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琴的制作古琴的制作——選材及斫琴工具(一)古時有人說好琴“輕如葉,重如鐵”,其實這種評價好琴的說法并不是全面的,琴的份量與選材有關,好琴的判斷還與其聲音、做工好壞密切相關??芍^良材、良工必須兼?zhèn)?,才有可能出一張好琴。選材古琴的制作,首先要從選材講起。古琴的選料,講究:輕、松、脆、滑。輕字指木質(zhì)要輕;松是指選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是指選材要有脆性;滑則是指用料經(jīng)打磨后要光滑。這是對琴材的必然要求。斫琴的木材一般講究用老木。首先,琴人彈老木制
2、的琴不易有火氣,其次,與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變形、開裂,木性相對比較穩(wěn)定。老木的來源有老房梁、出土的棺木等等,但是棺木由于長年埋在地下,終年吸收地氣,陰氣十足,而且敗棺也常裂,用此材做琴前最好先放置六、七年,行家稱為返陽。此外,老木并非越老越好,如橫劃木紋時木材掉面,則此木已朽,不堪再用,且木材一老,原有木性改變很多,所以選木以老而不朽為妙。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種的。以下,就分不同的部位講一下琴材的選取。面板
3、面板要選擇紋理順直的材質(zhì)。此外木材近地音易濁,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則音易飄,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貴重??捎脕眄角?,作面板的木材種類很多,如桐木、云杉、白松、澀木等都可作面板,不過木質(zhì)硬的要用料薄一點,而木質(zhì)松軟的用料則相應要厚一點。舊時個別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木(音)。樟木接近鐵梨,色淡,發(fā)黃,也有人稱之為硬木,而桐木則發(fā)黑,發(fā)暗。琴材要年久干燥才不易變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堅燥扣擊其面而聽其聲,聲堅勁清響,因此有人選梁木、梁柱或木電
4、線桿作琴材。這些都適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老木越來越不易得,現(xiàn)在為節(jié)省時間琴材多用新木火不錯!,然火不錯!的木材音質(zhì)燥,用放大鏡觀察,則木材中纖維已斷,而自然風干的木材則木紋完整,因此后者音色相對要更好。琴底楓木、色(shai,三聲)木:此兩種木材作古琴的底板音色會很好,這也是制作小提琴底板的材料,但色木較易變形,如熱處理方面做得不好就無法保證質(zhì)量。松木:白松做底是不錯的材料,小提琴面就是用的白松。落葉松也可,但落葉松易裂。
5、事實上除白松外的松木基本都易裂。黃花松:闊葉材,重量好,但也易裂,注意制琴時要選用無裂隙之材為好。黃菠蘿(音):這是東北產(chǎn)的一種木材,紋理粗糙,木紋接近椿木,顏色發(fā)紅,比金絲楠木的味道要好聞。它的應力好,用來制琴底聲音也不錯。金絲楠:此木較香,硬度適宜做底,然而它會受氣候影響產(chǎn)生微變。椿木:椿木分香椿、臭椿、白椿。椿木本身有一定硬度、脆性,易斷不彎,力超則斷,在古琴應用上聲音還是不錯的,其中以香椿為好,無雜味,材質(zhì)上比前述幾種松木略硬。
