由風壓、熱壓和太陽輻射等引起的自然通風,涉及到空調系統(tǒng)、開窗比率、開窗位置、高度及開口形式等諸多因素。為節(jié)約能源在設計中將室內溫度控制與通風分開設計;

17、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設計考慮室外環(huán)境的可達性,與建筑室內、外空間進行整合設計,對室內空間功能的改變、調整具有一定的可適應性。</p><p>  3、營造獨特的辦公空間:</p><p>  解決完建筑外型的設計后,緊接著是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而良好舒適的辦公空間可以帶給用戶特別的享受,那么如何進行?傳統(tǒng)的辦公樓標準層雖然簡潔、經濟、實用,但是設計感不強。我打算設計出一個高檔、趣味、獨特的辦公空

18、間,人們在辦公室里辦公,可以享受到與傳統(tǒng)辦公室不同的感覺。這是一個躍層的、生態(tài)性的、指向性強的、分區(qū)明確的高層中的獨棟式辦公室。我打算把辦公室的兩層并作一層,這樣減少了平面的空間,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設計,使得功能上分區(qū)明確,并且整體空間感得到增強,在獨立樓梯交接處還可以進行各種趣味室內設計,也可以結合室內小中庭,從而使得辦公室的氛圍和諧而不死板。辦公空間的設計亦是這次設計的重要元素。</p><p>  三、研究的

19、方法與技術路線:</p><p>  1.首先是做好前期的調研準備。萬事開頭難,調研是整個設計的開頭,一個好的開頭對于整個過程相當重要。在調研過程中需要對各種現(xiàn)場的情況分析透徹,便于后期方案的開展;同時在資料的收集中,也需要針對性的進行研究學習,查閱各種相關的資料,對高層建筑的各方面設計規(guī)范、設計習慣等知識需要認真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頭腦中可以對自己的設計有一個抽象的規(guī)劃,形成一個初步的設計意識。</p&

20、gt;<p>  2.在設計的初期,可以通過之前總結的設計意識,進行多個方案的設計和考慮。這樣的好處是便于對比和進行冷靜的思考,從而能夠選擇出一個適宜的方案,然后再深化下去。</p><p>  3.設計中期,需要嚴謹和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設計。這個時期是一個最繁瑣,最需要耐心的過程,我們需要把概念性的東西轉化為準確的圖紙和數(shù)據(jù),所以這個時期必須認真嚴謹,堅定不移的完成。</p><

21、p>  4.設計的最后,我們需要對設計進行完善,補齊缺失的元素,不吝修改。只有嚴謹?shù)降?,我們才能避免虎頭蛇尾的結果,在這最后的時刻也不能松懈,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的地方,應認真判斷并果斷修改。</p><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11月29日 ~ 12月10日 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p><p>  1 月 4 日 ~ 1 月14 日

22、 實地踏勘及資料收集2 月21 日 ~ 3 月 4 日 畢業(yè)設計實習報告及交流</p><p>  3 月 7 日 ~ 3 月18 日 一草</p><p>  3 月21 日 ~ 4 月 1 日 二草</p><p>  4 月 4 日 ~ 4 月15 日 工具草圖</p><p>  4 月18 日 ~ 4 月29

23、日 正圖</p><p>  5 月 2 日 ~ 5 月 6 日 打印、修改、文本裝訂、答辯準備5 月 9 日 ~ 5 月13 日 答辯</p><p><b>  五、參考文獻:</b></p><p>  [01] 川村卓 《超超高層未來都市》[J] 一橋書店 1997</p><p>  [02]

24、 日本建筑學會編 《高層建筑技術指針》[J]丸善株式會社 1976 </p><p>  [03] 村尾成文 《復棟化と復合化》[J] 《建筑文化》 1991</p><p>  [04] 黑川紀章 《新しい超高層時代への幕開》[J] 《新建筑》 1996.11 </p><p>  [05] 半野三千良 《高層化と都市景觀》[J] 《近代建筑》 1996.12&l

25、t;/p><p>  [06] 鹿島建設編 《建設博物志——超高層、大空間、橋》[J] 《講談社とよねる》 1988 </p><p>  [07] 張雪松 《高性能建筑立面設計研究》[J] 《建筑學報5》 2009</p><p>  [08] 谷口帆幫總編輯 《超高層辦公大樓》[J]詹氏書局出版 1988</p><p>  [

26、09] 月尾嘉男 《超高層建筑的挑戰(zhàn)》[J] 《GA Japan》 1993.2</p><p>  [10] 高梨晃一 《20世紀的高層建設》[J] 《建筑雜志》 1999.6</p><p>  [11] 村尾成文 《超高層建筑》[J] 《新建筑》 2000.6</p><p>  [12] 建筑思潮研究所編 《新》[J] 建筑資料社 1994</p>

27、;<p>  [13] 《中國現(xiàn)代建筑集成 辦公》[M].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p><p>  [14]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p><p>  [15] 《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 JGJ67-89》</p><p>  [16]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03年版)GB50045-95》</p><

28、p>  [17]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2001年版)GB50038-94》</p><p>  [18] 《高技術生態(tài)建筑》[J].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2.09</p><p>  [19] 《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1,2,4 [M]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p><p>  [20] 新建筑社編 《現(xiàn)代建筑的軌跡》[J] 《新建筑》 1995.

