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淺析新聞媚俗化、娛樂化</p><p> 進入新世紀以來,媒體的競爭可謂愈演愈烈。電視“老大哥”的局面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早已被打破。電視媒體在市場競爭的重壓下,為了多分“一杯羹”,媚俗化、娛樂化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嚴重,這一現(xiàn)象在市級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中也尤為嚴重。電視新聞是電視媒體的主要節(jié)目形式,也是各類信息發(fā)布的主平臺。更重要的是,它是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信息的主渠道。如果對這種現(xiàn)象不進行正確的引導
2、,勢必給城市電視臺的發(fā)展帶來惡果。 </p><p> 電視新聞類節(jié)目媚俗化、娛樂化的主要表現(xiàn) </p><p> 1.漠視苦難和死亡、缺少人文關懷 </p><p> 無論是俄羅斯別斯蘭人質危機事件,電視節(jié)目號召觀眾通過短信競猜到底有多少人死亡,還是中國工人在阿富汗遇襲,選擇中國工人遇害的襲擊者。都是新聞娛樂化、媚俗化發(fā)展到極致的表現(xiàn)。把新聞當競技,把死亡當
3、游戲,這是某些新聞工作者的失職,更是某些媒體缺少人文關懷的表現(xiàn)。如果受眾看待死人就像看待感冒病人一樣,多而正常,那么受眾就不會在乎,也就會失去起碼的同情心。還比如:楊麗娟事件,媒體利用人們的好奇心,惡意炒作,以滿足一些人的好奇心理,而對弱者沒有半點同情之心,喪失了起碼的道德良知。 </p><p> 2.打著“三貼近”的旗幟,報道低俗 </p><p> 有些媒體和記者為了提高收視率,
4、吸引受眾,一味地認為車禍、犯罪、婚外戀、色情、丑聞等才符合“三貼近”,才是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度使得某些欄目成了車禍報道站,婚外情專欄等。當然,報道車禍、犯罪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媒體過了“度”,就會使報道陷入低俗。比如:某知名城市臺在報道一名剛被從人販子手中解救出的少女時,不是關心女孩在被綁時的苦難遭遇,今后的生活該怎么辦,而是過多地讓女孩講述受侮辱時的情況,以刺激受眾。 </p><p> 3.法制意識淡薄,侵權
5、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 </p><p> 有的對未成年人不加保護,有的對案件的嫌疑犯直接以犯罪分手相稱,甚至對涉嫌賣淫的女青年用盡侮辱詞匯等等。筆者認為:報道時,媒體和采訪對象首先是平等的關系,我們應該尊重采訪對象,無論他是未成年人、名人,還是罪犯,而不應該為了某些私利侵犯他人的權益。這一點,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的<真相調查)欄目就做得比較好。有些報道涉及到未成年人時,首先經(jīng)過當事人同意,之后以馬賽克處理,充分保護
6、了未成年人的隱私。 </p><p> 4.以故事化為借口,濫用現(xiàn)場鏡頭 </p><p> 有些電視新聞節(jié)目為了吸引受眾,無限制地濫用現(xiàn)場鏡頭。比如某新聞節(jié)目報道車禍,現(xiàn)場鏡頭之充分、描寫之細致令人毛骨悚然。還有一條新聞報道兩村民因家庭瑣事打架,鏡頭也是長時間對準兩人打架的過程,甚至還對一方當事人受傷的地方加以特寫。這讓人不禁懷疑,電視節(jié)目是不是在宣傳暴力,教唆犯罪7現(xiàn)在不少電視新聞
7、節(jié)目中,濫用現(xiàn)場鏡頭的現(xiàn)象已如洪水般泛濫。 </p><p> 新聞媚俗化、娛樂化對城市電視臺的傷害 </p><p> 新聞節(jié)目在許多觀眾看來,都是真實可信的,主新聞欄目更是傳遞著黨的聲音,體現(xiàn)著黨和政府的形象。為什么是中國收視率最高的節(jié)目,這足以說明電視新聞節(jié)目是傳播面最廣、受眾最多、關注率最高的節(jié)目形態(tài)。面對權威不可動搖的中央電視臺,以及齊頭并進的省級電視臺,如果城市電視臺對新聞
8、節(jié)目媚俗化、娛樂化不加以重視,勢必給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城市臺帶來更大的傷害。 </p><p> 1.對媒體公信力的挑釁。 </p><p>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而一些媚俗化、娛樂化的情節(jié)使得真實性往往被忽略了。甚至有些媒體為了抓新聞眼、興奮點,“搶”受眾,在有些事實還沒有調查清楚時就急于將新聞發(fā)布出去,而等到真相大白時,受眾才明白此前的報道居然是媒體的“猜測加愚弄”。久而久之,受眾就
