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b> (二零 屆)</b></p><p> 風力發(fā)電機組的電氣控制</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p>&
2、lt;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摘 要</b></p><p> 風能作為一種
3、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當今能源短缺的情況下,開發(fā)風能變得尤為重要。問題是如何開發(fā)風能,因為自然界的風是瞬息萬變的,風的不穩(wěn)定性使發(fā)電系統(tǒng)更加復雜??刂葡到y(tǒng)對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輸出的穩(wěn)定性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控制系統(tǒng)和控制過程是很有必要的。</p><p> 本設計主要根據風力發(fā)電的難題,對該領域的變速恒頻技術進行研究。分析了變速恒頻技術在風力發(fā)電中的重要性,通過改變轉子勵磁電流頻率,從而改變轉子轉速,以達到最大風能
4、最大功率俘獲的目的。</p><p> 通過對變速恒頻操作方法和操作過程的研究,使用雙PWM(脈沖寬度調制)來實現(xiàn)變頻功能,由外部信號采集電路獲取轉子電流與轉子速度,然后經過C8051F005芯片來整合計算出實現(xiàn)功率最大化的電流頻率,最后通過同步電路、晶閘管驅動電路,從而控制整流器與逆變器中晶閘管的開關,實現(xiàn)變速恒頻的目的</p><p> 關鍵詞:風力發(fā)電;變速恒頻;PWM;C805
5、1F005芯片;同步電路;驅動電路</p><p><b> Abstract</b></p><p> Wind energy as a clean renewable, in the case of the current energy shortage, so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has become particularl
6、y important. The question is how to develop the wind energy, because the wind has been changing in nature. The instability of wind makes the power system more complex. The control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s
7、tability of power system’s outpu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p><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wind power, researching to variable
8、 speed and Constant frequency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variable speed and constant frequency in wind power generation, By chang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rotor excitation current, to change the
9、rotor’s speed, and catching the purpose of maximum wind power.</p><p> By research to variable speed and constant frequency technology’s Operat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 using double PWM (Pulse Width Modul
10、ation) to achieve the feature of constant frequency. By an external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for the rotor current and rotor speed. Then Calculate the Current Frequency in Power maximization by c8051f005 chip. finall
11、y through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and Thyristor drive circuit, To control the rectifier’s Thyristor and the inverter’s Thyristor. To achieve the </p><p> Key words:wind power ; variable speed and constant f
12、requency ; PWM; c8051f005 chip analysis simulation ; rectifier ; Thyristor; inverter</p><p><b> 目 錄</b></p><p><b> 1 引言1</b></p><p> 2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基本原理
13、2</p><p> 2.1 風力發(fā)電2</p><p> 2.1.1 風力發(fā)電特點與優(yōu)勢2</p><p> 2.1.2 風力發(fā)電機組成結構3</p><p> 2.1.3 風力發(fā)電的基礎理論4</p><p> 2.2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原理5</p><p> 2.
