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萬里長城的地理界線意義萬里長城的地理界線意義作者:馮嘉蘋作者:馮嘉蘋程連生程連生徐振甫徐振甫提要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條實際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線。歷代長城的布設都是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基礎,其走向與我國半濕潤與干旱氣候分界線基本一致。因此,長城也就成為我國農區(qū)和牧區(qū)分界線的標志。長城的延伸或回退,基本上反映了農區(qū)與牧區(qū)的擴張或收縮。從政治地理的角度來考察長城。可以認為,它是我國歷史上各民族政治力量相互對峙、較量形成的“力
2、”的平衡帶,長城,一方面發(fā)揮了分隔兩個政治單元的功能,它們延伸或收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種力量對比的變化;另一方面在先進與落后兩種勢力的對撞中客觀上卻促進了相互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不同民族的融合。今日長城作為領土擴張和防御的軍事設施作用已不復存在。但是長城在地理上的許多界限指標意義仍然存在,它依然是許多地理事物的敏感地區(qū)。關鍵詞萬里長城地理界線過渡地帶農牧界線文化界線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條實實在在的重要的地
3、理界線??v觀歷代長城的地域分布,我們可以發(fā)現,不論是早期的燕、趙北長城,還是最長的秦漢長城,或是最堅固的明長城,其分布地域和走向都大體一致。它們都位于我國高原,山地到平原地形的過渡地帶;半濕潤和干旱氣候的過渡地帶。這個地帶又是樸實淳厚的農業(yè)民族與粗獷豪放的游牧民族碰撞、對峙的融合帶。至今,仍然是我國農牧業(yè)生產地域分布的重要界線。更確切地說,它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空間區(qū)域。我們把這個區(qū)域稱為長城地帶。為什么長城地帶恰處于各種地理現象的過渡
4、地區(qū)呢?我們認為,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長城形成的基礎;然而,“人”,不同時期的各種政治力量,對地理環(huán)境有很強的選擇。長城地帶正是歷代各政治集團,為了地域擴張或防御,選擇并逐步形成的“力”的平衡帶。1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以秦漢、明長城為代表的萬里長城,由西向東,自甘肅玉門關外,沿著河西走廊北側,東行徑沙漠和黃土高原的交接處,再循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錯帶,蜿蜒在燕山和太行山山嶺的背脊上,隨山勢而轉,直抵大海邊緣。它的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5、除黃土高原地勢較高外,大部分為海拔200以下的平原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集中邊片;北部,自西向東有阿拉善高原、內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山地,海拔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是我國天然草場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長城所在地域,大部分是高原向平原過渡的丘陵。低山地區(qū)。長城布設選擇在這樣的過渡地形是因為:一方面,不十分高峻的山地在古代戰(zhàn)爭中歷來是被重視的地形。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相互爭戰(zhàn)以步兵、騎兵為主的情況下,大江、大河及
6、叢山峻嶺等天險,不需要修筑軍事設施,其本身就可作為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高峻的山地上修筑大規(guī)模的城墻,也是當時的運輸手段、物質來源、技術水平所難以完成的。所以早期古代戰(zhàn)爭防御體系的布局主要利用天然設施。各代長城真正建在高峻山地上的段落是少數。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的長城,以及金長城、明長城,幾乎都是利用了我國這條東北——西南、東——西向的由高原到平原的低山丘陵為主的過渡地表;另一方面,地形過渡帶的特點往往是地勢的絕對高度不一定很高,
7、而相對高差大,地形崎嶇,變化多端,成為既可攻,又可守的絕佳區(qū)位。特別北部長城帶的中段和東段。中段,包括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西部等省區(qū),在地質時期由于強烈的地殼運動,在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形成一系列界山,如賀蘭山、狼山、大青山等,山地呈不對稱狀,北緩南陡;總之,長城地帶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既宜牧又可擴耕,是農、牧都可爭、都想爭的地區(qū)。這是長城地帶成為半農半牧地帶的自然基礎。更為直接的原因,是隨著民族力量的變化,農牧界線是相應變化,在你進我