29、12月創(chuàng)刊70周年紀念號.</p><p>  [21]Thomas c. Kavanag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 [M]Joint Committee Report</p><p>  [22] Roy L.Diez.Sealing the Envelope[J].《Architectural Products》2007(11)&l

30、t;/p><p>  [23] Myron Goldsmith.fazlur khan’s contributions in education[M].《technique and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31、>  建筑學</b></p><p><b>  高層商務辦公樓設計</b></p><p><b>  高層建筑概述</b></p><p>  真正進入普通人生活的實用性的高層建筑,是19世紀工業(yè)革命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的。隨著鋼鐵和電梯在建筑中得以廣泛地應用,現(xiàn)代高層建筑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發(fā)展起來,建筑高層

32、一再地被刷新。19世紀末美國紐約“勝佳公司辦公大樓”(Singet Tower)以205m的高度,成為第一座在高樓上超過胡夫金字塔和烏爾姆教堂塔樓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930年建成的“克萊斯勒大廈”(Chrysler Building,77層,319m)突破了300m。僅一年之后,“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102層)就以381m的高度奪得“世界最高建筑”的稱號,并將之保持了30年之久。</p>

33、<p>  由于經濟、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美國高層建筑的建設很快便超過了歐洲,成為現(xiàn)代高層建筑的發(fā)源地和高度記錄的長期保持者,但是20世紀后半葉以來,伴隨著亞洲地區(qū)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亞洲東部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了高層建筑興建熱潮,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等地的高層建筑建設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從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陸續(xù)建成超過200m、300m、400m的超高層建筑數(shù)十幢,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上千幢。東京、大阪

34、、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地高樓林立,一派高層高密度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景象。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佩重納斯大樓(或稱石油大廈,Petronas Towers,1998,88層),以452m的高度超過了美國的西爾斯大廈(Seaes Tower,1974,109層,442m)之后,臺灣的“臺北國際101金融大樓”(Taipei101,2004,101層)又以508m的高度突破了500m,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亞洲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也被認為是繼北

35、美之后的又一個高層建筑集中之地。[01]</p><p><b>  辦公樓演變?yōu)楦邔?lt;/b></p><p>  國外辦公樓向高層發(fā)展成為一種趨勢。近代高層辦公建筑始于19世紀,資本主義在產業(yè)革命后,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生產較快。鋼鐵及鋼筋混凝土在建筑上的應用,給建筑結構方式和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1877年的電話問世,改變了人們必須面對面的談話方式;電燈的發(fā)明使得辦

36、公樓從自然采光向人工采光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辦公樓的謹慎在不受自然采光的限制;1870年在高層建筑中首次使用電梯,電梯的應用為辦公樓向空中發(fā)展提供了條件。這些都是辦公樓向高層發(fā)展的物質基礎。</p><p>  辦公建筑向高層發(fā)展還有其社會原因:由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城市用地十分緊張;許多辦公樓健在城市中心的繁華地帶;在有限的昂貴徒弟上需要容納大量的辦公活動場所;功能相同的辦公室的疊加,可以集中的使

37、用各種先進的設備;樓房的業(yè)主把建筑當做炫耀實力的手段。這些都促使辦公樓向高層發(fā)展。當今世界上最高的30余棟建筑基本上都是辦公建筑或綜合性辦公建筑。[08]</p><p>  高層建筑的群體空間組合</p><p>  日本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很重視高層建筑的群體開發(fā),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日本在20世紀五、六十年達一直信守現(xiàn)代主義的“功能區(qū)劃”原則和美國超高層建筑設計的經驗,希望盡快地

38、集中財力物力從城市景觀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形象。二是日本的建筑法規(guī)也促使高層建筑成片地開發(fā)建設,日本的建筑法規(guī)實行的是“特定街區(qū)制度”、高容積率、高強度的開發(fā)建設項目都被指定在某些特定的區(qū)域之內,其他的地方由于高度限制是不能隨便亂建高層建筑的,除了這兩個直接原因之外,日本還是個集體意識極強的國家,這種根植于日本民族的傳統(tǒng)“集體觀念”或許也對高層建筑的集群建設也有著潛在的影響。但是不論怎樣,從整體上看,日本式非常重視高層建筑群體的開發(fā)和建設的,

39、而且在設計上也是比較強調群體空間的造型效果和整體的城市輪廓天際線。</p><p>  正是由于非常重視群體的空間效果,所以日本的高層建筑相對來說,單體造型就顯得有些呆板。盡管近些年來高層建筑的設計也開始比較注意造型效果,但是總的看來,日本的高層建筑的造型還是比較簡潔,立面上強調細部的精美,空間上注重整體的結構形式和周圍的環(huán)境。群體之間不論其建造年代和建筑風格是否一致,都能夠很好地和平共處、相互協(xié)調,這也是日本高

40、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03]</p><p><b>  公共空間的創(chuàng)造</b></p><p>  高層建筑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是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多設在高層建筑的下部,一定規(guī)模以上的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的底部和地下,除了公共活動空間之外,還常常布置有商業(yè)、餐飲業(yè)和娛樂設施。20世紀70年代時,日本超高層大樓的地下就已經結合商業(yè)附設開放的下沉式廣場,使地下空間與地面貫