14、2.1 變速恒頻技術的應用背景5</p><p> 2.2.2 風力發(fā)電機變速恒頻理論5</p><p> 2.2.3 風力發(fā)電最大風能俘獲的動力學特性7</p><p> 3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控制硬件系統(tǒng)設計9</p><p> 3.1 雙PWM變換器實現(xiàn)變速恒頻發(fā)電系統(tǒng)9</p><p>
15、3.1.1 PWM變換器的結構9</p><p> 3.1.2 雙PWM變換器的功能特性10</p><p> 3.2 基于C8051F005單片機的觸發(fā)電路設計10</p><p> 3.2.1 C8051F005單片機11</p><p> 3.2.2 同步電路設計13</p><p>
16、 3.2.3 晶閘管觸發(fā)電路設計15</p><p> 3.2.4 復位電路18</p><p> 3.2.5 穩(wěn)壓電源模塊19</p><p> 4 變速恒頻軟件設計20</p><p> 4.1 C8051F單片機開發(fā)環(huán)境20</p><p> 4.2 軟件程序20</p>
17、<p><b> 結論24</b></p><p><b> 參考文獻25</b></p><p> 附錄1 實驗原理圖26</p><p><b> 1 引言</b></p><p> 隨著全球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被無限制地開采
18、,能源逐漸耗盡,大量的有害物質被排放于大自然,從而導致了陸地沙漠化、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使得人類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未來的主方向,能源與環(huán)境的問題永遠是當今世界最熱門的課題。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可持續(xù)能源,在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具有實際的研究意義。</p><p> 我國是帆船之鄉(xiāng),在明代就有鄭和西下,正是對風能的利用,使得人們交通運輸變得更加的方便。風車在明代以后開始流行,
19、利用風力提水灌溉,高效率又省事,大大促進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風力發(fā)電機是有荷蘭發(fā)明的,當時是水平軸風車,不能隨風速變化而調節(jié)發(fā)電機轉速,從而達到風能最大功率的目的。在前人的基礎上,隨后的風力技術越來越成熟,繼而出現(xiàn)了變速恒頻風力技術,使得發(fā)電機轉速能隨風速變化而變化,使功率曲線更加的平滑,輸出頻率穩(wěn)定,發(fā)電效率更高,而且更好地與外網進行并聯(lián)。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機組主要是控制雙PWM的晶閘管,從而使轉子隨風速變化而隨之改
20、變,并且使得輸出電壓頻率穩(wěn)定,以滿足風輪機與輸出功率穩(wěn)定的要求。</p><p> 本論文主要研究變節(jié)距風力發(fā)電機組的基本控制要求與控制策略,對風力發(fā)電變速恒頻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通過控制系統(tǒng)以此來滿足優(yōu)化功率曲線和穩(wěn)定功率輸出的要求,使得發(fā)電機工作在最大輸出功率狀態(tài)。</p><p> 本論文主要通過C8051f005芯片,建立模擬控制系統(tǒng)模型,對雙PWM系統(tǒng)進行控制,通過調節(jié)
21、PWM晶閘管觸發(fā)脈沖頻率,從而使風力發(fā)電機組達到變速恒頻的目的。</p><p> 2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基本原理</p><p><b> 2.1 風力發(fā)電</b></p><p> 2.1.1 風力發(fā)電特點與優(yōu)勢</p><p> 風力發(fā)電是通過風的動能,經過風輪機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風輪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22、風力發(fā)電的具體過程是風帶動風車葉片轉動,再通過增速機將速度提高到發(fā)電的要求。照目前的技術水平,大約3m/s的風速就可以達到發(fā)電要求。風力發(fā)電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風帶動葉片旋轉,葉片帶動發(fā)電機轉動,從而實現(xiàn)發(fā)電目的。如圖2-1所示。</p><p> 圖2-1 風力發(fā)電原理圖</p><p> ?。?)可再生無污染的能源</p><p> 風力發(fā)電不消耗石油,煤炭