9、會對媒體產生懷疑,當媒體報道新聞時,受眾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這個報道是真的嗎”? </p><p> 2.削弱媒體的競爭實力。 </p><p> 比如:幾年前,某兩家電視臺同時報道了一則農民工跳樓事件,一家電視臺在報道中把跳樓人和圍觀者刻畫得惟妙惟肖,主持人語氣也是調侃的、奚落的。而另一家電視臺則對跳樓者跳樓的原因立即展開了調查,并派出多組記者,立足于解決問題,走訪了民工,采訪了有關
10、部門,不僅促成了這位民工問題的解決,還將拖欠民工工資這一普遍性問題的嚴重性提了出來,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由于報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受眾最終選擇那種,這也是媒體競爭的結果。 </p><p> 3.受眾的不斷流失。 </p><p> 對于媒體來說,受眾的不斷流失就意味著自己生產的產品消費者越來越不買賬了。媒體受眾的流失是建立在前兩點的基礎上的。雖然有些媒
11、體不斷地對受眾以媚俗化和娛樂化的報道方式進行“轟炸”來提高收視率,但受眾的免疫力也在不斷增強,一旦受眾對有些媒體產生了懷疑,認為它不能代表黨和人民的聲音,受眾就會自覺地選擇一些權威的媒體。 </p><p> 如何修正新聞中的媚俗化和娛樂化? </p><p> 1.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聞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p><p> 作為社會主義媒體,必須始
12、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江澤民同志曾經(jīng)說過,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這個“禍福論”其實就是為我們的輿論導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科學界定“低俗”概念,旗幟鮮明地劃清“低俗”與大眾文化、與“三貼近”的界限。 </p><p> 2.對電視新聞節(jié)目嚴格把關,堅持平衡的原則。 </p><p> 新聞工作者和媒體作為“守門人”應對受眾負責,嚴把質量關
13、,堅持平衡的原則。新聞報道并不是因為有了娛樂化才有可視性、趣味性、大眾性,不能本末倒置。適度的娛樂化只是增加電視新聞的可視性和趣味性的一個手段而已,不應該因此低俗化、庸俗化,漠視新聞的本質和社會效應。更不能把一條新聞夸大其詞,不問真實性只求震撼力,或者是為了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專門挖掘別人的隱私,這都違背了新聞的本質與價值。 </p><p> 3.新聞工作者和媒體應堅守職業(yè)道德,肩負起治理媚俗化和娛樂化的責任
14、。 </p><p> 對于新聞來說,真實是生命,也是不可突破的防線,而確保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電視新聞工作者重要的責任。電視新聞工作者要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守媒體道德底線。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加大監(jiān)管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規(guī)范電視新聞的娛樂化和媚俗化,確保電視新聞從黨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發(fā),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對泛娛樂化、媚俗化進行改正。 </p><p> 電視新聞節(jié)目不可媚俗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民生新聞的媚俗化問題及對策研究.pdf
- 當代中國新聞娛樂化淺析
- 試析我國大眾媒體新聞傳播的媚俗化傾向.pdf
- 體育新聞娛樂化傳播路徑淺析
- 論新聞娛樂化
- 新聞娛樂化探析.pdf
- 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試析
- 娛樂新聞和新聞的娛樂化不能忽視新聞的基本規(guī)律.pdf
- 新聞娛樂化趨勢的思考
- 中國新聞娛樂化探析.pdf
- 新聞娛樂化根源探析.pdf
- 新聞娛樂化的利弊研究
- 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初探.pdf
- 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研究.pdf
- 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探論.pdf
- 電視新聞娛樂化的反思
- 網(wǎng)絡新聞的娛樂化現(xiàn)象
- 體育新聞娛樂化研究.pdf
- 法制新聞娛樂化的問題探析
- 電視新聞娛樂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