41、通。如東京新宿的三井大廈,住友大廈和池袋的陽光大廈等,就都設有下沉式的休閑廣場,將挺遠路滑,噴泉疊水引入地下層,在喧鬧的市中心形成了一個相對安靜的休閑場所。</p><p>  但是,這種公共活動空間都是獨立的,與城市環(huán)境沒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實際上,在公共空間的組織設計方面,日本較美國和加拿大起步晚了一些,而且早期建設的超高層大樓多獨立性很強,樓群之間互不連通。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的高層建造設計才開始真正重

42、視公共空間的組織創(chuàng)造及其與城市空間環(huán)境的關系。至20世紀90年代時更全面地將城市空間和城市交通引進了高層建筑的內部。高層建筑的周圍環(huán)境和底部空間的設計不僅更加豐富,而且與城市交通系統(tǒng)也有機地連接了恰里,高層建筑的底部空間也開始成為設計的重點。地鐵、高架輕軌鐵路、地下停車場等,通過地下河空中的連接通道,與高層建筑的底部相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立體化的高層區(qū)域交通網絡,這一些已經成為當今高層建筑對外交通流線組織設計的發(fā)展趨勢。[22]<

43、/p><p>  日本大阪梅田的地下城即與高層建筑公共空間緊密連接,東京天王洲則利用高架天橋將高層建筑群和高架磁懸浮列車連接起來。這種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fā)組織城市空間和城市交通的方法,不但緩解了高層區(qū)域交通的壓力,提高了人車分流問題,而且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空間環(huán)境的質量,給城市中心區(qū)注入了新的活力。</p><p>  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中公共空間的創(chuàng)造的另一種手法就是附建大中庭。大中庭雖然

44、源自商業(yè)建筑,但是近些年來已經演變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設計手法,它既有組織空間流線的作用,同時又是人們休閑,交流的活動場所,為人們提供了一處不受氣候條件影響的舒適的空間環(huán)境。大中庭內部多設有自動扶梯、玻璃電梯、縱橫交錯的架空天橋以及復雜的綠化和疊水等等。與美國強調商業(yè)性和人的活動不同,日本的中庭更加注重形式和空間效果。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大中庭四周多為建筑所環(huán)繞,是建筑自身附屬的空間,如“新日礦大廈”(1988年建成,日本設計),“新宿

45、NS大樓”(1982年建成,日本設計)等等。而20世紀90年代的中庭則多偏置于一側,空間更大,玻璃面積也更大,室內陽光更加明媚,是服務于城市的公共活動場所。如新宿“Park Tower”(1994年建成,丹下健三)、“JT大廈”(1995年建成,日建設計)等等。東京新宿的NS大樓的中庭高達130m,號稱高度世界第一,而橫濱“皇后廣場”(1997年建成,日建設計)的大中庭,占地面積竟達三千多平方米,規(guī)模亦堪稱世界第一。[06]</p

46、><p><b>  空間構成模式的變化</b></p><p>  高層建筑的空間構成模式有多種方式。在高層辦公和高層旅館等建筑類型當中,最常見的是中央核心簡式的布局方式。這種布局方式具有使用空間開敞明亮、交通便捷、設備布置集中和有利于結構抗震等優(yōu)點,質以一直十分盛行。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今日本的高程建筑的平面組織形態(tài)開始發(fā)生變化。從近年竣工的高層建筑來看,大型高程建

47、筑和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簡有“分散化”的趨勢,而小型高層建筑的核心筒,則有與使用空間完全封開的“分離化”趨勢。</p><p>  核心筒的分散化,主要是由智能化管理和電信設備的不斷增加所引起的。為了能夠從建筑上滿足機電設備和網絡布線系統(tǒng)經常變動的緣故,分之多處設備用房。以及將管道并分散在幾處布置的平面住址形式,可能會對其使用更加有力。而從建筑角度來講,這種變化給建筑空間的組織和立面造型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且,20

48、世紀80 年代以后,在建筑空間上的處理上,還出現(xiàn)了以共享空間代替中央核心筒的布局手法,如“伊藤忠商事東京本社大樓”(1981年建成,日本建設)?!癗TT幕張大樓”,“P&G日本本部大樓”等等。</p><p>  所謂的小型高層建筑是指那些用地十分狹窄的 非常瘦高的高層建筑。也有人將他們稱作“鉛筆桿”似的建筑,這種日本所持有的高層建筑,為了爭取更為開放的使用空間,近年來多在結構布局上下功夫,用四根出大的柱

49、子支撐整座建筑,交通核和設備用房,管道并等都拉出來獨立布置。大阪的‘KEYENCE公司本部及研究所’(1994年建成,日建設計)。東京的“安東錦町大廈”(1993年建成,鹿島建設)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性實例。</p><p>  此外 ,日本的高層住宅的空間構成模式也很有特色,一般板式的高層住宅多采用長外廊的形式,而塔式的超高層住宅則多采用“回”字形平面布局。超高層塔式住宅的中央多為開敞的中庭。中庭四周環(huán)以走廊,走