8、退,或我進你退的長期對峙、拉鋸過程中,使這里成為漢民族和少數民族雜居的融合帶。由于民族習慣,至今這里的漢民族以農耕為主,少數民族以牧為主。在長城修建的歷史過程中,秦、漢、隋、唐、明、清等時期,為邊疆安寧,都曾大規(guī)模向長城地帶移民屯墾,發(fā)展農耕業(yè),農區(qū)向北推進,牧區(qū)北退;而魏晉至南北朝、五代至元這些時期,隨著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放牧業(yè)向南擴展,長城地帶不少農田退農還牧。但2000多年來總的趨勢是農耕區(qū)向北推進,牧區(qū)后縮。據統計,從元代至
9、今,北方農牧交錯帶向北約有六次明顯的推進,總的推進幅度最小處也有上百公里,最大處可達300公里。北部的農牧界線由戰(zhàn)國時期的燕山——太行山以北、以西,推進至今日遼河中上游——陰山山陰——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脈(除河西走廊)?,F在,長城地帶的漢民族多以農耕為主,少數民族還多以畜牧業(yè)為主。3農業(yè)文化與游牧文化“力”的平面帶從政治地理的角度來考察長城地帶,可以認為,它是我國歷史上各民族政治力量相互對峙、較量形成的平衡帶。盡管
10、長城內外都是中華民族整體的一部分。但是,歷史上各部落、各民族的統治者,為了奪取空間領域,相互爭戰(zhàn)是經常發(fā)生的,在雙方領土的邊緣地帶,往往是直按摩擦、碰撞,戰(zhàn)事最頻繁的地帶。長城所在地帶就處在這樣一個政治區(qū)位。在長城的發(fā)展歷史中,攻、守雙方經常是兩個或幾個不同的民族或諸侯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則集中表現在中原農業(yè)文化區(qū)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區(qū)之間的矛盾與對抗。兩者之間大體上以大興安嶺——燕山——陰山——祁連山——昆侖山為劃分界線。農業(yè)文化區(qū)與
11、游牧文化區(qū)相比較,自然條件,特別是水熱條件,自然資源要優(yōu)越得多,因而其勞動生產率相對也高得多。農業(yè)文化區(qū)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加上農耕業(yè)定居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fā)展,加快了文明進程;而在游牧文化區(qū),較低的勞動生產率和遷徙不定的生活方式,則延緩了其文明的進程,甚至長期保留更多的原始成分。盡管如此,在原始的軍事技術條件下,軍事實力與經濟實力并不一定總是呈正相關的。特別是游牧民族在作戰(zhàn)方面的機動能力、騎兵的神速快捷,往往
12、是農耕民族無法比擬的,而農耕區(qū)先進的物質與精神文明,又有著極強的誘惑力,所以長期來,北方的游牧世界始終是對南部農耕區(qū)構成長期持久的威脅。領土是民族活動的物質基礎,資源和財富的源地。擴大領土不僅可以取得眾多的資源和生活空間,還可以掠來大批的奴隸或廉價的勞動力。因此,當北方游牧地區(qū)力量集聚、壯大,或農耕區(qū)內部階級矛盾激化時,軍事力量的對比明顯傾向游牧地區(qū)時,游牧地區(qū)的統治者就會不顧一切地向農耕區(qū)發(fā)動沖擊。同樣,農耕地區(qū)的統治者,在保衛(wèi)邊疆安
13、定,護衛(wèi)農耕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同時,只要有可能,也是千方百計地用武力去擴大其領土,使其它民族臣服而兼并其領土。所以,這兩種政治力量的對抗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中原地區(qū)的歷代統治者,為了防范居高臨下的游牧民族的沖擊,為加強原來不太高的燕山、陰山及黃土高原等自然阻隔,都不惜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斷興建、加固長城。這條人工修造的萬里長城因此發(fā)揮了分隔兩個政治單元的功能。長城的延伸或收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種力量對比的變化。例如,在我國歷史上,在相當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古今萬里長城的比較-圣嘉祿學校
- “萬里長城建造時”--卡夫卡的中國神
- “萬里長城建造時”卡夫卡的中國神話
- 客廳墻上過道適合掛什么畫 萬里長城大靠山
- 談英漢口譯中主語突出句的處理——以“萬里長城背后”為例.pdf
- 地理-我國的地理界線
- 重要地理界線
- 2012屆高二歷史材料與解析5.1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人教版選修6
- 被建構的“中國形象”——萬里長城建造時、到燈塔去和人的境遇中的“中國形象”分析
-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 中國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
-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 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 《黃萬里文集》
- 桐廬萬里長運有限公司競爭戰(zhàn)略研究【文獻綜述】
- 桐廬萬里長運有限公司競爭戰(zhàn)略研究[畢業(yè)論文]
- 那萬里病例分析
- 萬里經濟思想研究
- 海底萬里行
- 濯足沙海萬里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