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 昆蟲的外部形態(tài)與構造,一、昆蟲的頭部二、昆蟲的胸部三、昆蟲的腹部四、昆蟲的體壁,昆蟲的一般概述,昆蟲屬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是動物界最大的類群。全世界已知動物達150多萬種,現(xiàn)已定名的昆蟲就有100多萬種。昆蟲分布廣,適應性強,遍布于人類所能到達的每一個地方。無論是在冰雪覆蓋的極地和高山,還是在幾米深的土壤中;無論是在江河、湖泊、海洋,還是在干熱的沙漠、陰濕的雨林,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昆蟲綱的共同特性,頭、胸和腹

2、三個體段。頭部著生有口器、觸角、一對復眼,多數(shù)有2-3個單眼,是昆蟲感覺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有三節(jié)組成,分別著生有三對分節(jié)的足和兩對翅,是昆蟲運動的中心;腹部一般由9—11節(jié)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一對尾須,是昆蟲的新陳代謝和生殖中心;昆蟲體壁高度骨質化,稱為外骨骼。,(二)昆蟲綱的特征,有變態(tài)。,(三)與節(jié)肢動物門相近綱的區(qū)別,馬陸,第三節(jié) 昆蟲主要目、科的識別,一、昆蟲綱的分類系統(tǒng)昆蟲綱的分目是根據(jù)翅的有無及類型、變

3、態(tài)的類型、口器的構造、觸角的形狀、跗節(jié)節(jié)數(shù)等進行的, 但具體目的數(shù)目及其分類系統(tǒng), 各分類學家的意見并不一致。與園林植物關系密切的目有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纓翅目、鞘翅目、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九個目。,昆蟲綱分目,昆蟲綱分為33目一. 無翅亞綱 Apterygota (一)增節(jié)變態(tài)類 Anametabola 1. 原尾目 Protura (二)表變態(tài)類

4、Epimetabola 2. 彈尾目 Collembola 3. 雙尾目 Diplura 4. 纓尾目 Thysanura,二. 有翅亞綱 Pterygota,(三)原變態(tài)類 ptometabola 5. 蜉蝣目 Ephemerida,(四)不全變態(tài)類 Hemimetabola,6 . 蜻蜓目 Odo

5、nata 7 . 蜚蠊目 Blattaria 8 . 螳螂目 Mantodea 9 . 等翅目 Isoptera 10. 缺翅目 Zoraptera 11. 疊翅目 Plecoptera 12. 竹節(jié)蟲目 Phasmida 13. 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四)不全變態(tài)類 Hemimetabola,14. 直翅目 Orthoptera

6、 15. 紡足目 Embioptera 16. 重舌目 diploglossata 17. 革翅目 Dermaptera 18. 同翅目 Homoptera 19. 半翅目 Hemiptera 20. 嚙蟲目 Psocoptera 21. 食毛目 Mallophaga 22. 虱 目 Anoptera 23. 纓翅目 Thysanopt

7、era,(五)全變態(tài)類 Holometabola,24. 鞘翅目 Coleoptera 25. 捻翅目 Strepsiptera 26. 廣翅目 Megaloptera 27. 脈翅目 Neuroptera 28.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29. 長翅目 Mecoptera 30. 毛翅目 Trichop

8、tera 31. 鱗翅目 Lepidoptera 32. 雙翅目 Diptera 33. 蚤 目 Siphonaptera 34. 膜翅目 Hymenoptera,三、主要目科的概述,(一) 直翅目Orthoptera中型至大型昆蟲??谄骶捉朗健S|角絲狀或劍狀, 單眼2 或3 個。前翅狹長, 復翅、革質, 常覆蓋在后翅上, 后翅膜質, 能夠作扇狀折疊, 翅

9、脈多是直的。有些種類短或無翅。后足多發(fā)達, 適于跳躍, 或前足為開掘足。雌蟲多具發(fā)達的產(chǎn)卵器。腹部第十節(jié)有尾須一對。雄蟲大多能發(fā)音, 凡發(fā)音的種類都具有聽器。,(一) 直翅目Orthoptera,不完全變態(tài)。本目昆蟲多數(shù)生活在地上, 也有生活在土中的(如螻蛄)。成蟲多產(chǎn)卵于土中(如蝗蟲、螻蛄、蟋蟀) 或植物組織內(如螽斯)。多為植食性, 其中很多是農(nóng)作物的重要害蟲, 常見的有蝗蟲、螻蛄、蟋蟀等。,1. 蝗科Locustidae,體粗

10、壯。觸角短, 一般不超過體長多呈絲狀、劍狀。前胸背板馬鞍型, 跗節(jié)3 節(jié)。多具2 對發(fā)達的翅, 亦有短翅及無翅的, 后翅常有鮮艷的顏色。雄蟲能以后足腿節(jié)摩擦發(fā)音, 聽器位于腹部第一節(jié)的兩側。產(chǎn)卵器粗短, 瓣狀。,2. 螻蛄科Gryllotalpi dae,觸角顯著比身體短。前足開掘足。前翅甚小。后翅由前翅下方突出于體外, 呈尾狀。無聽器。體表無產(chǎn)卵器。此類昆蟲以土棲為主, 具較強的趨光性, 夜間活動, 咬食植物的根莖,

11、 為重要的農(nóng)業(yè)害蟲。,東方螻蛄,3. 螽斯科Tettigonli idae,觸角絲狀, 比體長。跗節(jié)4 節(jié), 聽器在前足脛節(jié)。尾須短小。產(chǎn)卵器刀狀或劍狀。螽斯有肉食性也有植食性的。雌蟲多產(chǎn)卵于植物枝條組織內, 造成技梢枯萎或落葉。,4. 蟋蟀科Gryll idae,粗壯, 色暗。觸角比身體長。跗節(jié)3 節(jié)。尾須長, 不分節(jié)。產(chǎn)卵器細長, 成劍狀或鐮狀。雄蟲發(fā)音器在前足近基部, 聽器在前足脛節(jié)上。夜出性昆蟲。食性雜, 多取食

