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農田水利科學技術取得的新進展1.學科領域擴大,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更加深入農田水利學科圍繞著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向節(jié)水、高效、環(huán)保的領域擴展,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調控、作物水分信息采集與精量控用水、劣質水高效安全應用等成為新時期農田水利學科研究的熱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大幅度增加了對農田水利學科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的資助力度。其基礎理論研究不僅由單純的土壤水分調控研究轉向“土壤一植物一大氣”連續(xù)體水分
2、運移規(guī)律的研究,而且把水分運移規(guī)律與養(yǎng)分、水熱、化學物質運移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為提高水分養(yǎng)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更加重視局部灌溉和不同農業(yè)耕作條件下的水分養(yǎng)分運移規(guī)律的研究,開始了溝壟、帶狀種植、地膜覆蓋、桔稈覆蓋、滴灌、地下滴滲灌等條件下的土壤水分、水熱、水肥及作物光合作用規(guī)律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這些都為發(fā)展農業(yè)節(jié)水,把該領域的研究由實驗統計性質轉變?yōu)榫哂休^嚴謹理論體系和科學定量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繼續(xù)研究農田“五水”
3、(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的轉化關系和農田作物蒸發(fā)蒸騰量與流域蒸散發(fā)量計算的同時,突出了以節(jié)水高效為目標的土壤水調節(jié)模型和各環(huán)節(jié)水量轉化效率的原理與方法研究;水分脅迫對作物生理生態(tài)的影響及其提高水分生產率的機理研究進一步深入,非充分灌溉理論進一步豐富;由研究單點的作物水分生產函數轉向研究區(qū)域范圍內的作物水分生產函數及其水分敏感指數的時空分布;從傳統地研究水稻、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的水分生產函數轉向研究經濟作物水分生產函數
4、;特別是把作物不同階段水分敏感性與根系生長、葉面氣孔效應、蒸騰速率、光合速率、光合產物的分配聯系起來進行研究,探索作物的適度缺水效應,為農業(yè)節(jié)水奠定了理論基礎;確立了主要作物經濟灌溉定額、節(jié)水高效灌溉制度,以及適宜的調虧期、調虧指標。2.研究和開發(fā)出成批節(jié)水新材料、新設備研制完成節(jié)水節(jié)能灌溉新設備: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屬快速接頭、地面移動鋁合金管道系統設備、田間閘管系統設備、調壓給水栓、豎管萬向座、恒壓噴灌設備、絞盤式噴灌機、折射式微噴
5、頭、旋轉式微噴頭、微灌用壓力一流量調節(jié)器、微噴連接件、水動式施肥泵、水動反沖洗沙過濾器、平面迷宮式滴頭、毛管移動機具、滴灌設計CAD系統、地下滴灌專用滴頭、經濟型內鑲式滴灌管及配套設備、波涌灌設備、U型水影響的渠道滲漏凍脹問題。選用焦油塑料膠泥條和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作為預制襯砌渠道伸縮縫材料,采用填縫材料的冷嵌法施工技術,解決了接縫滲漏問題。②新研究并投入生產應用的低壓管道輸水田間閘管系統改進了材料配方,實現原料國產化,提高了軟管的技術
6、性能,改進了配水閘門與輸水軟管的連接方式和閘門的止水結構,解決了配水口的脫落和滴漏問題,提出適于不同灌區(qū)的系列化產品。研制與低壓管道輸水配套的波涌灌溉設備,包括波涌閥和自控器。③配水技術在墑情監(jiān)測和灌溉實時預報模型手段上有較大改進,將隨機方法及神經網絡法用于源泉出流及作物蒸發(fā)蒸騰模型,模型計算時間短,預測精度高;把水文模型與作物需水和蒸發(fā)蒸騰模型結合起來建立的墑情模擬和預報模型,可以由作物條件和氣象條件來分析蒸發(fā)蒸騰量,解決田間的產匯流
7、計算和田間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的連續(xù)模擬問題。提出北方多泥沙U型渠道量水技術體系,解決了渠灌區(qū)的斗分渠難以布設量水建筑物的問題。(3)田間節(jié)水灌溉工程技術取得的新進展①引黃高含沙水滴灌技術:研究提出兩種組合過濾模式,即工程技術措施與過濾系統相結合的“沉淀一沙過濾器一抗堵滴頭組合方式”和“無紡布過濾一沉淀一沙過濾器一抗堵滴頭組合方式”過濾模式,結合抗堵塞性能強的平面迷宮式滴頭和相應的大田糧食作物滴灌制度和運行管理技術,形成完整的引
8、黃高含沙水滴灌技術體系。②膜下滴灌技術:綜合滴灌技術和覆膜技術優(yōu)點,將水、肥、農藥等通過滴灌帶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蓋,棵間蒸發(fā)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大田使用后,較常規(guī)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農藥10%,增產10%~20%,增加綜合經濟效益40%以上。另外,對地下滴灌技術也進行了試驗和研究。③地面灌溉新技術:首次開展對激光控制土地精細平整技術的田間應用研究,提出了激光平地技術與常規(guī)機械平地技術相結合的組合平地技
9、術模式,提出了水平畦田灌溉系統的設計方法、灌水設計參數及相應的田間工程布局模式。采用水量平衡兩點法計算土壤入滲參數和糙率,為評價波涌灌溉下的入滲性能和田間參數提供了新方法。另外,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術上也取得新進展。④田間灌溉自動化技術方面:研究開發(fā)出智能式全自動噴灌系統、電子自控配水系統一新型智能IC卡控制閥、無人值守的全自動化灌溉技術、遠程自動化灌溉控制技術、井群無線自動控制設備以及變頻調節(jié)技術在節(jié)水灌溉中的應用等。(4)提高作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