23、,天然氣,沒有有害物質排放到大自然,這是火力發(fā)電所無法比擬的。</p><p> ?。?)建設成本低,建設效率高</p><p> 一個十兆級的風力發(fā)電廠,建設費用比火力發(fā)電低很多。而且建設完之后,人員投入也相對比較少。建設周期也比較短,不到一年。</p><p><b> ?。?)可靠性高</b></p><p>
24、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風力發(fā)電技術也越發(fā)得成熟,可靠性達到98%,壽命也大大高于火力發(fā)電。</p><p> ?。?)運行維護簡單方便</p><p> 現(xiàn)代風力發(fā)電廠一般自動化程度比較高,完全可以在無人值崗情況下正常工作,只需要定期檢查維護,而火力發(fā)電往往會出大問題,需要比較大的維修。</p><p><b> (5)占地面積小</b>&
25、lt;/p><p> 風力發(fā)電的設備只需占農田,草原中等很小的區(qū)域,而火力發(fā)電廠需要占很大的土地面積。</p><p><b> ?。?)單機容量小</b></p><p> 由于很多情況下風的密度比較小,所以發(fā)電機組容量不可能很大,與火力發(fā)電不能媲美,而且風能一直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是風力發(fā)電必須解決的。</p><p>
26、; 2.1.2 風力發(fā)電機組成結構</p><p> 大中型的風力發(fā)電機組是由葉片、主軸、增速機、發(fā)電機、塔架、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的。如圖2-2所示。</p><p> 圖2-2 風力發(fā)電結構</p><p><b> 機艙</b></p><p> 機艙里包含風力發(fā)電機的關鍵部件,其中包括齒輪箱、發(fā)電機等。<
27、;/p><p><b> 風輪機</b></p><p> 風輪包括葉片、主軸、輪轂等。風輪機是風力發(fā)電機接受外部風能的部件。</p><p><b> ?。?)增速機</b></p><p> 增速機實際上就是齒輪箱,因為風輪機工作在較低轉速內,而發(fā)電機需要比較高的轉速,為了實現(xiàn)兩者匹配,即采用
28、了齒輪增速。</p><p><b> (4)制動器</b></p><p> 制動器就是風力發(fā)電機停止轉動的裝置。</p><p><b> (5)發(fā)電機</b></p><p> 發(fā)電機是整個風力發(fā)電最關鍵的部位,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設備。發(fā)電機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發(fā)電效率。</p&
29、gt;<p><b> ?。?)塔架</b></p><p> 塔架就是支撐風力發(fā)電機的的支架。</p><p> 2.1.3 風力發(fā)電的基礎理論 </p><p> 世界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風輪機風能理論是1919年由A·貝茨(Betz)建立的。貝茲理論是應用動量方程,來討論理想狀態(tài)下的風力發(fā)電機的最大風能利
30、用系數(shù)。</p><p> 貝茲理論的假設條件如下:</p><p> 風輪流動模型可簡化成一個單元流管。</p><p> 風輪沒有錐角、偏角和傾角,此時的風輪機即可簡化為一個平面槳盤。</p><p> 風輪機葉片旋轉不產生摩擦阻力,不對通過風輪機的氣流形成阻力。</p><p> 風輪機前未受擾動的氣流
31、靜壓和其后的氣流靜壓相等。風輪前后的氣流速度方向均沿著風輪軸線。</p><p> (5)作用在風輪上的推力成均勻分布。</p><p> 圖2-3 貝茲理論計算簡圖</p><p> 如圖2-3所示。V1葉片前得風速;V風經過葉片時的速度;V2風經過葉片后的速度;S1葉片前得風速的面積;S風經過葉片時的面積;S2風經過葉片后的面積。滿足以上條件,理論的風能利
32、用系數(shù)(Betz極限) </p><p> 2.2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原理</p><p> 2.2.1 變速恒頻技術的應用背景</p><p> 風能是一種隨機、不穩(wěn)定性的能源,風力機在不同風速下都有一個最佳運行轉速。傳統(tǒng)的恒速恒頻發(fā)電方式只能固定運行在某一轉速才能到達最高的運行效率,但是當風速改變時,風力機就會偏離最佳運行速度,導致運行效率降低,浪
33、費風力資源,增大風力機的磨損。若采用變速恒頻發(fā)電方式,就可以在風速變化的情況下,實時調節(jié)風力機轉速,使之始終運行在與該風速對應的最佳轉速上,從而大大提高發(fā)電機組的發(fā)電效率。采用變速恒頻技術,還可使發(fā)電機組與外網之間實現(xiàn)良好的連接,比傳統(tǒng)的恒速恒頻發(fā)電系統(tǒng)更容易操作及運行。</p><p> 2.2.2 風力發(fā)電機變速恒頻理論</p><p> 如圖2-4所示為變速恒頻發(fā)電系統(tǒng)原理圖。風