12、植物近地面柔嫩部分, 危害幼苗。少數(shù)種類為肉食性。不少種類雄蟲性兇殘, 常搏斗, 有互相殘殺現(xiàn)象。,(二)等翅目(Isoptera),形態(tài)特征 小型至中型昆蟲白色柔軟。多態(tài)型。頭大,前口式??谄骶捉榔魃项€很發(fā)達;觸角念珠狀。有長翅、短翅、無翅等情形,翅狹長,前后翅相隊不用時平放在腹部上,基部特有的橫縫脫落。足的跗節(jié)4或5,有2爪。尾須 1—8節(jié)。,(二)等翅目(Isoptera),生物學特性 本目昆蟲通常集體生活,有較

13、復雜的“社會”組織和分工。一個巢穴內通常有一對“王族”,即“王”和“后”,專負責生殖,有無數(shù)的“工族”和“兵族”,分別擔負各項工作和保衛(wèi)的職責。有時還有長翅、短翅或無翅的“補充王族”及大小不同的“工族”和“兵族”。 不(完)全變態(tài),卵呈卵形或長卯形。幼蟲和成蟲相似。夏天從巢穴中擁出大量有翅的“工族”,群飛覓偶,落到地面交配,地即脫落,乃鉆入土中,開創(chuàng)新群落?!肮ぷ濉焙汀氨濉眽勖^短,雌的白蟻后則可生活6一15年,一生能產(chǎn)卵數(shù)百

14、萬。 按習性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土棲性、木棲性、土木兩棲性。,1、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有囟。兵蟻前胸背板扁平,狹于頭;有翅成蟲前翅鱗大于后翅鱗,其頂端伸達后翅鱗。土棲性。,2、白蟻科(Termitidae),頭部有囟。成蟲前翅鱗僅略大于后翅鱗,兩者距離仍遠;兵蟻前胸背板前中部分隆起。土棲為主。,(三) 半翅目(Hemi Ptera),通稱蝽蟓。體小至中型, 略扁。刺吸式口器, 喙從頭的前下方生

15、出。觸角3 ~5 節(jié)。復眼顯著, 單眼有或無。前胸背板甚大, 中胸小盾片發(fā)達。跗節(jié)一般三節(jié)。多數(shù)具2 對翅, 前翅為半鞘翅, 基半部硬化的部分可分成革片、爪片、緣片和楔片, 而端部的膜質部分, 稱為膜片, 常具翅脈。翅靜止時平放于身體背面, 末端部分交叉重疊。胸部腹面常有臭腺, 可散發(fā)出惡臭。,(三) 半翅目(Hemi Ptera),漸變態(tài)。本目昆蟲大多為植食性, 危害農(nóng)作物、果樹、森林, 刺吸莖葉或果實的汁液, 是重要的園藝害蟲;

16、 部分種類可以捕食害蟲, 是天敵昆蟲, 如獵蝽、長蝽的一些種類。,半翅目昆蟲身體構造模式及前翅示例1.蝽的背面觀 2.頭、胸部腹面觀 3.后足端部,l . 蝽科Pentatomidae,觸角5 節(jié)(極少數(shù)4 節(jié)), 單眼2 個, 少數(shù)缺, 喙4 節(jié)。前翅分為革片、爪片、膜片三部分, 膜片上具多數(shù)縱行翅脈, 發(fā)自于基部的一根橫脈。中胸小盾片大, 三角形,超過爪片。本科種類很多, 一般為植食性。,2. 緣蝽科Coreidae,體一般較

17、狹, 兩側緣略平行。觸角4 節(jié), 喙4 節(jié)。中胸小盾片小, 短于爪片。前翅分革片、爪片及膜片3 部分, 從一基橫脈上分出多條分叉的翅脈。本科均為植食性, 常見種類可危害瓜、豆及果樹。,3. 獵蝽科Reduviidae,體中型或大型。觸角4 節(jié)或5 節(jié)。喙堅硬, 僅3 節(jié), 基部不緊貼于頭下, 而彎曲成弧形。前翅分為爪片、革片和膜片3 部分, 膜片基部有兩個翅室, 從其上發(fā)出2 條縱脈。,4. 盲蝽科Miridae,小型或中型昆

18、蟲。觸角4 節(jié), 無單眼, 喙4 節(jié)。前翅分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片, 在膜片基部有1 或2 個小翅室, 其余翅脈均消失。同一種類常有長翅型、短翅型和無翅型。本科有植食性的,也有捕食性的。,5. 花蝽科Anthocoridae,小型種類,體扁長卵形。與盲蝽相似。 前翅除革片、爪片、膜片外, 還有楔片, 但有單眼, 膜片上的翅脈少。觸角4 節(jié), 喙3 或4 節(jié)。一般為捕食性, 以蚜蟲、薊馬、木虱、介殼蟲、粉虱及螨類等為食, 屬有益

19、昆蟲。,6. 網(wǎng)蝽科Ti ngidae,小型種類, 體扁。無單眼。觸角4 節(jié), 第3 節(jié)最長, 第4 節(jié)膨大。喙4 節(jié)。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蓋住小盾片, 有網(wǎng)狀花紋, 前翅不分革片與膜片, 也有網(wǎng)狀花紋。成蟲和若蟲生活在葉的背面, 常在主脈的兩側危害, 被害處常積集斑點狀的褐黑色分泌物及蛻皮殼。,,(四) 同翅目Homoptera,為小型或中型昆蟲, 頭后口式, 刺吸式口器, 喙3 節(jié), 其基部著生于頭部的腹面后方, 似出自前足基節(jié)