50、廊的外側才是一戶戶的住宅。這種布置形式可以增大建筑的進深,改善建筑的長細比,使塔樓不至于過瘦,有利于結構抗爭,但是,沿著中庭四周布置住宅,也會帶來朝向,通風和視覺干擾等問題。[05]</p><p><b>  建筑造型特征</b></p><p>  人們都把高層建筑當作城市空間的表征,多注重其高大的體型和象征性的作用。日本也不例外,也同樣追求其造型形象和立面效果,

51、但是如前所述,日本建筑采取的是先技術后藝術的發(fā)展模式,且哎建筑處理上更加強調的是群體空間組織,而對于高層建筑的立面造型,相對來說處理得都比較簡潔。</p><p>  早期的高層建筑多沿用美國式的處理手法。利用鋼或混凝土結構框架來表現(xiàn)建筑,突出框架和玻璃,像前川國男設計的“東京海上大廈本館”(1974年建成)。日建設計的“Palace Side Building”(1966年建成)就是這種密斯和沙里文式的造型、2

52、0世紀70年代,由于核心筒的變化,搞成建筑的造型設計開始出現(xiàn)一種強調抽象性的墻面與積木式的體塊效果的設計手法,如“三和銀行東京大廈”(1973年建成,日建設計),“大正海上本部大樓”(1985年建成,日式建筑)等等。這種處理手法突出雕塑感和空間塊面效果,雖然仍然屬于國際式的范疇,但是卻很有日本特色,有別于美國的高層建筑。</p><p>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性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影響到了日本的高層建筑,玻璃

53、幕墻和鋁板得到了大量地應用,高層建筑擺脫了現(xiàn)代主義的長期困擾,不再強調建筑的外觀一定要與結構相結合,開始追求形式和文化特征,并在里面處理上試圖將現(xiàn)代技術與歷史風格和城市文脈聯(lián)系起來。采用鋁板裝修的東京“赤坂王子飯店”(1983年建成,丹下健三),應用鏡面玻璃幕墻的大阪的“梅田中心大樓”(1987年建成,竹中工務店)和采取引用歷史手法飛橫濱的“日本火宅大廈”(1988建成,日建設計,)等等就是這一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代表性實例。</p

54、><p>  20世紀90年代日本搞成建筑的設計重點,已經明顯地趨向于側重細部的處理和追求表現(xiàn)技術,原廣司設計的“新梅田城”(1994年建成)和“中野坂上計劃”(1995年建成,住宅。都市整備公團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這一時期還實現(xiàn)了超高層建筑的空中連接,進一步拓展了高層建筑的表現(xiàn)空間,如“圣 路加花園”(1994年建成,日建設計,東急設計)、“新梅田城”“橫濱皇院廣場”(1997年建成,日建設計,三菱地所)等等。新

55、世紀之交,日本的高層建筑又開始追求透明玻璃幕墻所持有的透明感和輕盈感。2000年9月建成的竹中工務店設計的東京SANKEI大樓就給人以通體透明的時代感覺。</p><p>  總之,日本的高層建筑造型簡潔,施工精細,風格典雅,較少采用傳統(tǒng)的三段式立面處理方法,在信息社會即將到來的時候高技術信息化和綜合化開始對高層建筑的空間處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亦會毫無例外的反映在立面設計和檢出的立體造型上。有節(jié)能需

56、要而采用的主動式或被動式的遮陽設施,是建筑立面的細部更加豐富。新型材料結構和構造做法,也會是高層大樓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讓你們正在努力的講技術的影響與高層建筑的、構型和人們的審美意象結合在一起,去創(chuàng)造新時代的日本高層建筑風格。[08]</p><p><b>  辦公樓的功能構成:</b></p><p>  辦公樓的功能構成分為收益部分和非收益部分。收益部分是指可以

57、出租、收取租金的部分。包括:出租辦公室、出租停車場、出租商店、出租倉庫、出租廳堂、出租生活用房等。為客人服務的餐廳、廚房、理發(fā)、商店等可以有大樓管理部門自己經營,但大多數(shù)是出租給其他專門公司經營,向專門公司收取租金。非收益部分是指大樓內部用房及免費公用房,包括交通、服務、管理、維修和營運5個部分。這部分的總面積小于出租部分,但種類之多、功能之復雜是遠遠超過出租部分的。在出租辦公樓的設計中,出租比是直接關系大樓收益的重要指標。即使是非出租

58、的專用辦公樓,相當于出租比的概念,亦辦公及直接為辦公服務房間的比例,同樣關系到對設計方案的評價。[13]</p><p>  辦公空間標準層的設計:</p><p>  辦公樓標準層在整個辦公樓設計中相當重要,而標準層的平面設計又是最基本的。辦公空間的質量可以說與標準層設計的成功與否息息相關。標準層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制約:</p><p>  1.結構布局的制

59、約:</p><p>  特別是高層辦公樓,標準層設計受到結構制約的因素,應引起建筑設計者的慎重對待。不同層高的樓房將使用不同的結構體系,如此一來對標準層平面的影響亦是不同,值得注意。辦公樓的形體選擇也與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選擇合理的建筑體型可以有效的加強結構本身的剛度。如此體型的選擇也會與標準層平面的變化掛鉤。</p><p>  2.自然采光的制約:</p><p&