34、力發(fā)電過程中,當風速發(fā)生改變時,通過控制轉子勵磁電流的頻率,根據電機頻率關系式:f1=s*f2(f1是定子電流頻率;f2是轉子電流頻率;s為轉差率),可通過改變轉子電流頻率f2來改變轉差率s,其中定子電流頻率通過變頻器實現(xiàn)輸出電流頻率恒定,從而當轉子電流頻率f2改變時,轉差率s相應地改變,以達到調速的目的。</p><p> 圖2-4 雙饋型異步發(fā)電機的交流勵磁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p><
35、;p> 當風速發(fā)生變化時,風葉轉速就會變化,發(fā)電機轉速也隨之變化,若想使電機工作在最大風能功率狀態(tài),我們必須控制電機轉子的轉速,而控制轉子勵磁電流的頻率,可以改變電機內部的電磁轉矩,從而使轉子轉速發(fā)生變化。但要使轉子有效地調整轉速,我們必須通過雙PWM變頻器對轉子電流頻率加以控制,也就是控制轉子側晶閘管導通、關斷,從而控制轉子電流頻率。</p><p> 兩個變換器之間的電容起到穩(wěn)定母線電壓的作用,穩(wěn)定
36、母線電壓是雙PWM正常工作的基本前提。繼而對網側變換器晶閘管給予頻率一定的脈沖,使得輸入電網的電能頻率穩(wěn)定。從而達到了變速恒頻的目的。</p><p> 圖2-5 風力發(fā)電變速恒頻控制流程圖</p><p> 如圖2-5所示,本文系統(tǒng)采用的是發(fā)電機為磁場調制型發(fā)電機,磁場調制型發(fā)電機系統(tǒng)由一臺專門的三相高頻交流發(fā)電機和一套功率轉換電路組成。將三個相繞組接到一組并聯(lián)橋式整流器,然后經過晶
37、閘管開關電路,最后經過濾波器濾波,即得到與發(fā)電機轉速無關,頻率固定的恒頻正弦波輸出。</p><p> 這個特點非常適合用于并網運行,風力發(fā)電機的勵磁通過勵磁變壓器取自電網。這樣,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總是自動與電網同步,不會有失步問題,并且整個系統(tǒng)非常簡單,運行非??煽?。該系統(tǒng)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可以使風力發(fā)電機在很大風速范圍內按最佳效率運行,提高風能轉化效率,且簡化風力機的調速機構。另外電路輸出波形中諧波分量很小,可以
38、得到相當好的正弦波形。</p><p> 它的缺點就是系統(tǒng)想要得到三相輸出,必須采用三套磁場調制發(fā)電機系統(tǒng),且各套系統(tǒng)保持一個適合的相位差,這樣就是成本有所提高。</p><p> 2.2.3 風力發(fā)電最大風能俘獲的動力學特性</p><p> 風力發(fā)電機的風力機的掃掠面積、空氣密度和風速恒定時,輸出的能量由風力機功率系數(shù)決定,而功率因數(shù)與葉片的空氣動力學特性
39、相關。如圖2-6所示。</p><p> 圖2-6 電機轉速與輸出功率關系圖</p><p> 如圖2-6很容易可以看出,虛線為最大功率線。當風速變化時,想要達到最大功率點,必須改變轉子速度。實際操作中,例如:當風速由v4變到v3時,功率特性隨之改變,對應的最大功率點往左下移動,相應的電機要達到最大功率點,必須降低轉子的轉速。</p><p> 3 變速恒頻風
40、力發(fā)電控制硬件系統(tǒng)設計</p><p> 3.1 雙PWM變換器實現(xiàn)變速恒頻發(fā)電系統(tǒng)</p><p> 3.1.1 PWM變換器的結構</p><p> 雙PWM變換器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兩電平電壓型三相PWM變換器通過直流母線連接而成,由于變速恒頻交流勵磁風力發(fā)電機運行過程中,兩個PWM變換器的工作狀態(tài)經常改變,通常不以它們工作于整流或者逆變的狀態(tài)來區(qū)分,
41、而是按照它們的位置,分別稱之為網側PWM變換器和轉子側PWM變換器。如圖3-1所示。</p><p> 圖3-1雙PWM轉換器</p><p> 在具體運行控制過程中,兩個PWM變換器各司其職。由于需要將發(fā)電機發(fā)出的交流電經過整流—逆變裝置轉換后送入電網,因此采用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IGBT(絕緣雙極型晶體管),IGBT是一種結合大功率晶體管及功率場效應晶體管兩者特點的復合型電力電子器
42、件,既具有工作速度快,驅動功率小的優(yōu)點,又具有電流能力大,導通壓降低的優(yōu)點。</p><p> 如圖3-1所示基于IGBT的整流器、逆變器,其結構為三相橋式結構。直流環(huán)節(jié)并有一個大電容,可維持電壓恒定。電網側串聯(lián)電感,用于濾波。通過對整流器和逆變器的控制,從而實現(xiàn)將發(fā)電機的變頻電壓轉化為恒頻電壓,并達到俘獲最大風能的目的。</p><p> 3.1.2 雙PWM變換器的功能特性<
43、;/p><p> 雙PWM變換器由兩個PWM半橋變換器采用直流連接組成,靠中間的濾波電容C穩(wěn)定直流母線電壓。轉子側變換器向雙饋感應發(fā)電機轉子繞組饋入所需的轉子勵磁電流,并實現(xiàn)最大風能俘獲和定子無功率的調節(jié)。網側變換器在實現(xiàn)能量雙向流動的同時,控制著直流母線電壓的穩(wěn)定,以及對網側功率因素的調節(jié)。</p><p> 變頻器中兩個結構完全對稱的PWM變換器,在轉子不同能量流向狀態(tài)下,可交替實現(xiàn)整
