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樞-克服“自明”促進交流加深理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克服克服“自明自明”,促進交流,加深理解,促進交流,加深理解——以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為中心孟慶樞當今時代是多元的時代。在全球化、地域化語境下加強各國人民間的文化、文學交流,是達到互相加深理解的重要一環(huán)。在這之中,中日之間的文化、文學交流又占有非常重要與獨特的地位。中日兩國具有兩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之深,時間之長,范圍之廣,在世界歷史上亦屬罕見。當今中日兩國在世界舞臺上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日關系的走向不僅關系兩國,而且對亞洲及世界

2、格局亦有著重要影響。構(gòu)建和諧世界中,中日關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更好地促進中日文化、文學交流,我們有必要總結(jié)在這一領域的經(jīng)驗、教訓??偨Y(jié)本身即是自我超越。毋庸諱言,雖然在這一領域成績斐然,但是,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特別是一些“自明”的東西束縛著我們的手腳,我們應該走出一些誤區(qū),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加強這一工作,以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作出應有的努力。一、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全面了解一些重要國家的文化、文

3、學,通過該國文學發(fā)展全貌探討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當務之急。以日本為參照系具有獨特價值,對這一點的認識應該加強。日本作為地處東亞的一個重要國家,是漢文字圈國度之一。在古代深受中國文化的浸潤,近代以來又始終處于和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漩渦(但在深層次上仍與中國文化有割不斷的關系),為此在日本發(fā)生的東西文化交融中的經(jīng)驗、教訓足資借鑒。在過去的許多研究著述中關注、記述了近代中國借助日本這個“窗口”、“

4、橋”而了解西方和借鑒西方的作用,這是確實的,也有必要。但是,如果將日本文化的作用止于此,則是片面的。其實,在近代史上,日本了解西方有相當大部分是來自于中國,當時中國譯介西方的一些著作倒是早于從日本傳入中國的譯著。費正清先生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指出:“從中國傳來的危機新聞以及在中國的直接觀察和經(jīng)歷都是重要的。日本人對西方的感受本身又引起他們與中國人的競爭意識。從西方著作的中譯本中得到的教益雖然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盵2]同理,我們應

5、該不僅重視從日本轉(zhuǎn)手得到些文章和調(diào)查說明了這一點。從邏輯上講這種變化是正常的,因為它是事實的反映。[3]謝曼諾夫,《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對于日本文學作品的譯介》,莫斯科蘇聯(lián)科學出版社,1962年,第166頁。但是,作為從事這一專業(yè)的研究者來說不能不注意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即對一些根本問題不論何時應有一個全面的總體的認識,使之不失偏頗,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就尤顯必要。單從文學、文化研究來說,有的學者從日本某位學者的著述中講日本文

6、學有“脫政治性”的特點,忽視所論述的語境和整個日本文學歷史就匆忙認同。殊不知,任何國家的文學根本不可能與政治無涉,且不說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政治小說,幾近政治的傳聲筒,稍后的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這些文壇巨子,他們的成就恰恰在于與時代氣息相通。至于20世紀20年代出現(xiàn)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不是曾給我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以相當?shù)挠绊憜幔繌牧硪环矫鎭碚f,在那場法西斯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的為軍國主義張目的“筆部隊”的“侵華文學”非但與“脫政治性”掛不上鉤,恐怕

7、在世界文學史上其政治色彩之強烈也是少見的。然而,對于這一點卻長期存在盲點,相當長時間除少數(shù)專業(yè)人員,很少有人了解這一實際。似乎成了一個“遺忘的角落”。值得充分肯定的是,一位研究者從1997年起陸續(xù)發(fā)表了以《日本的侵華文學與中國的抗日文學》為開端的一系列論文,經(jīng)過幾年艱辛的努力,終于完成了《“筆部隊”和侵華戰(zhàn)爭——對日本侵華文學的研究與批判》。著者王向遠教授不僅僅填補了日本文學研究中這塊不應忘卻的“空白”,而且體現(xiàn)出了中國學者應有的社會責

8、任感。當然,所謂“筆部隊”中的作家情況各異,既有象火野葦平那樣的法西斯文人,有佐藤春夫曾被郁達夫斥為“卻真的連中國的娼妓還不如!”和被林林斥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一只“小瘋狗”的林房雄等作家,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被戰(zhàn)爭裹挾進去的。我們今天談論這一話題只是強調(diào)“以史為鑒”的必要性,而并非要把一些作家重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中國人民是能夠區(qū)分軍國主義分子和一般民眾的,會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但是,作為日本文學研究者如果把它從文學地圖上一筆抹去,給一般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