60、gt;  現(xiàn)代辦公樓很少有主要靠天然采光的。但天然采光無疑對辦公環(huán)境是一個重要條件。一半就大辦公室而言,單面采光的辦公室進深不大于12米;面對面雙面彩光的辦公室兩面的窗艱巨不大于24米,這也是對標準層平面制約因素之一。</p><p>  3.防火分區(qū)的制約:</p><p>  這個問題在《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guī)范》中有明確的論述。每層每個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面積為1000平方米,設有自動滅火設

61、備的防火分區(qū)面積可以增加一倍,這也是高層建筑標準層設計的制約因素之一。</p><p>  4.安全疏散最大步行距離的制約:</p><p>  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為40米,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者盡端的房間為20米,并且應盡量避免袋形走道,這也是制約因素之一。</p><p>  另外,辦公樓標準層通常包括辦公空間和公

62、共走道、樓梯、電梯間及前世、衛(wèi)生間、開水間。由于交通樞紐和必要的公共服務房間往往 形成一個或者幾個核心,所以通常將他們成為標準層的核心部。此外還有空調機房和各種管線豎井,也是標準層必不可缺的。[18]</p><p>  如何營造優(yōu)秀的辦公空間氛圍:</p><p>  設計的靈魂是創(chuàng)意。只有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性的從本質上去解決辦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具有創(chuàng)意的辦公空間設計。例如,一

63、個人想:我要設計一張凳子。它這么想其實就已經不是一種從本質開始的創(chuàng)意設計,因為凳子已經是一種確切的頂形態(tài)的東西了。如果他要設計的是一個給人坐的東西,那么他的思考方式才是真正具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意并不等于可以擺脫任何的約束而想入非非,而是應該更好的、更科學的滿足用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能展現(xiàn)用戶的企業(yè)形象,也更環(huán)保和有助于人類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p><p>  用戶所需的使用功能將決定其布局形式,其特

64、有的家具、設施和布局與別的空間不同,那么其他的,如天花、地面團、間壁、門窗等的裝飾設計便需要圍繞這個前提而展開,這是該辦公空間設計裝飾特色的框架。</p><p>  不同空間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就有不同的裝飾特點。波浪起伏、華麗奪目的裝飾用作舞廳可能會合適,但是用作臥室就不利于主人休息。同樣功能的空間,還有可能因不同的使用方式裝飾風格也會有所不同,如同商場,買家電的空間不同于買食品的空間。</p>

65、<p>  辦公空間設計師個人或單位形象的體現(xiàn)之一。 不同的個人或單位具有不同的性格或者工作方式,需要不同的生活與工作情調。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若在此情調的基礎上進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p><p>  辦公空間設計創(chuàng)新影視對材料、技術與資金更合理的運用,只有這樣,其新才能持久,才更具有生命力。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往往是辦公空間設計創(chuàng)新的動力,及時掌握新材料和新技術的信息,對辦公空間設計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66、lt;/p><p>  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了解和分析同類功能空間已有的裝飾風格及發(fā)展的歷史,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是辦公空間設計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之一。</p><p>  辦公空間設計形式的創(chuàng)新影視新的形勢韻律的創(chuàng)造。形態(tài)的韻律在辦公空間設計造型中尤為重要,因為辦公空間設計裝飾以功能形態(tài)為主。一個優(yōu)秀的辦公空間設計,其杏色的構成猶如一曲凝固的應約。至于是雄偉嚴肅的交響樂還是柔和的輕音樂則視塑造

67、什么樣的空間形象而定了。</p><p>  辦公空間設計之創(chuàng)新,往往不是驚天動地的創(chuàng)造,而是對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進行精心的塑造。又是局部的創(chuàng)意就可營造出大環(huán)境的新面貌,因此,即應反對部分性質的招辦和千篇一律的復制,也應避免想入非非、天翻地覆的所謂創(chuàng)新。</p><p>  辦公空間設計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往往需要在人們已經接受的形式基礎上發(fā)展,其程度應在用戶與社會能理解

68、和接受的范圍內,否則就會失去意義。</p><p><b>  七、參考文獻</b></p><p>  [01] 川村卓 《超超高層未來都市》[J] 一橋書店 1997</p><p>  [02] 日本建筑學會編 《高層建筑技術指針》[J]丸善株式會社 1976 </p><p>  [03] 村尾成文 《復棟化と復

69、合化》[J] 《建筑文化》 1991</p><p>  [04] 黑川紀章 《新しい超高層時代への幕開》[J] 《新建筑》 1996.11 </p><p>  [05] 半野三千良 《高層化と都市景觀》[J] 《近代建筑》 1996.12</p><p>  [06] 鹿島建設編 《建設博物志——超高層、大空間、橋》[J] 《講談社とよねる》 1988 

70、;</p><p>  [07] 張雪松 《高性能建筑立面設計研究》[J] 《建筑學報5》 2009</p><p>  [08] 谷口帆幫總編輯 《超高層辦公大樓》[J]詹氏書局出版 1988</p><p>  [09] 月尾嘉男 《超高層建筑的挑戰(zhàn)》[J] 《GA Japan》 1993.2</p><p>  [10] 高梨晃一

71、《20世紀的高層建設》[J] 《建筑雜志》 1999.6</p><p>  [11] 村尾成文 《超高層建筑》[J] 《新建筑》 2000.6</p><p>  [12] 建筑思潮研究所編 《新》[J] 建筑資料社 1994</p><p>  [13] 《中國現(xiàn)代建筑集成 辦公》[M].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p><p>  [14]