44、流和逆變的功能。當發(fā)電機處于亞同步時,網側變換器工作在PWM整流狀態(tài),轉子側變換器工作在PWM逆變狀態(tài),使功率從電網經變頻器輸入轉子繞組。當發(fā)電機處于超同步運行時,轉子側變換器工作在PWM整流狀態(tài)下,網側變換器工作在PWM逆變狀態(tài),使功率從發(fā)電機轉子繞組輸入電網,從而實現(xiàn)雙饋發(fā)電。</p><p> 3.2 基于C8051F005單片機的觸發(fā)電路設計</p><p> 根據系統(tǒng)控制過
45、程,選用C8051F005單片機進行三相全控整流電路觸發(fā)控制。使用C8051F005的12路IO口輸出PWM波,分別輸入到IGBT的12個輸入引腳。</p><p> 3.2.1 C8051F005單片機</p><p> 圖3-2 C8051F005引腳圖</p><p> CIP-51內核具有標準8052的所有外設部件,包括4個16位的計數(shù)器/定時器、2
46、56字節(jié)內部RAM空間、128字節(jié)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地址空間及4字節(jié)寬的I/O端口。表3-1為引腳定義。</p><p> 表3-1 C8051F005引腳定義</p><p> 3.2.2 同步電路設計</p><p> 同步電路設計流程,如圖3-3所示。</p><p> 圖3-3 同步電路設計流程圖</p>
47、<p> LM339的引腳圖以及工作原理,如圖3-3所示。</p><p> 圖3-3 LM339的內部引腳圖</p><p> LM339類似于增益不可調的運算放大器。每個比較器有兩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兩個輸入端一個稱為同相輸入端,用“+”表示,另一個稱為反相輸入端,用“-”表示。用作比較兩個電壓時,任意一個輸入端加一個固定電壓做參考電壓(也稱為門限電平,它可選擇
48、LM339輸入共模范圍的任何一點),另一端加一個待比較的信號電壓。當“+”端電壓高于“-”端時,輸出管截止,相當于輸出端開路。當“-”端電壓高于“+”端時,輸出管飽和,相當于輸出端接低電位。兩個輸入端電壓差別大于10mV就能確保輸出能從一種狀態(tài)可靠地轉換到另一種狀態(tài),因此,把LM339用在弱信號檢測等場合是比較理想的。</p><p> 圖3-4 基于LM339芯片的同步電路</p><p
49、> 如圖3-4所示。因為轉子隨風速的變化而時刻變化著,想到控制轉子轉速,必須對轉子電流頻率實時進行檢測,本文通過LM339芯片設計的同步電路來實現(xiàn)該功能。</p><p> 同步就是通過給各個觸發(fā)電路不同相位的交流電壓,使得個觸發(fā)器的晶閘管在需要觸發(fā)脈沖的時候,輸出觸發(fā)脈沖,從而保證個晶閘管可以按順序依次觸發(fā)。這種使觸發(fā)電路與主電路步調上一致的方法,就叫同步。</p><p>
50、 本文同步電路的信號取三相交流電的A相,經過變壓器在副邊輸出用戶所需的電壓值,通過運算放大器LM339,使得輸入電壓每次過零點時,運算放大器輸出一個矩形波,然后送入AIN0引腳。C8051單片機內部進行A/D轉換,采樣移相,根據轉換數(shù)據計算觸發(fā)角α。</p><p> 實際情況中,同步電流取自轉子電流的A相,經過變壓器變壓,再通過LM339,在A相電壓為0時,LM339輸出一個矩形脈沖。因此可以看出,LM339
51、矩形波的輸出頻率跟A相電壓頻率直接相關。A相電壓頻率又是轉子旋轉頻率絕對,轉子旋轉頻率又是風速絕對,從而實現(xiàn)了脈沖頻率信號隨風速變化而變化的目的。</p><p> 3.2.3 晶閘管觸發(fā)電路設計</p><p> 晶閘管觸發(fā)電路設計流程,如圖3-5所示。</p><p> 圖3-5 晶閘管觸發(fā)電路設計流程</p><p> 圖3-
52、4所示為門級驅動觸發(fā)電路。同步電路信號進入單片機,單片機計算出來的觸發(fā)角α,經過C8051單片機內部的數(shù)據轉換整合,計算出晶閘管開斷的頻率,并在芯片內部啟動定時器,當定時器倒計時結束時,由同步電路產生的脈沖信號,分別與三極管輸出波進行與門運算后,去控制三相全控橋式整流電路中12個晶閘管的導通與關斷。</p><p> 圖3-4門級驅動觸發(fā)電路</p><p> 實際情況中,當AIN0脈
53、沖進入芯片c8051,進過內部的A/D轉換等內部運算,由原先的脈沖頻率信號轉化成電流信號,該電流信號值是風力發(fā)電機俘獲最大風能的目標值,并最終計算出達到風能最大功率點的電流頻率,在內部定時器進行倒計時,當?shù)褂嫊r結束時,由P0口與P1口輸出端輸出電平。以此來實現(xiàn)晶閘管的導通與關斷,并最終達到通過改變轉子電流頻率,實現(xiàn)風能功率最大化的目的。</p><p> 3.2.4 復位電路</p><p
54、> 圖3-5 復位電路</p><p> 如圖3-5所示。當C8051芯片上電時,+3V直接給電容C8充電,在R1產生電壓,從而在RST輸入高電平,達到復位的目的。當C8持續(xù)充電中,電勢差逐步降低,最終C9充電達到飽和,R1的電壓隨之降低到0,即RST輸入為低電平,芯片開始正常工作。此過程稱為上電復位。當時機操作過程中,人為地按下KEY5,C8瞬間放電,電源+3V直接接到RST,當放開KEY5,電源再