6、梓木:又稱廣梓木,色如紫檀,重量則較輕,其中有黑芯木,發(fā)聲較好?;ɡ婺荆阂话阕龈呒壡俚牡撞模曇舨诲e。紅木:不宜制琴,因其音死,共鳴少。古琴的制作--面板槽腹(二)面板的尺寸以仲尼式為例,面板板材要求長1.25米,肩處寬21.5公分,厚5公分(或曰高度)。面板邊緣的厚度一般為1.2公分左右(加上底板1.8公分為好,上下不可差得太多)。鳳舌處長12公分,最高點1.8公分,兩邊最低點0.2公分。岳山至琴頭邊緣處距離為812公分,岳山往琴尾方
7、向4公分處開始槽腹,從琴尾往琴頭方向5公分處開始槽腹,以上所述為槽腹時所留實木最多的,最少的從琴頭到槽腹為2公分,從琴尾到槽腹為2公分至5公分,槽腹左右的邊寬一般為11.5公分(左右對稱),周圈除兩側(cè)均為此尺寸。雁足位需留大約4公分寬,或者可以更多一些,面積太小雁足不容易固定,易歪。龍池與鳳沼位置要求隆起一塊,厚度一般為3公分2.5公分厚(龍池、鳳沼厚度一樣),個別也有1.8公分厚的(以長方形為例)。龍池鳳沼可以是圓形或者長方形等,示情
8、況而定,龍池鳳沼的大小與琴發(fā)音有直接關系,最好龍池處長21公分,寬2.5公分(古書上的尺寸),鳳沼處長10公分,寬2.4公分。以上尺寸為大概,既有比這長的,也有比這短。常規(guī)是越窄的,一般長度相度要長,寬的呢,長度相對短些,但再怎么變,其面積大致一樣。龍池位置以七徵為起點,向琴頭方向走到合適尺度,鳳沼位置以十三徵為起點,向琴頭方向走。掏腹時槽腹中間稍厚,兩邊薄,最厚為1.8公分,最薄處為1.2公分,制作中用特殊的千分尺去量(樂器店有售)。
9、徵位的定置:從岳山至龍齦,對折居中即七徵,以七徵至岳山對折居中,即四徵,以七徵至岳山三折,一折即五徵、再折即二徵、三折與岳山齊,四徵至岳山對折,即一徵,五徵至七徵五折,從五徵取二折則六徵,從二徵取一折則三徵,后之八九等徵,以七徵至焦尾,與前折相同(可先用紙對折,標出徵位后貼在面板上)。知道了尺寸,即動手用斧子砍出預計琴面的粗略大小,用鉛筆在面板上畫出中央基準線,然后根據(jù)基準線沿兩邊等距劃出琴體形狀(肩處斜度大約在40度左右),劃出岳山處
10、位置,劃出徵的各處位置,劃出龍池鳳沼等處的位置。面板各處位置用鉛筆標出后,用斧子將面板砍出大致雛形,之后以長型刨刀刨面板,要注意鉛筆線的距離以使兩邊弧度一致。開始時可以使刨刀深度大些,接近完成的弧度時,調(diào)整為細薄刨刀,以細部修正弧度,刨出一個有弧度的古琴面板形狀后,從面板頭處往下量大約30公分處的位置開始做低頭,靠近岳山處的琴面要比琴面最高處低1公分(低頭又名流線)。注意在接近面板表面完工時用長尺測一下整個面板弦路的平坦度,兩邊弧度的量
11、測可以先以目試法,由橫切面單眼視角查看弦路的平坦度與弧度的曲線均勻度。面板表面做好后,開始槽腹,槽腹也叫掏膛。首先根據(jù)上述尺寸畫好槽腹范圍,確認中心深度(注意兩邊深度要平均),以利槽腹弧形的修整。然后先用大鉆鉆出比規(guī)定腹腔深度稍淺的洞(需要開槽的位置都要鉆)。然后用小錛子(稱為小刨斧)錛,錛出一定尺寸后用刨子刨,根據(jù)不同的樣式用不同的刨子刨,刨好以后,刨不到的位置用邊鏟修,最后將腹腔用砂紙磨光,注意弧度的角度需要,要在刨的同時不停地用卡
12、尺量其深度,一次莫挖太深,造成槽腹是直角那就不好了,或是挖得琴體太薄也會沒救。有人喜歡在腹腔寫字,寫字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腹腔內(nèi)龍池及鳳沼的兩側(cè)。古琴的制作——底板制作(三)底板的長度比面板稍微短一點,厚度最厚處為3.2公分,依次遞減為1.8、1.2,最薄處為0.8公分左右,底板也是中間厚,邊緣薄。先用鉛筆根據(jù)前期所述尺寸在底板上畫出中央基準線,然后根據(jù)基準線沿兩邊等距劃出琴體形狀,劃出軫池位置,劃出龍池鳳沼位置,劃出雁足位置。用斧子砍出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