20、之間。具翅種類前后翅膜質或前翅皮質, 靜止時呈屋脊狀覆于體背。也有無翅種類, 以雌介殼蟲和蚜蟲最為常見。,(四) 同翅目Homoptera,除粉虱及雄介殼蟲屬于過漸變態(tài)外,均為漸變態(tài)。本目昆蟲體形變化很大, 一般以刺吸植物汁液為生。繁殖方式各樣, 有兩性生殖、孤雌生殖, 也有兩性生殖與孤雌生殖交替進行。有卵生, 也有卵胎生。本目不少種類為農(nóng)作物的重要害蟲, 并能傳播植物的很多病害, 如蚜蟲、葉蟬、木虱等能傳播病毒。亦有不少種類如

21、蚜蟲、介殼蟲、粉虱等, 分泌蜜露, 誘致煤污病,1. 蟬科Cicadidae,多為大型昆蟲。復眼發(fā)達, 單眼3 個。觸角短, 剛毛狀。前足腿節(jié)膨大, 下方有齒。雄蟲具發(fā)音器, 位于腹部兩側。成蟲以刺吸汁液和產(chǎn)卵危害果樹和林木枝條, 若蟲吸取根部汁液。,2. 葉蟬科 Cicadellidae,體小型至中型。單眼多為2 個, 觸角鞭節(jié)分節(jié)甚多。后足脛節(jié)下方有2 列短刺, 這一特征可以區(qū)別于近緣科昆蟲。雌蟲具齒狀產(chǎn)卵管, 產(chǎn)卵于植

22、物組織內。,3. 蠟蟬科Fulgoridae,中型至大型昆蟲, 善跳躍一般體色美麗如蝶蛾。有些種類額延長如象鼻, 還有的種類可分泌綿狀的白蠟。 觸角短, 末端具1 剛毛, 位于復眼的下方。前后翅端區(qū)翅脈呈網(wǎng)狀, 多分叉和橫脈。,4. 木虱科psylli dae,體細小, 能飛善跳。觸角10 節(jié), 末端有2 條長短不一的剛毛, 單眼3 個。前翅常比后翅堅實, 前翅無橫脈, 基部有一條基脈, 是由R 、M 、Cu 三脈合成的, 為本

23、科的顯著特征之一。成蟲、若蟲常分泌蠟質, 蓋在身體上。,,5. 粉虱科Aleyrodidae,成蟲體纖弱而小。體及翅上常有白色蠟粉。觸角7 節(jié)。翅脈簡單, 僅具1 或2 條縱脈。成蟲與幼蟲腹面有皿狀孔, 為本科昆蟲的最大特征。,6. 蚜科Aphididae,體細小, 柔軟。觸角長, 通常6 節(jié), 很少5 節(jié), 末節(jié)中部突然變細, 故又分為基部和鞭部兩部分; 第3 ~6 節(jié)基部常有圓形或橢圓形的感覺圈, 它的數(shù)目和分布可作為分種

24、的依據(jù)。多數(shù)蚜蟲的腹部第六節(jié)背面生有一對“腹管”, 腹部末端的突起稱為尾片,腹管及尾片的形狀為分類上的重要特征。,6. 蚜科Aphididae,蚜蟲具有翅或無翅的個體, 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及兩性生殖, 卵胎生和卵生, 因多發(fā)生在植物的芽、嫩莖或幼葉而得名, 又因常分泌大量蜜露, 而被稱為“膩蟲”。它不僅直接刺吸取食危害植物, 而且還是許多病毒病的傳播者。,7. 介殼蟲總科Coccoidea,形態(tài)非常特化。一般為小型昆蟲, 體長0.5

25、 ~7 m m 。大多數(shù)介殼蟲以固定不動地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進行危害, 同時體表常蓋有介殼或各種粉狀、綿狀等蠟質分泌物。雌成蟲與雄成蟲的外形彼此差別很大。雌蟲身體沒有明顯頭、胸、腹三部分的區(qū)分, 無翅, 大多數(shù)被各種蠟質分泌物所遮蓋, 屬漸變態(tài); 雄蟲體長形, 只有一對薄的前翅, 具分叉的翅脈, 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雄蟲壽命短, 交配后即死去。,,為過漸變態(tài), 真正的幼蟲期一般僅2 齡, 接著是“前蛹”、“蛹”, 繼而羽化為成蟲。多

26、數(shù)為害蟲, 以危害木本植物為主, 許多種類是果樹及林木的重要害蟲, 如危害柑橘的吹綿介Icerya Purchasi M ask 等。但也有些種類是益蟲, 如紫膠蟲、白蠟蟲。,蚧總科,(五) 纓翅目Thysanoptera,通稱薊馬, 是一類微小型的昆蟲。成蟲體細長略扁, 長僅1 ~2 m m 。多數(shù)黑色、褐色或黃色。觸角短,6 ~9 節(jié), 絲狀, 略成念珠狀。銼吸式口器, 左上顎發(fā)達, 右上顎退化。前后翅狹長, 翅脈稀少甚至消失

27、, 翅的周緣具長纓毛, 故稱纓翅目。有的種類無翅(無翅者無單眼)。跗節(jié)1 或2 節(jié), 具1 或2 爪, 中墊泡囊狀。腹部10 或11 節(jié)。無尾須。雌蟲腹末圓錐形, 產(chǎn)卵器鋸狀、柱狀或無。,(五) 纓翅目Thysanoptera,過漸變態(tài)。若蟲似成蟲, 但觸角節(jié)數(shù)少, 不如成蟲活潑, 通常白色、黃色或紅色。本目昆蟲, 多數(shù)植食性, 危害農(nóng)作物的花、葉、枝、芽等, 而以花上最多。如煙薊馬Thrips tabaci Linde man ;