55、次向電容C8充電,在RST也形成高電平,知道電容充電完畢。此過程稱為手動復位。</p><p> 3.2.5 穩(wěn)壓電源模塊</p><p> 圖3-6 穩(wěn)壓電源電路</p><p> 如圖3-6所示。穩(wěn)壓電源模塊中的AS1117是一款低壓差的線性穩(wěn)壓器,并提供完善的過流保護和過熱保護功能,確保芯片和電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如圖3-6所示。</p>&
56、lt;p> 當+5V電源通過二極管進入AS1117的VIN端口,在+VOUT端口輸出+3V的電壓。圖中的C1和C3起到濾波作用。</p><p> 4 變速恒頻軟件設計</p><p> 4.1 C8051F單片機開發(fā)環(huán)境</p><p> C8051F單片機開發(fā)環(huán)境Slicon LaboratoriesIDE如圖4-1所示。</p>&
57、lt;p> 圖4-1 C8051F單片機開發(fā)環(huán)境</p><p><b> 4.2 軟件程序</b></p><p> 為了實現(xiàn)IGBT的數(shù)字控制,開發(fā)的PWM程序如下:</p><p> #include<c8051f005.h> </p><p> #defi
58、ne SYSCLK 22118400 </p><p> //-------------------------------------------------------------------</p><p> // Function Prototypes</p><p> //---------------------------------
59、----------------------------------</p><p> void OSCILLATOR_Init (void);</p><p> void PORT_Init (void);</p><p> void PCA0_Init (void);</p><p> //--------------------
60、-----------------------------------------------</p><p> // main() Routine</p><p> //-------------------------------------------------------------------</p><p> void main (void) &
61、lt;/p><p><b> {</b></p><p> unsigned int delay_count; </p><p> bit duty_direction = 0; </p><p> // Disable watchdog timer</p>&l
62、t;p> WDTCN = 0xde;</p><p> WDTCN = 0xad;</p><p> PORT_Init (); </p><p> OSCILLATOR_Init (); </p><p> PCA0_Init ();
63、 </p><p><b> while (1)</b></p><p><b> {</b></p><p> // Wait a little while</p><p> for (delay_count = 25000; delay_count >
64、0; delay_count--);</p><p> if (duty_direction == 1) </p><p><b> {</b></p><p> // First, check the ECOM0 bit</p><p> if ((PCA0CPM0 & 0x40) ==
65、0x00)</p><p><b> {</b></p><p> PCA0CPM0 |= 0x40; </p><p><b> }</b></p><p> else </p><p><b>
66、 {</b></p><p> PCA0CPH0--; </p><p> if (PCA0CPH0 == 0x00)</p><p><b> {</b></p><p> duty_direction = 0; </p><p><
67、;b> }</b></p><p><b> }</b></p><p><b> }</b></p><p> else </p><p><b> {</b></p><p
68、> if (PCA0CPH0 == 0xFF)</p><p><b> {</b></p><p> PCA0CPM0 &= ~0x40; </p><p> duty_direction = 1; </p><p><b> }</b><
69、;/p><p><b> else</b></p><p><b> {</b></p><p> PCA0CPH0++; </p><p><b> }</b></p><p><b> }</b&g
70、t;</p><p><b> };</b></p><p><b> }</b></p><p> //-------------------------------------------------------------------</p><p> // Initializatio
