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漢語言文學</b></p><p> 雙重身份下的美國猶太人——論索爾·貝婁《赫索格》中的猶太倫理取向</p><p> 索爾·貝婁是當代美國作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他以“對當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榮膺19
2、76年諾貝爾文學獎。貝婁的作品,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當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機,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對個人在社會中的命運表示深切的關注。其代表作《赫索格》是最能體現(xiàn)貝婁式思想與風格的一部作品。近年來有關《赫索格》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本文總結了關于《赫索格》的研究成果。</p><p><b> 猶太性</b></p><p> 許多研究者認為《赫索格》是貝婁最具有猶
3、太性的一部小說,雖然表面上《赫索格》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美國高級知識分子的故事,但是在作品的深處卻蘊含著豐富的猶太情愫。這些研究者認為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猶太意識是解讀《赫索格》以及貝婁其他作品的關鍵。比如,段良亮、單小明認為“赫索格是貝婁通過戲仿古代英雄摩西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藝術形象,一個反英雄。”摩西在以色列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開天辟地的人物,《圣經·出埃及記》是《圣經》中濃墨重彩的一章,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在上帝的指引下,斷紅海,越過西奈
4、沙漠,經過長達40年的跋涉到達了迦南。遷徙途中,在西奈山,摩西托上帝之名頒布“十誡”。猶太教在摩西時代形成了雛形,成為摩西教。摩西不僅是摩西教的創(chuàng)始人,而且是帶領以色列擺脫埃及法老殘酷統(tǒng)治的領袖。摩西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名字之外,貝婁在赫索格的生活經歷、作品的意象上都暗示了赫索格與古代摩西的相似之處。通過戲仿摩西,貝婁表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英雄在現(xiàn)代社會的失落,然而,盡管赫索格在當代社會中表現(xiàn)的那么滑稽可笑,但是他仍然不愧為一
5、個英雄,因為他仍然相信真善美,就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尋找自由一樣,赫索格在現(xiàn)代社會不懈</p><p><b> 婚姻家庭</b></p><p> 一些學者是從現(xiàn)代人的婚姻家庭來解讀《赫索格》的。比如,譚浩潔的《從<赫索格>看兩性之間的愛與戰(zhàn)爭》認為西方社會的愛情已經蛻變?yōu)閮煞N形式,一種是作為性滿足的愛,一種是作為‘團體工作’與逃避孤獨的港灣的
6、愛。赫索格與雷蒙娜的愛情屬于第一種類型,與馬德琳的愛情屬于第二種類型,這兩種愛情都是病態(tài)的,因此赫索格無法獲得幸福。唐永輝的《從女性視角看赫索格對馬德琳的焦慮》是從女性主義視角來解讀《赫索格》的。此文認為,赫索格與馬德琳的沖突是女性自我呈現(xiàn)的渴望與數千年父權制文化的不可調和的一種沖突,赫索格對馬德琳的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實際上就是父權社會男性對女性主義的焦慮,是他們擔心失去他們父權中心地位的一種表現(xiàn)。漆良蜜也是從女性主義視角來分析《
7、赫索格》的,他認為馬德琳同赫索格的兩性較量最主要表現(xiàn)在她同赫索格的學術競爭以及后來對他的控制。兩性的相互競爭與女性對男性的控制象征著女性主義實踐的不同階段。</p><p><b> 三、知識分子</b></p><p> 一些論者從知識分子的的角度來分析《赫索格》,如車鳳成認為貝婁通過小說《赫索格》的創(chuàng)作,主要想指出處于消費社會之中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況,即他們雖
8、然感覺到現(xiàn)實社會對自己獨立精神的制約與束縛,但他們并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他們依然處于困惑于摸索之中。可以說以赫索格為代表的西方后現(xiàn)代知識分子正處于“精神突圍”之中,這一過程就其本質來說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正義”。劉秀芬則認為以赫索格為代表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應該走出思想的牢籠,拋棄沒有用的思想,重新獲得自由。</p><p><b> 四、藝術手法</b></p><p>
9、; 在藝術手法上,一些論者如陳世丹認為貝婁在《赫索格》中很好地將現(xiàn)代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融合在一起。貝婁繼承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主張盡可能深入地理解和再現(xiàn)社會的真實,使自己的作品獲得具體的社會歷史內容,反映生活的本質,表達同時代人的經驗和感受?!逗账鞲瘛分械默F(xiàn)代主義因素表現(xiàn)在赫索格這一形象塑造上的存在主義哲學觀,以及運用象征、黑色幽默、意識流等現(xiàn)代主義藝術技巧上。郭冬輝、高婷、肖楠在他們的論文中都分析了《赫索格》中的意識流手法,并且認