28、少數(shù)為捕食性, 可捕食蚜蟲、粉虱、螨類或其他種類的薊馬(如塔六點薊馬),1. 薊馬科Thri pi dae,體扁。 觸角6 ~8 節(jié), 末端兩節(jié)形成端刺,3 或4 節(jié)上有感覺器。翅狹長, 翅端尖,前翅常有2 條縱脈。雌蟲腹端有鋸狀產(chǎn)卵器, 向下彎曲。,2、管薊馬科(Phloeothripidae),體黑色或暗褐色,翅白色、煙灰色或有斑紋。觸角8節(jié)。腹部末節(jié)管狀,生有較長的剌毛,無產(chǎn)卵器。翅表面光滑無毛,前翅有脈紋,沒有翅脈

29、。,(六) 鞘翅目Coleoptera,通稱甲蟲, 微小至大型種類。前胸發(fā)達, 前胸背板完整且高度骨化??谄骶捉朗剑挥|角形狀不一, 多為10 或11 節(jié); 無單眼。前翅鞘翅, 蓋住中后胸和大部分或全部的腹部, 但中胸小盾片多露出; 后翅膜質, 靜止時折疊于前翅之下, 少數(shù)種類無后翅。附節(jié)多為5 節(jié)或4 節(jié), 很少3 節(jié)。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幼蟲多屬寡足型, 頭部發(fā)達, 咀嚼式口器, 一些鉆蛀性種類完全無足。蛹多為裸蛹, 如天牛、

30、葉甲、金龜子等, 另有一些種類為被蛹, 如隱翅蟲。此外, 瓢蟲科和幾種葉甲, 以其尾端附著于蛹化物上, 并有一硬化的外殼(末齡幼蟲的蛻皮) 包圍。,(六) 鞘翅目Coleoptera,本目為昆蟲綱中最大的一個目, 除龍虱、水龜蟲等少數(shù)幾個科是水生的, 大多數(shù)種類是陸生的。陸生種類多生活在各種植物上, 故植食性的種類占大多數(shù), 可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 或潛葉、鉆蛀入植物組織內, 或取食植物的種子及花果部分, 也有的種類在倉庫內危害貯藏

31、農(nóng)產(chǎn)品; 此外還有肉食性(如步甲科、虎甲科等)、腐食性、糞食性、尸食性及少數(shù)寄生的種類, 所以本目昆蟲與人類關系密切。,鞘翅目分亞目,本目分為肉食和多食2 個亞目。前者腹部第一腹板被后足基節(jié)窩分割成3 部分, 中間不相連, 前胸背板與側板間有明顯的分界線。后者腹部第一腹板完整, 中間不被后足基節(jié)窩所分割, 前胸背板與側板多愈合在一起, 之間無明顯的分界線, 食性不一。,1. 步甲科Carabidae,小型或大型昆蟲, 通稱步行蟲。一

32、般為黑色或褐色, 多數(shù)種類有金屬光澤。頭常較前胸狹, 前口式。觸角細長, 絲狀, 著生于上唇基部與復眼之間, 附節(jié)5 —5 —5 式。步甲成蟲和幼蟲多為捕食性, 是重要的天敵類群之一, 但也有少數(shù)種類取食植物的幼芽,危害農(nóng)作物。,2. 虎甲科Ci ci ndelidae,中等大小, 體型與步甲相似。一般有鮮艷的光澤, 常有金綠、赤銅、純黑等色斑。頭較大, 前口式。復眼大而突出。觸角絲狀,11 節(jié)。上顎大, 銳齒狀。跗節(jié)全為5

33、節(jié)。成蟲白天活動, 步行迅速, 并可作短距離的飛翔。常在道路或沙灘上飛行, 捕食各種昆蟲。幼蟲在地下穴居, 捕食螞蟻及小蟲, 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益蟲。,3. 叩頭蟲科Elateridae,小型至大型甲蟲。觸角鋸齒狀。前胸很發(fā)達, 前胸與后胸銜接不緊密, 能上下活動, 前胸背板后角明顯后突, 前胸腹板后緣中央有一強大的突起向后延伸到中胸腹板的深凹窩中,可彈跳。附節(jié)5 —5 —5 式。幼蟲大多數(shù)生活于土中, 通稱金針蟲。體細, 長筒形

34、, 具3 對相仿的胸足, 體壁堅硬而光滑, 大多數(shù)為黃色或黃褐色。以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 對種子、幼苗及根危害大, 是重要的地下害蟲。,4. 吉丁蟲科Buprestl dae,成蟲與叩頭蟲體形相似, 大多數(shù)有美麗的金屬光澤。身體長形, 末端尖削。頭較小, 嵌在前胸上, 觸角鋸齒狀,11 節(jié)。前胸腹板也有大型的后突, 嵌于中胸腹板的凹陷內, 但前胸與后胸緊密相連, 不能上下活動, 前胸背板的后角不向后突出。幼蟲又稱爆皮蟲和串皮蟲,

35、體細長扁平, 乳白色, 無足, 前胸扁闊如大頭, 腦部其他部分狹長。鉆蛀危害枝干。,5. 瓢蟲科Cocci nelli dae,小型或中型昆蟲, 體背隆起成半球形或半卵形, 鞘翅上常有紅、黃、黑等斑紋。頭小, 一部分隱藏在前胸背板下。跗節(jié)隱4 節(jié)。幼蟲活潑, 體上常有枝刺、毛瘤、毛突等被物,或覆蓋有綿狀蠟質分泌物。此科大多數(shù)種類是有益的, 成蟲和幼蟲都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等。小部分種類食害植物。,6. 擬步甲科Tenebrio

36、nidae,小型至大型甲蟲, 黑色或赤黑色, 一般沒有其他色澤的斑點。頭較小, 部分嵌入前胸背板前緣內。觸角11 節(jié), 絲狀或錘狀。跗節(jié)是5 —5 —4 。幼蟲體長形, 具3 對胸足, 外形似金針蟲, 故有擬金針蟲之稱。它與金針蟲的區(qū)別在于上唇明顯, 前足一般比中后足粗。一般為植食性, 幼蟲土棲, 以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有些種類是重要的倉庫害蟲。,7. 芫菁科Meloi dae,中等體形, 鞘翅較柔軟, 有微毛。頭下口式,

