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小麥病蟲害的管理小麥病蟲害的管理4、5月份以后,小麥從南到北陸續(xù)抽穗,生長進入中后期。小麥中后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小麥一生中病蟲害發(fā)生最多的時期,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時期,控制好病蟲害發(fā)生危害是小麥豐產增收的保證。小麥生長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趨勢怎樣?小麥生長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趨勢怎樣?小麥中后期主要發(fā)生麥蚜、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銹病、葉枯麥蚜、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病、銹病、葉枯
2、病等,麥蚜大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病害一般呈中等發(fā)生的趨勢,個別病害有流行的可能。一、麥蚜蟲害(發(fā)生在每年的一、麥蚜蟲害(發(fā)生在每年的4月下旬及月下旬及5月份)月份)麥蚜的危害特點有哪些?麥蚜的危害特點有哪些?麥蚜一年發(fā)生20~30代,每年4月隨著氣溫的明顯回升,蚜量增加,5月20日左右達到發(fā)生高峰,6月隨著小麥植株的老熟,蚜蟲又遷移到越夏寄主上。麥蚜中的二叉蚜發(fā)生早,一般在植株中下部葉片的正反面,而長管蚜從小麥抽穗期才大量出現,群集于穗部
3、,是主要的危害蚜蟲。據有關部門監(jiān)測,氣溫上升快時,有利于麥蚜的繁殖,其種群數量也將迅速上升。因為在氣溫回升時,要注意麥田情況,及早預防。麥蚜防治麥蚜防治在防治麥蚜害蟲時,應當注意兩點:一是抓住防治時期,如果氣溫持續(xù)升高,沒有大的降水過程,一般到5月10~15日開始用藥,防治指標:蚜株率達到50%以上或百株1000頭時用藥。噴25%快殺靈,每畝用藥40毫升,兌水30千克。或用10%吡蟲林1000倍液、或1.8%啶蟲脒2000~3000倍液
4、噴霧,這樣還可兼治吸漿蟲的成蟲。二是提高防治效果??稍谒幰褐屑尤胝持鴦?,如1%中性洗衣粉,每畝用藥液不能低于2桶水,如果蚜量高,中下部蚜蟲多,應增加15千克,使植株上下著藥,全株噴透。2、吸漿蟲害(發(fā)生在吸漿蟲害(發(fā)生在4月下旬及月下旬及5月上旬)月上旬)吸漿蟲危害特點是什么?吸漿蟲危害特點是什么?小麥吸漿蟲,又名麥蛆。以幼蟲為害花器和吸食麥粒的漿液,對小麥的產量具有毀滅性?!憧稍斐?0%~30%的減產,嚴重的達70%以上甚至絕收。小
5、麥吸漿蟲一年發(fā)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在小麥拔節(jié)期破繭向表土移動,小麥孕穗期幼蟲陸續(xù)化蛹。小麥開始抽穗時,成蟲大量羽化在麥穗上產卵,經56天孵出小幼蟲,在內穎和外穎縫中侵入麥殼中吸食,嚴重危害小麥的生產。吸漿蟲成蟲如何進行防治?吸漿蟲成蟲如何進行防治?在小麥抽穗后吸漿蟲的防治應注意兩點:(1)成蟲防治:小麥吸漿蟲成蟲期防治是防治吸漿蟲的最后一道關口,如果防治不及時,讓幼蟲鉆入麥殼內,必定造成產量損失,因此,要將成
6、蟲盡力消滅在產卵前。防治指標:早晨或傍晚扒開麥壟一眼看到1~3頭成蟲(紅色的小蚊子),時即可使用藥劑進行防治。防治時期是在7080%的麥子抽出穗時,因為吸漿蟲產卵僅選沒揚花的小穗。防治方法:每畝用“蚜漿快殺”乳油30~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30~4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15~20毫升,兌水45~60千克噴霧防治。或每畝用40%樂果乳油、80%敵敵畏乳油50毫升兌水50~60千克噴霧,或4%敵馬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防治效
7、果和擴散的調查,在小麥灌漿期,剝開麥穗查看籽粒3五、小麥葉枯病五、小麥葉枯病癥狀癥狀小麥葉枯病多在小麥抽穗期開始發(fā)生,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初發(fā)病葉片上生長出卵圓形淡黃色至淡綠色小斑,以后迅速擴大,形成不規(guī)則形黃白色至黃褐色大斑塊,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枯死逐漸向上發(fā)展。葉枯病防治葉枯病防治小麥穎枯病和葉枯病措施:在發(fā)病初期,使用藥劑防治,①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②畝用80%多菌靈25克兌水25公斤噴霧。對低濕、高肥、密
8、植有可能發(fā)病田塊或歷年秋苗發(fā)病重的地區(qū)或田塊,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噴灑80%多菌靈超微粉劑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規(guī)噴霧。也可選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癥狀癥狀小麥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紋枯病的侵染,病狀主要發(fā)生于葉鞘和莖稈上,葉鞘上病斑梭形,縱裂,病斑擴大連片形成爛莖。由于花稈爛莖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結實
9、少,子粒秕瘦。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后開始侵染為害。在田間發(fā)病過程可分5個階段即冬前發(fā)病期、越冬期、橫向擴展期、嚴重度增長期及枯白穗發(fā)生期。冬前發(fā)病期小麥中發(fā)芽后,接觸土壤的葉鞘被紋枯菌侵染,癥狀發(fā)生在土表處或略高于土面處,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左右。越冬期外層病葉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數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帶菌越冬,并成為翌春早期發(fā)病重要侵染源。橫賂擴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升高,
10、病菌在麥株間傳播擴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時病情指數多為1或2。嚴重度增長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隨植株基部節(jié)間伸長與病原菌擴展,侵染莖稈,病情指數猛增,這時莖稈和節(jié)腔里病斑迅速擴大,分蘗枯死,病情指數升級??莅姿氚l(fā)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發(fā)病高度、病葉鞘位及受害莖數都趨于穩(wěn)定,但發(fā)病重的因輸導組織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間出現枯孕穗和廳白穗。發(fā)病適溫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氣溫回升快,陰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發(fā)病重,反之則輕。冬小麥播種過早、
11、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后病勢擴展快,發(fā)病重。適當晚播則發(fā)病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發(fā)病重。高砂土地紋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高砂土地紋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鹽堿地。紋枯病防治紋枯病防治①播種前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2%的33%紋霉凈(三唑酮加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用種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羥銹寧)粉劑、或0.03%的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0.0125%的12.5%烯唑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