71、n Subroutines</p><p> //-------------------------------------------------------------------</p><p> void OSCILLATOR_Init (void)</p><p><b> {</b></p><p>
72、 int i; </p><p> OSCXCN = 0x67; </p><p> for (i=0; i < 256; i++) ; </p><p> while (!(OSCXCN & 0x80)) ; </p&g
73、t;<p> OSCICN = 0x88; </p><p><b> }</b></p><p> //-----------------------------------------------------------------------------</p><p> // PO
74、RT_Init</p><p> //-----------------------------------------------------------------------------</p><p> void PORT_Init (void)</p><p><b> {</b></p><p> X
75、BR0 = 0x08; </p><p> XBR1 = 0x00;</p><p> XBR2 = 0x40; </p><p> PRT0CF |= 0x01; </p><p><b>
76、}</b></p><p> //-------------------------------------------------------------------</p><p> // PCA0_Init</p><p> //---------------------------------------------------------
77、----------</p><p> void PCA0_Init (void)</p><p><b> {</b></p><p> // configure PCA time base; overflow interrupt disabled</p><p> PCA0CN = 0x00;
78、 </p><p> PCA0MD = 0x08; </p><p> PCA0CPM0 = 0x42; </p><p> // Configure initial PWM duty cycle = 50%</p><p> PCA
79、0CPH0 = 256 - (256 * 0.5);</p><p> // Start PCA counter</p><p><b> CR = 1;</b></p><p><b> }</b></p><p><b> 結論</b></p><
80、;p> 風力發(fā)電是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fā)前景。目前很多國家為了填補自身資源缺口,已經制定出風力發(fā)電發(fā)展規(guī)劃和激勵政策,以加速技術進步與改進。</p><p> 目前并網型風力發(fā)電形式是大規(guī)模利用風能最為經濟的方式。隨著高新技術不斷對風力事業(yè)的滲透、環(huán)保壓力進一步加強、能源危機加劇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風力發(fā)電將變成將來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能源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開發(fā)風能刻不容
81、緩。</p><p> 本文主要致力于交流勵磁風力發(fā)電機變頻系統(tǒng)的研究,并且采用C8051f005單片機對系統(tǒng)進行控制??偨Y下來,本文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具體工作。</p><p> ?。?)通過對電機轉速與輸出功率關系的研究,隨著風速的變化,轉子轉速隨之調整,使電機運行在風能最大功率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俘獲風能。 </p><p> (2)本文集中研究兩電平電
82、壓型雙PWM變換器進行研究,詳細介紹了雙PWM變換器的內部構造。通過對轉子側晶閘管的控制,改變電機內部勵磁,使轉子轉速隨著風速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并通過對網側晶閘管的控制,使系統(tǒng)有很好的輸出特性,輸出電能質量也能滿足要求。</p><p> ?。?)提出了一種利用C8051f005單片機實現(xiàn)晶閘管觸發(fā)控制的系統(tǒng)。直接對發(fā)電機A相電的頻率進行追蹤,經過LM339對單片機發(fā)出脈沖信號,繼而單片機內部進行數(shù)據轉換,換