37、頭的后部急劇收縮如頸狀。觸角11節(jié), 絲狀或鋸齒狀。前胸無明顯的側緣, 較鞘翅狹窄。跗節(jié)5 —5 —4 。幼蟲取食蝗卵。成蟲植食性。芫菁成蟲含有斑蝥素, 是一種強烈的發(fā)泡劑, 并有利尿等作用, 中藥中的斑蝥即為本科昆蟲。,8. 金龜子科Scarabaeidae,中型至大型。觸角鰓葉狀。前足有開掘作用,跗節(jié)5 —5 —5 式。鞘翅不完全覆蓋腹部,末節(jié)背板常外露。幼蟲為蠐螬。根據(jù)食性可分為糞食性和植食性兩大類群, 前者俗稱屎殼

38、郎, 后者包括許多園林和果樹害蟲及危害農(nóng)作物的地下害蟲。,9. 天??艭erambycidae,中型至大型種類, 體狹長。觸角11 或12 節(jié), 鞭狀, 通常與體等長或超過體長。復眼腎形, 圍繞于觸角基部。跗節(jié)隱5 節(jié)。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害蟲, 以幼蟲蛀食樹干、枝條和根部。幼蟲乳白色或黃色,體柔軟, 胸足大都消失或退化。胸腹節(jié)的背腹面都有骨化區(qū)或突起。,10. 葉甲科Chrysomei dae,又稱金花蟲, 成蟲的外形常呈卵形或長形

39、。觸角絲狀或末端稍膨大,11 節(jié), 長不及體長之半。跗節(jié)隱5 節(jié)。幼蟲具3 對胸足, 身體中部或近后端處較肥大而稍隆起, 也有細長的。成蟲和幼蟲均為植食性, 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重要害蟲。,11. 象甲科Curculionidae,微小至大型甲蟲。 頭部延伸成喙。喙長大于寬, 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觸角大多呈膝狀彎曲, 末端3 節(jié)呈錘狀。跗節(jié)為隱5 節(jié)。幼蟲身體柔軟, 肥胖而彎曲。無足。成蟲和幼蟲均取食植物, 有食葉的, 有鉆莖的

40、, 有鉆根的, 有蛀果實或種子的, 也有卷葉或潛入葉的組織中的。,12. 豆象科Bruchi dae,成蟲體小, 卵圓形, 堅硬, 被有鱗片。觸角鋸齒狀、梳狀或棒狀。眼圓形, 有一“U ” 字形的缺刻。鞘翅末端截形, 露出腹部末端。跗節(jié)隱5 節(jié)。老熟幼蟲白色或黃色,柔軟肥胖, 向腹面彎曲。足退化, 呈疣狀突起。,(七) 鱗翅目Lepidoptera,本目包括了所有的蝶類和蛾類。 主要特點是: 體、翅及附器均被有鱗片, 這些小鱗片

41、組成不同顏色的斑紋。觸角有絲狀、羽毛狀、棒狀等??谄骱缥健M耆儜B(tài), 幼蟲為多足型, 蛹是被蛹。此目成蟲除少數(shù)種類(如吸果夜蛾口器端都具銳齒, 可刺入果內吸取汁液, 引起落果) 外, 一般不危害農(nóng)作物。但幼蟲口器咀嚼式, 絕大多數(shù)為植食性, 或食害植物的葉、芽, 或鉆蛀在莖、根、果實內, 或在葉的上下表皮間潛食葉肉, 或危害儲藏的糧食。少數(shù)種類的幼蟲是捕食性或寄生性的。,翅的脈序、斑紋,(七) 鱗翅目Lepidoptera,幼蟲的分

42、類特征主要在體表的外被物、剛毛和腹足上的趾鉤。鱗翅目幼蟲身體各部具有各種外長物, 最普通的是剛毛、還有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幼蟲體上的剛毛是分類的重要依據(jù), 可分為原生剛毛、亞原生剛毛和次生剛毛。原生剛毛和亞原生剛毛是幼蟲分別在第一齡與第二齡時出現(xiàn)的, 其數(shù)目和位置固定, 具有一定的排列, 稱為毛序; 而次生剛毛的數(shù)目和位置都不固定, 故沒有命名。,(七) 鱗翅目Lepidoptera,鱗翅目幼蟲一般有5 對腹足, 位于第3 ~6

43、及第10 腹節(jié)上, 腹足的數(shù)目有時減少,如尺蛾科一般僅在第6 節(jié)及第10 腹節(jié)上各有一對。腹足的端部具有鱗翅目幼蟲所特有的趾鉤, 以幫助行動。趾鉤的排列有各種形式, 通常趾鈞為一排, 少數(shù)為2 排, 也有3 排或更多的, 一排的稱單行,2 排的稱為雙行,3 或更多排的稱為多行。一排中的趾鉤若長度相等, 稱單序; 若趾鉤的長短交替稱雙序, 若有3 種不同長度更替排列的稱三序。趾鉤排列的形狀也有各種形式, 如環(huán)形、缺環(huán)、中帶(趾鉤排成一與

44、身體縱軸平行的弧形)、二橫帶(趾鈞排成與身體縱軸垂直的兩列) 等。趾鉤的排列方式是幼蟲分科的重要特征。,(七) 鱗翅目Lepidoptera,(七) 鱗翅目Lepidoptera,(七) 鱗翅目Lepidoptera,(七) 鱗翅目Lepidoptera,鱗翅目包括蝶類和蛾類, 二者成蟲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蝶類觸角棍棒狀, 靜止時翅直立于體上, 全無翅韁, 白天活動; 蛾類觸角非棍棒狀, 形狀不一, 少數(shù)種類觸角的末端僅略膨大。靜止時翅