72、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p><p>  [15] 《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 JGJ67-89》</p><p>  [16]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03年版)GB50045-95》</p><p>  [17]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guī)范(2001年版)GB50038-94》</p><p>  [18] 翁如

73、碧 《現(xiàn)代辦公樓設計》[M]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p><p>  [19] 《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1,2,4 [M]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p><p>  [20] 黎志偉 《辦公空間設計分析與應用》[M] 中國水利機電出版社</p><p>  [21]Thomas c. Kavanag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all bu

74、ilding》 [M]Joint Committee Report</p><p>  [22] Roy L.Diez.Sealing the Envelope[J].《Architectural Products》2007(11)</p><p>  [23] Myron Goldsmith.fazlur khan’s contributions in education[M].《tec

75、hnique and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p><p><b>  本科畢業(yè)設計</b></p><p><b>  建筑學</b></p><p>  寧波東部新城B-9#商務樓辦公樓設計</p><p>  Ningbo ea

76、st xincheng B - 9 # business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design</p><p><b>  摘 要</b></p><p>  【摘要】本方案最大的特點在于躍層的辦公空間設計上。這一方案的由來是由于見慣了常用的辦公室,所以希望能有更趣味,更實在和更高檔的辦公空間的出現(xiàn)。而良好舒適的辦公空間可以帶給用戶特別的享

77、受,那么如何進行?傳統(tǒng)的辦公樓標準層雖然簡潔、經濟、實用,但是設計感不強。我打算設計出一個高檔、趣味、獨特的辦公空間,人們在辦公室里辦公,可以享受到與傳統(tǒng)辦公室不同的感覺。這是一個躍層的、生態(tài)性的、指向性強的、分區(qū)明確的高層中的獨棟式辦公室。我打算把辦公室的兩層并作一層,這樣減少了平面的空間,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設計,使得功能上分區(qū)明確,并且整體空間感得到增強,在獨立樓梯交接處還可以進行各種趣味室內設計,也可以結合室內小中庭,從而使得辦公室

78、的氛圍和諧而不死板。辦公空間的設計亦是這次設計的重要元素……</p><p>  【關鍵詞】躍層辦公;精致;立面這樣片墻。</p><p><b>  。</b></p><p><b>  Abstract</b></p><p>  【ABSTRACT】This scheme is the bi

79、ggest characteristic jump a layer on the office space design. The origin of the scheme was due to the common practice of the office, so hope to have more fun, more practical and more upscale office space to appear. But t

80、he good and comfortable office space can bring users special enjoyment, then how? The traditional office building standard layer though concise, economic and practical, but design feeling is not strong. I plan to design

81、a high-grade, gout, unique of</p><p>  【KEYWORDS】Office of the type that jump a layer ;Office space;delicate。</p><p><b>  目 錄</b></p><p><b>  前期現(xiàn)狀分析1</b>&l

82、t;/p><p><b>  建筑單體設計2</b></p><p><b>  方案設計導向3</b></p><p><b>  建筑方案構思4</b></p><p><b>  結語5</b></p><p><b

83、>  參考文獻6</b></p><p><b>  致謝7</b></p><p><b>  一、前期分析</b></p><p>  東部新城位于寧波未來的城市構架的幾何中心,核心區(qū)域位于新城南北生態(tài)走廊以西,毗鄰老城,為三江片、鎮(zhèn)海片、北侖片之支撐點所在,與三江口舊城核心形成“一周雙核”的總體

84、空間格局。</p><p>  東部新城與三江口地區(qū)一起,共同承擔城市中心功能.三江口核心區(qū)主要承擔商業(yè)文化中心的只能,以歷史文化與零售商業(yè)為主。東部新城核心區(qū)以中心商務區(qū)為核心功能。</p><p>  寧波市東部新城適宜中心商務和新政辦公為核心功能的綜合性城市新區(qū),東部新城自2005年啟動建設以來,核心區(qū)作為開發(fā)建設的重點區(qū)域,有將近一半的項目在建、建成或完成項目選址立項,同時還有一部

85、分項目正在招商洽談過程。東部新城CBD區(qū)域建設近半,有必要結合建設實際要求與效果,總結經驗,對原有規(guī)劃作局部調整和完善提升。從CBD區(qū)域開發(fā)建設和項目招商的趨勢和發(fā)展要求看,有必要尋求拓展城市CBD發(fā)展的空間。</p><p>  在交通方面,東部新城范圍西起世紀大道,冬至南北生態(tài)走廊,南至鐵路,北至通途路,面積8.45平方公里。規(guī)劃居住人口約8萬,工作人口15萬。新城核心區(qū)西側世紀大道,連接沿海國道主干線、杭

86、甬高速公路,是直接聯(lián)系外部城市、縣市區(qū)的快速通道。北側通途路是連接三江口和北侖組團的快速路。核心區(qū)更通過城市主次干道(驚駕路、百丈路、寧穿路、中山路)地鐵一號線與五號線與三江口地區(qū)、科技園區(qū)、高教園區(qū)、東錢湖旅游假區(qū)等周邊城市功能區(qū)保持緊密聯(lián)系。與老城之間的西向聯(lián)系是東部新城核心區(qū)對外主要交通聯(lián)系,在不突破規(guī)劃開發(fā)總量的條件下,現(xiàn)有規(guī)劃可以滿足東部新城的交通需求。</p><p>  該地塊位于寧波市東部新城中心