83、算出俘獲最大風能功率的最優(yōu)轉子電流頻率,最后對轉子側晶閘管輸出最優(yōu)觸發(fā)脈沖,達到最大風能俘獲的目的。并對網側晶閘管給予固定觸發(fā)脈沖頻率,實現(xiàn)電能輸出頻率穩(wěn)定,更好地與外網并聯(lián)。</p><p> ?。?)加入了人工控制模塊,通過控制與門三極管端口的脈沖,更好地對晶閘管開關進行控制,使電氣系統(tǒng)與人工技能實現(xiàn)結合。</p><p> 隨著各國越來越重視風力發(fā)電技術,更多、更大規(guī)模的變速恒頻風
84、力發(fā)電系統(tǒng)逐步投入運行,并加大對此系統(tǒng)的電力電子技術的研究,這將對風力發(fā)電技術及新能源開發(fā)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p><p><b> 參考文獻</b></p><p> [1]姚興佳,王士榮,董麗萍.風力發(fā)電技術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M].可再生能源, 06.01,86~88.</p><p> [2]李永東,苑國鋒.中國風力發(fā)電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
85、前景[M].電氣時代,2006.03,16~20.</p><p> [3]鄧小凌,馮志文.我國風力發(fā)電產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M].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1,17(3):48~51.</p><p> [4]陳堅,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p> [5]王兆安,黃俊.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
86、上業(yè)出版社,2000.</p><p> [6]趙榮祥,尹強,許大中.磁場定向交流勵磁電機調速調功系統(tǒng)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1998,17(1):18~19.</p><p> [7]李輝,楊順,廖勇.并網雙饋發(fā)電機電網電壓定向勵磁控制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23(8):159~162.</p><p> [8]張衛(wèi)平.綠色電源—現(xiàn)代電能
87、變換技術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p><p> [9]宋平剛,趙莉.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中逆變器的研制[M].電力電子技術,1999,4(2):18~28. </p><p> [10]Bimal K B. Energy,environment,and adv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M]. IEEE Trans.PowerElectronic
88、s,2000,15(4):68~70.</p><p> [11]Ruqi Li. Alan Wallace and R. spee. Dynamic simulation of 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s[J]. IEEE Trans.Energy Conversion,1991,6(3): 445~460.</p><p><b> 附錄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風力發(fā)電機組的電氣控制【文獻綜述】
- 風力發(fā)電機組的電氣控制【開題報告】
- 風力發(fā)電機組的電氣控制【任務書】
- 風力發(fā)電機組
- 風力發(fā)電機組
- 風力發(fā)電機組
- 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機組電氣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畢業(yè)論文---風力發(fā)電機組液壓、潤滑、制動系統(tǒng)
- 風力發(fā)電機組
- 基于plc的風力發(fā)電機組偏航系統(tǒng)的控制畢業(yè)論文
- 風力發(fā)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
- 風力發(fā)電機組術語
- 風力發(fā)電機組齒輪與風機日常維護畢業(yè)論文
- 風力發(fā)電機組規(guī)范
- 風力發(fā)電機組3
- 風力發(fā)電機組吊裝方案
- 風力發(fā)電機組載荷控制的研究.pdf
- 風力發(fā)電機組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 風力發(fā)電機組偏航系統(tǒng)的控制畢業(yè)設計
- 風力發(fā)電機組偏航系統(tǒng)的控制 畢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