45、呈屋脊狀, 多數(shù)具翅韁, 夜間活動。,1. 粉蝶科Pieridae,成蟲多為中型蝴蝶, 常為白色、黃色或橙色, 有黑色斑紋。前足正常, 并不比中后足小, 爪具齒。前翅R 脈3 或4 條,甚至5 條A 脈1 條, 后翅A 脈2 條。幼蟲圓筒形,長而細, 頭比前胸小。體表有很多小突起及次生剛毛, 每一體節(jié)常分為幾個小環(huán)。趾鉤為雙序或3 序中帶。幼蟲食葉。,2. 鳳蝶科Papilionidae,中型或大型的美麗蝴蝶。翅三角形, 后翅外緣

46、波狀, 并常有1 尾狀突。翅黑色有藍、綠、紅色斑,或黃色、綠色而有黑色斑紋。前翅Cu 脈似分為4 支,A 脈2 條, 并在翅基部與中室后緣有1 小橫脈相連。后翅基部有1 鉤狀肩脈位于小室(亞前緣室)上,A 脈一條。幼蟲光滑無毛, 前胸前緣有臭“丫” 腺, 受驚動即伸出, 極易識別。幼蟲食葉。,3. 蛺蝶科Nymphali dae,中型至大型蝴蝶。觸角錘狀部分特別膨大。翅的顏色常極鮮明,前足退化,短小。雌蝶跗節(jié)4 或5節(jié),雄蝶跗節(jié)1

47、節(jié)。R 脈5 支, 中室閉式。后翅中室多開式或為1 條不明顯的脈所封閉。幼蟲體圓筒形, 上有成列的枝刺。腹足趾鉤多為3 序中帶, 很少雙序。幼蟲食葉。,4. 弄蝶科Hesperii dae,小型至中型的蝶類。身體較粗壯,頭大。觸角基部遠離,末端呈鉤狀。R 脈5 支,均分離,直接由中室伸出,缺翅韁,翅常為黑褐色或茶褐色,具有透明斑。幼蟲紡錘形。趾鉤3 序環(huán)形。幼蟲生活在卷葉中危害。成蟲飛行迅速。,5. 灰蝶科Lvcaenidae,

48、一般為小到中型的蝶類。眼緣及觸角各小節(jié)有白色環(huán)紋。翅表面常為藍色、古銅色、黑褐或橙色,有金屬閃光, 翅反面常為灰色,有圓形眼點微細條紋,為分類上常用的特征; 后翅常有纖細的尾突。雌蝶前足正常, 雄蝶前足跗節(jié)常退化,末端具1 爪。后翅翅基無肩脈,M1從中室頂角或附近伸出。幼蟲體扁而短,蛞蝓型。趾鉤為中斷的中帶,近中斷處有一匙形肉質葉。一般為植食性,少數(shù)捕食性,以蚧、蚜蟲為食。,6. 天蛾科Sphingidae,一般為大型蛾, 身體粗

49、壯, 前后兩端較小, 似梭型。觸角中部加粗, 末端形成1 細鉤。前翅狹長, 外緣傾斜, 后翅較小, 一般鱗片厚而密。后翅的Sc +RI 和Rs 在靠近中室中部有1 橫脈相連。常具翅韁和系韁鉤。幼蟲大而粗壯, 沒有明顯的毛。各腹節(jié)又分為6 ~8 小環(huán)。在第八腹節(jié)背面常有一個尾角。成蟲日間、傍晚或夜間飛行,飛翔能力強。幼蟲食葉。,7. 天蠶蛾科Saturni idae,身體特別大,成蟲顏色常鮮艷。觸角雙櫛狀,翅中央常有透明的窗斑,中

50、室較大,無翅韁,前翅R 僅有3 或4 支, 一般R2 與R3 共柄; 后翅僅1 臀脈, 有的種類有尾突。幼蟲體被很多枝刺或有延長的突起, 腹足趾鉤雙序中帶。本科有些種類是樹木和果樹的害蟲。但本科也有的種類是經(jīng)濟益蟲,如柞蠶。,8. 舟蛾科 Notodonti dae,體中至大型??谄鞑话l(fā)達。雄蛾觸角多為雙櫛狀, 少數(shù)為鋸齒狀, 雌蛾多為絲狀。有些種類前翅后緣中央有1 或2 個齒形毛簇, 靜止時兩翅后折呈屋頂狀, 毛簇豎起如角。前翅

51、R2 ~R 5 共柄, 后翅M 2 基部在M 1 與M 3 之間,Cu 脈似分3 支,A 脈2 條,Sc+R 1 與中室前緣平行或與中室前緣合并至中室中部或超過中室。幼蟲臀足不發(fā)達或僅留痕跡, 或成枝狀, 休息時頭尾常舉起似舟, 故稱舟蛾。胸背具峰突, 體形奇特, 較易識別。成蟲夜出活動, 有趨光性。幼蟲食葉。,9. 燈蛾科Arctiidae,中型蛾子, 色澤較鮮明, 常為白色、黃色、灰色、橙色, 有黑點斑, 腹部各節(jié)背中央常有一個黑

52、點。常有單眼。觸角絲狀或櫛齒狀。后翅Sc +R1 與Rs 在基部愈合, 幾乎延達中室之半, 但不超過中室末端。幼蟲體上有突起, 生有濃密的、長短一致的長毛。幼蟲食葉。,10. 夜蛾科Noctuidae,體粗壯,一般暗灰色。常有單眼, 喙發(fā)達。觸角絲狀, 雄蛾有時櫛齒狀。前翅三角形, 有副室, 肘脈似分4 支。后翅肘脈似分4 支或3 支類型,Sc +R 1 與Rs 在中室基部僅有一點接觸, 又復分開。幼蟲通常粗壯, 僅具原生剛