87、商務區(qū)B9地塊,與B-7、B-8、B-10三個地塊共同組成一個辦公區(qū),該辦公區(qū)位于江澄路以東,民安路以南,東臨中心商務區(qū)中央廣場公園,南臨甬新干河景觀帶。整個地塊用地完整,水、電、燃氣、熱力、通訊的市政配套設施齊備。</p><p><b>  二、單體建筑設計</b></p><p>  建筑性質: 商業(yè)辦公樓,集商業(yè)、辦公、餐飲、健身、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

88、。</p><p>  建筑功能:底層為商業(yè)用途,二層超市及商業(yè)用途,三層餐飲功能,四層為健身娛樂用途,五層為自用辦公,六層及以上為租用辦公。地下一、二層為汽車庫,地下二層在戰(zhàn)時考慮為人民防空工程使用。</p><p>  建筑規(guī)模: 總用地面積:7545 m2</p><p>  建筑高度: 主樓24層,高度99.8米;躍層部分19層,高度99.8米;裙樓4層,高

89、度16.8米;地下2層,深度為9.5米。</p><p>  建筑面積: 地上部分42150㎡,地下部分13150㎡。</p><p><b>  三、方案設計導向:</b></p><p><b>  1、平面部分設計:</b></p><p>  建筑平面中各個使用房間和輔助房間,是建筑平面組合

90、的基本單元。本設計在使用平面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以下幾點:注意了房間的面積、形狀和尺寸滿足室內使用活動和設備合理布置的要求;門窗的大小和位置考慮了房間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風通風良好;房間的構成注意使結構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間之間的組合,所用材料應符合相應的建筑標準;室內空間,以及頂棚、地面、各個墻面和構件細部,應考慮人們的使用和審美要求。</p><p>  對于輔助房間的平面設計,通常根據(jù)建筑物的使

91、用特點和使用人數(shù)的多少,先確定所需設備的個數(shù),根據(jù)計算所得的設備數(shù)量,考慮在整幢建筑中輔助房間的分布情況,最后在建筑平面組合中,根據(jù)整幢房屋的使用要求適當調整并確定這些輔助房間的面積、平面形式和尺寸。</p><p>  2、交通聯(lián)系部分設計</p><p>  交通聯(lián)系部分是把各個房間以及室內交通合理協(xié)調起來,同時又要考慮到使用房間和輔助房間的用途,減少交通干擾。樓梯是垂直交通聯(lián)系部分,

92、是各個樓層疏散的必經之路,同時又要考慮到建筑防火要求,本建筑采用板式雙跑樓梯。</p><p>  本設計中交通聯(lián)系部分設計能滿足下列要求:交通線路簡捷明確,聯(lián)系通行方便;人流通暢,緊急疏散時迅速安全;滿足一定的通風采光要求;力求節(jié)省交通面積,同時考慮空間組合等設計問題。</p><p><b>  3、平面組合設計</b></p><p> 

93、 建筑平面的組合設計,一方面,是在熟悉平面各組成部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建筑整體的使用功能、技術經濟和建筑藝術等方面,來分析對平面組合的要求;另一方面,還必須考慮總體規(guī)劃、基地環(huán)境對建筑單體平面組合的要求。即建筑平面組合設計須要綜合分解建筑本身提出的、經及總體環(huán)境對單體建筑提出的內外兩方面的要求。</p><p><b>  四、建筑方案構思</b></p><p> 

94、 通過前期調研以及思考,本方案設計的各方面考慮從以下幾點入手:</p><p>  1、本方案外立面設計的思考與進行:</p><p>  高層建筑的外形和體型設計是高層建筑設計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如何能夠設計出一個簡潔的、高雅的、精致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層建筑造型,以及如何能夠很好的將公共空間和辦公、商業(yè)空間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將地塊的整體景觀氣氛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值得深思。&

95、lt;/p><p>  建筑的立面的設計將被重視起來。外墻的材料選擇,包括幕墻形式的選擇和與建筑石材、鋼材的搭配,屋頂?shù)脑煨瓦x擇,建筑細部的造型設計,建筑體塊的空間組合,這些都是營造高層建筑景觀氛圍的元素。</p><p>  本方案的立面特點有三:</p><p>  1)首先是采用簡樸的混凝土模板作為基本材料,從奔流的瀑布效果中得到啟示,利用混凝土模板搭配豎條紋的大

96、片玻璃幕墻進行立面設計,制造多個片墻夾帶幕墻的立面效果,淺色調的板材與藍色的玻璃相互搭配,使得立面效果如瀑布泄流一般森然聳立,從遠處望去有種莊嚴肅穆的快感。</p><p>  2)整個塔樓連帶裙房建筑風格簡單統(tǒng)一,使用而不缺華麗,從騎樓商業(yè)街到休閑咖啡廳,可以看出相似的風格。立面風格以垂直元素為主,各種片墻與百葉結合,搭配層出不窮的玻璃幕墻,使得場</p><p>  筑的景觀立面朝向。