10、為意識流手法的應用成功的塑造了赫索格這樣一個主人公。李秀艷在《<赫索格>的現(xiàn)代性》指出貝婁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法代表了當代世界文學多元交融的走向。李征戎也在其論文中表現(xiàn)了類似的觀點。</p><p> 另外劉文松將《赫索格》與貝婁的其他小說進行比較,認為《赫索格》同貝婁的前后期小說在主題、人物、情節(jié)、寫作技巧各方面都有密切聯(lián)系,最能代表貝婁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水平。所以,《赫索格》理所當然被視為貝婁的代表作。
11、戚濤剖析了《赫索格》中貝婁對存在主義的顛覆,在此基礎上,論證了其作品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親緣關系,提出應將貝婁的作品歸入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的范疇。李保龍分析了赫索格的形象,程美分析了赫索格遭受悲劇境遇的主觀因素:身份認識狹隘,女性觀念偏差以及極端唯智論。王云弟從敘事學的角度分析赫索格,認為在這個“全面的敘述”中,人物的內在世界及其精神的磨難是敘述的中心,它既是敘述的主題有是敘述的對象與客體。</p><p> 綜
12、上所述,學者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赫索格》進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作品及其藝術手法。</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劉兮穎.貝婁與猶太倫理[J].外國文學研究,2010(3).</p><p> [2]Kulshrestha, Chirantan “A Conversation with
13、 Saul Bellow.”Conversation with Saul Bellow.Ed Gloria L Cronin and Ben Siegel Oxford:The UP of Mississippi, 1994.84-92.</p><p> [3]朱全紅.論美國族裔群體的雙重文化認同[J].學海,2006(1).</p><p> [4]李愛慧.論早期東歐猶太移民在美國
14、的文化適應[J].世界民族,2007(1).</p><p> [5]索爾·貝婁著,宋兆霖譯:赫索格[M],漓江出版社,1986.</p><p> [6]黃天海、梁慧.論猶太家庭與社會觀念的傳統(tǒng)[J].浙江大學學報,2004(2).</p><p> [7]潘光、陳超南.猶太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p>&
15、lt;p> [8]劉兮應.“如煙往事”中的猶太倫理敘事[J].外國文學研究,2008(6).</p><p> [9]歐文·豪著,王海良、趙立行譯:父輩的世界[M].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5.</p><p> [10]利奧·拜克著,傅永軍、于健譯:猶太教的本質[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72-75.</p><p>
16、; [11]劉兮穎.《赫索格》中的精神受難與道德困境[J].外國文學研究,2009(6).</p><p> [12]Rovit,Earl“Saul Bello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Survivor”Saul Bellow.Ed Harold Bloom.New York:Chelsea,1986,P126.</p><p> [13]杜幼康.猶太民族的凝
17、聚力簡析[J].朱威烈、金應忠:《’90中國猶太學研究總匯》,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92年,P49.</p><p> [14]斯蒂芬·D.伊塞克.猶太人和美國政治[M].紐約,1974年版,P117.</p><p> [15]轉引自周海金:“論猶太人的苦難觀”,《猶太研究》(第七輯),傅有德主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雙重身份下的美國猶太人——論索爾·貝婁《赫索格》中的猶太倫理取向【開題報告】
- 雙重身份下的美國猶太人——論索爾貝婁《赫索格》中的猶太倫理取向【畢業(yè)論文】
- 雙重身份下的美國猶太人——論索爾·貝婁《赫索格》中的猶太倫理取向【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索爾·貝婁的非洲【文獻綜述】
- 索爾貝婁小說赫索格中赫索格精神成熟歷程的分析_31665
- 《赫索格》中猶太裔的身份建構_15784.pdf
- 文學倫理學視閾下赫索格中猶太文化倫理研究
- 走向新平衡的歷程索爾.貝婁小說赫索格主題探索
- 文學倫理學視閾下《赫索格》中猶太文化倫理研究_1261.pdf
- 追尋沖突回歸——解析索爾貝婁只爭朝夕中的猶太民族特征
- 索爾貝婁小說中猶太主人公的疏離與回歸_3485
- 瘋狂的智者——重釋貝婁的赫索格.pdf
- 尋找存在的真諦:對索爾貝婁代表作赫索格的存在主義解析
- 當代美國猶太作家筆下人物的身份認同研究——以索爾貝婁等六位作家作品為例_19854
- 貝婁赫索格的后現(xiàn)代主義解讀
- 索爾貝婁小說的互文性:赫索格和拉維爾斯坦的互文性分析_41202
- 索爾貝婁心中的雙面阿尼瑪——晃來晃去的人和赫索格中的善惡女性原型_34853
- 猶太人的教育
- 索爾貝類作品的猶太性、異化主題及敘述手法——解讀晃來晃去的人和赫索格_33700
- 論猶太人的契約精神.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