53、毛, 常具5 對腹足, 但有些種類第一二對腹足退化, 趾鉤單序中帶。成蟲均在夜間活動, 通常趨光性強, 對糖、蜜、酒、醋有特別嗜好。成蟲除吸果夜蛾外, 一般不危害農(nóng)作物。幼蟲多為植食性, 有少數(shù)捕食性。一般夜間取食活動, 白天蜷曲潛伏土中, 有少數(shù)種類則全日暴露在植物上, 日夜活動。本科有許多危害農(nóng)作物的地下害蟲和食葉害蟲, 少數(shù)鉆蛀危害。,11. 毒蛾科Lymantrii dae,中等至大型蛾類, 體粗壯多毛。喙退化。無單眼。雄蟲觸

54、角雙櫛狀。雌蟲有時翅退化或無翅。雌蟲腹部末端有成簇的毛, 產(chǎn)卵時用以遮蓋卵塊。前翅R2 ~R 5 共柄, 常有1 副室,M 2 接近M 3 ; 后翅Sc 十RI 與R S 在中室基部約1/3 處相連或有1 橫脈相接。幼蟲體多毛, 在某些體節(jié)常有成束的、緊密的毛簇, 毛有毒, 刺人劇痛。幼蟲腹部第6 、7 腹節(jié)背面有翻縮腺。,12. 枯葉蛾科Lasiocampi dae,中至大型的蛾類, 身體很粗壯, 被粗密的毛。喙完全退化。雄蟲

55、觸角為雙櫛狀。無單眼。前翅R2 與R 3 具長柄,R5 與M 1 連有短柄,R4 常從柄的基部伸出,M 2 從中室下角伸出。后翅無翅韁, 肩角寬大, 有肩脈。幼蟲粗壯, 多長毛, 次生剛毛長度不等, 趾鉤雙序中帶。幼蟲食葉危害。,13. 尺蛾科Geometidae,小至大型的蛾子, 體細弱, 而翅較寬大, 質薄, 靜止時四翅平展。有的雌蟲無翅或翅退化。前翅R5 、R 4 與R3 、R2 共柄,M 2 位于M 1 與M 3 之間。后

56、翅Sc 基部急劇彎曲, 臀脈1 條。幼蟲體細長, 通常除3 對胸足外, 只在第6 節(jié)、第10 腹節(jié)各有腹足1 對, 行動時, 身體彎成一環(huán), 一曲一伸, 似以尺量物, 所以稱“尺蠖” 或“步曲”。本科多危害果樹及林木。,14. 刺蛾科Eucleidae,中型蛾子, 密生厚鱗毛, 一般黃褐或綠色, 有紅色或暗色簡單的斑紋。雌蛾觸角絲狀, 雄蛾雙櫛狀??卩雇嘶?。翅較寬, 前后翅的中室內有M 的主干存在。前翅R 3 ~R4共柄,M 2

57、靠近M 3 ,后翅臀脈3 條,Sc 與Rs 分離, 僅在基部與R 略相合。幼蟲短肥, 橢圓形或蛞蝓形, 其上生有枝刺或毒毛, 或光滑無毛, 或具瘤。一般顏色鮮明。頭小, 能縮入前胸內。胸足小或退化, 腹足小。多危害果樹及林木。,15. 斑蛾科Zygaeni dae,中或大型蛾子, 身體狹長, 顏色鮮艷, 有些種類有金屬光澤。口器發(fā)達, 有單眼,觸角絲狀或棍棒狀, 或雄蛾為櫛齒狀。翅寬大, 有些在后翅上有尾突, 形如蝴蝶。前后翅均有

58、M 主干, 后翅Sc 與Rs 于中室前緣中部連結。成蟲白天飛翔。幼蟲蛞蝓型, 頭部能收縮于前胸內, 趾鉤為單序中帶。本科幼蟲多危害果樹及林木。,16. 蓑蛾科Psychidae,中型蛾子,又稱袋蛾和避債蛾,雌雄有顯著的二型現(xiàn)象。雄蛾具發(fā)達的翅,善飛翔,翅面鱗片稀少,無斑紋。口器退化,下唇須甚短。觸角雙櫛狀,M脈在中室可見,并常有分支。雌成蟲一般無翅,很像1 條幼蟲。有些種類觸角、口器及足缺如, 終生棲息在袋內,并在袋內交尾產(chǎn)卵。

59、幼蟲趾鈞為單序缺環(huán)。幼蟲能吐絲做袋,上面粘著各種斷枝殘葉,造成各種形式的囊袋。幼蟲在囊袋內, 行動時將頭胸伸出,負囊前進,老熟幼蟲在袋內化蛹。幼蟲食葉,危害多種植物。,17. 卷蛾科Torti cldae,小型蛾子,身體多為褐色或棕色。有單眼,觸角絲狀。下唇須第2 節(jié)被鱗毛,略呈三角形。第3 節(jié)較短而鈍,下顎須退化。前翅近方形,前緣彎曲外緣較直, 與后緣形成明顯的角度, 靜止時兩翅合攏呈鐘罩狀。前翅花紋分為基斑、中帶和頂角的端斑,

60、在臀角上有圓形且?guī)Ы饘俟鉂傻母厣霞y。后翅無斑紋。有些種類前翅有前緣褶。前翅翅脈都從基部或中室直接伸出, 不合并成叉狀。Cu2 從中室下緣近中部處分出。本科分為卷蛾亞科和小卷蛾亞科兩個亞科。小卷蛾亞科前翅前緣具有1 列白色的鉤狀紋,后翅中室下緣肘脈基部有櫛狀毛, 而卷蛾亞科沒有。幼蟲圓柱形,體長10 ~25 m m ,多為綠色,亦有粉紅色、紫色的。趾鉤環(huán)狀, 通常為雙序或3 序,很少單序。肛門上常有臀棘。幼蟲卷葉、綴葉及鉆蛀果實危害。