97、良好的朝向是在分析來往人行車輛的視線后,經過精確的思考和計算才決定的。本設計對于立面的考慮也是如此,首先分析江澄路和民安路的來往車輛流線,判斷人行方向和人們的習慣觀察方向,然后做出一個精確的視線分析圖。本設計是以此分析圖為基礎進行立面擺放設計的,力求給人們以最完美的立面觀察朝向。地內外現(xiàn)代感極強,使用者可以享受到高級的辦公氛圍。</p><p>  3)本設計建筑立面設計力求給人一種均衡、和諧的感覺,與環(huán)境融于一

98、體,充分體現(xiàn)了建筑物的功能,通過巧妙組合,使建筑物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和諧、統(tǒng)一而又豐富的空間環(huán)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場地內的環(huán)境設計亦是力求以舒適為主,使得人們可以隨意進行休憩,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p><p>  建筑的立面造型當然十分重要,但是當我們用SKETCHUP建好模型后,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整體立面效果的因素,就是建</p><p>  2、立面造型與綠色建筑的良好結合:<

99、/p><p>  從建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考慮,需要對建筑進行節(jié)能處理。而高層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可以從幕墻的節(jié)能入手。幕墻的節(jié)能有許多方式,其中玻璃幕墻的外遮陽、使用雙層玻璃等方式都會對立面的造型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構造節(jié)能的方法,結合我們的建筑細部處理,順勢雕刻建筑的立面造型,使得這些節(jié)能處理和諧而不突兀。也可以使用垂直綠化,創(chuàng)造建筑立面的生態(tài)感,亦可以達到同時解決立面設計與節(jié)能設計的問題。本設計在屋頂花園方面考慮綠

100、色建筑的概念。整個屋頂由花壇和植被覆蓋,大大減少夏季的太陽光直射和地面輻射,而在冬季亦可以達到保溫的效果,如此進行節(jié)能環(huán)保。</p><p>  在考慮高層建筑的綠色設計的過程中,我想到的是結合我的立面設計來考慮的。而瀑布給我以啟發(fā),讓我認識到垂直的構建可以對這樣有著獨特的效果。傳統(tǒng)的節(jié)能措施也許成本頗高,而我的方案中使用外遮陽的技術可以很好的與立面造型設計結合,一氣呵成。當我們使用內遮陽簾的時候,只能遮擋一部分

101、太陽輻射,因為陽光照射到窗戶上紅外線把玻璃加熱,可見光和紫外線使遮陽材料溫度升高,內遮陽與窗戶之間的空氣溫度也隨著不斷上升,促使整個室內溫度都隨之升高。而外遮陽篷是戶外遮陽,當陽光照射時,第一時間就阻擋紫外線等強烈光線,降低了空間的負荷,大大增加了室內家居的使用壽命。外遮陽篷在功能表現(xiàn)上,除遮陽效果方面優(yōu)異,還與建筑外立面完美結合,提高建筑物整體效果。</p><p>  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根據(jù)不同的氣候區(qū)應具有一定

102、的熱阻值和蓄熱能力。夏季防止太陽得熱、冬季充分利用太陽能,綜合考慮室內各區(qū)域的冷熱均衡,同時保證窗戶的氣密性;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應恰當?shù)倪x擇窗戶的位置與可見光透射率,整合室內人工照明,防止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線,加強室內外環(huán)境的視線聯(lián)系;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充分利用由風壓、熱壓和太陽輻射等引起的自然通風,涉及到空調系統(tǒng)、開窗比率、開窗位置、高度及開口形式等諸多因素。為節(jié)約能源在設計中將室內溫度控制與通風分開設計;節(jié)能的建筑立面設計考慮室外環(huán)境的可

103、達性,與建筑室內、外空間進行整合設計,對室內空間功能的改變、調整具有一定的可適應性。</p><p>  在環(huán)境的設計中,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依然重要。節(jié)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jié)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jù)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tǒng),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shù)貧夂驐l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節(jié)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

104、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jié)約用水。 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綠色建筑的建造特點包括:對建筑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凈,地磁適中。 綠色建筑應盡量采用天然材

105、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 綠色建筑還要根據(jù)地理條件,設置太陽能采暖、熱水、發(fā)電及風力發(fā)電裝置,以充分利用環(huán)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p><p>  3、獨特的躍層式辦公空間:</p><p>  在得到建筑的立面造型后,處理好內部的建筑空間也相當重要。本方案最大的特點在于躍層的辦公空間設計上。這一方案的由來是由于見慣了常用的

106、辦公室,所以希望能有更趣味,更實在和更高檔的辦公空間的出現(xiàn)。而良好舒適的辦公空間可以帶給用戶特別的享受,那么如何進行?傳統(tǒng)的辦公樓標準層雖然簡潔、經濟、實用,但是設計感不強。我打算設計出一個高檔、趣味、獨特的辦公空間,人們在辦公室里辦公,可以享受到與傳統(tǒng)辦公室不同的感覺。這是一個躍層的、生態(tài)性的、指向性強的、分區(qū)明確的高層中的獨棟式辦公室。我打算把辦公室的兩層并作一層,這樣減少了平面的空間,增加了垂直方向的設計,使得功能上分區(qū)明確,并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