61、,卷蛾科,18. 螟蛾科Pyral idae,小或中型的蛾子, 具細長的足。觸角絲狀, 有單眼, 下顎須及下唇須發(fā)達, 下唇須常突出。前翅近三角形。具腹部鼓膜器。本科最顯著的特征是Sc 與Rs 接近, 平行或越過中室后有一小段合并。幼蟲體長10 ~35 m m , 僅具原生剛毛, 腹足較短, 具環(huán)行單行雙序或3 序的趾鉤, 或具1 對橫帶趾鉤。幼蟲常生活在隱蔽場所, 鉆蛀莖稈或果實、種子或卷葉危害。成蟲有強的趨光性。多危害禾本科植

62、物,少數(shù)危害桃、蘋果、梨等果樹。,19. 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小型蛾子, 與卷蛾科十分相似, 區(qū)別是本科前翅Cu2 從中室下角或接近下角伸出。后翅無M 1 , 有時M 2 也缺如。幼蟲趾鉤環(huán)行單序。幼蟲蛀果危害。,20. 透翅蛾科Aegerii dae,小至中型蛾子, 一般黑色、暗青色, 有紅、黃等斑紋, 常有金屬光澤。觸角棍棒狀, 頂端生1 毛叢, 很少成櫛齒狀。具單眼。本科最顯著特征是翅面透明缺少鱗片, 前翅狹長無

63、臀脈。腹部末端鱗片排成扁形, 外形似胡蜂。成蟲白天活動, 飛翔迅速, 常到花叢間取食花蜜。幼蟲圓柱形, 白色或淡青色, 腹足趾鉤為2 橫帶單序, 臀足僅具趾鉤1 列。多危害果樹及林木, 蛀食枝干或樹根。,21. 舉肢蛾科Heliodinidae,小型的蛾子。 翅狹長而尖, 多為褐色, 前翅外緣常有淺色紋。后足的胚節(jié)和跗節(jié)有刺毛, 靜止時后足常豎立在身體的兩側, 高出翅背。M 1 與R 5 共柄。幼蟲趾鉤環(huán)形、單序或雙序, 蛀果或潛

64、葉, 多為果樹、林木害蟲。,23. 潛蛾科Lyonetii dae\,微小蛾子, 外形似細蛾科。頭有粗鱗毛。觸角第一節(jié)闊大, 形成眼蓋, 靜止時覆蓋于復眼上半部。后足脛節(jié)背面有長剛毛。前翅披針形, 尖端常延長, 向上或向下彎曲。后翅線狀, 有長緣毛, 無中室。幼蟲體扁, 胸足3 對, 腹足完整(與細蛾科幼蟲腹部第六節(jié)無腹足不同) 或退化, 如有腹足, 趾鉤單序。幼蟲多潛入葉組織內危害。,24、木蠹蛾科Cossidae,中至大型,

65、體粗壯, 翅多灰色, 有黑斑紋。觸角櫛齒狀或羽毛狀, 無喙。幼蟲粗壯, 通常白色、黃色或紅色, 鉆蛀多種樹木, 少數(shù)為害根部。如柳烏囊蛾、小褐木囊蛾等。,(八) 膜翅目Hymenoptera,本目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體極微小至中等大小, 少數(shù)為大型種類。主要特征為: 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 具兩對膜質的翅, 后翅小于前翅, 其翅緣具翅鉤一列以鈞住前翅,翅脈相當特化, 縱脈很彎曲, 有的翅脈非常簡單甚至無翅脈; 腹部第一節(jié)多向前并入胸部

66、, 稱為并胸腹節(jié)。第2 節(jié)??s小成細腰, 稱為腹柄。也有一些種類腹部與并胸腹節(jié)相連處甚寬, 在分類上把它們分為細腰亞目和廣腰亞目兩個類群。雌蟲具發(fā)達的產(chǎn)卵管,常呈鋸狀或針狀, 有時變?yōu)轵蹋?(八) 膜翅目Hymenoptera,全變態(tài)或復變態(tài)。幼蟲具發(fā)達的頭, 通常無足, 體軟而色淡, 但葉蜂類幼蟲則具3 對胸足及6 對以上腹足, 腹足自第2 節(jié)開始有, 端部無趾鉤, 可以與鱗翅目幼蟲相區(qū)別。蛹為裸蛹, 許多種類化蛹于繭中。本目昆

67、蟲食性復雜, 很多種類是寄生性的, 也有捕食性及植食性種類。從整個目來看, 益蟲比害蟲多, 有害種類不多, 只有一些食葉的葉蜂和鉆蛀樹干的莖蜂、樹蜂等。有益種類大多是寄生蜂類, 在自然界中對抑制害蟲的大量發(fā)生有重大意義。蜜蜂采集花粉及花蜜, 對農(nóng)作物起到傳粉增產(chǎn)的作用, 為人們生產(chǎn)蜂蜜等產(chǎn)品。本目有些種類如螞蟻、蜜蜂等有復雜的“社會組織”, 在行為方面是特別進化的一類。,1. 葉蜂科Tenthredi nidae,成蟲身體較粗短, 腹部

68、沒有細腰。觸角絲狀。前胸背板后緣深深凹入,前翅有粗短的翅痣,前足脛節(jié)有2 端距。雌蟲有鋸狀產(chǎn)卵器。成蟲以鋸狀產(chǎn)卵管鋸破植物組織, 產(chǎn)卵于小枝條或葉內。幼蟲形如鱗翅目幼蟲, 但頭部每側只有1 個單眼, 除3 對胸足外, 還有腹足6 ~8 對, 腹足無趾鉤, 幼蟲食葉、卷葉、潛葉、蛀果及作蟲癭危害多種作物、果樹和林木。,2. 莖蜂科Cephidae,小型種類,體細長,腹部沒有細腰。體多為黑色,有些種類間有黃色。觸角絲狀。前胸略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